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道路客運通知

時間:2022-03-13 11:28:00

導語:農村道路客運通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道路客運通知

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省級有關部門: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中發〔20**〕1號)、《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意見》(川委發〔20**〕1號)的要求,現就進一步加快發展我省農村道路客運提出以下意見。

一、重要意義

我省農業人口占全省總人口的79%,省委、省政府一直將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來我省加大了對農村交通的投入,加快了農村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農村道路運輸市場得到較大發展。截至20**年10月,全省4994個鄉(鎮)、55082個行政村中已有4924個鄉(鎮)、43877個行政村通了公路,4629個鄉(鎮)、36286個行政村開通了道路客運班車,已開行的農村客運車輛20272臺,已通公路的鄉(鎮)、行政村客運車輛通達率分別為95.5%和85%,為農民出行創造了較好的條件。由于農村客運存在道路條件較差、客源分散、運行距離短、運量不均衡等情況,加之農民群眾的收入水平低,農村客運運價低,運輸經營效益普遍差,經營者投資農村客運的積極性不高,農村客運市場的發展受到了很大制約,有路不通車、通車不經常等問題大量存在,農民出行難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好轉。

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要深刻認識加快推進農村道路客運發展的重要意義,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把改善農民出行條件、解決“三農”問題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注重經濟發展與社會和諧相統一,著力促進社會發展,解決民生問題。

二、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遵循“立足需求,合理布局;政策引導,市場運作;集約經營,規范管理;安全經濟,協調發展”的原則,按照政府主導、部門主管、社會主辦的思路,充分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加快基礎設施建設,調整運力結構,優化服務水平,提高通達深度,促進農村客運向城鄉一體化、運行公交化、經營公司化、線路網絡化的方向發展,以運助農、促農、興農。

工作目標:到2010年,全省建成干支公路相通,客運站點配套,經濟發達地區和較發達地區公交化運輸方式基本覆蓋,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村客運網絡初步形成,貧困落后地區群眾出行有車可乘的農村客運布局。

具體目標:

站場設施。70%以上的鄉鎮建有客運站點,60%的行政村要建成招呼站或候車亭。

通達深度。具備客車開行條件的鄉鎮、行政村客車通達率分別達到100%、95%。

經營管理。農村客運組織化程度明顯提高,努力實現集約化、規模化經營,運輸企業對駕駛員實行“統一招聘、培訓、考試,統一工資發放,統一考核,統一獎懲,統一調度”的公司化管理。

服務水平。運輸裝備水平提高,適合農村路況和適應農民出行需求的車輛普遍推廣應用,人難行、貨難運的局面得到根本改變,讓農民群眾享受到與城市居民相近的公共交通服務。

三、政策和措施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1為促進農村客運發展,本著既扶持發展農村客運又量力而行的原則,對縣(市、區)境內或者毗鄰縣(市、區)之間線路起訖點屬縣(市、區)到鄉(鎮)、縣(市、區)到行政村、鄉(鎮)到鄉(鎮)、鄉(鎮)到行政村、行政村到行政村的農村客運車輛養路費和客附費實行包繳。省交通廳要加大包繳優惠比例,具體優惠政策由省交通廳會同有關部門根據農村客運發展需要確定。

2各級地方人民政府和省級有關部門要根據工作職責為發展農村客運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各級地方人民政府應根據本地實際制定農村客運經營優惠扶持政策,取消不合理收費,禁止各種攤派行為,農村客運個體經營者將車輛過戶到運輸企業時,除繳納機動車號牌、臨時號牌、行駛證、登記證書工本費外,免收車輛過戶引起的其他相關費用。國土資源部門要在農村公路和客運站點建設用地上充分考慮農村交通基礎設施的公益性質,在土地使用方面給予政策支持。物價部門要牽頭制定科學合理的農村客運運價政策,采取政府指導價或政府定價的方式確定農村客運運價,在堅持切實降低票價,使各項優惠政策真正惠及農民的原則下處理好農村客運運價與其他客運運價的合理比價關系。

(二)科學制訂發展規劃。各級人民政府要將農村客運發展規劃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統籌安排,保證農村客運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交通部門要在當地政府領導下具體制訂農村客運發展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使農村客運發展與農村公路建設、小城鎮建設、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等有機結合,重點做好農村客運站點規劃、客運線路規劃、運力投放規劃,形成具有科學性和前瞻性、符合當地實際的農村客運發展規劃,解決農村公路建設與農村客運發展相脫節的問題。規劃要明確“路、站、運一體化”的思想,做到農村公路和鄉鎮站點同步規劃、同步征地、同步建設、同步使用,將“路通”與“車通”有效地銜接起來,有步驟、有計劃地推動農村客運發展。

(三)加快農村客運站點建設。農村汽車客運站作為重要的公益性交通基礎設施和農村客運發展的載體,政府性投入要占主導地位,除國家和省站場建設專項補助資金外,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大投入,多渠道籌資,制定并落實相關優惠政策。縣、鄉(鎮)人民政府要切實履行農村客運站建設、管理和維護的職責,嚴格計劃管理,強化前期工作,簡化項目審批、驗收程序。各地要進一步完善農村客運站建設規劃,突出中心站帶招呼站建設理念,形成與農村客運發展相適應的布局合理、經濟實用、便民利民的等級站、簡易站、招呼站相配套的農村客運站點網絡。車站設計要突破傳統模式,改進和完善客運站點的使用功能。樞紐站和縣級站場的設計要研究新的適應城鄉客運公交化的建站標準,擴大停發車區域面積,滿足公交化流水發班的運輸需求。

(四)做好農村客運發展的組織工作。農村客運發展要堅持高起點、規范化,充分考慮路況、客流量、服務對象、經營狀況、原有客運班線分布等因素,因地制宜,有序發展。經濟發達地區及大城市周邊要大力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運行公交化;人口相對密集、經濟欠發達的平原丘陵地區要堅持公司化經營,推進農村客運網絡建設,以片區化經營等多種經營模式提高運營效益;經濟落后、人口分布稀疏、道路條件較差的高原山區要重點解決“通客車”的問題,開行趕場班車、循環班車、定日定時班車。省交通部門要在平原、丘陵、山區、高原地區分別選擇一個地方試點,積累經驗、大力推廣。各市(州)要確定一個縣試點,以點帶面,推動農村客運又好又快發展。

(五)提高車輛技術水平。各地要根據地形條件、道路狀況、客源分布等因素,按照安全、經濟、節能低耗的原則選擇符合國家標準的適用型車輛從事農村客運。一般應選擇中小型客車作為主要的運輸工具。行駛特別困難路段(路基寬度在3.5M-4.5M)的,可選擇車身長度在3.5M以下的微型客車。嚴禁摩托車、機動三輪車、農用運輸車、非法改裝車從事農村客運。

(六)推進農村客運經營公司化。農村客運發展要堅持“禁止掛靠經營、鼓勵公司化經營、規范承包經營”的思路,整合現有農村客運資源,加快經營主體公司化改造。對現有城鄉間客運班線,按照產權多元化、經營主體化、管理公司化的原則以資產為紐帶進行資源整合,打造集約化經營、規范化管理的經營主體。在人口相對集中、城鎮密度較大、道路條件好的經濟發達的平原地區及大城市周邊,引導道路客運企業與城市公交企業和個體經營業主以客運班線為依托,以資產為紐帶,采用兼并重組、車輛收購贖買、股份制改造等方式,按照《公司法》組建新的市場經營主體,實行公司化經營或公司化管理。在人口相對密集,道路條件較好,經濟欠發達的平原和丘陵地區,引導道路客運企業和個體經營業戶以資產為紐帶,采用車輛作價出資入股等方式進行股份制改造,實行公司化管理和經營。在人口相對分散、道路條件較差的經濟不發達山區和丘陵地區,主要依托現有運輸企業,采取線路目標承包經營等方式強化對駕駛員和車輛的日常監管。

(七)加強農村客運市場準入管理。對農村客運運力配置和投放必須按照總體規劃和市場需求科學投入。各級交通部門要嚴格依法加強農村客運市場準入管理,按照資質條件強化公司化經營,優化資源配置,避免農村客運發展一哄而上。要按照普遍服務原則采取干支線結合、冷熱線搭配的方式妥善協調處理好老線與新線、干線與支線、冷線與熱線以及各運輸經營業主之間的利益關系,防止對干線和老線帶來沖擊,確保運輸行業有序健康發展。各級交通管理部門要簡化行政許可程序,對申請經營農村支線、冷線客運的,可優先辦理開業手續,優先許可線路,優先辦理營運證牌;在農村客運發展落后的地方,可允許先開發農村客運的經營者,特別是山區、冷線經營者在一定時期內不受運力發展額度限制,由經營者根據需要投放運力;在未開行客車的線路上開發農村客運班線的經營者可以在一定時期內擁有專營權。要積極穩妥推進運用市場手段配置客運資源的改革。在具備條件的地方,可組織開展農村客運經營權質量信譽招投標試點,以探索經驗,逐步推廣。

(八)加強農村客運安全管理。農村客運分布面廣、經營分散,處于管理范圍的邊緣,管理力量和基礎比較薄弱,安全管理、市場秩序管理都存在難到位的問題。為切實保護好廣大農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縣、鄉(鎮)人民政府要落實專人、落實經費,以鄉(鎮)客運站的源頭管理為重點,切實加強農村客運安全監管工作。公安交通管理部門要加強路面交通安全監控。交通部門要引導經營者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大安全投入,特別要按照國家規定足額保險,增強農村客運抗風險能力。條件成熟的地方可在農村客運車輛上推廣應用GPS等現代化安全監管手段,提高農村客運安全管理水平。有關職能部門要加強對農村客運安全工作的指導和檢查,幫助基層政府建立完善各項管理基礎工作。對從業人員要加強職業道德和相關法律法規培訓,提高經營者依法經營、安全運輸的意識和服務水平,對客運駕駛員要嚴格挑選,擇優錄用,進行職業化培訓,對廣大農民群眾要進行經常性的安全乘車知識宣傳,提高自我保護意識,發動群眾開展廣泛的社會監督,夯實農村客運安全工作的基礎。

(九)規范農村客運市場秩序。各級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視農村客運市場秩序,加強領導,組織監察、安監、公安、交通、工商等相關部門重點加大對非法營運和嚴重超載行為的打擊力度,凈化農村客運市場,維護正常的市場秩序,為農村客運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交通部門要針對農村客運稅費優惠政策實施后可能出現的不按核定線路和起訖點經營,途中轉客倒客、串線經營等違規行為,加強執法力度。對因執法不嚴而造成以上現象屢禁不止的,要對有關部門的責任人實行問責制

四、具體實施工作各級人民政府要負責本地區農村道路客運發展的組織領導和監督協調,組織相關部門認真研究加快農村道路客運發展問題,落實相關措施和優惠政策,建立健全日常的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制訂應對規費政策調整等措施實施后可能出現的突發事件、群體性事件的應急預案,確保社會穩定。

省交通廳要結合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貫徹實施辦法。省級有關部門要加強對農村客運基本情況的調研,明確目標,完善規劃,落實責任。要按照城鄉一體化的總體要求在發展理念、體制機制、運行模式、組織管理、科技手段等方面大膽創新,以新的工作理念、新的工作方式推動我省農村道路客運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