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區食品安監制度完善通知
時間:2022-02-10 05:55:00
導語:市區食品安監制度完善通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區政府相關部門,有關單位:
為進一步完善我區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根據《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意見》(渝府發〔〕72號)文件精神,現就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通知如下:
一、進一步明確食品安全監管責任
區政府對本轄區食品安全工作負總責,各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要嚴格依照《食品安全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和《市食品安全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和規章,認真履行食品安全監管職責,進一步完善我區的食品安全完全式分段監管制度。對監管存在職能交叉和監管空白問題,按照市政府有關文件要求進一步明確如下:
(一)對食品流動攤販監管:區市政局負責對流動食品攤販占道是否合法進行審批,區工商分局負責對銷售散裝食品、定型包裝食品和現制現售的食品攤販進行監管,區食藥監分局負責對提供餐飲服務的食品攤販進行監管。
(二)對“前店后廠”現制現售的監管:區質監局負責對“前店后廠”中的食品生產廠家和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包括以食品生產加工為主、有異處銷售食品行為的小作坊)進行監管;區工商分局負責對加工食品僅在本店銷售但不提供餐飲服務的“前店后廠”現制現售食品生產經營單位進行監管,同時負責對商場內現制現售食品進行監管;區食藥監分局負責對加工食品僅在本店銷售并提供餐飲服務“前店后廠”中現制現售食品生產經營單位進行監管。
(三)對難以界定的復合型食品生產經營業態,由區食安委結合實際情況,指定部門負責監管。
二、落實經營者主體責任
進一步發揮食品行業協會作用,推進食品生產經營企業誠信體系建設,實施違法企業及其管理人員行業退出機制,探索實行重點食品(食用農產品)供應基地(區域)市場準入“連坐制”,檢測發現該基地(區域)一戶食品(食用農產品)質量不達標,取消整個基地(區域)食品的市場準入資格,促進食品行業生產經營者的互相監督。建立完善誠信考核評價機制和信用體系。
三、加強食品安全風險監測
在三年內建立覆蓋全區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網絡,使食品安全從事后監管向以預警機制為主的事前監管轉變。每年開展對全區食品生產加工、流通、餐飲服務環節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以糧、油、蛋、奶、肉、蔬菜等食品為重點,加強對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物以及食品中有害因素的監測。及時分析全區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數據,強化風險預警,提高主動發現、事前干預的防范能力。
四、加強食品安全信息管理
建立全區統一的食品安全信息機制。各鎮街、部門對重大食品安全信息應及時報告區政府,由區政府按照《食品安全信息公布管理辦法》,報送上級有關部門,在責任權限內就食品安全的真實狀況、政府采取的措施和當前客觀存在的食品安全問題,定期與社會公眾、新聞媒體交流,維護食品消費信心,建立良性的食品安全新聞監督和輿論導向。
五、加大對食品安全違法犯罪打擊力度
要加強對食品安全違法犯罪打擊工作的協調,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配合。對食品生產經營違法犯罪行為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要依法追究企業直接責任人、主要負責人、實際控制人的法律責任。按照《刑法修正案(八)》規定和市高級人民法院《關于依法從嚴審理食品藥品安全案件的意見》,加大對危害食品安全犯罪被告人的財產刑適用力度,保持打擊食品安全違法犯罪行為的高壓態勢。
六、加大食品行業良好發展的扶持力度
財政、稅務等部門,要加大財稅政策扶持力度。加大財政資金投入,重點支持農業規?;?、集約化生產和經營,支持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鼓勵推廣農副產品質量認證,設立食品安全質量舉報獎勵專項資金,加強食用農產品和食品檢驗檢測能力建設;切實減輕食品行業稅負。區農委要著力培育安全農產品品牌,抓好農業產業化、規模化、標準化,提高農業生產的組織化程度,加大對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的扶持。各相關部門加強配合,扶持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領銜建立蔬菜、生豬、奶牛等農產品生產經營產業鏈,探索建立農業、流通、加工、銷售一體化的產業運行模式,建立和完善食品生產各個環節質量集中控制體系和食品質量安全責任的可追溯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