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建設帶頭人先進事跡材料
時間:2022-01-25 01:05:00
導語:新農村建設帶頭人先進事跡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地處*縣腹地的*鎮*村在外界名不見經傳,在*地區地圖上也找不到其位置。但在*縣,一提*,可謂眾人皆知,都說他是*村的好書記。有人說“,寧帶一個軍,不領一個村”。然而*卻憑借一顆為民的赤誠之心,贏得了百姓的一致擁戴和關愛,成為群眾心中鮮紅的旗幟。
當村支書40年來,他為村里做的事數不勝數,不僅改變了村里落后面貌,更帶領全村人走上了一條和諧致富大道。說到他,村里的人總會豎起大拇指稱贊。
初冬早晨,艷陽高照,行駛在通往*村的道路上,記者滿眼都是對稱建設在道路兩旁的蔬菜大棚。靠著這些蔬菜大棚,*帶著*村人讓黃土生金。如今,*村已經發展蔬菜保護地200畝。
現年62歲的*是土生土長的*人,21歲就開始在村上工作,期間三次被鎮政府選用。1996年,他再次回到*村擔任村支部書記。至今,“村官”的生涯相伴了他整整40年。時光荏苒,*把人生最寶貴的年華奉獻給了這片生他養他的土地。
村級經濟基礎薄弱,怎么辦?帶領群眾走可持續發展的致富道路才是硬道理。從1996年開始,*就在村里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推廣新品種、新技術,大力發展畜牧業,轉變傳統的產業經營模式。
2002年,鎮里引來了“禾豐公司”,*就瞟上了眼。公司+基地+農戶,這是許多發達地區農業產業發展的模式,如果成為公司的原料加工基地,那么老百姓的富裕路真是越走越寬。2005年,“禾豐公司”計劃發展“金盞花”項目,需要大量的原料種植基地。毀玉米田改“種花”,這可是*村破天荒的事。許多老百姓認為種玉米再不收也能弄個“三頭兩百”的,種上花,產了人家再不收,這一年的辛苦不是白搭嗎。
*找到村里的黨員說,“咱們先帶個頭,讓其他農戶看一看,干事業不冒些風險哪成”。這一年,*村的6名黨員種了10畝金盞花。到了金盞花采摘的季節,田野里紅紅一片,香氣芬芳,將花采下送到“禾豐”當時就見到了錢,這花一直采到十月中旬,仔細一算,每畝純收入800多塊。這下老百姓真正看到了實惠。隨后又通過幾年的實踐,這個項目逐步被群眾認識和接受。
如今,全村有200戶村民種金盞花,種植面積1000畝,畝純收入1000元,成了*村農民的一項重要收入。*村現已成為禾豐公司金盞花種植基地。
金盞花種植成功后,*又帶領村民發展蔬菜保護地和畜牧業。如今,前*、于家兩屯成為專業養豬屯,超過50頭的養豬大戶186戶,全村養豬戶達347戶,占總戶的81%。全村畜牧業收入占農民純收入的58%以上。
村里有錢了,就應該為村民辦點實事,*盤算著。2004年,經兩委班子商議,*決定投資10萬元為貧困戶建新房。可全村有17戶困難戶,為了資金集中使用,只能挑選其中最困難的8戶。有人聽說后,托人找到*說情。說實話,能舍臉和老劉說情的,不是老朋友,就是老領導。可無論是誰,*就一句話,這事村民代表大會說了算,他沒權決定給誰家建房。就這樣選出了群眾認可的危房戶,并齊刷刷地把舊房給翻新了。
2006年,*村成為全縣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充分利用這個有利契機,積極爭取上級有關部門支持,整合資金81.7萬元修建三座橋,投資18萬元修田間橋涵75座,投資27萬元打噴灌井5眼,投資10萬元打4寸井67眼,使全村90%的耕地達到了旱能澆、澇能排,大大提高了農業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投資143萬元,建了一座300戶型的生物質秸稈汽化站,現在全村1000來口人告別了薪柴,實現了“兩人燒火,全村做飯”的夢想。去年,*爭取上級資金和部門單位支持,建起了文化廣場,購置了微機和電教設備,滿足了村民和黨員干部的文化生活需要。自2007年以來,*村先后為8戶貧困戶修建了新房;請專家為4位老人做了白內障手術;為50名70歲以上的老年人購買了意外傷害保險;對20名80歲以上的老人實行年定額補助120元;全村95%的農戶參加了“新農合”;有線電視入戶100%。
40年的村官生涯,40多年的黨性錘煉,*牢記黨的宗旨,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以實際行動認真踐行“三個代表”,贏得了群眾的支持和擁護。多少風霜雨雪、拼搏奮斗,它不僅包含著奮斗的艱辛,還包含著成功的喜悅。2006年7月,*村黨支部被省委授予“先進黨支部”稱號;2009年1月,中央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授予*村“全國創建精神文明村鎮工作先進村鎮”稱號;2009年7月,*被省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稱號,同年被評為遼寧省百名勤廉兼優先進典型。
在*走過的每一個地方都留下了晶瑩的汗水和閃光的足跡。
- 上一篇:黨支部書記王致富先進事跡材料
- 下一篇:平安和諧家庭創建先進典型事跡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