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是加強對黨的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的監督

時間:2022-02-17 02:39:00

導語:重點是加強對黨的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的監督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重點是加強對黨的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的監督

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必須重點加強對黨的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的監督。這不僅是個理論問題,更是一個實踐問題。認真研究和解決這個問題,對于切實加強黨的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黨風廉政建設,將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行使權力的行為,置諸于廣大黨員群眾的監督、督促的約束之下,防止權力發生腐化,是至關重要的。

(一)

目前在黨的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的監督上,總的狀況是監督不力,沒有形成一種經常有效的監督機制,主要表現在:

一是思想上的阻力和認識上的差距比較大。相當一部分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自我監督觀念淡薄,自覺接受監督意識不強。有的只習慣于發號施令,對別人進行檢查,不習慣來自別人的監督,認為監督是對自己的不信任,一聽監督就反感,對接受下級監督更不自在;有的領導干部視自己為特殊黨員,不主動參加黨組織的正常生活,游離于黨的組織之外,無視監督,甚至抵制監督;極少數領導干部出于某種動機,害怕監督,回避監督,力圖使自己處于一個不受制約、為所欲為的自由空間。一些黨員在對黨內監督的重點是什么,不甚明了,認為黨內監督是一視同仁,沒有重點可言;也有的黨員、干部存在對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不敢監督、不想監督、不善監督。

二是監督機制不完善。一些黨的組織對黨員領導干部的軟約束無力,硬約束不健全,監督工作滯后性也比較突出,沒有做到在事先、事中及時監督,把問題解決在萌發狀態和初始階段;對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的監督制度不健全、不配套,有的缺乏操作性。如有的地方制定的嚴禁用公款大吃大喝、公款旅游、領導干部重大生活事件申報等制度,沒有制訂出相應的實施辦法,制度的約束作用得不到很好發揮;一些地方對監督制度往往是重建立、輕執行,重號召、輕檢查處理,失之于軟,失之于寬,是導致個別領導干部權力失去制約,走向以權謀私、腐化墮落的重要因素。因此,當前尤其要抓住黨的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這個黨內監督的重點,切實加強監督的力度,使黨內監督發揮出應有的效力。

(二)

重點加強對黨的領導機關領導干部監督,是由他們在黨內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決定的。黨的各級領導機關是各級黨組織的組織中樞、領導核心,是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組織指揮系統。黨員領導干部是黨的領導機關的主持者和決策者,肩負更大的責任,更需要來自黨內經常性地監督和制約。這是加強黨的領導機關勤政廉政建設,實現黨內監督的根本任務,即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得到堅決、全面、正確貫徹執行的客觀要求。

重點加強對黨的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的監督,是黨內監督的本質所要求的。我們所說的黨內監督,其本質內容就是對權力的監督制約,監督他們正確地行使權力,防止權力濫用。在黨內,權力的實際運用,主要是交給黨的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也就理所當然地成為黨內監督的重點。他們能否正確地行使權力,不僅關系到一個地方和部門的全局,甚至關系到黨和國家的興衰。而且在執政條件下,執政黨的地位很容易使一些領導機關、領導干部脫離群眾,謀求私利,玷污手中的權力而誘發消極腐敗現象。因此,鄧小平同志特別強調,“為了整頓作風,搞好民風,先要從我們高級干部整起。”(《鄧小平文選》第二卷第219頁)只要黨的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不出問題,我們黨內就不會出大問題,即使出了問題也容易解決。

重點加強對黨的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的監督,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使黨保持清正廉潔的一項重大措施。市場經濟運行中的等價交換原則及其派生的平等觀念,對于強化人們的民主意識,消除特權思想等級觀念,克服官僚主義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經濟領域中通行的等價交換則常常被一些人自覺或不自覺地帶到黨內,導致把黨的原則、黨的權力商品化的傾向,從而產生消極腐敗現象。領導干部中的意志薄弱者,在缺乏有力的監督制約的條件下,禁不住酒醉金迷、犬馬聲色的誘惑,私欲膨脹,利令智昏,而大搞權錢交易、權權交易,甚至墮落為腐敗分子。腐敗問題無論表現為何種形式、何種特色,最終都可以歸結為手中有權的人對權力的濫用。一些從高級干部墮落成犯有嚴重罪行的腐敗分子的事實告訴我們,必須強化對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的監督。一些原本比較清正潔身的領導干部,由于對黨和國家明令禁止的現象逐步失去警惕,而順其自然,習以為常,也成為消極腐敗現象的俘虜。尤其是,某些行業不正之風和消極腐敗現象,已經不再是個別人的行為,而表現為某些領導機關的組織行為,把應盡的責任,當作交換的籌碼,使一些經濟犯罪活動暢行無阻,極為嚴重地污染了社會空氣,敗壞了黨和政府的威信。這也說明進一步完善黨內監督機制,依靠黨組織的力量和社會各方面的力量,重點加強對黨的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的監督,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保持黨的肌體健康的緊迫需要。

(三)

加強對黨的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的監督,需要做大量扎實的工作,作長期不懈的努力。

一要不斷強化自我監督意識。黨內監督不僅是一種外在的行為,而且是一種內在的自覺。尤其擔負一定領導責任的領導干部,這種內在的自覺就應當更充分更強烈。外部監督力量再大,如果沒有內在的高度自覺,其監督作用也會大打折扣。尤其在外部監督還不能經常、及時的情況下,領導干部的自我監督就顯得更為重要。因此,同樣要對他們深入進行黨的宗旨和黨的組織紀律觀念的教育,使他們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和黨的觀念,自覺地把自己置于群眾的監督之下。黨的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接受監督,應該是主動的、積極的,而不是被動的、消極的,應當具有“吾日三省吾身”的“慎獨”精神,形成自我警戒、自我反思、自我修養的良好習慣。這種“慎獨”的過程,是以高度的自覺為基礎的,是整個黨內監督最基本、最重要、最起作用的環節。

二要擴大領導機關、領導干部工作的開放程度,鼓勵、保護對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的批評監督。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要擴大民主,增加黨內政治生活的透明度。對黨內重大事項除涉及黨和國家機密外,都應在黨內實行公開,使廣大黨員對黨內重大問題有知情權、參與權和一定程序的決策權,這就有利于廣大黨員參與和履行監督義務,并進行有效的監督。批評是黨的下級組織、黨員群眾對黨的領導機關、領導干部行使監督權的基本方式,是保持優良作風,去掉不良作風所不可少的思想武器。黨的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要拿出應有的氣度和胸懷,誠懇地對待批評,熱忱地歡迎和鼓勵別人批評,從中吸取有益的政治營養。這是一個執政黨有力量有信心的表現。但是,今天在黨的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中批評的空氣很不濃厚,不愿批評、不敢批評、壓制批評、打擊批評的現象較為普遍。有的把嚴肅的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會變成了評功擺好會。這種黨內生活庸俗化的現象給各種不正之風和消極腐敗現象以可乘之機,必須切實加以扭轉。

三要根據黨的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的特點,制訂和完善監督機制,使這種監督逐步做到制度化、經常化。中央和省紀委已經制定頒布了一系列條例、規定,要在實踐中貫徹落實、完善提高。目前應著重圍繞對黨員領導干部行使權力的監督和制約,建立、健全領導干部向黨組織回復報告群眾反映本人重大問題的制度和執行干部人事紀律的監督檢查制度。前者主要包括黨員領導干部個人財產收入申報制度、個人生活重大事項報告制度、禮品登記制度、領導干部離任審計制度等。要強化保證制度落實的措施,并納入對領導干部考察的內容。后者主要是認真貫徹落實《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暫行條例》,建立和完善上級組織對下級組織執行干部人事紀律的監督檢查制度。主要是監督檢查貫徹執行任用干部的原則、程序;執行干部職數配備規定;執行干部職務調整、工作調動有關規定以及在干部考察和任用等環節上發生重大失誤的情況等。發現問題及時加以糾正,對嚴重違反干部人事紀律而造成嚴重后果和不良影響的,要追究有關主要領導的責任,遏制往一些人跑官、要官、買官,得逞后又以權謀私、任用親信,形成腐敗的惡性循環,從根本上防止權力腐敗。

四要實行黨內監督與黨外監督相結合。黨內監督不能替代黨外的監督,不能替代人民群眾對黨的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的監督。黨外監督主要是群眾監督、輿論監督和派的監督。要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眾團體在這方面的作用。認真做好人民來信來訪工作,重視群眾反映的問題。輿論監督在監督黨的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許多弄權瀆職者往往“不怕內部通報,就怕公開見報。”在必要時,將違法亂紀的典型事例適當地通過新聞傳播工具揭露出來,影響大,有震懾作用,效果較好。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應認真貫徹”“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經常征詢各派對重大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的意見,高度重視政協組織在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實行民主監督方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