學校素質教育匯報材料

時間:2022-02-24 04:19:00

導語:學校素質教育匯報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校素質教育匯報材料

一、學校辦學基本情況。

我校創辦于1883年,占地面積13443m2,建筑面積10739m2。本學年共有學生2879名,設51個教學班,全校教職工142人(其中特級教師1人,小中高教師4人,小學高級教師66人,大專及以上學歷教師92人,占教師總數的64.8%)。學校擁有標準化教室51間,專用館室15間(即多媒體教室2間,電腦室、語音室、閱覽室、舞蹈廳、美術室、書法室、體育室、醫療室、心靈小屋、紅領巾電視臺、廣播室、瓷雕室、陶吧各一間),是我縣一所規模較大、歷史悠久、師資精良、特色鮮明的學校。學校自1985年至今連續八屆被評為省級“文明學校”,1998年12月,被省教委確認為“福建省示范小學”,學校又先后被評為省“軍警民共建精神文明先進單位”、省“綠色學校”、省“先進教工之家”、省“先進教育工會”、省“愛國擁軍模范單位”,獲首屆“全國小公民道德建設實踐創新活動”集體一等獎、第六屆“全國青少年生物和環境科學實踐活動”優秀活動三等獎等系列殊榮;2005年,學校被確認為全國心理健康教育理事單位、中央教科所“十一五”重點課題實驗基地、全國教育科研先進單位;自實施素質教育以來,學校先后被確認為縣、市實施素質教育工作先進學校。

二、三年來學校扎實推進素質教育工作的主要做法。

實施素質教育是學校工作的核心,更是學校工作的著力點,近三年來,為了更扎實有力地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學校堅持做好如下工作:

樹立一種思想:科研興校、質量立校、特色強校、面向全體、全面發展

鎖定一個目標:創建四園式的全市一流、全省知名的文明、示范、特色學校

確立一個理念:以人為本,師生素質同步發展

堅守兩個陣地:

1、課堂教學。教學質量的好壞是一所學校辦學的生命線,是推進與實施素質教育的本質所在。我校歷來十分重視抓實抓細教育教學質量。

⑴貫徹課程計劃。我校嚴格貫徹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調整課程結構,完善課程管理體制,按新課程計劃開齊開足所有課程,積極探索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新要求、新特點和新模式;切實把握各個學科在課程理念、課程標準、課程功能、課程內容和教學方式等方面的重大變化,課堂教學中認真落實“三維目標”,師生關系平等融洽,要求全體教師的教學過程要成為師生互動、交流、對話,共同發展的過程。

⑵改革備課方式。近年來,我校允許有十年教齡的教師每單元備一課詳案,其余可寫簡案,對重點、要點可以在課本上做標注。經過一段時間摸索后,又對備課方式進行改進,在語文、數學學科中首先采用單元備課負責制,堅持利用教研活動時間進行集體備課,交流備課心得,同時創造性使用“卡片式教案”,使原來高耗低效的備課方式得到了根本轉變,讓教師有更多時間學習理論,鉆研教材,加強反思,提升自我。

⑶強化常規檢查。為了確實把握好我校的教學運作,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我校先后推出兩師兩班合作制、推進聽課、面對面評課、常規檢查、質量監控等一系列舉措,及時發現教師工作的不足,讓教師盡快揚長避短,提高教育教學效率。

2、課外活動。“以學生發展為本”是素質教育所倡導的重要理念,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是為了達成“育人”的目標。如何在具體教育教學工作中,落實“德育”工作,也是我們一直在探索的問題。三年來,我們依照“在實踐中體驗,在體驗中成長”工作思路,引導學生走進自然,面向社會,以集體體驗和自我體驗為基本途徑,從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以及人與自我等方面,開展實踐體驗活動,使學生在社會實踐的大課堂中增強道德認知,從而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科學的價值觀,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與人交往。

⑴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我們根據學校的實際,開發了融思品、社會、勞動和心理健康多門學科為一體的社會生活實踐校本課程。利用社會實踐這種教育途徑,通過內容豐富的實踐活動,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如:深入順美、信德、冠福、福盛等勞動基地學瓷藝、到陶吧學瓷雕;到社區、唐寨山公園清掃垃圾,每年一屆的校園藝術節、體育節和春、秋游活動等為學生提供了參與社會生活的大量實踐活動的機會。使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增強感性認知,從而動情悟理,立志導行。

⑵開展豐富多采的活動。我校利用家長學校和家校教育委員會這個平臺,積極宣傳倡導在學生中開展假日小隊活動。長期以來開展的樓道小隊、護老小隊、護綠小隊等活動載體已成為我校學生實踐體驗的另一天地。同時,學校還充分發揮地域優勢,挖掘教育資源,聘請關工委、公安局、交警等部門的領導到學校作專題講座,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反邪教教育;利用“涂鴨墻”、“渲泄室”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德育棋強化學生行為規范教育;利用國旗下講話、紅領巾電視臺、黑板報等陣地廣泛宣傳安全知識、環保知識、衛生知識;結合國慶節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六一節開展藝術節活動,教師節舉行“敬禮獻禮”主題會,建隊日舉行“我是新世紀的接班人”、“少先隊檢閱儀式”等活動,從而增長學生的知識,提高學生的道德水準。

⑶開展“書香滿園”讀書活動。我校以一切人的發展為宗旨,全力構建全校學生的讀書活動平臺。連續三年將周三下午二、三兩節課定為“讀書活動”課,讓全體師生自由閱讀、廣泛閱讀、超量閱讀課外書。低年級要求以讀短文,看圖文,輕聲朗讀為主;中年級要求以邊讀邊記,自選讀物為主;高年級要求以邊讀邊寫,寫體會,談感悟為主。學校先后舉辦了“書香滿園”、“智慧杯”等讀書展示活動,讀后感、現場作文大賽;04年11月份,在我校成功舉辦了全縣“書香滿園”讀書活動大匯演;05年春在縣教育局視頻中心展示了我校的讀書活動,深受好評;05年4月份,市人大副主任周子澄、市教育局長鄭建樹等20多位領導到我校觀看讀書活動后,贊不絕口。

⑷開發樣本教材。教材是學校教育的主要課程資源之一,我們通過對教材內容的認識、實踐、批判和反思,把課程內容(教材內容)按照學生實際需求加以組織、整合,實現對教材內容的再創造,針對學生興趣和需要,結合學校和本地的文化、傳統和優勢,開發富有學校和地方特色的陶瓷課程資源。2003年8月、04年8月、05年8月在福建少兒出版社先后出版了校本教材《陶瓷》第一、二冊、第三冊,并投入使用。同時學校根據學生實際,每周集中開設兩節為全校的課外活動課,讓部分學生參加讀書、書畫、音樂、體育、演講、泥塑等十多個興趣小組活動,各個小組配備學科專長的教師,做到活動有固定地點、有計劃、有總結。通過活動的開展,讓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得以提高,成為學有特長的學生。經過幾年來的努力,學校的特色項目取得了顯著的業績,《中國教育報》、福建電視臺、泉州電視臺作了專題的報道,今年9月份泉州電視臺《刺桐花》欄目對我校的特色活動作了現場報道。

建設三支隊伍:

1、領導班子建設。建設一支業務精、能力強的班子隊伍,是扎實推進素質教育的有力保障。幾年來,學校采用公平公正的競崗機制,每年一次的述職制和民主評議制,有效地提高了班子成員的管理藝術才能和專業素養。現已具備一套高度團結、辦事高效的領導班子,各個部分之間分工負責而又協調統一,每位中層干部都能不斷加強學習,不斷塑造自身形象,樹立管理即服務的觀念和務實求真的工作作風,達到“品德強”:能以大局為重,帶好頭,講團結,講奉獻;“業務強”:精于業務,既懂科教,又懂教研;“能力強”:不但自覺地搞好本職工作,而且能帶動教師積極主動地完成各項教學任務。

2、師資隊伍建設。我校采用“以教師發展為本”的策略,以校本培訓為依托,從我校教師的教育教學實際出發,通過研、培、導、練、賽等多種形式,開展崗位練兵,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充分調動教師在實際教育教學工作中的積極性,為教師成長創造有利的條件。現有全國優秀教師1名,省級優秀教師8名,市級優秀教師26名。

⑴加強校本培訓。我校充分抓好校本培訓這個重要平臺,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對全體教師進行了教學業務培訓、新課標通識培訓,先后多次邀請了省教育專家張文質、市特級教師卓和平、劉香芹、林潤生和縣進修學校等專家作專題講座;校長、分管教學副校長和教導處主任等領導和其他老師也為全體教師作有關專題講座。同時選派部分教師參加省、市、縣級各種培訓。進入新課改后,組織全體教師集中學習新課標、學習新理念,分學科學習各科的教學理念、教學目標、教學策略等,以及通過閉卷測試,寫心得體會等手段,檢查各個教師的學習情況。促使全體教師用全新的理念武裝頭腦,用全新的理念走進課改新天地。要求全體教師做到:“一讀”(堅持每天上網或從刊物上閱讀有關教育信息、經驗文章、名師教育專著),“二寫”(寫教學隨筆或教學札記),“三上”(上匯報課、研討課和觀摩課),“四會”(教學理念會應用、教學經驗會總結、教學觀摩會評價、教學風格會創新),還要求全體教師每學期做到“六個一”(研讀一本教育名著,承擔或參與一個課題研究,上一堂體現課題思想取向的研討課,撰寫一篇教育教學反思類文章(教后感、教學日記、教學案例、教學隨筆均可),發表或一篇教育教學專業論文,創作一個帶有新理念的多媒體課件或編制一份有一定風格的試卷。時要求45周歲以下的高級教師每年要發表一篇文章,上一節示范課,帶一名青年教師。通過這些手段加速教師由教書匠向“研究型”“學者型”教師的轉化。

⑵加大科研力度。為確保全體教師素質的提高,我校始終以“新課程,新理念,新課堂”為主題,以教師教學的創新,以學生主體地位的提高,以“自主建構”課題為模式,組織實施課堂教學,形成“共同研討、共同成長”的科研氛圍。就本學期來講,我校就抓了四個層面的科研工作:一是課改年段包括體育、音樂、美術老師的“周六教研日”活動,開展以“問題整理、分析成因、解決問題、歸納結論”為程序的教研沙龍,進行課例和案例評析,思考和研討教學內容、方法、策略等;二是每個星期四個時間段的教研活動(星期一、四下午分別為1至3年段數、語教研時間;星期二、五下午分別為4至6年段語、數教研時間)開展得扎實有效,各個教研組長各負其責,切實做好每個教研時間的教研工作。三是以由中央教科所立項的“中小學生作文個性化發展研究”和數學“多媒體綜合運用中自主探究學習的研究”(同時也是市級重點科研課題)兩大課題為中心,深入開展科研活動。四是規范教學常規管理,組建教學常規督查小組深入一線檢查,評比,全方位實施素質教育。三年來,很多老師克服種種困難,積極參加各種科研活動。據統計,有10多位老師連續三年參加“周六教研日”活動,有30多位教師連續兩年參加“周六教研日”活動。

⑶優化課堂教學。我校根據當前課堂教學的要求,提出課堂教學“六個優化”:一是優化教學觀念。要求全體教師要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的發展。二是優化教學目標。要求全體教師要根據三維目標設計教案,開展課堂教學。三是優化課堂結構。根據不同課型,采用不同的教學步驟,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四是優化教學方法。好的教學方法總是相對而言的,要求全體教師要因課程、因學生、因課堂的變化而變化。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靈活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要靈活捕捉課堂的生成資源,靈活駕馭課堂。五是優化教學環境。六是優化分層練習。進入課改以來,我校先后成功舉辦了16次縣市級課改專題研討會,舉辦“泉州市特級教師教學觀摩研討會”、“泉州市教學觀摩研討會”,邀請了全國第二屆深化課程改革優質課評比二等獎、華東六省一市優質課評比一等獎的泉州附小謝玉娓老師和福建省第六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大比賽一等獎江庭超老師到我校做示范課,還承接泉州市13次骨干教師教學觀摩研討會等活動。

3、學生干部培養。班隊干部是班隊集體中享有一定威信的學生代表,是學生思想教育、文化知識、課余生活等各項活動的組織者和管理者,是班隊集體的核心。我校長期以來就非常重視對班隊干部的培養,以少先隊為主要載體,做好班隊干部的培訓工作。每個月定期舉辦班隊干部培訓會,針對在全面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形勢下,學生干部的定義、職責,學生干部應具備的素質、魄力以及如何當好一名合格的學生干部等方面,做了詳細的指導,使他們真正成為班主任和學校工作的得力助手。從本學期開始,我校又深入探索“班級學生自主管理”制度。因為學生自主管理是把學生從被動地被人管理變為主動的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做班級的主人,變“要我做”為“我要做”的新型管理模式,這樣做將增強學生自律、自強、自覺意識,為學生今后主動走向社會、走向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所以我校開始試行“班級學生自主管理”制度,對試點的班級,讓班主任遠離班級,成為學生自主管理的輔導員、協調員。在班級內由學生分別成立管理、監督、評價三套“班子”,全面實施對班級的自主管理。

實現四個目標:

回首三年來的工作歷程,我們用汗水收獲了喜悅。在實施素質教育的征程上,我校師生攜手并進,教師的專業與學生的素質都得到了發展,素質教育在教師、學生身上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1、學校辦學思路進一步清晰。三年來,是我校扎實推進素質教育的三年,我們欣喜地發現,課程改革的實施,為我校素質教育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我們辦學理念更進一步清晰,目標更進一步明確,課改引領著學校向更高層次發展。對學校確定的辦學目標更進一步理解。三年來的素質教育活動中,我們的工作受到了上級和社會各界的肯定,取得了優異的成績,2003年以來,學校先后榮獲全國“小公民道德建設實踐創新活動”一等獎、全國教育科研先進單位,省“第三屆軍警民共建精神文明先進單位”、省“創建交通安全校先進單位”、省愛國擁軍模范單位、省第八屆文明學校、省綠色學校、省先進教育工會、省小公民道德建設先進集體等一系列榮譽稱號。

2、師生素質能力進一步提高。三年的努力,我們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積累了很多寶貴的經驗。學校編輯出版了三本的《陶瓷》教材,顏校長撰寫的《小學數學學法指導100則》、《浪尖》、《畢業班模擬試卷》、《每課一練》四本學生用書在福建少兒出版社出版,蘇志強、林伯苗等老師分別撰寫的多本學生用書在吉林教育出版社、中國少兒出版社出版。教師撰寫的論文、教學案例、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等有138多篇在CN刊物上發表,有150多人次在各級大賽中獲獎,有29人次獲各級表彰,其中吳嫦云老師獲全國“讀、講、精練”教學觀摩現場課一等獎,劉揚秀老師參加全國個性化作文教學觀摩現場課獲一等獎。學生在各級各類比賽中,共有441人次獲獎,其中國家級一等獎5人次,二等獎15人次;省級一等獎5人次,二等獎7人次;市級一等獎54人次。

3、輻射示范作用進一步增強。在學校素質教育取得優異成績的同時,我們始終不忘我校肩負的“示范”和“輻射”作用。三年來,我們每個學期都成功舉辦了教學開放活動,與部分中心小學舉辦一些互動教學研究活動,選派30多人次到全縣18個鄉鎮送教下鄉,與城關三所學校進行片區教研,與蓋德中心小學、聾啞學校“手拉手”;同時接待了永泰進修學校、永泰實小,永春縣副縣長帶隊的永春縣部分小學校長、三明進修學校,尤溪縣西洋中心小學等學習考察團,向他們介紹了我校開展素質教育工作做法與經驗。

4、課題研究取得階段性進展。以由中央教科所立項的“中小學生作文個性化發展研究”和數學“多媒體綜合運用中自主探究學習”兩大課題為中心,深入開展專題科研活動。其中,數學“多媒體綜合運用中自主探究學習”被評為市級重點科研課題。2005年5月,學校在由中國教學研究會舉辦的“全國教育科研先進單位”評選活動中,喜獲“全國教育科研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三、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實施素質教育是一項只有起點沒有終點的工程,我們看到成績的同時,也清楚地看到存在的不足,比如教師結構如何進一步合理優化,綜合素質如何進一步提高;如何進一步籌集資金,改善學校的辦學條件;等等。我們將面對現實,克服困難,不斷地完善學校內部管理體制,練就強硬的育人本領,急學生所需,想學生所要,給學生所求,注重人文關懷,尊重學生主體,扎扎實實推進素質教育,打造學校的辦學品牌,為我縣走在全省山區縣教育前列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