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推進產業發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
時間:2022-09-01 10:48:00
導語:全力推進產業發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開發區推進產業,務必要牢牢抓住發展這個第一要義。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也是振興的必由之路。在加快構建設施農業建設、釀酒葡萄、經果林、和黃牛養殖等產業結構調整建設的工作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就要始終堅持把加快發展農業產業的發展作為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從現有的產業基礎出發,從促進發展入手,將過去單純靠政府“強推硬逼”的發展產業,轉變為出政策給扶持、上規模重激勵、送科技教方法,增強農戶自身造血功能的引導服務式發展。
第一,要形成“區域大產業”的工作格局。鄉黨委、政府是貫徹落實中央、市、區和開發區農村改革發展政策措施的基層和“中樞”,是各項惠農政策落地的“主體”,是產業發展的“主戰場”。走“政府主導、廣泛動員、大戶帶動、規模經營、整鄉推進、全面發展”的具有中部干旱帶特色的現代農業產業發展之路。實踐表明,設施農業、黃牛養殖和經果林種植等產業,無論是群眾的接受度、面積的占比、收入的比重都是顯而易見的,是成功的例子和典范。如何鞏固現有基礎,進一步夯實面積,以點為軸擴散周邊,尤其需要我們沉心靜氣“一抓不放”。一是學有樣板,以烏沙塘設施農業園區為榜樣,結合實際抓一個產業扭住不松手。二是完善機制,機制活、產業興,在減免農業稅時代,怎么進一步轉變觀念,轉變職能,圍繞“加強農業基礎、扶持農村發展、加快農民增收”,百計千方構建并完善我村工作機制。三是加大投入,在用好、用活、用夠各級政策的同時,應當按照科學發展觀統籌兼顧的要求,盡最大可能地增加對“三農”的投入,兌現各項扶持“三大農業產業”的“硬”政策。“區域大產業”工作格局的形成,可以動員、整合全社會的力量和各種資源參與農業產業,使愿意直接投資農業的人更多,從農的人員、資金、項目更廣泛,分布更合理,措施更具體,為產業的良性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第二,要強化工作重點,突出“主業”,促進產業加快發展。“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這是農村工作性質的使然,但并不是說,工作就平鋪直敘,“兵來將擋,水來土淹”,而是有輕重緩急的,有“主業”的,那就是一切圍繞產業想、產業轉、產業投。大力促進產業發展,通過產業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改善基礎設施,修村級連網路、入戶路、農網改造、水窖、農房改造;產業與幫鄉扶貧相結合,繼續實行區、市結對扶貧對口鄉鎮,在加大扶貧幫鄉力度上有新舉措,機關干部下駐幫扶貧困戶制度上有新突破,街道幫鄉、鄉幫村的梯度幫扶上有新進展;產業與科技有效結合,加強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建設和農村科技培訓,將現代技術、管理和人才等要素引入農村,促進其區域特色產業和支柱產業的發展。在有條件的地方,還可以延伸產業鏈條,在農產品加工、銷售上做文章,鼓勵建立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積極發展高效農業、特色農牧產品加工業等。通過發展農業主導產業,著力把握發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破解發展難題,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始終堅持以人為本這個核心。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始終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讓香園的人民群眾共享開發區乃至全國發展成果,這項工作主要靠農業產業的發展來完成。開發區建成10年來,農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搬遷移民物質文化生活得到了極大改善,成績有目共睹,農村經濟總收入、糧食產量、農民人均純收入從1978年的7874萬元、13.9萬噸、71元上升到2007年底的21.27億元、24.77萬噸、2828元(農經口徑)。這是我們黨堅持以人為本的生動體現。在產業發展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把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落腳點,從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的糧食、最直接的“票子”、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堅持做到勤謀富民之策、多辦利民之事、常興安民之舉,使農民人均純收入隨著經濟發展而逐步較多地增加。著力幫助有一定產業基礎、有規模經營大戶、有致富“領頭雁”的村,提高自我發展能力;對有勞力、有土地、有種植頭腦的農戶,給予其必要的扶持。同時,壯大集體經濟、鎮域個私經濟,通過城市支持農村,增加產業投入,動員機關干部和社會力量參與農村產業建設,形成人人思發展、個個能創業的產業氛圍。
必須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這個基本要求。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在抓好農業產業發展的同時,要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促進我鄉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在經濟建設上,把現有各類生產、加工、流通型農業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對有市場前景、產品看好的企業,進一步加強規范化管理和科技技術的應用力度,提高企業的產出效能。在政治建設上,加強鄉村兩級班子建設,對不在狀態的干部,不換狀態就換人,真正把兩級班子建設成為想干事、會干事、能干成事的領導班子。只有建設好強有力的村兩委班子,才能更好地帶動千家萬戶發展產業,實現增收。在文化建設上,進一步弘揚“寧愿苦干、不愿苦熬”的大河精神,加強文化陣地建設和載體建設,挖掘草根文化、山歌文化、農耕文化,普及土家知識,讓鄉村喇叭“吼起來”、熒屏“亮起來”、擺手堂前舞“跳起來”,不斷增強文化軟實力。在社會建設上,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就是“勞有所得是根本,學有所教要育人,病有所醫急民急,老有所養順國情,住有所居不可少,管理有序定民心”。要堅持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森林工程,宜居香園,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使人民在良好生態環境中生產生活,實現經濟社會永續發展。公務員之家:
不斷堅持統籌兼顧這個根本方法。統籌兼顧是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統籌城鄉發展和區域發展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在產業發展過程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一方面,農業產業發展要在統籌城鄉(在鄉鎮層面上是統籌鎮村)發展方面發揮基礎和引領作用。農業“三大產業”的重點就是在農村實施產業帶動幫助農民群眾致富,因而對統籌鎮村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形勢下,尤其是在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工作中,只有產業強,經濟總量大,老百姓的收入“芝麻開花——節節高”,才能有消費的拉動,集鎮擴容建房經商辦廠隨之而生,城鄉一體共繁榮才變為現實。另一方面,農業產業發展要以統籌區域發展為重要任務。區域布局決定產業成敗,要堅持因地制宜,實事求是,既要總攬全局、統籌規劃,又要抓住牽動全局的主要工作、事關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著力推進、重點突破。在大拱棚建設示范園區、黃牛養殖示范園區要建立片區技術服務站和收購站。促進這些產業的良性發展,正是統籌產業發展的重要方面。以發揮產業區資源、人文、地理以及政策等方面的優勢,進行項目“捆綁式”開發,發展特色產品,形成特色產業,使優勢產業村增強生機與活力,迅速發展起來,持續發展下去。
- 上一篇:社區科學發展觀學習調研報告
- 下一篇:黨員先進性教育總結大會上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