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普查組織領導工作通知

時間:2022-07-09 11:16:00

導語:文物普查組織領導工作通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文物普查組織領導工作通知

各部門:

為切實做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根據省政府辦公廳《關于落實國發〔20*〕9號文件精神認真做好第三次文物普查的通知》精神,結合*市實際,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普查范圍和內容

此次文物普查遵循“有文必查、應保盡保”的原則,突出“資源”和“整體保護”的目標理念。普查范圍為本市行政區域內地上、地下的不可移動文物本體及環境的基本情況。以調查、登錄新發現的不可移動文物為重點,同時對已知文物點和各級文物保護單位進行復查。普查工作采取一般調查、專題調查和重點調查相結合,文物本體信息和背景信息相結合,傳統調查方法和新技術運用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根據近年來*國文化遺產保護的趨勢,擴大文化遺產保護的范疇,區分地域類型與時代特色,認真做好近現代優秀建筑、工商業建筑、傳統民居、文化景觀、鄉土建筑、老字號、泉池泉群等新型文物的專題調查,加強內河湖泊、*等容易遺漏和普查難度較大區域的工作力度。對不可移動文物的認定總體按照宜寬不宜緊的原則。

二、普查時間安排

按照省政府統一部署,普查時間從20*年*月開始,到2011年12月結束。普查標準時點為20*年*月*日。普查工作分3個階段進行:

(一)普查準備階段(20*年*月之前)。組織動員、開展培訓、學習掌握技術標準和規范、配置普查專用設備等前期準備工作。

(二)全面普查階段(20*年*月至2009年12月)。以縣(市)區、高新區為基本單元,實地開展調查,所獲取的信息數據資料要做到真實、完整、科學、規范。市文化部門要抽調骨干力量充實到縣(市)區、高新區,指導幫助其開展工作,進一步提高普查信息精確度和工作效率。

(三)資料匯總整理階段(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整理、匯總普查資料,建立文物普查檔案,編制普查報告,組織普查成果驗收,公布不可移動文物名錄,核定公布文物保護單位、歷史街區、名鎮名村,開展數據庫建設和公布普查成果等,并將普查結果上報省政府。

三、普查的組織實施

為加強對全市文物普查工作的組織領導,市政府成立第三次文物普查領導小組(名單附后),負責全市普查工作的組織領導,協調解決重大問題。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文化局,負責全市文物普查工作的業務指導和具體實施。各縣(市)區、高新區也要建立相應的文物普查領導機構,抽調骨干力量組建文物普查工作組,制定具體方案,做好本轄區文物普查的具體組織實施工作。各相關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按照此次普查的技術標準和規范要求,積極提供相關數據資料和技術支持,配合文化、文物部門做好普查工作。全市文物普查所需經費由市和縣(市)區、高新區兩級財政分別承擔,并列入相應年度的財政預算。要加強對普查經費的管理,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嚴禁截留挪用普查經費。

四、工作要求

(一)廣泛宣傳。文物普查涉及面廣、任務重、工作難度大,要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刊、互聯網等媒體,深入宣傳文物普查的意義、目的和主要內容,積極引導公眾參與普查活動。重視發揮基層業余文物保護組織、業余文物保護員的作用,調動全社會參與文物普查的熱情。以本次普查為契機,在廣大群眾中進行一次文物保護教育和文物知識普及活動,營造全社會關心和參與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的良好氛圍。

(二)加強培訓。在組織參加省統一培訓的基礎上,分期、分批對基層普查人員進行技術培訓,豐富普查知識技能。市文化部門充分發揮市考古研究所、市博物館的業務骨干作用,加強對各縣(市)區、高新區普查人員業務知識與技能的培訓。可以采取小范圍試點、以查代訓、實地調查等多種形式,先在1個縣(市)、區集中開展普查工作,解決普查中存在的普遍性問題,為下一步全面開展普查工作打下基礎。同時,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充分運用信息網絡、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和全球衛星定位等現代科技手段,提高普查的時效性、數據采集的準確性和文物保護工作的現代化水平等。

(三)嚴明紀律。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等有關規定,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加強對普查人員、文物標本和數據資料的安全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按章辦事,從制度上確保文物普查的順利進行。任何部門、單位和個人都不得虛報、瞞報、拒報、遲報,不得偽造、篡改普查資料,確保基礎數據的真實可靠。嚴格妥善保管普查數據和資料,對普查中涉及的國家機密和商業秘密,必須履行保密義務。嚴格控制工作人員隨意普查成果或新聞線索,確保文物安全。經市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批準,各縣(市)區、高新區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可以定時向社會公開普查最新消息,重要普查消息由市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統一。

*市人民政府

二O*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