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檢監察標兵先進事跡材料
時間:2022-12-07 08:20:00
導語:紀檢監察標兵先進事跡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有人說,他鐵面無私,因為面對損害群眾利益的人和事,他總是拍案而起,毫不退縮,事實查不清不罷休、問題處理不到位不罷休;
也有人說,他柔情百結,因為他真正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家的事,只要老百姓有問題、有困難,他就一定會千方百計幫助他們解決;
更多的人說,他就是一頭“老黃牛”,不圖名、不圖利,寒來暑往,披星戴月,在信訪工作這個崗位上默默地耕耘著,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千家萬戶。
他就是20*年被中央紀委、人事部、監察部授予“全國紀檢監察系統先進工作者標兵”榮譽稱號的北京市昌平區紀委常委*。
三月的北京,春意盎然,道路兩旁,一串串金黃的迎春花爬上了枝頭。記者來到昌平區,親身感受了*的鐵面和柔情。
“邪不壓正,咱按黨的政策辦事,沒什么可怕的”
1994年1月,42歲的*離開了他已工作8年的昌平區委組織部,走馬上任區紀委常委,主管信訪舉報工作。8年基層黨務工作的磨煉,使他更加了解和熟悉基層的困難和矛盾,為他做好信訪舉報工作奠定了基礎。
上任之初,*就抱定一個信念:做好黨交辦的工作,不讓國家和集體的利益受損失,不讓干部和群眾受委屈。
1995年1月,*收到一封舉報信,說某鄉主要領導借下屬單位敬老院5000元錢,用于個人買房,一不打借條,二沒辦任何手續,而且借了很長時間,根本沒有還的意思。*經過調查,了解到事情真相后,對這位領導進行了批評。不久,他就把追回的借款送到了敬老院。
有一次,老沈帶隊調查某村群眾長期上訪的問題。原來,該村黨支部書記打著某企業的名義占用集體土地搞經營,卻長期不交租金,嚴重侵害了集體利益。調查期間,該村支書威脅*說:“我在‘上面’認識很多人,要是處理我,對你沒好處,不信就走著瞧!”
*針鋒相對:“我是代表黨組織查你的問題,不管你關系有多硬,有問題就得查,該處理就得處理!”違紀事實查清后,該村支書被開除黨籍,20多萬元不正當收入也被追回。
20*年4月,*收到一封反映某村黨支部書記萬某的舉報信。很快,昌平區紀委成立聯合調查組,*任調查組組長。在調查期間,萬某十分囂張,多次揚言道:一個小小的區紀委常委,能把我怎么樣?老沈毫不退縮,通過準確分析案情、選準突破口、查找確鑿證據、靈活運用戰術,僅用20天就徹底查清了萬某違法違紀的事實。
*常說:“邪不壓正,咱按黨的政策辦事,沒什么可怕的。”話雖然簡單,但是在每個案件的背后,要付出多少心血,做多少工作,這些恐怕只有他心里最清楚。
“群眾反映的問題,哪怕只有百分之一是有道理的,我們也要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去解決”
20*年10月,*收到一封反映三個村的干部“違法違紀”問題的署名信后,當即帶人來到舉報人的家中。經與舉報人交談了解到,舉報人原來住在百里之外深山區的貧困鄉,1994年享受政府補貼自愿搬遷到這個村。20*年全區農村實施土地確權時,對他家的情況,村干部未予明確答復,導致他強烈不滿。當他得知有的搬遷戶在外村也遇到類似情況后,便自發成立了“信訪協會”。他自認為有文化,便擔任了協會的頭目,并派人搜集外村干部的“違紀”材料,由他書寫寄出,以此發泄對村干部的不滿。*弄清這封“控告他人是假、解決實際問題是真”的舉報信背景后,握著他的手說:“你有問題我們可以幫你解決,但沒有證據千萬別亂舉報了,否則是要追究責任的。你那個‘信訪協會’是非法的,趕緊把它解散了吧。土地確權的問題,只要是政策允許的,我一定幫你解決!”聽了*真誠的一席話,這位舉報人激動地說:“區紀委只有一個,而全區的老百姓卻有千家萬戶。您一聽說我受了委屈立刻就來了,我做夢也沒想到啊!這是我掏心窩子的話!您放心,‘信訪協會’我立即解散,再也不鬧了!”
“群眾反映的問題,哪怕只有百分之一是有道理的,我們也要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去解決。”這是*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某村有位村民狀告村干部,舉報信分別寄到區、市直至中央有關部門。老沈帶隊調查后,發現該村民反映的問題不屬實。他誠懇地對舉報人說:“寫信反映問題是每個公民的權利,但一定要實事求是。”舉報人無言以對。但沒過幾天,這位村民又來找老沈,說因為自己反映問題,村干部對他打擊報復,把他哥哥工廠的電給斷了。老沈立刻打電話詢問,得到的答復是舉報人的哥哥違約不按合同向村集體交費。掛掉電話,老沈對舉報人說:“你回去做做你哥哥的工作,讓他趕快把電費交了,電的問題我幫你想想辦法。”一路上,舉報人將信將疑,可剛到村頭就聽見哥哥工廠里機器的轟鳴聲了。從此,他再也沒有上訪過。
在*的辦公室里,記者看到,在他的辦公桌上有很多感冒沖劑等常用藥品,這些藥品都是他為上訪群眾準備的。
*告訴記者:如果上訪人有個頭疼腦熱,你遞上幾粒藥,囑咐他多注意身體,他的心里一定是熱乎乎的,那距離馬上就拉近了。中國農民很善良,只要你對他好,他就會加倍地報答你。面對這樣的百姓,就更不敢有絲毫的怠慢!
昌平區紀委的同志告訴記者,*對工作的熱愛、對群眾的熱愛是出了名的,而這種熱愛已化作*創新群眾工作的動力。據介紹,*針對信訪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積極探索并大膽實踐,其中變上訪為下訪,深入百姓家中了解情況,就產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13年來,正是他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家的事兒,把上訪群眾當成自家人,近300名舉報人和他成了朋友,促進了當地的和諧穩定。
“當黨員干部受到錯告或誣陷時,我們一定要為他們澄清事實,否則就是我們的失職”
“謝謝老沈!感謝區紀委為我澄清了事實,給了我一個明明白白的說法。我要認真總結工作中的經驗教訓,放下包袱,輕裝上陣,繼續帶領本館的全體職工,扎實努力,將工作推上一個新臺階!”這是昌平區殯儀館黨支部書記、館長何忠林20*年4月8日在*主持召開的信訪公開答復會上的肺腑之言。
20*年9月,北京市紀委和昌平區紀委先后收到反映何忠林“以權謀私、收受賄賂”等20個問題的舉報信和光盤共23件。*帶領聯合調查組,經過反復查證,徹底查清了舉報信反映的20個問題均不屬實。通過調查了解到:何忠林自1999年4月任殯儀館黨支部書記以來,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先后將別人送的各種好處費累計24.3萬元,均交由財務室退還給了送款人。他還帶領全體干部職工,大刀闊斧地進行整頓改革,改變了過去“窮廟富和尚”的狀況,杜絕了過去個別職工依靠殯儀館致富的“財路”,不僅償還了該館1600萬元的債務,而且職工人均年收入也由1998年的2萬元,逐年遞增到2003年的7.7萬元。調查組查清信中反映的問題均不屬實后,及時召開了公開答復會,為何忠林澄清了事實,重新激發了他的工作熱情。
*常對同事講:當那些廉潔勤政、遵紀守法的黨員干部受到錯告或誣陷時,我們一定要為他們澄清事實,絕不能讓他們帶著壓力、背著“黑鍋”干工作,要堅決給予保護,否則就是我們的失職!
13年來,*帶隊調查了近500起案件,在嚴厲懲處違紀違法行為的同時,先后為392名被錯告或誣告的同志澄清了事實,保護了干部,維護了社會穩定。
“我們的一言一行,代表著黨和政府的形象,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先做到,只有這樣才能帶好隊伍”
“沈常委,這些年你辛辛苦苦的,有時還會遇到恐嚇和危險,到底圖個啥?”
“我啥也不圖,就圖老百姓有一個舒心的笑臉。對我來說,既然選擇了當一名紀檢監察干部,就要把工作干好!”
這是幾年前,一位年輕的紀檢監察干部與*的對話。
“雖然已經過去好幾年了,可是沈常委的這句話總是時常在我耳邊響起,現在我越來越理解這句話的含義了!”這位同志深情地說。
其實和這位年輕同志一樣,當時*周圍的很多朋友都不理解,覺得他有點犯“傻”,可是現在大家都很理解他,對他更多的是尊重和敬佩!因為大家明白,*之所以能理直氣壯地查案,贏得百姓的擁護和愛戴,是因為他行得正、做得端,清正廉潔、嚴以律己。
“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我們紀檢監察干部的一言一行,代表著黨和政府的形象,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先做到,只有這樣才能帶好隊伍!”這是*常對同事們說的話。
“與沈常委相處了8年,從來沒有見他為自己的親屬辦過非分之事,可他卻可以為了不相識的群眾,親自找領導,幫忙解決問題。”昌平區紀委信訪室原副主任王建新感慨地說。
有一次,*在調查走訪中發現,由于種種原因,某單位的負責人有三年多時間本應享受的副科級待遇沒有落實,他便親自找相關領導和有關部門,終于使這個負責人落實了待遇,當事人激動得直掉眼淚。
*的身體不好,妻子為了照顧他,提前內退。當有人聽說他愛人沒有工作時,提出給她安排點事干,并開出每月5000元的高工資,可都被他以種種理由婉言謝絕了。
20*年,*的獨生女兒大學畢業,很多人覺得只要沈常委說句話,和有關部門打聲招呼,安排個工作肯定沒有問題,但*卻鼓勵女兒自己去闖天下。
“為什么不讓你爸爸托人給你安排個工作?”記者問道。*的女兒笑著說:“我爸那人,很正直。我從來就沒有指望沾我爸爸的光,自己闖蕩不是更能體現能力和水平嗎?”
有這樣一組數字:13年來,他共閱批信訪件6814件,接待來訪群眾2671人次,與被信訪反映的干部進行談話132人次;親自帶隊直查信訪案件489件,為392名經查問題不屬實的黨員干部澄清了事實,從嚴懲處了47名違紀違法的黨員干部,為國家和集體挽回經濟損失649.8萬元。
這一組數字是枯燥的,但它是一位基層紀檢監察干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真實寫照;這組數字又是鮮活的,因為它詮釋著一位基層紀檢監察干部情系群眾,為群眾排憂解難的公仆情懷……
- 上一篇:地區紀委先進事跡材料
- 下一篇:供銷合作聯社紀委書記事跡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