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科工作者事跡參考
時間:2022-07-23 03:58:00
導語:農科工作者事跡參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直接增收1億多元,累計推廣優質小麥、玉米245萬畝。節支5418萬元,年推廣兩晚節水增產技術50多萬畝,直接增收5000多萬元,節支2000多萬元,同時與省內外12家科研單位有直接聯系,為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和水平打下了基礎。
堅持深入“三農”第一線調查研究,農業戰線工作了30年。推廣實用農業技術,為農業生產水平的提高、農民科技素質的提升和農民收入的增加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得到領導和群眾的一致好評。
一、勤奮工作、愛崗敬業、癡情三農
個“癡人”無論外出開會還是下鄉,作為農業科技工作者。都帶著筆記本,遇到什么農情事情都匯集下來。遇上什么事情及時解決。一次下鄉經過鎮南,發現路邊生長著外來生物黃頂菊,趕緊讓司機停車下車檢查,仔細觀察,確定是黃頂菊后,趕緊到鎮政府通報情況,趕緊組織人員根除,及時控制了有害物中的蔓延。將自己的手機電話開通成農情電話,群眾有疑難問題電話解答,接受群眾電話咨詢2000余次,手機成了農技110棉花生長期間,西木左村的干部群眾需要棉花管理新技術,群眾白晝各忙各的決定夜晚給群眾培訓,雖然正值星期天,還是及時滿足了群眾的需求。那天從晚8點一直講到10點半,聽講的群眾達300多人。年4月初,一場倒春寒襲擊了市的大部分麥田,不少村的群眾打電話詢問受災原因和補救措施,經過現場觀察,確定了低溫是造成小麥干尖,黃苗的主要原因,及時提出了彌補措施,打印了上萬份技術資料,發放到廣大群眾手中,保證了小麥豐產豐收。年月黃昏,一場冰雹襲擊了鄉的幾個村莊,接到消息后,就和市鄉干部在第一時間趕到受災村莊,檢查受災現場,分析災情,現場對100多名群眾講解了棉花、花生等作物的災后管理措施,穩定了民心,送去了黨和政府的關懷。
每年下鄉時間達200天以上,幾年來。室內培訓40多次,現場培訓30多次,直接培訓群眾8000多人次,足跡普及400多村,被稱為農情活地圖,兩次被評為市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先進個人,年被評為市專家服務明星,年被全國計生協會評為全國計生協會先進志愿者,年評為市科技撥尖人才。
積極探索農技推廣的新途徑
二、開拓創新。
而農民群眾對農業科學技術的需求不時增加的新形勢,積極探索新的農業技術推廣新途徑,一是與種子經營部門共同進行技術培訓,通過田間調查,試驗示范,分析對比,確定適合我市種植推廣的新品種,新措施。近年來,先后篩選出了小麥品種良星99,面對近幾年農業技術推廣人員不時減少。石麥121415,觀35,師欒02-1,玉米品種有先玉335,中科11,浚單20,棉花品種希普1號,希曾802和雜交棉98-1等一批新品種,對提高我市農業產量起到巨大作用。
為社會發明財富。大馮營付家莊和太古莊高趙圈村,積極開展科技攻關。主持“國家糧食豐產科技工程市小麥、玉米兩熟豐產高效技術集成研究與示范項目”技術工作,推廣配方施肥,科學管理。其中生物防制玉米鉆心蟲,田間放赤眼蜂,節約了本錢,減少了污染,減輕了危害。經省專家組鑒定,高趙圈村3000畝小麥、玉米兩季畝產突破1000公斤,小麥最高單產610公斤,玉米最高單產00公斤。根據雨水多的狀況,提出提前預防玉米褐斑病,褐斑病大發生的年份,控制了病害發生。經專家委員會評審,該研究效果居國內領先水平。
恪守職業道德
三、淡泊名利。
使他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三十年的工作實踐。廣大公認的農業專家”對廣大農民群眾的疑難問題他從不推辭,有求必答,而對一些許以豐厚報酬的農資銷售商的推銷請求,卻從不應承。
為免受假農藥之苦,年在得朝村培訓后。老百姓請他協助選購農藥,爽快答應,農資市場走了七八家,幫農民買到滿意的農藥。
- 上一篇:工業企業座談會講話參考
- 下一篇:市黨委書記事跡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