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內障復明工程項目申報材料

時間:2022-01-22 10:23:48

導語:白內障復明工程項目申報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白內障復明工程項目申報材料

“健康快車”作為重大民生工程,是由衛生部、鐵道部和中華健康快車基金會聯合組織開展的國家衛生扶貧項目,旨在為國內“老、少、邊、窮”地區無自助能力的貧困白內障患者重見光明,擺脫貧困。是一項改善民生、促進和諧、維護穩定的重要舉措。

一、縣縣情

縣位于三省交界地區腹心地帶,幅員面積10435平方公里,縣城海拔3290米,轄15個鄉鎮、81個村(社區),總人口8.2萬余人,藏族人口占94.6%,是以藏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縣。集“老、少、邊、窮、病”于一體,經濟發展滯后、基礎設施落后、社會發育不足,2014年識別貧困村35個、貧困對象3314戶15786人、大骨節病患9485人,貧困發生率21.6%,貧困人口量、貧困發生率均為州之首,是國家扶貧開發的深度貧困縣。境內有藏傳佛教5個教派42座寺廟,在冊僧尼5915人,2008年格爾登寺僧人挑頭引發“3·16”打砸搶燒嚴重暴力事件,2009年發生全國藏區首例“2·27”自焚案件,之后連續發生多起自焚、舉旗舉像等案事件,是全國藏區反分裂斗爭的維穩重點縣。2019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6億元,增長6.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6.8億元,增長49.7%;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797萬元;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億元,增長4.9%;農牧民人均純收入14164元,增長10.7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260元,增長8.35%。

白內障是指晶狀體透明度降低或者顏色改變所導致的光學質量下降的退行性改變。各種原因如老化、遺傳、局部營養障礙、免疫與代謝異常,以及外傷、中毒、輻射等,都能引起晶狀體代謝紊亂,導致晶狀體蛋白質變性而發生混濁,引起白內障。白內障使患者行動不便,影響正常起居和生活質量,隨著病情的日益嚴重,引發其他并發癥,嚴重的可導致眼球萎縮,眼球摘除,最終可能會導致失明,不僅背上可能失明的沉重心理負擔,還給家人帶來巨大的生活壓力和經濟負擔。經初略篩查,我縣目前共有白內障患者283名,其中30-45歲27人,46-60歲79人,61-75歲112人,75歲以上65人,患者年齡主要集中在61歲—75歲之間。為切實解決我縣白內障患者痛疾,減輕患者就醫負擔,助力脫貧攻堅,近幾年,我縣實施了白內障免費復明手術,通過德陽援建、由德陽市衛健委派遣援藏醫生帶著設備、技術到我縣來開展的,由于每次活動時間有限、手術指標有限,大部分患者還是沒有得到及時醫治。據縣人民醫院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全縣共篩查白內障患者224名,確診26例,實施免費復明手術16例。

二、全縣醫療衛生系統基本概況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主管部門的業務指導下,在對口援建的大力幫助下,縣衛生健康事業取得長足發展。目前,全縣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計生機構126個;全縣衛生系統核定編制人數513人;實際在編人數453人;編外聘用人數107;全縣衛生隊伍總量達到453人,專業技術人才407人,有高級職稱37名,占專技9%;中級職稱40名,占專技10%;初級職稱有177名,占專技43%,;無職稱有153名,占專技38%;執業(助理)醫師和注冊護士分別為117人和108人,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1.46人,每千人口注冊護士1.35人;具有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人員有85人,占19%;具有大專學歷的人員有294人,占65%;中專(高中)及以下有74人,占16%;核定床位編制551張,實際開放病床432張,每千人口擁有病床5.4張,基本能滿足轄區群眾健康服務需求。

三、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是我縣衛生專業人才嚴重缺乏,人才引不進、留不住,整體素質較低,尤其是眼科專業技術人才嚴重匱乏,我縣醫療機構開展眼科相關診療大部分是由德陽援建醫生開展;二是缺乏開展眼科診療的相關醫療設施設備,眼科技術力量嚴重薄弱,診療水平有限。

四、意見和建議

為更好服務我縣白內障患者,提高我縣醫療機構眼科診療技術水平,為我縣醫療機構獨立開展白內障復明手術提供技術保障,使白內障患者盡早重建光明,盡早享受到高質量的生活水平。一是請求國家繼續加大對民族貧困地區的項目支持力度;二是加強我縣醫療機構眼科診療服務能力建設,通過國家、省大力支持及多方籌措,通過實施一批項目,培養出一批留得住的本土眼科專業技術人才,購置必要的設施設備,充分健全縣級醫療保健機構眼保健網絡,加強防盲致盲隊伍建設,完善防盲致盲體系建設,提高基層眼保健服務能力,為廣大農牧民群眾提供更優質的診療服務,取得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