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建設用地審查通知

時間:2022-03-27 08:31:00

導語:農村建設用地審查通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建設用地審查通知

為嚴格農村建設用地審查報批程序,依法規范全縣土地管理,實現節約集約利用土地,經縣政府研究同意,現就進一步規范全縣農村建設用地報批有關工作通知如下:

一、嚴格農村建設用地申請報批條件

各地要切實落實國家關于加強土地管理和調控的一系列規定,嚴格執行《縣人民政府<關于印發縣小城鎮建設及農村村民個人建房用地管理辦法>的通知》(府發[]58號)、縣委、縣政府《關于嚴格農村村民建房用地管理的若干規定》(發[]8號)以及縣政府《關于進一步嚴格農村建設用地管理的緊急通知》(府發[]57號)等文件要求,按規劃、計劃、程序報批建設用地,嚴格控制新增建設用地規模。

(一)新農村建設用地申請報批條件

新農村建設規劃點用地,應選擇村內拆除空心房的宅基地、空閑地、荒山地為主,確因地形限制需占用耕地的,應占用一般耕地,占用耕地面積嚴格控制在總面積30%以內,杜絕占用基本農田。新農村建設規劃點用地僅供本村、組農民建生產、生活用房使用,實行占用土地,報縣政府審批,涉及農用地轉用的報市政府審批;空心村整治、拆舊建新的用地報縣政府審批,辦理占用土地手續。

(二)農村村民申請建房條件

農村村民建房堅決貫徹“一戶一宅”的法律規定,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且面積不得超出人均30m2。

1、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申請宅基地建房

①年滿18周歲的村民因婚姻(包括男到女家落戶)等原因,確需分戶建房的;

②根據村莊規劃需要拆遷的;

③因國家、集體建設項目征收需要搬遷的;

④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準回原籍落戶定居,確無住房的;

⑤原有住房破舊需要改造,拆遷或因災倒房在原址新建且符合規劃的;

⑥原有住房破舊或因災倒房需另擇地址新建住房,新選地址在村莊規劃區內,本人同意將原宅基地退還集體的。

2、如有下列情況之一的,不予審批宅基地

①年齡未滿18周歲,又不具備分戶條件的;

②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村鎮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的;

③需另址新建住房又不同意將原宅基地退還集體的;

④有轉讓、出租、贈予房屋行為的;

⑤在城鎮居住、戶籍屬城鎮居民的;

⑥原有宅基地面積能解決分戶需要或原有宅基地面積超過法定標準的。

(三)鄉鎮企業,鄉(鎮)村公共設施、公益事業等鄉(鎮)、村建設用地應具備以下條件

①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規和有關政策規定;

②符合當地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③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用地定額標準;

④符合生態和環境保護要求;

⑤用地位置、面積、地類、權屬清楚準確;

⑥已按規定落實補償。

二、嚴格農村建設用地審查報批程序

(一)程序及要求

1、申請。用地人持申請書向村民小組提出用地申請(鄉鎮、村建設用地由申請人持有關立項文件直接向縣國土資源局申請),村民小組召開村民大會討論并報村委會,村委會每月對申請材料召開村委會或村民代表大會進行審議并張榜公布,在張榜公布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本村村民未提出異議或者異議不成立的上報給國土資源所、村鎮建設規劃所初審。

2、現場勘查。鄉(鎮)人民政府組織國土資源所、村鎮建設規劃所一同進行現場勘查和群眾調查,審查建房用地和建設申請條件,并制作勘查筆錄和審查意見書。

嚴格控制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內建設住宅,因受自然條件限制確需建設住宅的,應當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禁止在地質災害危險區內建設住宅。

3、填寫申請表。國土資源所、村鎮建設規劃所初審合格后,填寫國土資源所發放的《建房用地申請表》。

4、村民小組同意、村委會審查。村民小組在《建房用地申請表》簽署村民會議討論意見后,由村委會簽署審查意見,并由負責人簽字,同時加蓋村民委員會公章,報鄉(鎮)人民政府審核。

5、審核上報。鄉(鎮)人民政府在收到村委會上報的建房用地申請材料之日起20個工作日完成審核并確定規劃用地范圍,頒發《選址意見書》,并于當月20-25日報縣國土資源局初審。

6、審批。縣國土資源局對各鄉(鎮)呈報的材料進行初審,對符合條件建議批準的,形成綜合初審意見,并隨《建設用地呈送表》呈報縣政府批準。予以批準用地的,由縣國土資源局頒發《建設用地許可證》。審批時間20個工作日(依法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的期限除外)。

7、放樣。鄉鎮人民政府在收到《建設用地許可證》后,由國土資源所牽頭協同村鎮建設規劃所組織實地放樣,確定四至范圍,填寫《放樣記錄卡》,放樣參加人(包括申請人、村、組負責人和相關部門人員)應當在《放樣記錄卡》上簽字,放樣后發放《建設用地許可證》,用地申請人方能動工建設。

8、驗收發證。用地人在房屋竣工驗收合格之日起30個工作日內依法申請辦理初始登記或者更登記手續,領取土地使用權證書。

(二)農村村民申請建房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1、《建房用地申請表》一式五份;

2、戶口簿或家庭成年成員的身份證復印件;

3、申請人同意退出原使用的住宅用地并交由村委會或村集體經濟組織重新安排使用的承諾書(沒有舊住宅的除外,但需附村委會證明);

4、按規定應提供的其他材料。

(三)面積指標

1、農村村民宅基地申請面積指標:占用宅基地和村內空閑地的每戶不得超過180平方米;占用耕地的,每戶不得超過120平方米;因地形條件限制,居住分散而占用荒山、荒坡的,每戶不得超過240平方米。宅基地使用面積,是指住宅建筑物、構筑物垂直投影范圍內的占地面積,包括住宅、廚房、禽畜舍等輔助房以及庭院、天井等。

2、鄉鎮企業用地面積必須嚴格控制在省制定的標準范圍內。

三、嚴格農村建設用地報批審查責任

1、村民小組:召開村民會議負責審查申請人條件(是否屬本組村民,是否有轉讓、出租、贈予房屋行為,是否只擁有一處宅基地),審查申請地界址是否清楚,權屬來源是否合法,面積是否準確,地類屬性是否屬實,有無糾紛。

2、村民委員會:對村民小組審查的情況進行復核并對其真實性、合法性負責,同時對申請地址是否符合規劃,是否占用基本農田進行審查,按要求對申請人的申報資料張榜公示15天。

3、村鎮規劃所:負責對申請用地進行規劃審核,會同國土資源所對申請用地確定四至范圍,對已批準用地進行實地放樣。

4、國土資源所:牽頭會同村鎮建設規劃所對申請單位(個人)所申請地址現場勘察,做到批前到場,確定申請地址的四至界址、地類屬性;對村民小組、村民委會員會審查的要點進行復核,并對復核材料的真實性、準確性、合法性負責;結合法律法規及有關用地政策(是否有用地年度指標,是否占用基本農田,是否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是否符合公路、水利、水保、電力、通信規劃,是否地質災害易發區,占用林地的是否有林業部門意見)進行審查,組織呈報材料(戶籍證明、規劃意見、權屬來源材料、承諾書、申請書)。各國土資源所所長是本轄區內所報材料真實性、合法性和準確性的第一責任人,經辦人是具體責任人。對報批材料質量不高的鄉(鎮),縣國土資源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指導。

5、鄉(鎮、區)人民政府: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強土地調控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發[2006]31號)規定,鄉(鎮)政府主要負責人對本轄區內的土地管理和耕地保護負總責,不僅對審批的用地負責,而且要對所有實際發生的用地負責。

6、縣國土資源局:對各鄉(鎮、區)報送的用地資料進行審查并定時實地抽查,結合年度用地計劃指標及有關用地法律法規政策進行初審,對符合條件的呈報縣人民政府審批;對資料審查不合格,退回所呈報資料;對謊報地類、弄虛作假的,要視情節給予或建議對有關責任人黨紀政紀處分。今后縣國土資源局將根據本縣耕地保有量底線對各鄉(鎮、區)的耕地保護面積底線實行紅色、綠色、藍色臺帳管理,已達到或接近底數的建立紅色臺帳,動態平衡范圍內的建立綠色臺帳,造地增地多的建立藍色臺帳。對于紅色臺帳管理的鄉(鎮、區)實行限制性用地管理,原則上不再新批占用耕地項目。

7、縣監察局:加強對各級審查審核農村建設用地工作的監督檢查,對違法違規審查審核及在審查審核中亂收費的部門、單位及相關責任人依照府發[2003]58號、發[2005]8號、府發[2006]57號有關規定進行責任追究,會同有關部門對全縣的農村建設用地審查審核情況進行定期或不定期檢查。

四、嚴格農村建設用地批后監管縣國土資源局、縣監察局每季度要對各鄉(鎮、區)經批準的用地和實際發生用地進行核查監管,如發現弄虛作假、批少多用、批東建西、擅自改變土地用途,在規定期限內(二年)未使用的,要督導當事人限期整改。對整改不力或不到位的,由國土部門依法依規從嚴查處。對造成嚴重后果的直接責任人,由紀檢監察部門處理。

五、加強農村建設用地管理的協作配合做好建設用地管理有關工作,關系到土地管理和國家調控政策的全面落實,關系到全縣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關系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健康有序推進,發改委、國土資源、監察、規劃、林業等有關部門一定要高度重視,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和依法管地用地的關系,進一步增強依法行政意識,各負其職、密切配合,真正把全縣農村建設用地管理工作入納規范化、法制化軌道,促進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