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黨的建設意見

時間:2022-10-15 04:55:00

導語:組織黨的建設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組織黨的建設意見

為進一步加強全縣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的建設工作,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快速健康發展,根據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和《中國共產黨章程》、《關于在個體和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加強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試行)》的有關規定,結合我縣實際,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目標要求

1、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為目的,以爭創“領導班子好、黨員隊伍好、工作機制好、發揮作用好、企業效益好、群眾評價好”黨組織為載體,按照“點上突破、面上覆蓋、量上擴張、質上提高”的總體要求,一手抓企業黨組織的組建,一手抓企業黨組織作用的發揮,進一步擴大黨組織的覆蓋面,全心全意依靠職工群眾,緊緊圍繞黨的中心任務和企業生產經營開展工作,增強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促進非公有制企業的健康發展。

2、目標要求:按照“拓展覆蓋面,擴大影響力,增強實效性,推進規范化”的要求,以抓黨組織組建為基礎,擴大黨組織的覆蓋面,使員工在50人以上的非公有制企業有黨員,100人以上的企業建立黨組織;切實抓好非公有制經濟黨組織的鞏固提高工作,做到成熟一個組建一個,建立一個鞏固一個,規范一個提高一個;切實做好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黨員的發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充分發展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深入開展創建“六個好”活動,進一步增強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不斷提升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的整體水平。

二、職責任務

1、積極宣傳貫徹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引導和監督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誠實守信,合法經營,依法納稅;

2、支持經營管理者依法行使職權,對生產經營管理的重大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

3、圍繞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團結帶領員工完成各項任務,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4、加強黨員的教育管理和監督,做好發展黨員工作,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5、做好員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努力建設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員工隊伍;

6、協調企業內部各方面的關系,堅持原則,化解矛盾,推進民主管理,維護企業和社會穩定和諧;

7、領導工會、共青團、婦女組織,支持他們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獨立自主地開展工作;

8、完成上級黨組織交辦的任務。

三、工作內容

1、實施“三百”工程,保證黨的工作全覆蓋。堅持“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發展到哪里,黨的組織就建立到哪里,黨建工作指導員就選派到哪里,黨的工作就延伸到哪里”的原則,改進組織設置,創新組建方式,使黨組織應建已建率達到100%,黨建工作指導員選派率達到100%,黨的工作覆蓋率達到100%。對凡是有3名以上正式黨員且有黨組織負責人合適人選的,要及時建立黨的組織;對黨員人數超過30人的可組建黨總支;超過50人且有較大規模和影響的,可組建黨委;正式黨員不足3名、規模較小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采取區域聯建、多企聯合、掛靠村(社區)等方式建立黨組織。對已建立黨組織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要選派黨建工作指導員;對未建立黨組織且具有一定生產經營規模又比較穩定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要選派黨建工作聯系員;對員工在50人以上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要配備1名黨建工作指導員或聯系員;對50人以下的,可以由幾個非公有制經濟組織聯合配備1名黨建工作指導員或聯系員,確保黨的工作覆蓋到所有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

2、實施“三培”工程,打造高素質黨員隊伍。一是把黨員培養成企業業務骨干。通過舉辦專題講座、組織技能競賽,開展“黨員先鋒崗”、“黨員示范崗”、“黨員責任區”和“黨員聯系職工”等活動,努力把80%以上的黨員培養成為企業的生產能手、技術骨干、營銷尖子、管理行家,真正使廣大黨員既做到素質爭先、奉獻爭先,又達到技能爭先、業績爭先。二是把企業骨干培養成黨員。圍繞“最先進的群眾在黨內、最優秀的人才是黨員”的目標,積極鼓勵、引導、培養企業生產經營管理一線和重點崗位、關鍵崗位的優秀骨干加入黨組織,努力使新發展的黨員80%以上是企業的業務技術骨干和生產經營能手,進一步改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黨員隊伍素質結構和分布結構,為黨組織發揮作用創造條件。三是把黨員業務骨干培養成企業中層以上干部。大膽選拔任用在企業發展中實績突出的黨員擔任企業黨組織負責人,企業黨組織要積極向企業主建議把黨員業務骨干提拔為企業的中層以上干部,企業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一般要兼任企業行政職務。同時,要積極向非公有制企業推薦輸送優秀的黨務工作者,并鼓勵企業聘用政治素質好、黨性觀念強、黨務知識精的同志到企業從事黨務工作。

3、實施“三帶”工程,充分發揮群團組織作用。要全力實施“黨建帶工建”、“黨建帶團建”和“黨建帶婦建”工程,年內規模以上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帶工建達到100%,年內25人以上非公有制企業組建工會達到100%,年內規模以上非公有制企業不具備組建黨組織的,組建工會達到100%。同時,切實加強團建、婦建工作,對不具備組建黨組織的企業,先組建團組織或婦女組織,推選優秀分子入黨,擴大覆蓋面,提高組建率。在符合條件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全部建立黨組織、工會組織、共青團組織和婦女組織,并充分發揮工會、婦聯在協調勞資關系、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等方面的作用和共青團組織對青年職工的影響和教育作用,把廣大職工群眾團結在黨組織周圍,形成黨、工、團、婦組織建設聯動、工作部署聯動、宣傳發動聯動、作用發揮聯動、督促檢查聯動、考核獎懲聯動的聯動工作機制和立體工作網絡,進一步擴大黨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的群眾基礎。

四、組織實施

1、理順隸屬關系。一般情況下,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的黨組織由所在地的村、鎮(場)、行業主管部門的黨組織領導。特殊情況,經縣委批準,也可暫由工作聯系較多的行業主管部門黨組織領導。規模較大、黨員人數較多的,也可直接由縣委領導。縣委將組建工業園區黨委,對園區內企業實行統一管理。

2、落實包保責任。縣委常委按照分工,分別包一個鎮場區和一個重點企業,其他縣級黨員干部分別包一個規模以上非公有制企業,了解掌握情況,指導督促工作,建立健全組織,促進企業發展。各基層黨(工)委要建立黨建工作聯系點制度,明確所聯系的企業和聯系人,落實聯系措施,幫助解決問題,尤其要把計劃安排、活動開展、教育培訓、典型示范等工作抓在前頭,落到實處。

3、規范教育管理。凡是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工作時間3個月以上、6個月以內的黨員,都要接轉臨時黨員組織關系或者持《流動黨員活動證》,參加所在黨組織的活動,接受所在黨組織的管理;工作時間超過6個月的黨員,都應及時接轉正式黨組織關系。主管部門要對非公有制企業的黨組織和黨員定期進行摸底調查,對黨員組織關系進行認真整理,每季度將有關情況匯總后上報縣委組織部。對不愿接轉黨員組織關系的,黨組織要做好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解除他們的疑慮;對故意隱瞞黨員身份,拒不接轉黨員組織關系的,不按時參加黨的活動,不履行黨員義務的,要嚴肅批評教育,限期改正,直至做出組織處理。

4、實行“雙向”通報。企業每季度向主管黨委上報一次企業黨、群組織建設變化情況,主管黨委每季度向縣委組織部上報匯總情況,縣委組織部每季度向工商等部門通報黨、群組織組建變化情況。工商部門每季度末將非公有制企業的注銷情況報縣委組織部,并在年檢、驗照時,把黨、群組織組建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及時將有關情況報縣委組織部,協助做好黨、群組織的組建、改建工作。勞動、人事部門在企業招工、調檔中,要對黨員進行登記,每季度向縣委組織部和用工單位通報,及時掌握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黨員的狀況,以便及時建立黨組織。

五、具體要求

1、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各級黨組織要充分認識加強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制定規劃,扎實推進。各級黨組織書記是第一負責人,要真正做到書記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相關職能部門和組織協同抓,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并與黨的建設“三級聯創”活動結合起來,確保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收到實效。

2、形成合力,整體推進。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要和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組織一道通力協作,齊抓共管,形成合力,善于用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探索新途徑,總結新經驗,不斷提高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的整體水平。同時,要把企業黨組織建設情況作為推薦、評選和表彰各類企業先進典型的重要內容,同步檢查、同步考評。

3、發揮作用,全面發展。非公企業黨組織要圍繞企業生產經營開展工作,旗幟鮮明地向企業主和廣大職工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引導企業依法經營、照章納稅。要堅持黨的宗旨,注意傾聽職工群眾的呼聲,了解職工群眾的疾苦,盡力為職工群眾排憂解難,努力把職工群眾的利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要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提升企化品位,塑造企業精神,使企業管理、精神文明建設、黨的工作融為一體,相互促進,共同提高。要積極參與“企業聯村”活動,使企業黨組織與村級黨組織面對面,研究發展思路,用工業的理念謀劃農業,用企業的優勢建設農村,從而加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進程,實現企業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