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被征地農民保障辦法
時間:2022-02-17 05:01:00
導語:保護被征地農民保障辦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條為進一步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完善城鄉統籌的社會保障制度,更好地維護被征地農民的合法益,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根據《省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暫行辦法》(辦發[]號)和《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實施辦法》(政發[]號)精神,結合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行政區劃內土地全部被征用的在籍農業人。
第三條被征地農民滿16周歲以上的,自愿加入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其中男45周歲、女40周歲以上的必須加入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對不符合條件的農民,可采取其他方式進行補償和安置。被征地農民已轉為非農業戶的,可按照靈活就業人員政策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
第四條被征地農民參加社會養老保障,由被征地農民所在村(居)委會出具名單,所在鎮區進行審核,經國土資源部門核準后,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核定,同時向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經辦機構申報、登記、注冊。符合條件的被征地農民,自征地之日起半年內申報登記,否則視為自動放棄社會保障。
第五條被征地農民的養老保障資金由政府、集體和個人三方共同承擔,實行個人專戶與統籌帳戶、專項調劑相結合的制度。
第六條養老保障的標準,按照高于本地城鎮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低于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標準的水平執行。參保人員按政府確定的月領取500元養老金標準繳納社會保障資金。
第七條土地補償的集體收入,應優先用于繳納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資金。
第八條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個人專戶資金,以被征地農民所需養老保障資金總額的70%(其中,集體補助承擔比例為15%,個人繳費承擔比例為55%)為基數,分別從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中一次性劃撥和抵扣。個人、集體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達不到養老保障個人專戶資金標準的,按照本鎮、區為主政府為輔的原則兜底補貼。
第九條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統籌帳戶資金,以被征地農民所需養老保障資金總額為基數,按照30%的比例,由財政部門從土地出讓金凈收益中提取。沒有凈收益或凈收益不足時,由政府負責解決。
第十條政府按照不低于被征地農民所需養老保障資金總額10%的比例從土地出讓金凈收益中提取調劑資金,并存入財政專戶。調劑金來源還可以通過社會捐助、國有資產變現部分收入等資金補充。
調劑資金用于彌補調整養老保障待遇標準和超過預期壽命給付的養老保障金造成的資金缺,以及支付被征地農民的就業培訓費。
第十一條本辦法前的土地被全部征用且足額領取安置補償費的農民,可自愿參加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個人應繳納養老金部分全部由本人承擔,集體應繳納的不足部分按照所在鎮、區為主政府為輔的原則兜底補貼。
第十二條參保人員男60周歲、女55周歲以上參保的,從繳費的次月起,按月享受養老保障待遇。養老保障待遇先從個人專戶資金支付,個人專戶資金不足時,由統籌帳戶資金支付。
第十三條參保人員死亡的,其個人專戶資金余額可一次性支付給死者生前指定的收益人或法定繼承人。
第十四條參保人員出國定居的,終止養老保障關系,其個人專戶資金余額可一次性支付給本人。
第十五條參保人員戶籍從本地遷往外地的,可根據本人意愿,將養老保障關系留存原地,達到享受待遇條件后在原地領取養老保障金;也可以根據本人意愿退保,其個人專戶資金余額一次性返還給本人
第十六條全部被征用土地的農民辦理農轉非戶手續,以社會自然人身份參加養老保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享受養老保險待遇。
第十七條對有就業愿望并符合用工條件的被征地農民,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應將其納入城鎮就業服務體系,為其提供就業指導、職業介紹等就業服務,組織參加就業前培訓,提高就業能力。被征地農民自主創業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應為其提供就業、創業培訓,開業指導及小額貸款等服務。
第十八條企業在用地時,優先安排符合用工條件的被征地農民就業,并按規定必須參加城鎮職工社會保險。
第十九條被征地農民仍保留農村戶的,可繼續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并享受有關醫療待遇;轉為城鎮戶且在城鎮用人單位就業并明確勞動關系的,與用人單位其他職工一同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在城鎮用人單位就業、未明確勞動關系以及就業的,按照城鎮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有關規定參保并享受有關待遇;轉為城鎮戶且享受城鎮低保待遇的,按有關低保對象救助規定予以醫療救助。
第二十條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個人專戶資金、統籌帳戶資金和調劑資金,由財政部門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所屬的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經辦機構核定的數額一次性足額劃入財政部門開設的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資金專戶。
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個人專戶資金和統籌帳戶資金全部用于支付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待遇。
第二十一條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資金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專款專用,不得轉借、挪用、截留和擠占,除留足當期支付的社會保障金外,應全部存入國有商業銀行開設的資金專戶,滋生利息收入一起計入專戶。
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資金保值增值情況,每年要向被征地農民公布一次,接受社會和被征地農民的監督。
第二十二條發展和改革部門負責將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納入國民經濟發展規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負責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的綜合管理;財政部門負責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統籌資金的籌集和社會保障資金的管理;國土資源部門負責提供土地征用和失地人員基本情況;社會保險事業管理部門負責戶籍轉變的被征地農民,以社會自然人身份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衛生部門負責仍保留農村戶的被征地農民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有關規定享受醫療待遇;農業部門負責提供承包土地變化的情況;民政部門負責提供最低生活保障標準調整情況;相關鎮區政府負責辦理、鎮(區)兩級政府為被征地農民進保補貼的相關事宜;審計部門對保障資金運行的情況進行審計和監督。
- 上一篇:副市長在抗旱灌溉緊急會發言
- 下一篇:人才調整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