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區黨外人士座談會上的講話
時間:2022-09-25 04:07:00
導語:在全區黨外人士座談會上的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同志們、朋友們:
根據會議安排,我把去年以來的工作情況和今年的工作部署作一簡要通報:
一、去年以來的主要工作情況
××年,區委、區政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總攬全局,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在歷屆區領導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礎上,團結帶領廣大干部群眾銳意進取,頑強拼搏,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績,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形勢。主要有以下幾個鮮明特點:
一是速度快,效益好。全區生產總值、地方財政收入、稅收收入分別完成億元、億元和億元,同比分別增長%、%和,可提前一年完成“十五”計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利稅、利潤、工業用電量等指標增長幅度均位居全市前列,總量比年翻了一番。
二是投資大,后勁強。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可完成億元,同比增長,為近十年來最好水平。全區新上和續建重點項目個,總投資億元,其中過億元項目個,這些項目將成為支撐全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三年后,上聯水泥、泉興水泥、運宏水泥、東源水泥、張山子煤業、新宏煤礦、王晁煤礦、天工織造、魯棉公司、豐元化工、萬通造紙等有家企業有望成為納稅過千萬元的企業。
三是活力強,收入增。去年發放各類貸款億元,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億元,增長;金融機構各項本外幣存款余額億元、增長,。區財政分別在年初和年底兌現了增資和房補政策,人均月增資元。年以來,我區先后次調整晉升工資,人均月增資元,目前人均工資比年翻了一番;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農民人均純收入同比增長。
四是進步快,變化大。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城鄉面貌煥然一新。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改革穩步推進,黨的建設和民主法制、精神文明建設進一步得到加強。全區經濟發展、政治穩定、社會安定,干部群眾保持了良好的精神狀態。
工作中主要抓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努力做好結合文章,創造性地開展工作。面對國家實施宏觀調控的新形勢,教育引導各級干部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抓住第一要務不放松,團結帶領廣大干部群眾,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先后舉辦了期科級干部培訓班,并于月份組織鎮街和部門主要負責人到江浙的江寧、嘉興、富陽、溫州等地專題學習考察,教育引導廣大干部群眾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把中央加強宏觀調控作為加快發展、科學發展、全面發展的大好機遇,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用市場經濟的手段抓經濟工作,用創新的精神培植新優勢,不等待,不觀望,不坐而論道,從而在思想上形成了共識,在工作中達成了共為,全區上下人心思變、人心思上、人心思進,形成了加快發展的濃厚氛圍。針對宏觀調控政策嚴格控制土地和信貸的實際,多次召開區委常委會議和專題會議,逐行業研究和謀劃加快發展的新思路、新舉措,拓寬發展空間,創新發展手段,依托存量資產和存量土地招商引資,有效緩解項目“落地難”問題;及時調整產業扶持導向,以大項目建設帶動優勢資源開發,構建“產業高地”;加快傳統產業技術改造,積極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為迎接大發展、實現大跨越積累了存量資產。
(二)突出工作重點,狠抓工作落實,推動經濟更好更快發展。在整體工作部署上,立足全局,統籌兼顧,抓住主要矛盾,抓關鍵環節,集中精力實施重點突破。在重點項目建設上,落實縣級領導包項目責任制,立足資源和存量資產的優勢,加大資金投入,培育形成了水泥、煤炭、石膏、紡織、造紙五大優勢產業。去年全區新上和續建重點項目個,總投資億元,其中投資過億元項目個。已開工建設個,累計完成投資億元,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泉興萬噸旋窯水泥一期、宏潤木業二期等個項目已竣工投產;上聯萬噸旋窯水泥、魯臺造紙機械等個項目年內可建成投產;東源萬噸旋窯水泥、臺順鞋業、豐元化工萬噸草酸、萬噸涂布白板紙生產線二期、張山子煤業萬噸技改等個項目正在加緊建設。這些項目建成后全區將達到萬噸水泥、萬噸煤炭、萬平方米石膏板、萬錠紡紗和萬米織布、萬噸機制紙生產能力,年可新增利稅億元,安置就業萬人。在招商引資上,實行領導帶頭、全員參與,嚴格落實招商引資“三個”和“四不一否”制度,緊緊抓住發達地區資本和產業轉移機遇,采取節會招商、以商招商、小分隊招商等多種形式,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全區共簽訂招商引資項目合同個,合同利用外資億元,實際到位區外資金億元,同比增長%,提前一個月完成市委、市政府下達的任務目標。在民營經濟發展上,以民營工業園區為載體,不斷加快建設步伐,入園項目總數達到個,總投資達億元。這些項目全部建成預計可新增利稅億元,新增就業崗位萬個,被確立為省級民營工業園區。全區新發展個體工商戶戶、民營企業家。繼續實施民營經濟“”發展計劃,全區處鎮街新上投資萬元以上民營企業個,新上投資過百萬元企業個,新培植納稅額過萬元的企業個。在城市建設上,圍繞“建生態城、創文明城”,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實施了錦繡嘉園小區等建設工程,城區新增房地產開發面積萬平方米,小城鎮開發竣工面積萬平方米。完成了金光路、華興路等重要路段的整體改造,實施了月河公園改建、城市供排水管網擴建、汽車站搬遷等一批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提升了城市形象。深入開展了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全面推行了城市保潔權公開拍賣,城市面貌煥然一新。以城市為依托,大力發展旅游、港航、商貿等第三產業。先后完成了臺兒莊戰史陳列館、賀敬之文學館、清真寺望月樓復建等一批旅游景點建設,豐富了城市文化內涵。在農業和農村工作上,繼續實施農業結構調整“萬戶示范工程”,大力培植桑蠶、林果、畜牧三大主導產業,全年植樹萬株新建個千畝大方、處百棚基地和個規模養殖場、養殖小區,全區農業標準化生產面積達到萬畝。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培植了宏潤木業、山佳乳業、饞神食品、翔宇淀粉等一批龍頭企業,新發展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家。實施了“新世紀青年農民培訓工程”,組織輸出農村剩余勞動力萬多名,農民增收的渠道越來越寬。
(三)執政為民,認真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堅持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下大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行路難、看病難、上學難、住房難等問題。投資多萬元,繼續高標準實施“村村通油路”工程,全區新增“村村通油路”公里,改善了農村出行條件。改造薄弱學校所,新建校舍平方米,改善了教育教學條件。完成了勝利渠馬莊閘改造、佟莊小流域治理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投資萬元,完成北二環、北三環和園區中心路建設工程;開展了“生態文明村”創建和村容村貌整治活動,全區有個村基本達到市級示范村標準。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全年收繳養老保險萬元,保證了離退休人員養老金的正常發放;積極發展農村養老保險,累計參保人數達到人,全年發放農村養老保險費萬元。密切關注困難弱勢群體為戶低保戶按時足額發放了保障金為失業人員發放失業金萬元,為受災農戶發放救濟款物折款多萬元,使受災群眾體驗到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投資多萬元,實施“助殘、濟困、扶老”安居工程,新建房屋間,為農村戶困難家庭解決了住房問題,使廣大困難群眾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溫暖。
(四)扎實推進民主法制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全力維護社會穩定。以貫徹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為主線,深入開展“文明城市”、“文明行業”、“文明村鎮”創建活動,公民道德意識和城鄉文明水平不斷提高,被授予“山東省第五屆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區”稱號。認真組織開展計劃生育“百日整治”活動,計劃生育工作得到加強,順利通過省、市級驗收。科技、文化、教育、衛生、體育、廣播電視等工作也取得新進展。圍繞“蘇魯邊界平安區”建設,全面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各項措施,高度重視信訪、“處法”和安全生產工作,一年來,全區沒有發生群體性赴省進京上訪事件,沒有發生重大安全生產責任事故,有效維護了社會穩定。積極推進民主政治建設,人大和政協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為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以民主選舉、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和政務公開為重點,扎實推進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建立重大決策群眾參與機制,對重大問題特別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任務及一些重要措施的出臺,都廣泛征求和吸收區人大、政府、政協、人武部班子成員和各級各有關部門負責人參加,共同研究,反復討論,集思廣益,干部群眾工作同心、目標同向、措施同步,全區上下凝聚形成了干事創業、加快發展的強大合力。
(五)大力加強黨的建設,提高執政能力。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方針,大力加強組織、制度、作風建設。開展“在崗奉獻、為民建功”活動促使各級干部提高執行力,轉變工作作風,推動工作落實。積極實施“三級幫扶”工程、“農村黨員致富示范工程”、“村級集體經濟積累工程”和“三萬工程”,有效提高了基層組織的戰斗力。建立了加快發展的競爭激勵機制和“無縫覆蓋”的目標管理責任制,深入開展了“四強”競賽活動,培植了一批發展典型,在全區上下形成了你追我趕、干事創業的濃厚氛圍。堅持不懈地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嚴格落實黨風廉政責任制,加大了對大案要案的查處力度,保護了改革開放成果。
上述成績的取得,是全區各級黨政認真貫徹落實上級指示精神、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結果,是廣大干部群眾團結一致、奮力拼搏的結果,也是與在座各位的大力支持分不開的。在此,我代表區委、區政府,向社會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二、今年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思路和工作重點
明年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保持經濟社會良好發展態勢的關鍵一年,也是全面實現“十五”計劃目標、銜接“十一五”發展的重要一年,做好明年的工作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全區明年經濟工作總的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十六屆四中全會和中央、省、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一個目標(加快推進由人口小區向經濟強區跨越)、抓住三個關鍵(解放思想、調整結構、優化環境)、突出四個重點(做強工業、突破“三農”、美化城市、繁榮三產)、加快“四區”建設(生態區、文明區、平安區、誠信區),全面加強黨的建設,提高執政能力,推動全區經濟社會快速健康協調發展。
(一)突出“四個重點”,推動區域經濟更快更好發展。一是做強工業,在膨脹經濟總量、提高運行質量上實現新跨越。繼續堅持“全黨抓經濟、重點抓工業、關鍵抓投入”的思想,大力實施“三個一批”發展戰略,盡快壯大一批支柱產業,發展一批骨干企業,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努力構建新型工業體系。通過年左右的努力,煤電、建材、紡織、造紙、化工、農副產品加工等六大支柱產業總產值過億元,納稅過千萬元以上的骨干企業達到個,在省內外有影響的名牌產品達到個,使全區工業經濟總量迅速膨脹,結構明顯優化,競爭力全面提高。
搞好招商引資,千方百計擴張經濟總量。繼續嚴格實行“三個”和“四不一否”制度,進一步落實鼓勵招商引資的政策規定,充分調動廣大投資者、引資者的積極性。創新招商方式,加強專業招商隊伍建設,緊緊抓住日、韓、臺及南方發達地區產業轉移的機遇,開展招商引資活動。加快招商項目庫建設,抓好項目的包裝推介,最大限度地發揮項目本身的招商功能,推動招商引資工作的開展。
大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千方百計增加投入。明年力爭新上和續建投資千萬元以上的重點項目個,過億元項目個。全力以赴抓好上聯、泉興、東源等條萬噸旋窯生產線,一方膏業萬平方米石膏板、萬噸石膏粉續建,萬噸特種紙、萬噸草酸、臺順鞋業萬雙制鞋等重點項目建設,確保全年新增投入億元以上。
確保現有骨干企業高效運轉,千方百計提高運行質量。通過引導扶持,推動王晁煤電集團、上聯水泥、華錦紙業、豐元化工、張山子煤業、魯棉公司、一方膏業等現有骨干企業不斷膨脹規模,提高市場競爭力,盡快成為主業突出、產品知名、核心競爭力強的大企業、大集團。要通過借助外力,盡快盤活檸檬酸廠、面粉廠、飼料廠等一批存量資產,使之盡快發揮效益。強化品牌意識,盡快創出一批名牌產品,樹立臺兒莊工業的新形象。
進一步加快園區建設,千方百計推動民營經濟發展。重點實施棗臺復線園區段拓寬美化、北二環路建設等配套工程,加大項目引進力度,力爭入園項目總數達到個以上。繼續實施鎮街“”發展計劃,加快培植鎮街支柱產業和骨干財源,力爭三年內鎮街民營經濟主要指標實現翻番。
二是突破“三農”,在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上實現新跨越。抓龍頭企業,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力爭明年全區龍頭企業達到家。抓科技興農,大力推進農業生產標準化,力爭今年全區無公害農產品達到萬畝,新增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處,新培育省級以上名牌農產品個。抓項目開發,促進農業生產條件改善,爭取實施萬畝澇洼地整理、伊家河治理、勝利渠灌溉配套等個項目。抓勞務輸出,認真實施勞動力轉移“陽光工程”,引導農村富余勞動力有序轉移。
三是美化城市,在加快城市化進程上實現新跨越。抓好城市總體規劃的調整和完善,盡快形成覆蓋城市規劃區的控制性詳規。搞好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實施園區中心路、北二環路、月河一孔橋建設,實施月河、環城河、臺蘭干渠清淤改造工程,搞好城區水體整治,提升城市形象。加大房地產開發建設力度,重點抓好金色花園、月河園小區開發,明年爭取完成萬平方米的開發任務,提高城市居民住房水平。抓好城市供水、排水、供熱和綠化美化等配套設施,爭取建設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和城市燃氣管道項。深入開展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完善長效管理機制,搞好城市保潔,不斷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四是繁榮三產,在加快發展商貿旅游業上實現新跨越。搞好旅游整體規劃,下大力抓好旅游景點建設,不斷推出旅游精品,盡快把旅游業培植成為具有重要拉動作用的新興產業。抓好魯南果品批發市場、魯南建材裝飾城、商業賓館二期改建等重點項目,積極構建物流中心,繁榮城市經濟。發揮黃金水道優勢,加快發展港航業。重點抓好張山子萬噸水泥專用碼頭和聯合王晁散裝水泥專用碼頭建設,加快船舶制造業的規模擴張和技術創新,發展大型拖隊,提高水上運輸能力。
(二)加快“四區”建設,努力構建和諧社會
一是建設“生態臺兒莊”,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加大環保投入,加強污染防治,抓好水資源的保護和有效開發。加快農村生態建設,重點抓好文明生態村創建、村容村貌整治等工作,新培植市級文明生態村個。大力開展植樹造林,突出抓好城鄉綠化,努力創造適宜人居、環境優美的良好生態環境。
二是建設“文明臺兒莊”,全面提高城鄉文明程度。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廣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繼續把科技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深化教育體制改革,扎實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實施“人才開發”和“人才強區”戰略,加快構筑人才高地。繼續抓好計劃生育工作,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進一步做好文化、衛生、體育等各項工作,促進社會全面進步。
三是建設“平安臺兒莊”,努力維護社會穩定。全面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深入開展“嚴打”斗爭,強化防范措施,把“蘇魯邊界平安區”建設引向深入。積極做好信訪工作,健全完善矛盾糾紛定期排查調處機制,深化農村合同監管,努力化解社會矛盾。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建立安全管理長效機制,嚴防發生重大安全事故。進一步抓好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積極拓寬就業渠道,完善勞動就業服務體系,做好社會保險擴面征繳工作,健全社會救助制度,努力化解社會熱點、難點問題。
四是建設“誠信臺兒莊”,營造良好發展環境。規范行政行為,簡化辦事程序,優化服務環境嚴厲打擊干擾和破壞經濟發展環境的行為。繼續大力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努力創造親商、誠信、公平的市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