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郵員個人事跡材料
時間:2022-04-02 03:13:00
導語:鄉郵員個人事跡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條路,一臺自行車,一個默默無聞的鄉郵員,一個平凡的世界。23年。34萬公里。朝風暮雨,披星戴月,寒來暑往,貢瑞平,把青春和汗水留在了這條路上,把一個個希望、一次次歡笑、一縷縷溫暖帶給人們。寂寞與艱辛,個中滋味誰又能說得出?包里裝著信件,心里裝著老百姓。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一個樸素而博大的胸懷!
他從小向往父親的綠色制服、綠色自行車和綠色郵包,19歲時如愿以償,一干就是23年。一年四季,寒來暑往,風雨無阻,每當將信件、報刊交到鄉親們的手上,看到鄉親們欣喜、感動的目光時就一身輕松,全身充滿了力量和對這份工作的熱愛。他就是喀喇沁旗樓子店鄉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鄉郵政支局鄉郵員貢瑞平。
寂寞與艱辛
人們都知道,鄉郵工作是真正的寂寞之旅,崎嶇的山路上沒有人說話聊天,只有一輛綠色加重自行車和他作伴,他早已經習慣了這一切。每天在人跡罕至的大山里下溝爬坡,心里充滿了對下一目的地的期待和憧憬。
參加工作之初,每天都得騎車往返去50多公里的平莊郵件中轉站取郵件,當時的郵件特別多,最多的時候達70多公斤。樓子店鄉的8個行政村89個村民小組相隔較遠,有的村與村之間還要穿溝過河,上燒鍋村的一段近10公里的山路幾乎成了他一個人的“專用通道”,路上很難遇見一個人。夏天走這條路,他隨身都要帶兩樣東西,一是水壺,二是鐮刀。那個墨綠色的水壺幾十年來都不曾離身;鐮刀既可以防身,也可用來割草,夏天草長得快,他每來回一次都要用鐮刀把路邊的草割一次,要不就沒路可走了。這些年,他養成了天天聽天氣預報的習慣,如果趕上雨天,就用塑料布把信件包裹的嚴嚴實實再出發。有時候遇到大風天,車子騎不動,只能推著走,遇到上坡路的時候,由于車子后面重,車子的前把就會抬起來,根本就走不了,這時候只能把郵件都卸下來,分批次搬上坡,再把自行車推上去。遇到雨雪天就更難了,走到壞路上,泥就會把車瓦蓋堵滿,推都推不動,就只好先搬一陣郵件,再回來扛車子,有時需要幾個來回才能走到好路上,往往是褲腿里都灌滿了泥水,夏天還可以忍受,如果趕上冬天,褲子就會凍成一塊冰坨,小腿和腳也會失去知覺。
從1984年開始他擔任鄉郵政局的支局長,1996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入黨后,他感覺身上的擔子更重了。特別是郵電分營后,郵政經營的任務非常重,作為經濟不發達的鄉鎮郵政支局,任務就更加繁重了。他想到的是: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要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鋒作用,企業減員增效,人員非常緊張,我要為企業分憂。
送郵與送貨
這幾年,農村的青壯年大都在外地打工,家里只剩一些老弱婦孺,日常生活用品或農用物資就得走上十幾公里山路到鄉上去買,費時費力,十分不便。于是他就義務的擔任起郵路上的“送貨郎”。每次出班,他的郵包里除了報紙雜志外,還經常有生活日用品,這些都是給別人捎買的。誰家需要什么只要給他說一聲,下次再來時一定帶到。這樣他每次出班幾乎都是自行車的一頭裝郵件,另一頭裝著給鄉親們捎帶的物品。
樓子店鄉玉皇廟村有一對夫婦60多歲了,幾個兒子都在外地打工,家里的農活全都落在兩個老人的身上。每年農忙時節買運化肥就成了他們的難題,兩個老人根本無法將二三十公斤重的化肥從鄉上運到家里來。一次,他送郵件到這個村時,兩位老人就抱著試一試的心理向他求助??粗先藷o助的樣子,他一口就答應了下來,第二次再到玉皇廟村時就給這二位老人送去了一袋化肥。老人感動得掉下了眼淚,逢人就夸咱窮在深山有遠親。此后,老人家所需生活日用品及生產物資都是由他代買并送到他們家里的。
驚險與喜悅
除了苦和累,郵路上還常常遇到危險的事。2000年一剛好暴雨過后的晌午,他正在去往送信途中,自行車上載著近60多斤的報刊和捎給鄉親們的日用品。當走到一條泥濘的山溝時,突然感覺到空氣濕冷逼人,還隱約聽到遠處有低沉的轟鳴聲,憑經驗是山洪來了。于是趕緊推著自行車往高處奔。這時自行車的輪子已經完全被洪水堵住了,根本走不動。他只好搬起足有120斤重的車子快速轉移,剛剛在高崗上站穩,一米多高的洪水卷著大量的泥沙和刺耳的轟鳴在他剛經過的地方傾瀉而下,把來路和去路都阻斷了,看著眼前湍急的洪水,他嚇出一身冷汗,心想要不是躲的及時,不知會發生什么事呢。在高崗上足足等了兩個小時,洪水才漸漸消退,踏著被洪水舔舐過的泥濘濕滑的山路,他又出發了,直到把最后一封信送到收信人手中。回到家時已經是晚上9點多鐘,家人得知他遇到危險時,都紛紛勸他放棄鄉郵員的工作??伤?,他所做的工作,不只是簡單的送信、送報,更重要的是把黨的聲音、黨的溫暖和關懷送給人民群眾,無論這份工作有多苦,有多危險,他一定要堅持下去。
最開心的是送大學錄取通知書,和收件人一起感受收獲的喜悅???001年8月有一份通知書卻讓他犯了難,通知書的地址寫的是黃金地村王皓收,可走遍了村子的角角落落,問遍了村里的每一個人,都沒有結果。有人說,把通知書打回去算了,反正也找不到這個人。可他知道這份大學錄取通知書對一個農村孩子的份量。抱著一線希望,他到了鄉派出所,在戶籍民警的幫助下,調出全鄉所有王姓人家的材料,結合相關信息最后將目標鎖定在10戶人家。他又按家去跑、去問,上天不負有苦心人,終于讓他找到那個叫王皓的學生,看著一家人興奮的笑臉,他也開心的笑了,覺得送達這份通知書所受的苦累都是值得的。
付出與回報
這么多年下來,他平均每天騎自行車或者步行都超過50多公里山路,每個月至少要走1250多公里,23年來的行程總共超過了34萬公里,相當于繞地球8圈半的里程;每次出班,自行車上的擔子至少重20公斤,23年來,總共挑了33噸物品,平均每個月穿壞2雙解放鞋,23年來共穿壞了500多雙……
由于常年的在外奔波,生活沒有規律,現在落下了一身病,去年11月,腰肩盤突出的毛病發作,動都動不了,通過住院十幾天的治療,病情稍有好轉,為了不耽誤工作,他毅然從病床上走下來,入戶征訂,按時投遞,有時候腰疼的受不了,就吃幾片止痛片頂著。雖然工作辛苦和平淡,但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他擔任鄉郵員23年來,投遞的報刊、郵件達200多萬份,從未發生過延誤和差錯。他所在的郵政支局多次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先進集體和市級行業先進集體,他本人也先后被評為旗級行業先進個人和市級行業先進個人,并在今年被評為全國模范投遞員。
通過他和職工們的共同努力,經營和管理工作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得到了當地群眾的好評,郵儲余額也由分營當初的180萬元,增長到910萬元。報刊流轉額由3.2萬元發展到5.2萬元。業務收入由7.2萬元,到2004年增長到23.7萬元。樓子店支局連續5年被喀喇沁旗郵政局評為先進集體。
郵遞員工作看起來平淡得就像一杯水,既沒有驚濤與駭浪,也沒有槍林和彈雨。但它卻是這位普通共產黨員的人生追求。
- 上一篇:證券市場監管特性剖析論文
- 下一篇:信用交易機制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