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教育培訓緣何易流于形式

時間:2022-12-07 04:04:00

導語:干部教育培訓緣何易流于形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干部教育培訓緣何易流于形式

今年以來,按照中央和省州黨委關于大規模培訓干部的安排部署,楚雄市緊緊抓住提高干部思想政治素質這個重點,致力于提高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質量,積極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干部教育培訓的新思路、新機制、新方法,并大膽應用到上半年所舉辦的8個培訓班當中,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但同時我們也看到干部教育培訓易流于形式的癥結之所在。

一、對干部教育培訓的新認識

縱觀黨的歷史,我們會發現八十三年來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設社會主義一個又一個的勝利,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根據各個歷史時期黨所面臨的形勢和任務,刻苦學習,博取人類一切文明成果為我所用,不斷進行新的創業。尤其是在重大的歷史轉折關頭,面對層出不窮的新矛盾、新問題、新情況、新知識、新經驗,就更加激發出黨的學習渴望和熱情。延安時期的學習運動、建國時期的學習運動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的學習運動,就是黨和國家面臨重大歷史轉折關頭掀起的三次學習高潮,每一次學習運動都對我國的革命和社會主義事業,實現歷史性飛躍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進入新世紀,國內外的形勢發生了許多重大而深刻的變化,我們黨又面臨著一個重大的歷史轉折關頭,客觀上要求我們進行新的更高更深更多的學習。基于此,以同志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向全黨作出了深入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做好大規模培訓干部工作的安排部署,并再次強調建設學習型個人、學習型組織、學習型社會的偉大任務,吹響了全黨全國新一輪學習運動的號角。

學習是一個持續永恒的過程,教育培訓是一個督促、引導和檢查的手段。在全黨和全國開展一場深入持久的學習運動總是需要一個適宜有效的活動載體,同時配上一整套切實可行的考評措施,中央和各級黨委就能根據形勢的發展和實際的需要從總體上掌控學習的方向和進度。

學習具有方向性、內容性和目的性。中共中央組織部印發的《關于深入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做好大規模培訓干部工作的意見》指出,這次大規模培訓干部工作要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的大局,以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首要任務,以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為重點,以大幅度提高干部隊伍素質為目的。意見還強調,這次大規模培訓要一手抓思想政治教育和黨性教育,一手抓知識更新和業務培訓。從上述闡述我們可以看出,黨中央掀起這次學習運動就是要借助大規模培訓干部這一載體,一方面組織廣大干部深入學習、全面領會“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推動全黨興起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使廣大黨員、干部堅定自覺地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頭腦;另一方面有計劃地組織廣大干部學習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歷史、法律和履行崗位職責所需要的各類業務知識,積極開展新型工業化、網絡信息化與電子政務等專題的培訓,學習國內外先進的經營管理經驗以及反映當今世界文明成果的最新知識,督促、引導廣大干部的知識水平和工作能力始終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我們對于“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國內外一切先進文明成果的學習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就能夠學好,無論那一方面的學習都需要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因此,全國各個地方都圍繞中央的要求,結合自身實際開展持續不斷培訓干部的工作,推動本地區學習活動的深入開展,并以此來引導、督促和推動廣大干部的學習。

提高干部隊伍素質是干部教育培訓的目的,干部教育培訓是提高干部隊伍素質的有效手段,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而學習又是提高干部隊伍素質重要的一環。因此在看待干部教育培訓上應該與中央提出建設學習型社會的偉大任務結合起來,創新認識干部教育培訓、創新確定干部教育培訓的內容和方式、創新干部教育培訓的管理、創新干部教育培訓的考評措施、創新干部教育培訓的后續管理、創新干部教育培訓結果的應用。

二、干部教育培訓易流于形式的主要因素

2003年以來,在中央的宏觀指導和各級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各級黨委干教委、組織部、黨校和行政學院以及干部培訓中心等機構通力合作,圍繞提高干部素質和執政能力,多層次、多渠道開展大規模干部教育培訓的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但是在整個培訓工作中也暴露出很多的問題,由此產生了許多與培訓干部的初衷和時代的需要不和諧的音符,走過場、做表面工作便是其中最為突出,危害也是最大的一種通病。究其癥結,主要有以下六個方面:

(一)觀念落伍。干部的學習有一定的特殊性或者說是問題。其一干部有工作任務,不能專一地搞學習;其二干部有較復雜的社會關系、應酬很多,不能專心地搞學習;其三干部的主要工作不是學習,學習只是為了工作;其四對干部的學習成績很難考核;其五學習是看不見的軟政績。

當今世界,新知識、新科技和新文化層出不窮,更新之快是人類歷史上任何時期都無法比擬的。要我學、突擊學,甚至學習是虛的等等陳舊落后的觀念很顯然已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必須予以摒棄。在現實工作中我們的干部還會把上述干部學習的特殊性作為敷衍了事的借口。

陳舊落后的學習觀念很自然地成為對待干部教育培訓的態度,落到具體的行為上就是不當干部教育培訓是一回事,敷衍它,甚至輕視它。干部教育培訓是督促、引導和檢查某一時期干部學習情況的手段,是升華知識的難得機會,它與干部的學習緊密相連,是干部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應該把它看成是一件關乎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大事。

(二)內容和方式陳舊。目前,很多干部教育培訓機構在設計內容時仍然抱守著老的傳統觀念,過分強調思想政治教育,馬列主義理論、黨的方針政策等內容所占的比重較大,多而不精;市場經濟知識、網絡知識、高科技技術等代表著當今世界人類文明成果的內容占的比重較小,少而不深。確定教育培訓內容時機械武斷,不分青紅皂白,不管實用不實用,不管過時與否,要培訓某一類干部了,翻開往年的檔案,改動一下年月日就把內容確定下來。確定內容之前從來不會深入調查一下,撲下身去聽一聽干部缺什么知識、需要學什么知識,也不管授課老師有沒有水平,講得好不好,相關的一兩個人拍一拍腦袋就把內容確定下來。造成培訓內容“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老掉了牙,沒有一絲一毫的新鮮感,缺乏吸引力,枯燥乏味,脫離實際,用處不大。

干部教育培訓的方式方法比較單一,手段落后。拘泥于傳統的方法,仍以“填鴨式”授課模式為主,學員完全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位置,師生之間缺乏必要交流,學員的積極主動性不能充分調動;老師的教學手段仍然停留在一只粉筆、一塊黑板的水平上,遠程網絡和電腦多媒體等教學手段運用教少,因此,熱烈討論和圖文并茂的教學場面罕見,課堂沉悶異常。

(三)管理形同虛設,人情味過濃。在辦大大小小、各種各樣的干部教育培訓班時,都會成立一個工作領導小組,在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由組織部門牽頭,黨校、宣傳部和相關部門協同組織。在培訓前相關部門會開幾次專題研究會,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制定嚴格的培訓紀律。但是由于被抽干部調單位和干部不重視培訓,在報到時或多或少總有干部不能按時報到。在培訓時只要單位有工作任務,學員不按規定向管理部門請假便隨意缺席的現象屢有發生。負有管理職責的部門,或礙于情面,不愿管理,或因為被管理方的特殊關系,不敢管理。因此,雖然每個培訓都定有嚴格的管理制度,但是由于落不到實處,管理制度失去了應有的尊嚴和權威。

(四)考評鑒定馬虎了事。對學員培訓情況的考評鑒定,搞平均主義,吃大鍋飯,沒有優劣之分,你好我好大家好。組織單位認為考評不重要,不注重觀察了解每個學員平時的表現,疏忽考勤記錄,在培訓結束時讓學員參加一次開卷考試或寫一篇心得體會,收來之后,從不認真閱卷,交卷就算通過。學員也不重視考評,因為沒有不及格的,心里沒有壓力,只要想走隨便找一個借口就擅自離開培訓地點,上課時對于感興趣的內容就認真聽一下,不感興趣的就當耳邊風。

(五)后續管理混亂。培訓的主辦單位往往不注重培訓材料的歸檔整理,培訓班一結束就萬事大吉,找到自己認為重要的一些材料往抽屜里一放便了事。此外,對學員參加培訓的記錄不完善,既不發放培訓證,也不作任何的登記,導致干部培訓檔案殘缺不全,重復調訓干部的現象時有發生。

(六)培訓結果的應用較為片面。干部參加了某一層次的培訓,取得了合格證書,表明該干部對某一方面的知識的掌握達到了一定的要求。組織(人事)部門在選拔任用干部時,把培訓結果作為參考在情理之中,但是,同時也造成了大家唯干部選拔任用為主要用途的狹隘認識。

三、對策措施

近年來,各級黨委立足當前,放眼未來,下大決心、花大力氣,把干部教育培訓作為一件關系黨和國家事業成敗的戰略任務來落實,抓緊抓好、抓出了成效。通過大規模的正規化的培訓,有力的推動了干部隊伍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和專業化的進程,為培養造就有中國特色的高素質干部隊伍做出了積極貢獻。為了更好地做好大規模培訓干部的工作,我們要正視培訓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創新進取的精神改進培訓工作,重點做到“六結合、六樹立”。

(一)結合建設學習型社會,樹立大學習意識。進入新世紀,面對新的形勢、新的情況、新的矛盾和新的問題,為順利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把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關鍵在于黨,黨的關鍵又在于干部,干部的關鍵又在于素質的提高,提高素質的關鍵又在于學習,學習的關鍵又在于有持之以恒的學習意識。

建設學習型社會和大規模培訓干部,二者存在著內在的必然的聯系。建設學習型社會,說到底還是一個學習問題,其目的就是培養干部的學習意識和提高干部的學習能力,最終落腳點是提高干部隊伍的素質。前者是目的是內容,后者是手段是形式,二者的焦點都落在學習上,都離不開學習。

根據各地干部隊伍的學習特點,充分合理地應用多種多樣的方法和手段對干部進行教育培訓,對干部樹立持之以恒的學習意識具有重要作用。學什么,怎么學,學了怎么用?大部分干部可能沒有做過深入系統的思考,顯得很茫然。因此,各級干部教育培訓機構就可以根據國際國內政治經濟的情勢,結合各地的實際,在教育培訓時加以合理的引導。指出什么知識是最先進的、什么知識是必須要知道的,從大的方向上掌控干部學習的走勢。

事實上,只要我們的干部真正樹立起我要學、終身學的大學習意識,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把它融入到每天的工作當中,使學習成為一種習慣,并從學習是關乎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大事的政治高度來認識,那么干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便不成其為困難,所謂的借口也就會不攻自破。

(二)結合干部的需要,樹立精品意識。干部教育培訓的內容和方式,直接影響著培訓質量。知識是無限的,任何人都無法窮盡所有,而我們的時間又是有限的,所以在學習時就應該有所取舍。應該挑選那些時下最新最先進,且最適合最需要學習的知識作為內容。在確定干部教育培訓內容時,首先要掌握當前那些知識是最新最先進的;其次要圍繞當地黨委、政府工作的大局,弄清楚廣大干部在工作中最需要補的知識;最后要慎重聘請授課老師,要聘請那些懂得先進知識,善于傳業解惑,真正起指引明燈作用的老師。培訓的方式方法要適口對路,要根據不同層次干部采取不同的教學手段。采用“填鴨式”教學手段的同時,充分利用電腦網絡技術,盡量多用遠程網絡和電腦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增強培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可以引進市場經濟的做法,把干部教育培訓作為一種特殊商品來經營,把干部的需要看作市場,把培訓的方式方法看作商品的加工過程,努力創出一流品牌。

(三)結合法治建設,樹立鐵面意識。規章制度建立的作用就在于規范某類行為,如果視制度如兒戲,不執行、不遵守,還不如不作規定。任意踐踏制度的行為,和今天我國大力推行依法治國的進程大相徑庭。為此,負有管理責任的單位應該嚴格按制度辦事,做一做“包公”。學員和相關單位也應該樹立起起碼的法律意識,多給管理單位一些支持和理解。

(四)結合競爭擇優的原則,樹立責任意識。優勝劣汰是自然法則,在干部教育培訓時引入適當的競爭機制,讓遵守紀律,認真學習的學員與不遵守紀律,不認真學習的學員,在考評鑒定時有所區別,打破“一團和氣”的局面,體現出優劣,在選拔任用干部時也要擇優汰劣。組織單位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在培訓的過程中深入了解每一位學員的學習情況,認真作好考勤工作,以高度的責任感做好閱卷工作,為學員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靈活采用考評方法,根據學員的文化層次可采取演講、討論、辯論等方式,也可以幾種方法兼而用之。

(五)結合總結提高的需要,樹立史料意識。每舉辦一期培訓班,總有值得總結的地方,與培訓相關的材料往往具有很高的學習價值。不知道歷史,我們就不能認清未來。做好干部教育培訓檔案的立卷歸檔工作,為我們今后開展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提供了寶貴的經驗。通過查找檔案能讓我們知道什么是做得好的需要繼續發揚,什么是做得不好的需要改進。另外,檔案還是我們開展干部培訓工作的有力證明。

(六)結合增長學識的初衷,樹立全面意識。干部把培訓教育的結果看作是升遷的鋪路石,只重結果,不重過程的做法,與校園里學生混文憑的做法,性質是一樣的。組織(人事)部門對培訓結果的運用,是按照干部“四化”的要求,對干部具有的文化水平的肯定。如果我們的干部能真正樹立起我要學的學習觀念,那么對培訓結果的認識就不會僅僅停留在升遷發財的層面上,想得更多的將是自身知識的完善和素質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