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科學發展觀學習轉段體會
時間:2022-06-01 11:45:00
導語:中學科學發展觀學習轉段體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的*屆三中全會第一次明確提出了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這是我們黨從新世紀新階段和我國國情出發,科學發展觀是針對當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適應市場經濟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也是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進一步深化認識取得的重大成果。
科學發展觀的內涵是十分豐富的,包含了堅持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內容;堅特改革開放,是科學發展觀的強大動力;促進全面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目的;保持協調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原則;實現可持續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體現;實行統籌兼顧,是科學發展觀的總體要求。
作為一名教師,肩負培養國家棟梁人才的重大責任,如果將科學發展觀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對于下一代的培養意義重大。在教育教學理念中,倡導以人為本,關注學生全面發展,與科學發展觀不謀而合。因此堅信用科學發展的觀念指引教學過程是符合事物發展規律、順應時代潮流的。以下是筆者將科學發展觀應用與實驗教學實踐的一些體會:
反思一探究式教學和傳統實驗教學有機結合,體現“以人為本”。
生物課程標準中的課程理念明確指出“倡導探究性學習”,而“生物實驗課是最能體現探究式的教學方法”[1]。現行教材中的實驗在內容安排上注重對學生探索能力的培養,新教材更加突出這一點。然而實驗教學(包括教材中的探索性實驗)中存在著的不可避免的弊端,桎梏著實驗教育功能的充分發揮,即實驗原理、方法、步驟,甚至結果都是已知的,學生難以激起探究的興趣,更不要說開展探究式教學了。如何在傳統的實驗教學基礎上有效開展探究性教學?需要教師積極創新和實踐,這也是新課標對教師提出的要求。教師不再是教材的執行者,而是教材的研發者。就上述實驗而言,教師以直觀的實驗現象刺激學生的視覺,并創設一定難度的問題情境,激起學生探究興趣的同時,也促使學生在對照教材實驗原理,步驟等的基礎上尋找和探索問題的答案。這種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探究式教學設計思路是克服當前生物實驗弊端的有效手段。
反思二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與培養生物實驗能力有機結合,體現“以人為本”。
新課標強調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促使學生學會學習、促進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這就要求教師關注學生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陳皓兮先生在《中學生物學教學法》中將實驗作為培養學生生物學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然而生物學實驗不僅僅是培養生物學能力的載體,也是培養自主學習、探究性學習和合作性學習等能力的有效途徑,這就需要教師立足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結合學生實際,分析挖掘實驗內容,有針對性地進行能力的訓練和培養。在上述實驗中,教師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和對學生的實際分析,認為學生的實驗操作不準確以及對實驗結果缺乏認知的根本原因,是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薄弱,需要加強自我監控能力的培養,因此編制了“自我監控”表,在此表中教師將監控能力的陳述性知識和實驗具體操作有機結合,使監控能力訓練滲透于實驗的各個環節,提高學生生物實驗能力的同時,也促進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為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反思三結合生物學實驗特點,提升學生生物科學素養,體現“以人為本”。
新課標的重要目標是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特別是一個普通公民終身發展所需的生物科學素養,包括生物學知識,能力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生物實驗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的重要途徑,并且有著不同于其他理化實驗的一些特點,而這些特點正是生物學實驗的魅力所在,是有效提升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的有利契機,如實驗對象具有自適應特點,這是區別于其它科學實驗的一個重要特點。也就是說,在實驗過程中,實驗對象會隨實驗的條件,如時間、地點、光照、溫度、PH值等變化而發生相應的變化。學生了解這一點將有利于對生命本質的認識和生命規律探索;又如生物學實驗具有很大的開放性,影響實驗結果的變量往往非常復雜,這就要求學生掌握對照實驗的原理,認真分析實驗結果,找出引起不同結果的實驗變量,從而真正掌握實驗的本質,上述實驗正是基于這一點而設計的,但是由于時間的限制,學生無法將眾多導致實驗結果偏差的可能因素,設置對照一一證明,因此“自我監控”表成了重要的參考依據,通過小組成員彼此對照,甚至組間對照,尋找問題的答案,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探索,驗證。
反思四促進學生的合作性學習,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體現“以人為本”。
新課程關注“交流和合作”,關注“每一位孩子的發展”。傳統的生物實驗教學本來就是以小組合作為基本形式,十分有利于合作性學習的開展,但是在新課程背景下應賦予合作性學習新的含義。首先,合作小組應是異質小組,小組的成員由性別、成績、能力等方面有一定差異的2-6名構成。成員之間要具有互補性,全班可劃分為8-16個合作小組,而各小組之間又要具有同質性,應充分體現“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特點。只有這樣才能在目前的大班教學體制下“關注每一位孩子的發展”。其次,合作性學習與探究性學習要緊密結合,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合作,學生在圍繞實驗目標合作探索的過程中,既了解知識的整個形成過程,又培養了觀察、動手操作、分析、對比、綜合等各方面能力;通過合作討論,學生對問題的認識更加深入,合作協調的精神得到進一步培養。上述實驗中,以“自我監控”表為參考依據的小組合作學習,氣氛活躍,通過組內和組間的討論,學生思維的火花不斷迸發。生物實驗的教學過程已遠遠不只是一個認知的過程。可以說,生物實驗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整體的最優化。
- 上一篇:平面幾何教學質量研究管理論文
- 下一篇:村民住房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