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黨總支書記事跡材料

時間:2022-05-16 08:36:00

導語:村黨總支書記事跡材料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村黨總支書記事跡材料

現(xiàn)有5000人口的西鋤村就在滆湖邊上,彎彎曲曲的圩堤有幾十里長。

現(xiàn)在的西鋤村真美,站在高處放眼四周:平坦寬敞的村道旁綠樹成蔭,現(xiàn)代化的農(nóng)家小院錯落有致,阡陌縱橫,河塘如鏡,滆湖如畫。

談及村民現(xiàn)在的美好生活,西鋤村86歲的老黨員蔣志泉感慨地說:“因為我們村里有個好書記,這是我們的福氣。”

這個好書記就是*。

“任何工作都要腳踏實地埋頭干”

1979年,29歲的*擔任了西鋤村的農(nóng)技員。在村民眼里,這個小伙子樸實能干,心眼兒好。

村民的眼光沒錯,*搞示范方、試驗田,指導病蟲防治、栽種施肥,樣樣都出色。

那一年,上級農(nóng)技部門叫他搞雜交稻分蘗追蹤。在赤日炎炎的夏日里,他天天蒙蒙亮就下田觀察、測量,經(jīng)常忙到晚上八、九點鐘。有朋友勸他不要這樣認真,隔段時間馬馬虎虎數(shù)數(shù)就行了,他呢?把這話當作耳邊風,雜交稻生長了100多天,他老老實實觀察了100多天。他的工作受到了上級農(nóng)技部門的贊揚。

*是棵好苗子。兩年后,他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再過兩年,又擔任了村主任。

當時的西鋤村是*市人口最多的村,村里工作量大。*想,不管工作有多少,反正任何工作都要腳踏實地埋頭干。

在那個年代里,計劃生育是第一難。*當主任后就主抓計劃生育工作。當時西鋤村的無計劃生育狀況很嚴重,他當主任的第一年光引產(chǎn)的就有80多個。

很快,一道難題擺到了*的面前:一個無計劃生育的婦女,挺著大肚子跑到云南省巖山縣去了,而這時的他正患著感冒,體溫有39.5℃,連走路都是晃悠悠的。村婦女主任問他怎么辦?他想都沒想就說了個“追”字。*他們一行幾人,在火車上整整坐了4天才到巖山縣。當時,那個婦女娘家的村落宗族勢力很強,許多人家還有土槍,晚上睡覺的地方老鼠多得爬到人的頭上來,再加上天氣十分悶熱,同去的人都怕*支撐不住,但他一句打退堂鼓的話都不說,堅持著做了六、七天的工作,還自己花幾百元錢買物品送給那個婦女的娘家。一番誠意,幾多道理,感動得那個婦女的娘家人說:“你們江蘇的干部真關心群眾,我們也只好支持你們了。”這一趟云南往返,*雖然瘦掉了六、七斤,但村里計劃生育工作自此大有起色,從1988年起,就杜絕了無計劃生育。

*始終牢記著,要腳踏實地埋頭干的誓言。

1991年,*流域洪水肆虐。*負責把守本村北片的圩堤。他身先土卒,整整在圩堤上吃住了20多天。當洪水退卻時,周邊的圩堤都被洪水沖垮了,只有他負責把守的圩堤奇跡般地保住了。當他回家時,才發(fā)現(xiàn)自家的責任田早已在一片之中了。

“困難再大,富民強村的精神支柱不能倒”

1996年,西鋤村黨總支書記的重任壓到了*的肩頭上。如何才能不辜負黨和村民的信任,經(jīng)過反復思考,他在村干部會上堅定地說:“困難再大,富民強村的精神不能倒;矛盾再多,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思路不能亂。”

“到處是荒灘,滿地是蘆葦,旱起來,蘆葦長在岸堤上,澇起來,四周一片水。”這是上世紀八十年代西鋤村的寫照。*想,村級經(jīng)濟要發(fā)展、村民要富裕,必須首先改變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

他當書記不久,就提出在荒灘上筑圩堤、圍魚塘。不料,他的方案遭到了許多干部和村民的強烈反對。有的說:“投這么多錢下去,搞不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有的說:“這荒灘地不是硬得鋤不動,就是河泥齊腰深,太難弄。”*力排眾議,不厭其煩地向干部和村民算細帳,終于打消了他們的疑慮,打響了熱火朝天的荒灘改造攻堅戰(zhàn)。結果,當年圍出的千畝魚塘就回收了130多萬元的投資。

這以后,村里又在特種養(yǎng)殖上做文章,成功培育了省無公害產(chǎn)品——碧玉牌團頭魴浦江1號等優(yōu)質(zhì)名品,畝產(chǎn)量達到千斤左右,效益好的魚塘,1畝利潤有2000多元。通過產(chǎn)業(yè)結構調(diào)整,現(xiàn)在全村已有魚塘4000多畝、花卉苗木100多畝,村里找不到一個閑人。

*又把目光轉(zhuǎn)向村里的工業(yè)。

他當書記的第二年,就著手企業(yè)改制,而這時周圍的村子還沒有動靜,一些村民也認為企業(yè)改制是賣祖產(chǎn)。*對村干部說:“看準了的事要快辦,企業(yè)早改一年,村級經(jīng)濟發(fā)展就快一年。”很快,他們僅用一個月就把全村的12個村辦企業(yè)改制成私營企業(yè)。事實證明,*的決策是對的。

地處偏僻的西鋤村能成為投資熱土嗎?*認為,如果創(chuàng)造一流的軟環(huán)境,就一定能行。他和村干部商量后,出臺了通過集體征用土地再租給外來企業(yè)的辦法。*認為,這樣做,可使企業(yè)免去征地的繁鎖、縮減建設的成本,很快步入發(fā)展的快車道。

對村里的這個舉措,一些村民并不理解,說什么的都有。“只要符合三個有利于,就不要怕,過幾年村民就理解了。”*不斷為村干部打氣。

企業(yè)進駐后,*和村干部倍加呵護,幾乎包下了企業(yè)“圍墻”外的一切事務。

無錫新瑞盛管業(yè)有限公司的建材產(chǎn)品在*一直銷不動,*很著急,就利用自己的關系,一次次陪同公司的同志上門攻關,終于打開了*的市場。

一次,正在鎮(zhèn)政府吃午飯的*,看到無錫新瑞盛管業(yè)有限公司的季董事長手里拿著材料,就問有什么事,當他聽說需要鎮(zhèn)里好幾個部門蓋章時,就急忙放下還沒吃完的飯碗,幫著去蓋章了。他對季董事長說:“這些事我搞起來比你熟悉多了。”

*熱心為企業(yè)辦事從來不索取回報,即使給也堅決不要。他也從來不抽企業(yè)一包煙、喝一頓酒,平時他就煙酒不沾。

*獲得了企業(yè)主極大的尊敬。無錫新瑞盛管業(yè)有限公司的季董事長說:“書記這么待我們,我們沒有理由不把企業(yè)搞好。”這個公司的港商也說:“想不到,一個村的領導,工作力度這么大,這么細致,這么清正。”2004年11月,港商果斷決定再投資擴股1500萬港元。

西鋤村筑巢引鳳的辦法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近幾年,每年都新辦10個左右企業(yè),村里已有企業(yè)51個;近幾年,全村工業(yè)應稅銷售以年均近50%的速度遞增,2004年實現(xiàn)工業(yè)應稅銷售2.2億元,實現(xiàn)村級收入400萬元;西鋤村已進入*市百強村的前列。

“村民的事沒有一件是小事”

“村民的事沒有一件是小事。”這是*和村干部日常交談時常掛在嘴邊的話。

1998年9月的一天下午,村民周某家中正在挖掘的水井不慎塌方,一個民工埋壓其中。*得知后立即趕到現(xiàn)場,迅速組織人員搶救,誰知挖了又塌,塌了又挖,直到第二天中午才把人挖出來。在此期間,*一直守著,沒有合一合眼,接著,他又幫助處理后事。

村民周伯生家境貧寒,30多歲才娶上老婆。前幾年女兒生病住院治療,而他又一時湊不夠需要的錢來。他向*求助,*立即從自己口袋里摸出500元錢來送給他,叫他先看了再說。象這樣為貧困村民雪中送炭的事,*自己每年總要花去二、三千元。

村里有兩位孤老,對照政策不能列入“五保”對象。了解到這一情況后,*每月都要過問和落實這兩位孤老的口糧和生活費。逢年過節(jié),他還與村干部一起,帶上慰問品,到這兩位孤老家中問候。

村民有什么要求、建議,*從來都是能辦的立即就辦。

2004年,南新村并入了西鋤村,村民向*反映,南新村的路坑坑洼洼,汽車根本進不去。*立即和村干部商量這件事。半年以后,南新村的村道都成了平展展的水泥路。現(xiàn)在,南新村的泥土溝渠變成了水泥溝渠,低矮的圩堤加高加寬了,家家用上了自來水。南新村的村民別說有多么高興了。

2004年11月,有村民向*訴說西鋤村前的一條小河水質(zhì)不好。幾天后,村民們發(fā)現(xiàn)4臺隆隆作響的挖泥機已在清除小河里的淤泥了。再過幾天,河水就清悠悠的了。

其實,村民們沒提的,*也想到了。這些年,村里建起了菜場、圖書館、老年活動室,建起了高標準的圩堤和泵站,建起了工業(yè)集中區(qū)、村民居住區(qū)、生態(tài)養(yǎng)殖區(qū)。

這些年來,為了村民的利益,*幾乎把全副身心都撲上去了:一年到頭,他從不休息一天,每天都象村里門衛(wèi)說的那樣:“上班最早的是吳書記,下班最晚的還是吳書記。”

這些年來,為了村民的利益,*對家庭懷著深深的歉意:身患殘疾的妻子多年來只能坐在輪椅上;81歲的老父親和79歲的叔父要他照應;全家至今住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建造的舊式樓房中,家中陳設十分普通。

*深愛著村民,村民也深愛著自己的書記。每年年初一上午,總有幾百個村民,自發(fā)地到村委會向他們可敬可親的書記拜年,其樂融融的場景實在令人動容。

*已經(jīng)55歲了,但他強村富民的欲望依然那么強烈。目前,村里正在努力打造滆湖農(nóng)業(yè)生態(tài)觀光旅游區(qū),在水光瀲滟的滆湖中,荷花仙子與蘆葦王子搖曳共舞的美景已初步展現(xiàn):投入100多萬元,啟動了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和改造工程,新修了通往滆湖長3.4公里的道路,現(xiàn)已有蘆葦1000多畝、野荷花500多畝。

西鋤村呵,更美的風光還在后頭。

西鋤村民呵,真有福氣,因為你們有個好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