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清經濟發展形勢,以科學發展觀 為指導,繼續推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時間:2022-03-10 05:52:00

導語:認清經濟發展形勢,以科學發展觀 為指導,繼續推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認清經濟發展形勢,以科學發展觀 為指導,繼續推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認清經濟發展形勢,以科學發展觀

指導,繼續推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中共***縣委書記

***縣人大主任

“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是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上明確提出的科學發展觀??茖W發展觀強調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更加注重發展的人文特征,強調發展的宗旨和目的是一切為了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不斷滿足人的全面發展的需要。更加注重發展的整體協調。強調調動發展主體的積極性,加強各種發展要素的內在聯系和有效整合,推進各方面發展的良性互動,實現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的協調。更加注重發展的持久永續。強調人口增長、生產擴大、消費升級都要適應資源和環境的承載能力。更加注重發展的多樣性。強調一切從實際出發,因時制宜,因地制宜,突出重點,不搞單一的發展模式。

***是發展落后的民族地區的高原縣份,基礎差,底子薄,生產力落后,貧困面大和程度深,但是我們又要實現十六大提出的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我們就離不開以科學的發展觀為指導。下面結合我縣當前的經濟發展形勢,談一談怎樣在我縣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政績觀的問題,以繼續推進***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一、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必須正確認識當前發展形勢

(一)、從當前的形勢看,發展態勢良好

2004年上半年經濟形勢為:2004年1_____5月,我縣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主要表現為:農業方面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和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的政策、措施,今年我縣糧食播面較上年增加250畝,從目前蟲草的市場價格和產量來看,較上年有所上升,為農業增產農牧民增收提供了保障;工業方面由于企業加強內部管理,不斷深化企業改革,努力推進民營經濟發展,加快基礎能源建設,工業經濟后勁增強,實現工業穩步快速發展;固定資產投資方面由于我縣屬于投資拉動型經濟,今年以來,抓住全州“項目發展年”契機,加大了項目的申報、跟蹤、落實工作力度,項目工作取得長足發展,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大幅上升。

截止5月31日,全縣國內生產總值完成3409萬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102萬元,第二產業增加值645萬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662萬元;工業總產值完成382萬元,較上年同期增277萬元,增263.8%;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完成202元,較上年同期增26元,增14.8%;糧食播種面積完成53000畝,完成縣計劃100%,較上年同期增長0.47%,保持農業平穩發展。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732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269萬元;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完成2750萬元,較上年同期增0.7%。

根據全縣1—5月經濟運行情況看,今年全年各項指標預計完成如下:國內生產總值完成16530萬元,按可比價計算,較上年增12%,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為:6652萬元、3923萬元、5955萬元;固定資產投資額完成12612萬元,較上年持平;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完成11000萬元,較上年增8.4%;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完成1073元,較上年增10.3%;糧食總產量完成6890噸,較上年增14%。

(二)、從橫向看,發展不平衡,形勢不容樂觀

雖然我們在推進縣域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發展的進程中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但是在推進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片面的、不協調的和不利于可持續發展的矛盾和問題。一是城鄉發展不夠平衡。目前我縣城鄉差距較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農民人均純收入的3---5倍多,而且差距還在擴大。比如,現在剛參加工作的國家公務員月工資可拿到1200元以上,而老百姓一年的人平純收入僅為973元。“三農”問題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面臨的最大難題。二是區域發展不夠協調??h城周邊鄉鎮和邊遠地區鄉的發展不協調,如高城鎮與拉波、下壩的區別;農區與牧區的發展不協調,如毛埡片區與拉波、君壩、濯桑、的區別;交通發展好的鄉與發展不好的鄉不協調,如村戈、奔戈與麥洼等地的區別,由于許多的不協調,導致許多的發展的不平衡,絕大多數地區都處于絕對貧困線之下,而且面寬、程度深。三是經濟社會發展不夠全面。社會事業發展嚴重滯后于經濟發展,教育、科技、文化、體育、醫療衛生、環境保護等事業亟待加強。目前我縣人均受教育年限不到4年,文盲半文盲占相當大的比例。農村缺醫少藥的狀況十分嚴重。四是人與自然不夠和諧。由于過去的濫砍濫伐,使森林植被減少,造成水土流失,草原載畜過量,草原沙化嚴重,盜獵野生動物的現象存在等。五是抓縣內經濟發展與開辟對外市場不夠同步。雖然我們天天提改革開放,確實也取得了一些實效,但是在總體上還是不夠同步,尤其是在引進龍頭企業帶動農業產業化方面還需要做大量細致的工作。只有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才能有效地克服和解決目前發展中存在的種種矛盾和問題,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三)、從GDP的發展變化和構成來分析

1、GDP的變化:2002年GDP的發展速度為10.9%,2003年為12.1%,2004年預計為12%,爭取達到13%,這三年的平均發展速度為11.7%。這與九次黨代會提出的2002年至2005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3%,力爭達到14%,2006年至2010年年均增長15%,力爭達到16%;2011年至2020年年均增長15.3%的目標有差距。通過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按照目標,我們又造成了新的欠帳,怎么辦?

2、GDP的構成不平衡。一是對固定資產投資依賴較大。以2003年為基礎,GDP的增加值較2002年完成14757萬元,其中,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完成12612萬元,投資對GDP的貢獻率為30%左右。二是三大產業的構成不平衡。2003年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6057萬元,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3322萬元,第三產業完成5378萬元,三次產業比重由2002年的42.8:17.1:40.1調整為2003年的41:22.5:36.5??梢?,第一產業增幅不大,第二產業比較脆弱,第三產業后勁不足。三是現代科學技術和信息產業、文化產業在GDP中占有率很低。

(四)、制約發展的原因

制約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原因主要是:一是經濟結構單一,經濟質量還未根本改變;農牧民增收難度大,“三農”問題矛盾突出;缺乏帶動經濟發展的龍頭企業;民營經濟發展滯后;地方財政收入渠道單一;就業和再就業工作難度大;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后。二是基礎設施落后,發展起點低。從總體上看,雖然制約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因素得到了一定緩解,但仍處于起點低,基礎差,欠帳多,城鄉二元結構明顯。三是資源向資本轉變的條件還不成熟,我縣還處于向市場經濟體制過度時期,政府宏觀經濟調控手段有限,資源優勢難以發揮,實現資源向資本轉化難度較大。資本市場發育不全,融資渠道不暢,民間資金量小,經濟自主增長能力弱。四是生態環境保護和開發難度大,任務重。縣域內的旅游資源整合度差,對自然景觀中蘊含的文化內涵,缺乏深入發掘,難以達到深度開發的目的。

通過以上經濟形勢分析,我們面臨著發展的困難,在制約因素明顯,動力不足的情況下,我們必須牢固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并以之為指導,才能有效、合理地利用資源,發揮有限資金的效用,以快速推進***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

二、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圍繞人的需要和發展做文章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以人為本,就是要把滿足人的全面需求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圍繞人們的生存、享受和發展的需求,提供充足的物質文化產品和服務,圍繞人的全面發展,推動經濟和社會的全面發展。***是屬于“老、少、邊、窮”的縣份之列,加之地處高寒,人民處于

一是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不僅要滿足物質生活需要,而且要滿足精神文化需要。在滿足生存需要的基礎上,還要滿足安全、享受和發展的需要。在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時,還要不斷改善生活質量,改善生活的環境和條件。要特別關注城鄉低收入群體和貧困人口的需要,努力實現共同富裕。

二是要為充分發揮人的聰明才智創造良好的環境。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要不斷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體健康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要加大對人力資本的投入,努力為人人都能成才創造平等機會,充分發揮人力資源的作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三是要保障人民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權益。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縣有機統一起來。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逐步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權。保障人民在教育、就業、收入、財產等方面的合法權益。

(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推進社會事業,實現全面發展

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內容。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是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的統一,是經濟社會與人口、資源、環境的統一,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的統一。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作為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內容是相互聯系的整體。全面是指各個方面都要發展,協調是指各個方面的發展要相互適應,可持續強調發展進程的持久性、連續性和可再生性。只有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才能保障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各項工作順利推進,才能做到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

全面發展,既包括經濟發展,也包括社會發展;既包括物質文明建設,也包括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面發展是科學發展的基本目標。發展首先是經濟發展,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整體推進經濟社會的發展,整體推進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

第一,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全面發展的首要任務。發展是我們執政興縣的第一要務。雖然我們條件艱苦,基礎差,底子薄,生產力水平不高,但是還是要堅持發展才是硬道理,必須想盡辦法也要把經濟建設搞上去,否則,我們就上對不起組織,中對不起自己,下對不起廣大人民群眾,所以我們必須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這是一條基本的歷史經驗。去年我縣GDP達到14757萬元,人均GDP為2999元,約合360美元,而全國去年的人均GDP達1000美元,如果全國年發展速度達到8%,我縣按平均發展速度為13%,那么需要22年左右的時間才能實現人均GDP與全國相當;要實現***的小康社會,只能靠加快發展,別無其他路徑。我縣地處康巴高原,可謂“世界的最高處”,我們發展不夠的問題特別突出,加快發展的要求尤為迫切。去年我們的GDP增速達到12.1%,創了10年來新高,但比丹巴、瀘定、康定、九龍等縣都低,在全州還是在最末幾位,與先進地區的差距就更大。解決我們面臨的諸多問題只有靠發展,離開了發展一切都無從談起。

一是要加快結構調整,努力增加農牧民收入。按照我縣“一、一、二、三、四”經濟社會發展思路,通過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牧業生產、生活條件,加快農牧業結構調整,大力推進農牧業科技進步,繼續做好扶貧工作,加快推進小城鎮建設。認真抓好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培訓和輸出,進一步抓好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夯實農業發展基礎,實現農牧民收入較快增長,確保農業持續穩定發展。

二是要加快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實現產業升級,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工業經濟的發展。按照“發揮優勢,建設基地,培育集團,整合資源,形成特色”的原則,積極創造條件,培育和壯大區域特色經濟,推動經濟發展。進一步優化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環境,加快激活民間資本,最大限度的放寬非公有制經濟主體的市場準入條件,積極培育民營經濟,拓寬財政征收渠道。

三是針對我縣基礎設施發展滯后、起點低的現狀,按照思路促規劃,規劃促項目、項目促發展及“項目富縣”的總體要求,改變以往的審批項目為審批規劃,圍繞產業發展的要求,各單位和各部門要制訂和完善各行業“十五”后兩年及提前開展“十一五”行業規劃的編制工作。要優先發展公路建設,要大力發展通信建設,要加快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要加快城鎮建設和經營城市步伐。

四是深化經濟綜合體制改革,增強政府對經濟的宏觀調控能力,進一步建立建全宏觀經濟總量監測體系,完善政府宏觀調控體系,切實把政府經濟管理職能轉到為市場主體服務和創造良好發展環境上來,增強政府對優勢資源的調控力度,切實加強銀地聯系和銀企合作,建立中小企業金融擔保體系,拓寬投融資渠道,改善投資結構,促進結構調整和產業培育,充分發揮金融對經濟發展的杠桿作用。

五是繼續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為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通過加強天保工程、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等生態建設與保護項目,把生態移民、扶貧移民有機地結合起來,全面推進生態建設,發揮生態屏障的綜合功能,優先發展生態旅游業,文化是旅游的靈魂,要把弘揚民族文化、促進生態旅游有機地結合起來,當前要著重抓好三方面的工作:高度重視旅游文化宣傳,充分挖掘民族文化內涵,加強旅游相關產業的發展,特別要大力培植和開發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產品、紀念品,拉動二、三產業的發展。

第二,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實現與經濟的同步發展。全面發展要求我們必須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關系,必須大力發展科技、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特別是要突出重點,切實加強農村教育、醫療衛生事業建設。農村教育要著眼于提高農民整體素質,堅持以“普初”基礎,“普九”為重點,同時切實抓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變只能從事簡單勞動的勞動力為有一技之長的勞動力,提升勞動力價值。農村要把公共衛生建設作為頭等大事來抓,著力加強重大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積極推進鄉鎮衛生院改革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認真解決農民群眾沒地方看病、看不起病的問題。

第三,推進“三個文明”整體發展。物質文明是人類改造自然的成果,表現為物質生產方式和物質生活的進步;政治文明是人類改造社會的成果,表現為社會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進步;精神文明是人類改造主觀世界的成果,表現為社會精神產品生產和精神生活的進步。三者互為條件、互為目的、相輔相成、不可偏廢,統一于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之中。全面發展,必須在推進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大力加強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

加強政治文明建設,就要認真學習和貫徹實施好憲法。要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堅持和完善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要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推進無所不為、無所不包的“無限政府”向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有限政府”轉變,繼而向更加注重效益的“效能政府”轉變,向依法行政的“法治政府”轉變。

加強精神文明建設要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切實加強思想道德建設,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大力發展教育和科技事業,積極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讓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各族群眾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要積極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整合各類資源,充分發揮我縣文化底蘊深厚、資源豐富的優勢,把我縣的文化產業做大、文化事業做強。

(三)、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推進“協調發展”

統籌兼顧是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統籌兼顧,就是總攬全局,科學籌劃,協調發展,兼顧各方。隨著結構的調整和改革的深化,各種矛盾相互交織,必須從現代化建設的全局出發,做好“五個統籌”,即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

協調發展,是指經濟社會自然之間,及其內部諸領域、諸要素之間,保持相互銜接、相互促進、良性互動的發展,從而保持量和質的平衡與適應的關系,形成結構合理、功能完備、速度相宜和效益良好的發展狀態。協調發展是指導發展的重要原則,也是科學發展的重要標志。

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堅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同時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當前,體制性障礙仍然是制約生產力發展的最大因素,許多領域的改革亟待更大突破。特別是資源優勢迫切需要轉變為經濟優勢,而制約其轉化的最大阻力是資源市場化配置的體制不順、機制不靈、政策不活。深入推進“三個轉變”,實現市場化配置資源,涉及到利益關系。用市場的辦法公平配置資源,還是領導審批來配置資源,是一個利益調整的問題。我多次講過,要害是利益,關鍵在干部。我們抓這些典型,就是為了鏟除推進市場化配置資源的障礙,使資源的效益得到最大發揮,使國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得到最大的保護。

實行協調兼顧,是處理改革、發展和穩定關系的總體要求。要協調好改革發展穩定中的各種利益關系,堅持把維護和滿足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切實做好維護社會穩定工作,嚴厲打擊各種刑事犯罪和經濟犯罪,搞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高度重視隱蔽戰線的斗爭。要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妥善處置各種難點和熱點問題,積極化解一切不穩定因素。要協調好各方面的利益關系,著眼全局,敢于堅持原則,碰硬解決各種難題,促進改革發展穩定工作在和諧有序中協調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