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的調研報告

時間:2022-09-01 11:29:00

導語:堅持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的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堅持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的調研報告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暑假期間,帶著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課題,筆者走近了生于斯、長于斯,一直熟悉但又陌生著的家鄉遼陽市宏偉區。通過一周時間對家鄉近距離的深入接觸,自己深切感受到建國六十周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們祖國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所發生的巨大歷史變化。本調研報告僅藉宏偉區在經濟和社會方面的歷史變化,折射出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六十年來所取得的輝煌成就。

一、宏偉區的歷史誕生

曾經享有"北方化纖城"美稱的遼寧省遼陽市宏偉區,位于遼寧省遼陽市東南郊,是1978年6月隨著國家特大石油化纖企業遼陽石油化纖公司(現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遼陽石化分公司)的建設而成立的新型城區。宏偉區政府地處遼寧中部城市群的中心,這里距遼陽市中心6公里,北距省會沈陽70公里,南距鋼都鞍山30公里,是遼東半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帶的重要組成部分。現轄1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1個區直轄社區。全區總人口12萬人,總面積70.43平方公里。

因為宏偉區是伴隨著遼陽石化分公司(下稱遼化)建設而誕生的,因此,建區伊始,宏偉區沒有農村鄉鎮,百分之百的居民都是遼化的干部職工或家屬。近年來,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雖然容入了一部分外來人口,但“為遼化企業生產服務,為遼化職工生活服務”始終是宏偉區堅持的發展方針。

(宏偉區人民政府辦公樓)

二、建區時經濟社會的發展狀況

因為宏偉行政區的建立是源于遼化的建設,因此,建區之初,宏偉區基本上行使的是遼化后勤職能,人權、物權和財權都歸屬遼化公司,服務對象就是遼化職工及其家屬。經濟方面,依托遼化生產和生活發展區域經濟是宏偉區經濟發展的顯著特色。一方面宏偉區依托遼化技術、原料、市場的優勢,建起了一批科技含量相對較低的區辦集體企業,這些企業依托遼化又服務遼化,在服務中發展,在發展中服務,在中國經濟復蘇之初為區域經濟發展積累了一定的財富;一方面圍繞為遼化職工生活服務,宏偉區區形成了兩大商業陣營:一是遼化聯營公司,二是遼化副食商場,二者均為國營企業。前者供應地區居民的日用百貨消費,后者提供居民必須的副食產品,沒有過大的商業風險,但也沒有太多的商業利潤。城區的兩處集貿市場也僅僅是城區周邊農戶的自發經營水平。因為背靠遼化這個經濟大山,宏偉區經濟相對發達,居民群眾生活上雖不十分富庶,但也絕對是衣食無憂。

(早年的周日集貿大市場)

在社會各項事業方面,由于有國有大型企業的支撐,宏偉區的社會事業建設方面起點較高,科技工作依托遼化科研力量,科研水平較高,化工、化纖、塑料三行業均有專門人才,經濟發展中科技貢獻率較高;教育事業方面幼、小、初、高自成體系,教育設施相對齊備先進,師資力量相對雄厚,教育教學水平相對較高;文化體育事業比較發達,地區擁有遼化公司投資建設的文化宮、俱樂部、體育館、少年宮各一處,大型文化廣場一處,各種專業和非專業水平的文體隊伍常年活躍在文化和體育舞臺;醫療衛生方面主要依靠遼化職工醫院和一處職工醫院門診,專業性和權威性不是很強,但也能保障地區醫療需求;城市建設方面,由于遼化公司的投入,城區建設起點較高,城市基礎設施較為完善,居民住宅規劃建設科學,城區綠化美化和保潔水平較高。其他諸如民政、福利等各項民生事業也有充分的保障。

三、歷史發展機遇與嚴峻的挑戰

1991年,考慮到宏偉區行政區劃的一元性結構,以及遼化建設用地的需要,遼陽市委、市政府決定,將毗鄰的太子河區曙光鄉(后改鎮)劃歸宏偉區。宏偉區委、區政府緊緊抓住這一歷史機遇,適時制定了城鄉一體化的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宏偉區依托遼化的區位優勢帶動了鄉鎮企業的迅猛發展,曙光鄉以遼化和區屬集體企業為依托,先后建立一批以忠旺集團為代表,以化工、化纖、塑料三行業為特色的鄉鎮和村辦企業,這些鄉鎮企業的發展成為宏偉區有力的經濟補充。于此同時,大力發展改造傳統農業,逐步發展現代農業,曙光鄉很快成為遼化地區的“菜籃子”。多元化的經濟結構和富余勞動力的出現,很快打破了宏偉區舊有的經濟模式束縛,帶動了第三產業的發展壯大。

(曙光鎮花卉養植大棚)

在適逢發展機遇的同時,宏偉區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由于宏偉區是伴隨遼化建設而誕生,因此,遼化公司始終保持著企業領導區政府、負擔社會職能部門費用的特殊職能,這從某種意義上制約了國有企業的良性發展。1998年遼寧省國有企業第一虧損大戶,虧損額達15.1億元,占全省國有企業虧損額的36%,占全省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全部虧損額的18%。究其虧損原因,很重要的一條是政企不分,企業辦社會負擔沉重。為徹底解決政企不分的問題,經遼寧省政府和中國石油集團公司多方協調,1999年,遼陽市政府與遼化公司正式簽署了政企分開協議,將遼化管理的宏偉區政府及所屬單位整體移交遼陽市政府,按照遼陽市政府與遼化公司簽署的政企分開協議,遼化公司不再領導當地政府工作,企業辦社會的職能移交給區政府承擔。

建區二十余年的時間內,宏偉區始終依托遼化發展和生存,各項社會事業費用一直由遼化公司承擔,因此,政企分開無疑是給宏偉區經濟斷了奶。如何在離開保姆后迅速站立起來,這一沉重的命題歷史而現實地擺在了宏偉區人面前。

為實現經濟復蘇起步,區委、區政府認真學習貫徹中央精神,進一步加大改革步伐,毅然決定對區屬所有集體企業實行改制。通過改制,原有的企業領導職工保烏紗帽、吃大鍋飯的思維不復存在了,企業法人的積極性得到調動,職工的危機感普遍增強,勞動積極性不斷提高。企業的不良資產和債務得到轉移,政府的負擔得以釋放和減輕,企業生產效率和效益不斷增長,全區經濟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

在加快企業改制步伐,實現企業起死回生的同時,區委、區政府緊緊抓住曙光鎮(1992年撤鄉變鎮)的區位優勢,靈活運用政策,實施招商引資,大力培養和扶持鄉鎮企業發展,一批依托遼化的化工、化纖、塑料三行業迅速成長,其中中外合資的遼寧忠旺集團緊緊瞄準國內市場,以化工為起點,逐步發展壯大民用鋁型材和塑料異型材產業,迅速在國內市場站穩腳跟,成為宏偉區經濟的主要支撐。

(遼寧忠旺集團塑料異型材生產線)

1999年11月,遼陽市委、市政府決定,將瀕臨發展低谷的遼陽高新技術開發區與宏偉區合并,實行行政區劃與經濟區劃合一的管理體制,并賦予宏偉區市級部分經濟和行政管理權限。園區形象破爛不堪,企業紛紛倒閉,隊伍異常龐大,經濟呈現負增長……面對高新區的爛攤子,區委、區政府沒有畏懼和氣餒,反而堅定了利用高新區的品牌優勢,打出組合拳,振興宏偉區和遼陽高新區經濟的強大信心。他們重新整合資源,加大隊伍建設,強化園區形象建設,完善配套設施建設,擴大科技服務職能,提升服務水平。同時,廣泛開展招商引資活動,短短時間內,高新園區吸引了日本、韓國、德國、俄羅斯等一大批國外客商,先后建成科技服務中心,中俄高新技術研究基地,國家級科技成果推廣示范基地和清華大學研究生社會實踐基地。電子封裝、稀土加工等一批高科技企業紛紛入駐高新園區,遼陽高新區很快重塑了形象,科技對經濟的貢獻率迅速攀升。

四、堅持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的戰略實施

建區二十年的歷史實踐給區委、區政府一班人帶來深刻的啟示,只有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始終堅持實事求是,按照事物的客觀發展規律辦事,振興區域經濟作為己任,把群眾冷暖掛在心頭,經濟社會才會實現持續健康發展。為此,區委、區政府調整發展思路,實施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堅持科學發展理念。

堅持城鄉一體化發展戰略。為鞏固第一產業地位,曙光鎮逐步轉變傳統農業的生產觀念,大力發展以養殖業和特色種植業為特色的現代農業,養豬、養雞、養魚、養牛、養鹿的專業戶不斷涌現,蔬菜、花卉等大棚經濟不斷興起,水果種植水平不斷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同時,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契機,認真開展以村容村貌整潔為內容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農村生活環境不斷改善。

實施科技興區、工業強區戰略。區委、區政府緊緊依托遼化公司,不斷發揮科技研發優勢,努力提升為企業服務水平,全力培育發展化工、化纖、塑料和有色金屬加工業,以遼寧忠旺集團、遼化金興化工廠、遼寧奧克集團、遼寧科隆化工、宏偉合成催化劑廠等為代表的一批龍頭骨干企業,對區域經濟的拉動力進一步增強,依托遼化優勢的民營企業不斷上規模、上檔次,成為宏偉區工業經濟的主戰場。區委八屆六次全會根據全區經濟發展實際,提出“建設芳烴及化纖原料基地、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開發城區西部北部地區”三大發展戰略。經過兩年多的努力,芳烴基地內現已有一個項目建成投產,三個項目正在進行廠房建設,還有若干個項目正在組織論證之中。

穩步提升三產水平,大力發展新興現代服務業。區委、區政府根據居民從業結構和地區一、二產業發展的實際,確定了穩步提升三產水平,大力發展新興現代服務業的思路。全區商、飲、服、修等傳統第三產業規模不斷壯大,房地產和旅游業異軍突起,金融、保險、通訊業全面發展,汽車銷售維修和現代物流業成為第三產業的新生力量。遼陽龍石風景旅游區順利通過國家AAA級景區認定,正努力爭創國家AAAA級旅游風景區。

(龍鼎山景區內的仿古長城)

做大民生文章,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宏偉區委、區政府堅持以人為本,不斷強化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理念,轉變政府職能,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關注民生,大力發展涉及民生的各項社會事業。他們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積極安置殘疾人就業;實施扶貧幫困,不斷擴大城市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覆蓋面;加大農村醫療保障水平,建立農村大病醫療救助基金;關注老年事業,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正逐步成為現實。與此同時,大力發展科技、教育、文化體育、醫療衛生等社會事業,不斷提升城市建設和管理水平,全力打文明和諧造宜居城區。

堅持地企聯手,共建和諧城區。生活在宏偉城區的大多數居民,上班是遼化職工,下班就是社區居民。因而,地企聯手、共建和諧便成為宏偉人必然的選擇和共同的價值取向。為了更好地加強地企間的協調與合作,近年來,地企雙方還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及時協調解決地企發展中出現的新問題,共同致力于創建環境優美、社會祥和、人民安樂的和諧社會。

加大精神文明建設,不斷提升城區文明程度。多年來,宏偉區委、區政府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方針,在全力發展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同時,精心設計載體,大力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特別是近十年來,他們相繼開展了創建全國文明城區活動,建設學習型城區活動,2008年初,區委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在相繼開展爭創全國文明城區和創建學習型城區活動,并逐一實現創建目標的基礎上,審時度勢,因地制宜,精心設計精神文明建設活動載體,提出了創建和諧城區的三年工作目標,目前,和諧城區創建工作正在穩步進行之中。

加大普法整治力度,打造平安穩定環境。區委、區政府堅持以人為本不動搖,時刻將地區的平安穩定作為檢驗各項工作成敗的標準。他們強化政法隊伍建設,不斷加大普法力度,建立矛盾調處機制,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實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全區人防、物防和技防水平不斷提升,社會保持了平安穩定。

五、建區三十年來發生的天翻地覆變化

建區三十年來,特別是近幾年來,在宏偉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遼陽石化公司的鼎力支持下,在全區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宏偉區經濟社會實現突飛猛進的發展,全區城鄉建設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經濟駛入快車道。第一產業規模不斷壯大,產業水平不斷提升,農業經濟成為全區經濟的重要補充。重要農事企業遼陽順興公司的農業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生態農業形成一定規模。全區工業企業現發展到310多戶,規模企業達到53戶,總產值超過350億元。石化產品加工業、有色金屬加工業形成相當規模,產業特色突出,競爭優勢明顯。遼寧忠旺集團發展壯大成為全國500強企業,并在香港成功上市,拉動了全區經濟快速增長。第三產業穩步推進,新興服務業和現代物流業正在成長。據建區二十周年時的統計,1997年,全區國內生產總值實現81654萬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5388萬元,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6200元,農民純收入達到3000元,與建區十五年的1992年相比,全區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均翻兩番,經濟規模實現了“一區變四區”。又經過十年間的發展,2008年,全區各項經濟指標又發生了巨大變化,其中,地區生產總值實現72.7億元,是1997年的8.9倍;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1.78億元,是1997年的3.3倍;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7865元,是1997年的2.9倍。農民純收入達到8024元,是1997年的2.7倍;出口創匯實現4.56億美元,是1997年的35倍。

科技工作成果顯著。全區不斷加大對科技工作的投入力度,科技普及工作富有特色,研發中心和科技服務平臺作用日益突出,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科技對經濟的貢獻率連年攀升,宏偉區連續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城區。

(臺資企業日月科技公司生產車間)

教育事業成果輝煌。30年來,在遼化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宏偉區形成了幼兒教育、基礎教育、高中教育、職業教育的完整教育體系。目前,小學、初中、高中入學率均達到100%,初升高比例達100%,高考升學率達85%。遼化高中成為省示范高中和省首批科技教育示范校,區域教育教學整體水平得到不斷提升。

文化建設碩果累累。企業文化、社區文化、農村文化健康發展,涌現出一批在全國有影響的作家、畫家、書法家以及各類民間藝術家。以“重陽詩社”為代表的文化社團和各類文學藝術團體活動異彩紛呈,在弘揚先進文化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文體設施顯著改善,先后建成了文化宮、體育館、少年宮、匯華宮、體育場等各種文體活動場所。

(全民運動大會開幕式場面)

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健全。大力發展醫療衛生事業,除了遼化職工醫院,區政府還成立了區婦幼保健站、區疾病控制中心,在曙光鎮建設了曙光醫院,城區建成多家社區衛生服務站,農村村村建立醫療衛生室。積極推進計劃生育優質服務,被評為全國優質服務先進區。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施每年60萬元的農村大病救助基金,常住人口參合率達100%。

城市建設水平不斷提升。30年來,宏偉人始終堅持高標準、高質量、大手筆,追求生態和自然的城建理念,建設自己的家園。老區改造堅持雪中送炭,新區建設做到錦上添花。龍鼎山莊建設氣勢恢宏,盡展魅力,成為地企攜手共建和諧城區的又一部力作。到2008年,宏偉區城市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1.8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到39%。現在城區境內擁有功能齊全的文化體育廣場七個,綜合體育場館兩個,城區公園六個。隨著石洞溝林場劃歸宏偉區,遼陽龍石風景區面積已達到20平方公里,成為古城遼陽的后花園。樓臺山遠近,長街樹參差。垂釣柳蔭下,生活總如詩。進入宏偉區,你宛如走進了一座七彩的大花園,到處姹紫嫣紅,使你有回歸自然之感。

(龍鼎山莊小區一角)

文明城區建設成績斐然。以建設學習型城區為重點,構筑終身教育體系。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未成年人教育、公德教育、法制教育,提高居民文明素質。以構建和諧企業、和諧社區、和諧校園、和諧樓院、和諧家庭以及和諧村屯的和諧創建活動穩步推進。宏偉區連續21年保持省文明城區榮譽稱號。

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大力發展蔬菜、林果業和特色農業,目前,全鎮蔬菜種植面積達4760畝,優質水果產量達2000噸,奶牛、種豬養殖分別達到1000頭和8300頭。順興奶牛公司生產的犇月牌奶制品暢銷全市。農村村容村貌得到全面改善,投資1000萬元建成前進省級生態文明示范村。在全市率先完成“村村通”工程,“城中村”改造成果顯著,廣大農民安居樂業。

(順興奶牛公司的擠奶生產線)

全區社會保持平安穩定。廣泛深入開展創建平安宏偉活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成效顯著,學法、懂法、用法成為人門生活的需要。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安全感普遍增強,無論是城市的街道社區,還是農村的家庭院落,到處洋溢著安定祥和的春風。

30年來,宏偉區共有40多項工作獲得省級以上榮譽稱號,其中,科技、教育、民政、群眾體育、計劃生育、普法、精神文明建設等10多項工作進入全國先進行列。曙光鎮被評為全國文明鎮,連續13年保持全市發展農村經濟和民營經濟第一鎮的地位。30年,在歷史的長河中不過是短暫的一瞬,然而,在宏偉人的記憶中,卻是一段艱苦卓絕的歷程,是一座巍峨高聳的豐碑。公務員之家:

(慶祝建區三十周年升旗儀式場面)

六、宏偉區的巨大變化帶來的深刻啟示

宏偉區建區三十年來經濟社會所發生的巨大變化,充分展示了歷屆區委、區政府始勇于實踐、敢于探索的勇氣和決心,為推進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和啟示。

啟示一:實現區域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必須突出生產發展這個第一要務。經濟社會發展中不全面、不協調、不可持續、民生艱難等問題,都是因為發展不夠、發展不充分造成的。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鄉鎮,要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必須把發展擺在首位,緊緊咬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不放松,以發展破解難題,以發展促進和諧,以發展改善民生。三十年來宏偉區之所以在城市建設、新農村建設、社會事業發展、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提高民生水平等方面有所作為、有所建樹,都是因為產業發展為各項事業的發展提供了雄厚的經濟基礎。沒有產業的支撐,就沒有宏偉區的今天。因此,要想在科學發展上實現突破,首先必須始終突出發展這個根本,從自身實際出發,選擇、培育、壯大自己的主導產業,強化經濟基礎和保障。

啟示二:實現區域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必須堅持創新發展思路。思路決定出路。無數實踐經驗一再證明,一個地區的發展,必須確立符合自身實際的發展思路,并以一貫之的堅持下去。縱觀宏偉區的發展歷程,科技興區、工業強區是歷屆區委、區政府立足區情、始終堅守的工作思路。正是由于他們始終堅持這一發展思路不動搖,牢牢抓住發展不放松,始終保持政策思路的穩定性、發展措施的連續性和工作實踐的創新性,不遺余力的為遼化發展服務,扶持民營企業做大做強,才有了宏偉區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啟示三:實現區域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必須堅持城鄉統籌、協調推進。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實現城鄉一體發展,是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也是各級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宏偉區委、區政府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踐中,堅持用統籌的思路和方法推進發展,更加注重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更加注重三次產業協調發展,更加注重工業化和城鎮化互動發展,把繁榮發展社會事業,增加群眾收入,著力改善民生等擺上重要位置,不斷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健全機制,強化措施,使全區各項事業呈現出協調推進、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為城鄉一體化發展探索了路子,積累了經驗,樹立了榜樣。

啟示四:實現區域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必須把富裕農民、改善民生作為落腳點和出發點。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促進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在實踐中,宏偉區委、區政府始終把改善民生作為落腳點和出發點,把實現充分就業、增加居民收入、提高社會保障水平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通過發展經濟和制度創新完善了保障體系,通過推進民生工程,讓群眾切實感受到發展帶來的實惠,從而形成了政府、企業、群眾三者之間目標一致、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的和諧發展氛圍。

總之,通過此次社會實踐活動,使自己深刻地認識到,任何一級黨委政府只有始終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這一理念,始終堅持以人為本這一發展理念,始終堅持科學發展觀,才能推進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才能真正為老百姓謀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