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校長勞動獎章獲得者先進事跡

時間:2022-03-02 09:14:00

導語:中學校長勞動獎章獲得者先進事跡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學校長勞動獎章獲得者先進事跡

**常說:“學校要辦出名堂,不僅要靠能力和汗水,更重要的是靠師德。師德的核心是‘愛’,愛自己的事業,愛自己的學生,愛自己的同事。”在實際工作中,他時時處處以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詮釋著高尚師德的內涵。他把鐘情教育事業,干出一流工作,創出一流業績,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執著追求的理想和信念,并以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曲“愛”和“拼”的樂章。

“教育工作事關千家萬戶,輟失一個學生,對學校而言,可能是千分之一的失敗;而對于一個家庭,就會是百分之百的痛苦”

**有一本輕易不離身的筆記本,記錄著那些家庭困難和單親家庭的學生狀況,他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給他們以親情,給他們以幫助,給他們以關愛。王飛同學,去年已在清華大學電子系畢業,現在韓國工作。他剛考入一高時,個頭不高,腦瓜靈活,基礎扎實,很惹人關注和喜愛。有好幾次周末,別人都離校回家了,他仍坐在位上看書。后來**了解到,王飛兄妹三人,妹妹在漯河上中專,弟弟在讀初中,母親多病,全靠年邁的父親拉上架子車走街穿巷賣醬油醋支撐一家人的開支。王飛為節省每趟兩塊錢的車費才孤單地留下來,餓了就啃口干饃或方便面。**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多次從生活上給他以幫助,并帶頭發動師生為他捐款。種種溫暖和關懷,激發王飛更加刻苦攻讀,發憤學習,最終以當年全市高考總分第三名的優異成績考上了清華大學。

**一高是一所全封閉的寄宿制學校,**一直把學生的吃、住、安全等問題放在心上,帶頭值班。無論誰當班,他總是堅持每天晚上都查班,遇到刮風下雨,還要多查幾遍,看學生的被子是否蓋的嚴實,看學生睡的是否安穩。他努力為學生辦實事,想方設法讓學生吃到熱飯熱菜,洗碗用上熱水。從早到晚,走路時、吃飯時、睡覺前,或者一覺醒來時,都在思考著怎樣把溫暖送給最困難的學生,怎么讓校園有歌聲,學生臉上有笑容……

現已考入北京大學的魏斐同學,在春節時,給**寄來一份精美的賀卡,上面寫道:“我最敬佩三個人,第一個是神話中的孫悟空,第二個是世界首富比爾蓋茨,第三個就是您——我最敬愛的文校長。”可見**在學生心目中的份量之重。每年的教師節、春節,學生寄來的信件從全國各地雪片般飛來,紛紛向**傾訴著無限的感激和思念。從來信中,他得知學生吳風雷已在中國航天設計院任職,是神舟六號七大系統的總設計師之一;得知當年的省理科狀元李慶虎年薪已達30萬元;還有不少學生已留學美國、德國、加拿大、日本……每到這時,他的喜悅之情就溢滿心頭,欣慰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沒有白費。屈指算來,**在**一高已經工作25年了,干校長也8年了,但是重任在肩,他仍不敢有一絲懈怠。他迫切希望在他這一任上,**一高能夠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希望通過學校的精心栽培,從**縣走出一批文學藝術大師、科學技術院士、新聞法律名家、公安軍事將領、黨和國家領導人。他說他有這個信心,老師們也有這個信心!他深信這個夙愿的實現不會太遠!

“知識分子的心像敏感的琴弦,你傾注了真情,便會得到期望的回響”

不多言語的**,究竟用了什么魔力,使教師們一直保持著高昂的斗志、奮勇爭先的勇氣?他娓娓道來,語調平平淡淡,話卻沉甸甸的:“知識分子的心像敏感的琴弦,你傾注了真情,便會得到期望的回響。”

老教師任保慶家里生活比較困難,兒子又是聾啞人,一直沒有工作。任老師幾乎愁白了頭,暗地里不知流過多少傷心的淚。為解決其家庭困境,**主動拍板,為他的兒子安排了學校保潔工作。幾年來,學校通過后勤服務業整頓,先后安排38名教師家屬就業。在**的倡導下,校工會在每年寒暑假精心辦好教師子女冬令營、夏令營,很好地解決了教師們的后顧之憂。

學校近幾年招聘的教師中,外地青年教師居多,每年國慶節、中秋節、元旦節等重大節日,**都倡導工會組織開展籃球賽、乒乓球賽、書畫展、歌舞晚會等多種文體活動,并帶領班子成員前去看望,讓青年教師在縱情歡樂、盡情放松中切實體會到學校大家庭的溫暖,從而激發他們以昂揚的姿態更好地投入到新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去。

每年的晉級評優,事關每位教師的切身利益,很容易使教師心理上產生波動,并影響到工作。每到這時,**都盡力為教師們著想,在政策允許的情況下,積極主動向縣里、市里多爭取指標,向一線教師傾斜,并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使大家心服口服,安心教學。幾年來,他曾多次推讓先進、勞模名額給一線教師。2001年他把特級教師和勞模指標讓給了卜志勛老師和張景濤老師。2004年又推讓給了梁水治老師。他說:“學校的成績是大家用汗水換來的,雖然也有我一份,但榮譽首先應該歸大家,給一線的骨干老師。”

“教育教學質量是學校的靈魂。我們要采百花之蕊,釀自已之蜜”

**一高教學質量穩居省市前列,有較高的知名度,但要與時俱進、永葆領先地位,還要不斷用先進的教育理念作指導。為此,**和學校班子很注意工作方法的創新。在學校管理上,精心提出了“三嚴治校抓落實,四項目標責任制,五管齊下全參與”的管理模式,在教師中大力弘揚“五種精神”,即愛崗敬業的奉獻精神、鉆研求真的探索精神、敢為人先的拼搏精神、學生為本的人文精神、為人師表的自律精神。學校堅持依法治校,以德立校,形成了濃厚的學風、嚴謹的教風、優良的校風,打造了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良的高素質教師隊伍。目前,學校在一線任教的289名教師,學歷都在本科以上,有38人已獲得研究生學歷,特級教師8人,國家級、省級骨干教師34人,高級教師92人。

學校在教學改革和創新上,認真落實教學常規,狠抓課堂教學,創造性地提出并實踐了“戲曲茶座式”的課堂教學模式,做到了面向全體、分層推進;師生互動、弘揚個性;培養能力、提升素質。這個模式體現了二精、三性、四原則(兩精即精講、精練;三性即積極性、主動性和合作性;四原則即主體性原則、啟發性原則、發展性原則和實踐性原則)。這些現代教育新理念的提出和推行,全面提高了學校的辦學質量和層次,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典范性,得到了省市有關專家的一致好評。去年10月份,在省教育廳舉辦的“**省示范性高中校長論壇”上,**代表學校做了重點推介和交流,引起了較大反響。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惑。**一高的教師并不滿足已有的成績,也并不拘泥于自己的小天地中,每年學校都要選派一定數量的教師外出考察學習,感悟新思想,探究新理念。如北上河北衡水,南下湖北黃岡,東進江蘇啟東,參觀一流名校,拜訪一流名師,學習一流經驗,以達到“采百花之蕊,釀自已之蜜”的目的。如今,教師們都能針對學生需求,潛心鉆研教育理論,改進教學方法,教師整體教育教學能力越來越強。近幾年,**一高有50多位教師承擔了國家和省市的課題研究,教師中出版、發表論著和論文的有107人,獲得省、市優質課者達150多人次。2006年,漯河市考入清華、北大的學生有8名,**一高就占5名,張文濤同學以692分的優異成績榮獲漯河市高考狀元。全校重點上線學生546名,位居漯河市第一,蟬聯20連冠。輝煌的教學成績,受到了上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高度贊譽,贏得了全縣廣大群眾的肯定和支持。

“讓更多的孩子享受優質高中教育,讓每位學生都走向成功”

為進一步改善學校的辦學條件,擴大辦學規模,提高辦學層次,使更多的學生接受優質高中教育,學校積極配合縣里籌建新校區。在縣委、縣政府的直接領導下,在社會各界的鼎力協助下,新校區于2004年2月開工興建。按照“現代、一流”的標準,新校區由上海同濟大學總體規劃設計,占地343畝,計劃投資是1.2億元。

對這項惠澤全縣子孫后代的民心工程,**作為學校一把手,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汗水。從開始立項、選址、征地、投標、籌資直到開工興建,所有這些方方面面,他都跑前跑后,上上下下協調落實。一天忙下來,常常是口干舌燥,腰酸腿痛,上樓梯幾乎都邁不動步子,往往是正吃著飯就睡著了。建校資金曾一度出現困難。這時有人擔心建校困難大,政策性強,弄不好會吃力不討好。但**和學校班子不信邪,靠著一股“倔”勁,不等不靠,知難而進,迎難而上,采取了借力發展、招商引資等舉措。學校通過后勤社會服務化改制,成立了一高服務公司,動員全體教師員工想方設法籌資4000多萬元,擺脫了資金困境,保證了建設工程的順利實施。

如今的新校區,各種建筑設施布局合理,恢弘大氣,硬化、綠化等配套工程初顯規模,一個花園式、園林式,現代化、網絡化的校園框架基本形成,已成為潁北新區的一道亮麗風景。同時,并帶動了潁北新區清華文苑、未來家園等住宅小區的興建。

去年7月1日黨的生日那天,**縣四大班子在縣委書記郭國輝的帶領下,參加了一高的升旗儀式。縣委書記郭國輝親自按動電鈕,鮮艷的五星紅旗在一高新校區冉冉升起。同時,郭國輝書記在一高舉行的四大班子座談會上,把一高新校區建設經驗肯定為三種精神,要求全縣干部學習**同志攻堅破難的拼搏精神、勇爭一流的創業精神、協同作戰的合作精神。新年伊始,市總工會主席田愛華代表省總工會親自為**頒發“**省五一勞動獎章”,并號召全市廣大職工學習**敬業愛崗、吃苦奉獻的精神,為全市各項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近年來,**一高的發展引人矚目,教育教學質量逐年提高,這里面飽含了**對教育事業的無限赤誠。為了工作,他曾病倒幾次,身體也日漸消瘦,但他堅持做到以校為家,一天也沒有離開過自己的鐘情事業。

成績面前,**并沒有滿足,他說“我校的辦學思路是——讓更多的孩子享受優質高中教育,讓每位學生都走向成功。面對新的機遇與挑戰,**一高人正苦拼實干,不斷創新,爭取在較短的時間內,創建全國一流的示范性高中,把**一高打造成國內有名、省內領先的高品位學校。”已至不惑之年的他,憑著一股子韌勁,憑著永不止步的創業精神,正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斷培育出一株株瑰麗的奇葩而辛勤耕耘著、不斷探索著……

**市勞動模范先進事跡(鄉敬老院管理員)

**,女,1960年5月出生,漢族,高中文化程度,1992年10月參加工作,2000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為經濟開發區**鄉敬老院管理員。**同志堅持十幾年如一日、兢兢業業為老人服務,嘔心瀝血,不辭辛苦,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和一顆純潔無私的愛心譜寫了一曲曲感人肺腑的愛的樂章,把黨和政府對五保老人的關心送給在院的每位五保老人,在黨和群眾之間架起了一座堅實的橋梁。就是這樣一位普通的服務員在2001年被全國民政部評為“敬老愛老好兒女”,如今又先后被評為市、區兩級“五一勞動模范”,市級優秀共產黨員。

尊老、愛老、敬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位老人經歷了生命的燦爛與輝煌,即將走向生命終結的時候,他們最需要的就是能有一個安逸的晚年,沒有什么再比這個更讓老人內心感到快慰的了。因此,讓老人安度晚年就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然而,每當聽到或看到一些老人辛苦了一輩子到頭來卻要忍受孤獨與苦痛的時候,**就忍不住落淚,心里就堅定一個信念,就是要用自己的青春陪伴老人度過一生中最后的美好時光,用熱血和愛心去溫暖老人們的心,這個信念讓**在敬老院一干就是十幾年。在這十幾年中,已有50多位工作人員先后辭職或調離,只有**一個人一直堅持到現在,前后服侍過100多位老人,親自為60多位老人送了終。

1992年,**所在的單位**市郊磚瓦廠瀕臨倒閉,工人們各自托關系,找門路,紛紛找合適的工廠進行調動。**的父親也給她找好了接收單位,但是**想著每個人都會有過到老的時候,每當看到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就想起了自己的父母,想起了以后的自己,她覺得人的一生不能只為自己活著,要為他人做一些事情,所以就堅決選擇了**鄉敬老院。**深知這項工作不好干,干好更不容易。說不好干是因為院里大都是些鰥寡孤獨的老人,要不就是和孩子住不到一塊的老人,他們中有不少性格孤僻古怪、喜怒無常;說干好不容易是因為老人的吃喝拉撒、尋醫問藥等都需要精心照顧。工作中,**不斷摸索經驗,精心服侍每一位老人,先后做過炊事員、服務員、衛生員、管理員等,敬老院里所有的工作都做過。為了照顧好老人們,**自學了理發、刮胡子、打針、輸液等,老人們頭疼腦熱、日常洗理就可以不出敬老院了;為了照顧好老人們,**舍小家為大家,吃住在敬老院,15個春節都是在敬老院度過的,每當聽到新年的鞭炮聲,**的心底就一陣陣酸楚,想念近在咫尺的父母,想念自己的丈夫和女兒。但看到那些忙著過年的老人們、還有一些生病需要照料的老人們,她只好給丈夫和女兒打個電話問聲好,表示一下歉疚之意。

**剛到敬老院時,有一位一等傷殘軍人叫孫啞根,是個聾啞人,后又因患腦血栓而半身癱瘓,長期臥床,大小便失禁,又生了褥瘡,院里專門安排一個人護理他,每頓飯都要一勺勺的喂到嘴里。**堅持每天為他治療、幫他鍛煉、擦洗褥瘡,幫助護理人員喂飯,使得這位無法用語言表達感情的老軍人拉著**的手,豎起大拇指,向前來看望的村委會領導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老人臨終前,**為他剪了頭,刮了胡子,洗了手臉和腳,使他干干凈凈地離開了這個世界。這是**第一次看到人死去,當時,她有點害怕,幾個晚上都睡不著覺,閉上眼就會看到老人的形象。但想到能在老人臨終前能為他做點事情,讓他最后一次享受人間溫情的時候,**緊張的心情得到了釋然,感覺到自己所做的工作是有意義的。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這種情況對于一個小家庭的成員來說,是不會經常面對的,然而,在敬老院這個大家庭里,這種意外卻是常有的事。一個寒冷的冬夜,80歲的老人謝秀領突然癔病發作,赤身在屋里亂蹦亂叫,聽到動靜,**趕緊起床,看到那場面真嚇人,正好院長也起來了,大家制止不了,藥也喂不到嘴里,當時院里又沒有可用的針劑,為了讓老人盡早安靜下來,**和院長冒著寒風,踏著積雪到幾里外的鄉衛生院拿回了針劑為老人注射,老人很快平靜下來,恢復了正常。而**卻凍得渾身發抖,一夜沒睡著覺。

身患關節炎、心臟病的81歲老人鄧松柏,又患了前列腺炎,并生了褥瘡,**每天為他打針、換藥、換衣褲、擦洗身子,開始他拉著衣服怎么也不讓**做這些,后經**再三勸導,終于說服了老人。老人小便不通,肚子脹得像小鼓,疼得他在床上打滾兒,**只好為他導尿,解除老人痛苦。事后,老人拿出平時積攢的200元錢,一定要**收下,被拒絕后,老人急得一下跪到床上,一邊磕頭,一邊對我說“俺快不行了,這些年多虧了你的照料,俺也沒啥可以報答的,你就受俺幾個頭吧”。當時,**心頭一熱,眼淚一下子涌了出來,心想,老人這樣對自己,真是受之有愧,黨和政府對五保老人的關懷,不就是靠自己的雙手來傳遞嗎?老人這么說,就是對工作的肯定,我是一名共產黨員,一定要好好的干下去。

99歲的老人李桂蘭,身患老年性便秘已有數年,經常解不出大便,她**總是一次又一次用手為她摳大便,在老人病重的時候,大便更加堅硬,**又一次用手為她摳大便,當時李桂蘭老人的女兒到敬老院,剛好看到這種情景,感動的兩眼流淚,激動地說:“光聽俺媽說你用手給她摳屎,我還不相信,今天一見,你真比我對俺媽盡孝都多,要是你愿意,咱就認做親姐妹吧”。李桂蘭老人在彌留之際,還用微弱的聲音叫“鳳、鳳、……,別叫鳳走,我不能得不住她的濟呀”。是的,在老人病重的幾天里,**一直守候在老人的身邊,就在老人臨終前半小時,她還喝了**喂她的開水。

在敬老院里,每一位老人都有一串講不完的故事,都有一份割不斷的感情,每位老人的身上都有**一份真情的付出。在**和同事們的共同努力下,敬老院不斷創造著生命的奇跡,老人楊振宇,腦中風后在床上癱瘓,**每天幫他活動,為他按摩,扶他鍛煉行走,2年后,他竟能下床走路而且又生活了十年。孫俊山老人和穆金成老人來院時都是從車上抬下來的,臥床不起,經過**的精心護理,現在都能下床走路了,而且完全扔下了拐杖。在這些平凡的故事中,**所付出的努力,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

在長期的工作中,盡管與老人的相處是和諧的,但是辛酸與委屈卻也常伴左右。1997年6月9日,這天是傳統節日——端午節。一大早,**就高高興興地起床協助炊事員,炸油餅、糖糕,煮雞蛋、大蒜、粽子等,按照本地的風俗為老人準備早餐。正當老人們都高高興興地吃著、品著的時候,82歲的老人王玉枝端著雞蛋來到廚房大吵大鬧,說炊事員和**看不起她,少給她一個雞蛋,并把雞蛋摔到**的面前,**趕緊又拿起五個雞蛋給她,老人再次摔掉,又哭又鬧。**勸著她、安慰她,可是老人怎么也不聽,**只好說這是自己工作中的失誤,實在是對不起。可是,當她扶著老人回到宿舍時,卻看到老人自己養的小貓正在老人床上玩著一個雞蛋,看來這五個雞蛋是一個也不少。老人一下子不哭了,也不鬧了,說自己老糊涂了。**勸老人說:“沒什么,你閨女不會計較的。”**為老人剝開雞蛋,一手端著飯碗一口一口喂到老人嘴里,勸她寬心,不要氣傷了身子。事情過去了,老人平靜了,可是**和炊事員卻陪著笑臉,咽著眼淚。這個早晨,她和炊事員誰也沒吃一口飯,而這天正是**的生日。

2000年的冬天,是二十多年來最冷的冬天,春節前夕,因氣候反常,忽冷忽熱,院內的老人幾乎都病倒了,最多的時候有七位老人同時輸液,因為護理老人,一夜要起床幾次,甚至一夜不能入睡,**自己也感冒了,高燒39℃,可是,想到老人們這個時候最需要人來照料,她就咬著牙挺著。不巧的是,**60多歲的母親也在這時候因腦中風而住進了市第一人民醫院,全家人都很緊張,姐姐打電話讓她趕快回去。面對這種情況,**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痛苦,但是想想母親身邊有姐姐、妹妹來守著,少一個也沒什么,而敬老院里生病的老人是離不開自己的,他們比母親更需要照顧。因此,**沒有去照顧母親,所幸的是,母親轉危為安,很快好轉。可是,**心里卻充滿了愧疚,十分痛苦。想想這么多年來,雖說離娘家只有三里路,卻很少有空回去看父母,倒是他們經常來看**,從經濟上、物質上接濟**。父母過生日,全家團聚,熱熱鬧鬧,卻總是缺**自己。姐妹幾個中,父母疼的就是**,而最不能能經常到跟前的也是**,開明的父母很理解**,他們總是說:“知道你忙,你不來俺們也不怪你,身邊有你姐姐、妹妹、弟弟,還是可熱鬧,敬老院那么多老人離不開你,你只要照顧好他們也就是對我們盡孝了!”

**剛到敬老院時,女兒才一歲,現在女兒已是初中三年級的學生了。因為很少回家,女兒很少得到過母愛,2001年2月9日傍晚,**接到女兒的電話,要**一定回家,聽到女兒那硬咽的聲音,**不放心,踏著泥濘回去了。剛一進門,女兒就撲到**的懷里哭了,哭一陣后**才知道,她放學時掉進了大雪覆蓋的路邊的豬糞池里,滿身是糞,女兒對**說:“給你打電話時,聽到你的聲音我就想哭,媽,我憋不住。爸爸說,想哭你就哭吧!”聽著女兒的訴說,**的心在流淚,心想如果有機會,一定盡最大努力,做一個好女兒、好母親、好妻子,來彌補對家庭和父母的虧欠。

面對黨和政府給予的榮譽,**清醒地認識到是對自己的鼓勵和鞭策,不能為過去的成績而沾沾自喜,更不能陶醉在過去的榮譽里,而要更加嚴格的要求自己,處處起模范帶頭作用,將畢生精力奉獻給老齡事業。**同志正是用愿做一支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奉獻精神,孝敬老人,服務社會,用自己無悔的青春換回千百個老人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