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科創新與技術服務系統構建

時間:2022-06-01 03:04:00

導語:農科創新與技術服務系統構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科創新與技術服務系統構建

科學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推廣和普及程度,既是衡量現代農業發展水平的重要依據,也是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根本動力。加快農業科技進步是實現農業、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農業國際競爭力的關鍵所在。長期以來,黨和國家一貫重視“三農”問題,近年來通過不斷增加對農業的投入,我國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高,農業的科技整體實力顯著增強,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和建設取得成效。但是,我國農業科技發展速度和實力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遼寧作為全國重要的糧食主產省和主要農產品供給省亦如此。雖然近年來農業科技水平不斷提高,對此,必須切實加快農業科技創新體系與技術服務體系的建設,提高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率及應用水平,以有效解決資源和環境對農業發展的制約,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遼寧農業科技發展的現狀

多年來,遼寧省通過采取“農業科技入戶示范工程”“、農村科技特派行動”、“科技富民強縣計劃”、“科普惠農興村計劃”、“豐收計劃”、“農業綜合開發科技項目”、“農業園區建設”“、作物新品種轉讓”等一系列舉措以及實施“良種示范工程”等,極大地促進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2010年,全省向糧油主產區重點推介玉米、水稻、大豆優良品種94個,8種大田作物良種推廣面積330萬公頃,24種蔬菜作物良種推廣面積61萬公頃,良種覆蓋率達96.7%。全省測土配方施肥面積達到210萬公頃,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應用已覆蓋全省所有耕地。集成推廣日光溫室建造、優良品種標準化生產和綜合提質增效技術,秸稈生物反應堆示范推廣面積達0.77萬公頃。隨著農業科技的不斷進步,通過科技體制改革,遼寧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已逐步形成。農業領域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品種改良中心和原種基地、農業科研試驗站等一批科研基地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動植物新品種選育、種養殖安全技術集成、農業生物技術產品研制、農業生物與氣象災害防控、農產品精深加工、農業資源保護與利用等領域關鍵技術的攻關等方面均取得重要突破;節水農業、測土配方施肥、精量播種、立體種養等一批先進適用的農業科學技術得到較好的推廣和應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但是,我們應當對當前遼寧及至全國農業發展面臨的形勢有個清醒的認識。由于我國是人口大國,雖然近些年糧食和主要農產品產量大幅增加,但農業生產力仍不穩定,部分農產品的供求關系依然偏緊,稍有閃失就會對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產生不利影響。同時,由于我國正處在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關鍵時期,農業發展還面臨著資源和環境等諸多矛盾和約束,我國農業還面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對此,必須從戰略的高度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加快農業的自主創新,加強和完善農業科研和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建設,通過發展現代農業,不斷提高農業的綜合效益。

二、遼寧農業科技創新亟待解決的幾個問題

(一)農業科技創新體系的學科結構、專業結構不盡合理

科研力量主要集中在農業的產中環節,對產前、產后環節的投入明顯不足,尤其是在中試轉化以及產業化環節更加薄弱,不能有效地實現農業高新技術成果的應用與轉化。

(二)農業科技創新能力較弱

科技資源配置不夠集中,資金分配較為分散。由于長期投入不足,導致農業科研部門的技術創新手段落后,原創型農業技術創新少,重復或驗證別人成果的較多,高新技術的創新能力弱,一些地方單純追求項目的經濟規模,忽視項目的自主創新績效,農業科技成果的有效供給已遠遠不能滿足農業發展對科技的需求。

(三)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不健全

遼寧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建設發育不良,存在著經費嚴重不足、人員素質較低、推廣機制落后、管理體制不順等問題,其服務新農村建設的能力與廣大農民對科技服務的需求相比,尚存在較大差距。

三、加快現代農業科技創新和技術服務體系建設的對策建議

(一)完善農業科技體系,不斷增強農業科技創新的能力和實力

依靠科技發展農業,是使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根本動力。構建現代農業科技體系,對發展現代農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為此,應以農業高等院校和公益性科研機構為主體,整合農業科技資源,從事農業基礎知識研究,實現農業知識創新。以科研機構為主體,整合高校和企業的力量,組建與區域農業優勢產業發展配套的科研中心從事農業應用技術研究,要在良種培育、豐產栽培、農業節水、動植物疫病防控、農業生態環境建設、綠色儲糧、糧食收儲快速檢測技術等方面實現新突破。以企業為主體,聯合相關的科研機構,從事農業技術熟化研究,為實現大面積技術推廣提供科學依據。以政府為主體,聯合企業,建立區域性農業技術示范基地和農業技術市場,從事農業技術的傳播,實現農業技術的轉移。以農戶和企業為主體,組建農業產業化組織,從事農業技術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實現農業技術的廣泛應用。

(二)深化農業科技推廣體制和運行機制的改革,為建立多元化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創造條件

根據農民需求的多樣化和農業科技服務市場的多元化要求,大力構建適合我國國情的多元化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對此一要更新理念。改進農業科技推廣工作的方式、方法。要通過有計劃、大規模的農業技術培訓,切實提高農業生產者的科技文化素質和應用新技術的積極性。二要完善評價體系。加強對現有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建設培訓,努力提高農業技術推廣隊伍的綜合素質。通過考試、競爭上崗。同時,要在深化改革中,加強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建設:

1、進一步整合資源。從理順鄉鎮農技推廣管理體制入手,對鄉、鎮的各類農技推廣站的管理逐步實現條塊相結合??蓪⑿袠I、專業相近的鄉、鎮農業技術推廣站合并,組建農業技術綜合推廣站,使其公益性與經營服務職能相分離。

2、加快構建政、事、企三分離的新型縣級農技推廣管理體制。建立縣級農業監察大隊,集中行使法律賦予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的種子管理、農藥、化肥監督管理等職責;建立縣級動物防疫監督管理部門,行使動物防疫、檢疫職責;建立縣級農業信息服務中心,行使農業公共信息服務職責;建立縣級農產品質量檢驗監測中心,行使農產品檢驗、監測職責。

3、加強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隊伍建設。造就一支管理制度化、服務專業化的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建立正常的教育培訓機構、考核激勵機制,不斷提高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業務水平。要把那些文化程度高、業務素質好、年富力強的技術骨干選拔到領導崗位。要進一步明確農業科研、教育單位在農業科技推廣體系中的主體地位。為此,必須整合科技資源,不斷提高農業科技新成果的轉化率。

4、積極探索農業科研、教育單位發揮農技推廣主體作用的有效形式和保障機制。以體制創新為突破口,真正實現農業科研、教育機構“上網”。建議在省級以上農業科研、教育單位設立專門的農業技術推廣機構,賦予一定的推廣職能,并撥付相應的農業技術推廣經費。鼓勵農業科研、教育機構在現有農業科技示范園的基礎上建立直屬的農業技術推廣站,促進農業新技術、新成果配套、集成創新,輻射帶動周邊地區農民積極采用新技術、新成果。

5、以項目為載體,推動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機制創新。國家和省、市各級政府應立足于國際和國內農業發展,瞄準現代農業面臨的主要問題,選定一定數目的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及農業技術推廣項目,鼓勵和支持農業科研、教育單位參與或聯合其他推廣主體共同完成。

(三)加強基層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建設,積極推廣先進適用技術

創新管理體制,健全運行機制,提高人員素質,完善設備條件。著力培養一批農技推廣人員,深入千家萬戶,認真調查研究,征求農民意見,并指導農民掌握好實用技術。為此,

1、堅持與加強科技特派員制度。這是在農業發展新形勢下,把科技、資本、管理等現代生產要素植入農村,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密切黨和政府與群眾聯系的有效措施。

2、強化農業星火科技專家大院為現實服務功能。科研單位和大學的專家、教授將以大院為平臺,直接將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輸送到農業生產者手中和農業生產第一線。

3、建立農業科技示范園區,輻射帶動科技成果的轉化。鼓勵支持農業科研、教育單位結合自身的技術人才優勢,與地方政府、涉農企業等聯合建立農業科技示范園區。促使農業科研、教育單位的科研成果進一步熟化、完善;加快新技術、新成果的組裝配套,集成創新;輻射帶動周邊地區農民積極采用新技術。

4、以信息技術為依托,實現農業科技推廣的手段創新。

5、重視和發揮涉農組織在多元化農業科技推廣體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