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骨灰遺骸管理通知

時間:2022-11-05 10:24:00

導語:加強骨灰遺骸管理通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加強骨灰遺骸管理通知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府各部門,市直各單位:

為鞏固墳墓專項整治成果,全面推行生態葬法,杜絕新的亂葬濫埋,有效保護土地資源和生態環境,促進我市新農村建設,根據國務院《殯葬管理條例》和《**省殯葬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現就進一步加強骨灰遺骸管理的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提倡不保留骨灰。喪屬要求對骨灰采用植樹、撒入湖(江)等不保留的形式進行處理的,遺體火化時由喪屬申請,骨灰可暫寄存在殯儀館內,適時由民政部門組織植樹或撒入湖(江)等。

二、遺體火化后,喪屬需將骨灰帶回安葬(安放)的,領取骨灰時應出具村(居)委會開具的安葬(安放)證明,安葬(安放)證明須憑公墓單位(包括鄉村公益性生態墓地、骨灰堂等)墓穴(格位)預訂憑證出具;尚未落實骨灰安葬(安放)點的,喪屬可將骨灰寄存在殯儀館內。

三、外來人員在湖死亡遺體火化后,喪屬需將骨灰帶回原籍安葬的,領取骨灰時,領取人應出具有效身份證明。

四、禁止在公路、鐵路、航運河道兩側視野范圍內和耕地區、開發區、住宅區、保護區、風景區內建造墳墓。上述區域內現有的墳墓,所在鄉鎮人民政府必須在2006年底前督促喪屬限期治理。未達到治理要求的,不能再進行合墓。

五、因建設用地需要搬遷的墳墓,應將骨灰(遺骸)遷到轄區公益性生態墓地或骨灰堂(墻、廊)內,也可遷到經營性公墓內,縣區人民政府應督促有關鄉鎮落實遷葬點,嚴禁亂葬濫埋。

六、各級人民政府要結合新農村建設,科學規劃,加大投入,加快鄉村公益性生態墓地、骨灰堂(墻、廊)等骨灰存放設施建設,到2007年底,實現生態葬法覆蓋所有行政村,切實解決轄區村民骨灰(遺骸)的安葬(安放)問題。

七、市、縣中心城區規劃區內不得再新建公墓或公益性生態墓地,已建的要加大綠化覆蓋。市中心城區規劃區范圍內村(居)民骨灰安葬和墳墓搬遷,原則上遷葬到妙西楓樹嶺靈園,也可遷葬到本鄉鎮已建公益性生態墓地和其他經營性公墓。

八、禁止骨灰入棺土葬。遺體火化時,喪屬不得將棺材(含小棺材、安樂缸)帶入殯儀館安裝骨灰,殯儀車駕駛員要配合做好有關宣傳工作。

九、嚴禁無證無照生產經營墓碑墓料。墓碑墓料只能向公墓服務單位銷售,不得向個人銷售;凡超標準的墓碑墓料,一律不得銷售。

十、各地要健全殯葬監督管理網絡,設立監督舉報電話。縣區應建立殯葬執法機構,強化殯葬執法監督;鄉鎮要有殯葬專管員,具體負責本鄉鎮殯葬管理工作;村(居)要設立村級殯葬信息聯絡員,協助宣傳殯改政策,及時反映殯葬情況,指導督促喪屬文明辦喪。

十一、各地要建立骨灰(遺骸)跟蹤監督管理月報制度。殯儀館和鄉鎮(街道)應當于每月5日前將上月的火化、骨灰安葬和骨灰(遺骸)搬遷情況分別報縣區民政部門;村(居)委會應于每月底將本月村(居)民死亡、骨灰安葬和骨灰(遺骸)搬遷情況上報鄉鎮(街道)。

十二、各縣區要加強對骨灰(遺骸)跟蹤管理工作的領導,把骨灰(遺骸)跟蹤管理工作納入對鄉鎮政府的年度目標考核。各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加強督查,嚴格執法,堅決杜絕新的亂葬濫埋。

民政部門要充分發揮組織協調、監督檢查和指導服務的作用,依法查處骨灰入棺土葬等違法行為;國土、林業部門要加大耕地、林地的保護力度,對未經批準,亂占耕地、林地建墳的要依法查處;工商部門要依法查處無證無照生產經營墓碑墓料等違法行為;環保部門要進一步完善生態縣區、生態鄉鎮、生態村考核辦法,把墳墓治理和生態葬法納入考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