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情況匯報材料

時間:2022-10-09 09:51:21

導語: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情況匯報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情況匯報材料

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增強村級組織服務功能、推動農村先進生產力發展、繁榮農村先進文化、增強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和戰斗力,從源頭上減輕農民負擔,解決稅費改革后村級收入減少的客觀需要,2019年8月14日,縣農牧農村和科技局由分管領導帶隊,抽排業務骨干對全縣22個鄉鎮,156個行政村就村集體經濟建設情況進行檢查及調研,現將檢查調研情況匯報如下:

一、村級集體經濟基本情況

我縣有22個鄉鎮,156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農戶1.1萬戶,農業人口5萬人,農村勞動力3.3萬人,耕地面積11.55萬畝,其中集體耕地面積1.5萬畝,草地面積62.5萬畝,林地面積86.9萬畝,目前成立專業合作社133個,截止2017年底,全縣農村集體資產共計43891.09萬元(其中流動資產7554.8萬元,長期資產合計419.66萬元,固定資產35916.6萬元)。負債合計5972.82萬元;(其中流動負債為465.31萬元,長期負債為5507.5萬元,目前所有者權益集體經濟37918.27萬元),經營性資產合計842.67萬元,非經營性資產合計43048.42萬元。

二、村級集體經濟薄弱的原因

多年來,我縣農村集體經濟受保守思想的束縛,開放程度遠遠落后于發達地區,僅僅依賴農牧業、就農牧業抓農牧業的思想嚴重阻礙了我縣農村經濟的發展速度,直接影響到村級自身“造血”功能,使各項墊付資金,還有很多正常或不正常的支出沒有資金來源,盡而使集體經濟逐漸走向低谷、走向薄弱。

一是受思想觀念的束縛,導致集體經濟缺乏發展后勁。我縣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緩慢,有很大的原因是思想觀念在作梗,思想觀念上的落后是當前制約和阻礙我縣農村集體經濟和社會全面發展的最大障礙。部分干部及群眾沒有危機感和緊迫感,觀念和思維方式陳舊、保守,信息不靈,缺乏開拓進取精神和創新意識,對未來社會經濟發展缺乏必要的認識,沒有從根本上擺脫傳統經濟發展模式的束縛,沒有形成很好的產業鏈條,只是就資源消耗資源,而沒有很好的去開發資源,封建落后思想和小農意識觀念導致了實踐上的盲目被動,無法推動和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的壯大和發展。

二是受人為因素影響,導致集體經濟包袱沉重。當前,部分干部,受社會一些不良風氣的影響,對集體經濟管理和積累意識淡薄,存在重生產輕管理、重農戶輕集體的不良傾向,弱化了村級集體經濟的組織功能,承擔的公共職能無法實現,制約了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

三、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做法

1、澄清底子,明確發展思路。底子清,思路才能明。為此,我們認真開展好摸底調查、清產核資、財務審計等,全面澄清了全縣村級集體經濟底子,為指導基層抓好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提供了清晰的工作思路。一是深入調查了解。去年對全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情況進行了廣泛的調查摸底,全面了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基本現狀,分析掌握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制約因素,形成了翔實的調研報告。二是狠抓清產核資。采取賬實核對、實地勘查、內查外調、合同清理等措施對農村集體資產進行清查摸底、登記造冊、建立臺賬,并對所有權有爭議的資產進行了認真界定,為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奠定良好基礎。三是嚴格財務審計。自去年7月份開始,結合“雁過拔毛”專項整治,認真梳理村(居)存在的帳實不符、賬帳不符以及賬外賬、挪用公款等問題,全面掌握了村級組織“三資”情況。

2、政策引導,注入活力。2017年州財政給予獎勵資金120萬元,鼓勵村集體經濟發展,通過盤活閑置資產、土地流轉等方式,引進項目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3、采取“飛地”經濟模式,壯大集體經濟。打破現有的行政區域界限,以村為單位投入產業發展資金,將貧困村納入產業園區,實現不同村組資源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利益共有、共同發展目標,打造集體經濟穩定增收的產業基地。

四、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存在的問題

多年來,集體經濟始終處于低落狀態,主要是受思想觀念、創業意識、和生產資源的影響,使集體經濟停滯不前,甚至倒退,嚴重的阻礙了集體經濟的發展和積累,主要體現在:

一是村領導班子素質不高,年齡結構、文化結構不合理,有的長期處于軟弱渙散狀態,有的村干部一提及發展,往往過分強調缺乏資金、人才、技術等客觀條件,不能立足已有的土地、資源等優勢求發展,很好的帶領群眾發展集體經濟。

二是集體積累來源渠道單一,相當一部分村集體積累為負數,集體全部收入幾乎僅來源于少數的機動地。

三是資源沒能得到充分開發利用,閑置、浪費現象嚴重。

四是村里報賬不及時,賬務處理不規范,存在科目用錯,賬表不符現象;債權債務長期掛賬不清理,存在虛有債權債務;大多數固定資產沒有建賬,沒有明細;資源性資產集體管理不善等。

五、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情況幾點體會

一、發展村集體經濟要有思路、有信心、有人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關鍵要靠支部書記,支部書記必須想干,有能力干,有決心干,只要有人干就能走出路子。

二、發展村集體經濟要有政策、有重點、有激勵。對推廣性好、適用性強的經營模式,應該加大政策傾斜和資金投入。對發展愿望強烈、思路切實可行、班子戰斗力強的經濟薄弱村,應重點給予關注和傾斜,同時對實現村級創收做出突出貢獻的應予以獎勵,以形成引導和推廣。

三、加強經濟管理,認真落實各項規章制度,為增強集體經濟強化監督機制。要繼續加強村級集體經濟的財務管理和民主監督機制,防止集體資產流失,節約各項經費支出,減輕集體經濟負擔,實現集體經濟的資產積累。一是內部管理制度要再落實。如財務收支的預決算制度、支出審批制度、合同管理制度、財務公開民主理財制度、一事一議制度等其他各項制度,必須要落到實處,堅決避免走過場、走形式,要按照規定嚴格執行,提高資金利用的透明度,防止集體資產、資金、資源造成不必要的流失和浪費。二是村務公開要再透明。目前,我縣村務公開率已經達到100%,但村務公開的質量還不高,我們要加大公開的真實性,增強公開的透明度。要提高村民對村務公開的認識,實施有效監督;組織、民政、農經等部門要經常深入基層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檢查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