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勞動者就業通知

時間:2022-07-08 04:05:00

導語:城鄉勞動者就業通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城鄉勞動者就業通知

為進一步加強職業培訓工作,全面提高城鄉勞動者就業能力,促進就業與經濟協調發展,現就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各級政府要切實承擔起職業培訓的重要職責

各級政府要把職業培訓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實現開發就業崗位與提高勞動者就業能力并重、發展普通教育與重視職業教育培訓并重、強化新生勞動力培訓與在職職工培訓并重、加強城鎮人員培訓與開展農村勞動力培訓并重。具體目標要求是,使有就業培訓要求的下崗失業人員都能夠得到相應的培訓,提高其就業能力;用5年左右的時間,把在職職工基本輪訓一遍,逐步建立企業職工終身培訓機制,到“*”末,高級工占在職職工總數的比重由目前的5%提高到8%以上,工人技師增加1倍;每年培訓農村轉移勞動力百萬人左右。各級政府要根據各自實際,明確目標任務,認真抓好落實。要建立統籌協調、分工負責的培訓領導體制,勞動保障部門要積極會同教育、經貿、農業、科技、財政等部門制定推動職業培訓工作的具體措施,研究解決職業培訓工作中的問題,共同促進職業培訓事業的發展。

二、統籌各類培訓教育資源,提高培訓工作整體效益

各級政府要加快教育結構調整,保持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中協調發展。職業學校要以國家職業標準和勞動力市場需求為導向,以促進就業為目標,增強培訓功能。繼續實施職業教育“十、百、千”工程,提高辦學水平。各級政府要保證城市教育費附加的20%用于職業學校的發展。加快建成一批規模大、質量高的高級技工學校。“*”期間,全省高級技校和技術學院要達到30所左右,每個市至少都要有1所高級技校,半島地區要優先發展。同時要積極創辦技師學院。從2003年起,各級政府每年都要視財力情況安排專項資金,改善技工學校辦學條件,扶持重點專業和新專業。政府辦的技工學校經費要逐步列入同級財政預算。對培訓質量好、規模大的就業訓練中心也要給予重點扶持。大力提倡和支持社會力量興辦職業技能培訓機構,爭取到“*”末,全省民辦技能培訓機構發展到千家以上。鼓勵中外合作辦學,積極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繼續辦好縣鄉文化技術學校、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在農村勞動力培訓方面發揮其積極作用。

三、積極探索建立以就業為導向的市場培訓機制

按照“條件公開、申請自愿、公平競爭、合理布局、擇優認定”的原則,建立再就業培訓機構資質認定制度。積極推行對下崗、失業人員的創業培訓,實現就業的倍增效應。努力開發適應社區就業崗位需要的再就業培訓項目。選擇有條件的市、縣,探索建立以用工需求為導向的市場培訓機制。采取政府購買培訓成果、自主開發培訓等方式,確立一批技能培訓和創業項目,實現培訓與就業的良性互動。進一步加強勞動力市場建設,定期就業和培訓信息。各級勞動保障和財政部門要完善培訓經費補貼與再就業效果掛鉤的辦法。加快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和就業準入制度,到“*”末,凡是國家和省實行就業準入的職業工種,必須持國家頒發的職業資格證書就業上崗。

四、切實加強企業在職職工培訓工作

進一步推動企業培訓規范化、制度化、市場化,逐步形成以中級技工為主體,高級技工、技師、高級技師為骨干的企業職工隊伍。企業要把培訓作為經營者任期目標,建立制度,制定計劃,積極創立學習型組織。認真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將職工培訓納入勞動合同和集體合同,依法保護職工接受培訓的權力。企業可與技工學校、職業學校通過實行股份制或其他形式聯合辦學,建立職工培訓基地,形成集就業前培訓與在職培訓為一體的校企結合的新型培訓模式。企業培訓有困難的,勞動保障部門和行業部門要給予幫助。鼓勵企業建立從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直至技師、高級技師的梯級培訓模式,建立和完善培訓、考核、使用、待遇相結合的激勵機制。重點骨干企業技術崗位應普遍使用高級工。企業要按職工工資總額的1.5%足額提取職工教育經費,從業人員技術素質要求高、培訓任務重、經濟效益好的企業可按2.5%提取,列入成本開支。凡沒有開展培訓的,不得提取列支。各級勞動保障、財政、審計、稅務部門要加強監督,督促企業嚴格按規定提取和使用。

五、突出抓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

各級政府要把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與發展經濟、招商引資、城鄉規劃、項目建設等通盤考慮,統籌規劃,同步實施。凡城市建設征地、項目征地、結構調整用地等,都要統籌考慮,并安排好被征用土地農村勞動力的培訓就業問題。在全省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綠色通道”培訓計劃:以城市邊緣地區及規劃開發地區的農民和到城市務工的農村勞動力為重點,以各類培訓機構為依托,建立培訓、就業指導介紹和追蹤服務為一體的轉移培訓機制,參照再就業培訓的辦法,對承擔培訓任務的機構,按照培訓人數和就業率,從促進就業經費中給予一定補貼,具體辦法由省勞動保障部門會同財政等有關部門制定。縣級勞動保障部門和鄉鎮(街道、社區)勞動保障機構,要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實施具體的組織指導。健全省、市、縣三級農村科技教育培訓體系和鄉村兩級教育培訓網絡,加強農民文化科技知識教育。認真落實農村勞動力培訓的投入。縣級政府在安排使用農村科技開發經費、技術推廣經費和扶貧資金時,要有一定的比例用于農村勞動力培訓;在安排使用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時,要有一部分用于各類培訓機構建設;在實施職業教育“十、百、千”工程中,要重點扶持為農村勞動力培訓服務的職業教育、培訓機構。對技工學校招收的農村特困生由財政撥出專款予以適當補助。繼續利用廣播、電視、互聯網和其他手段,開展對農民的遠程培訓,各級財政、勞動保障部門要給予支持。經過各種形式培訓的農民,均可申請職業技能鑒定,合格者由勞動保障部門發放職業資格證書,作為外出務工的技能憑證。

六、進一步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

技能人才是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大力宣傳技能人才在國家經濟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貢獻,使技能人才受到社會廣泛尊重,引導更多的城鄉勞動者參加職業培訓,提高就業技能,立足崗位成才。進一步完善政策,支持并鼓勵技能人才的成長。積極推廣一些企業在關鍵職業工種、關鍵崗位、關鍵工序設立“首席職工”的經驗,對各行業、職業領域中具有絕招絕技、突出業績和品牌影響的技能人才授予“技能大師”等榮譽稱號,完善省、市兩級高級技能人才評選表彰制度。高級技工學校畢業生在政策上與大專以上學歷人員同等對待,在使用上要一視同仁;技師(國家職業資格二級)和高級技師(國家職業資格一級)在企業工作的,分別享受中級和高級專業技術職稱有關待遇。通過多種措施,在全社會努力形成三百六十行、行行出人才的局面,營造有利于職業培訓事業發展和技能人才成長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