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黨的作風建設作為黨的形象工程來抓

時間:2022-02-22 08:26:00

導語:把黨的作風建設作為黨的形象工程來抓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江總書記在山西考察工作時指出:“黨的作風是黨的形象,是黨的性質、宗旨、綱領、路線的重要體現,是黨的創造力、戰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內容。”黨的作風如何,直接影響到黨群、干群關系,影響到人民群眾對黨的信任和黨的形象。抓好黨的作風建設,必須堅持群眾路線,強化“為民”意識,真正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一、抓黨的作風建設,必須立足于對領導干部的思想改造,用較高的自身素質建立威信,贏得群眾尊重

當前,我們干部在作風上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影響了黨的形象,這些問題歸納起來,主要還是干部的思想認識不到位,自身素質不高,失去了群眾的信任。因此,在新的形勢下,我們必須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自己,切實提高各方面素質,只有這樣,才能在群眾中樹立較高的威信,贏得群眾的尊重。

一是要端正認識,擺正黨群、干群關系。黨風問題說到底還是黨同人民群眾的關系問題。人民群眾是我們的衣食父母、生存之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我們要始終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的根本觀點,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深入群眾,深入基層,傾聽群眾呼聲,反映群眾意愿,集中群眾智慧,使各項決策和工作符合實際和群眾要求。要大力發揚黨的密切聯系群眾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深入體察民情,掌握民意,做到與群眾身貼身、心交心,水乳交融,血肉相連。永濟市在前一段農村“三個代表”學教活動中,把馬克思主義群眾觀教育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大力開展宗旨教育活動,組織領導干部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并且制定了相關制度,使改進作風、深入基層的活動在全市扎扎實實開展起來。干部通過實踐,不僅從群眾中汲取了豐富的政治營養,掌握子大量的第一手材料,為群眾解決了不少實際問題,而且對怎么擺正干部與群眾的關系,端正對人民群眾的態度,發揚密切聯系群眾的作風,有了更切身的感受和更深刻的理解。

二是轉變觀念,強化為民服務意識。我們黨的干部,不論職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務員,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人民服務的。而要真正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必須樹立牢固的服務觀念。沒有牢固的服務觀念,就不可能有公仆意識和自我犧牲精神,就不可能自覺地、主動地、始終如一地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會產生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等。針對一些職能部門“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服務意識不強的現象,我們在全市展開思想大討論,樹立“領導就是服務”的觀念,并從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入手,逐步把過去的以政府為中心轉變為以企業為中心,更好地為經濟發展提供各項服務。

三是加強自身修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古人去:“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北3智逭疂嵤菍Ω刹康淖罨疽?,也是群眾最關注的問題。群眾對黨是否信任,對社會主義的信仰是否堅定,很大程度上是從黨的干部身上去感受、去了解、去認識的。因此,黨員干部要以對黨和人民負責的態度,嚴以律己,以自身的良好形象,樹立一面凝聚和吸引群眾的旗幟。這就要求我們的干部,一方面要為官清正。要嚴格自律,做到干凈廉潔,不輕視小節,不放過小事,處處設防,時時謹慎,防止享樂主義的膨脹,防止以權謀私行為的發生,防止在腐敗問題上中彈落馬。另一方面,要品行端正。要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任何時候都剛正不阿,淡泊名利,寵辱不驚,襟懷坦白,表里如一。要敢于負責,敢于觸及矛盾,敢于解決矛盾,敢于同各種不良風氣作斗爭,以黨員干部的凜然正氣維護黨的形象,維護黨在群眾中的威信。

二、抓黨的作風建設,必須落腳于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用經濟發展的實績施惠于民,取得群眾擁護。

評判黨的作風好壞的根本標準,就是看人民群眾滿意與否。當前,人民群眾最關心最迫切的要求是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為此,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執政觀,切實解決群眾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帶領和幫助群眾共同致富,進一步密切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是當前黨的作風建設的緊迫任務,也是黨的作風建設的歸宿。

近年來,永濟市在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過程中,要求各級領導干部摒棄“官本位”意識,永懷愛民之心,常辦利民之事,善謀富民之策,把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切實體現到黨的各項工作中去,得到了全市人民的普遍擁護。一是重視民意。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的出發點。凡是重大決策出臺前,我們都廣泛征求基層和群眾的意見,聽取民意、集中民智,求得群眾的理解和支持。二是樂解民憂。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歸根到底是要幫助解決群眾疾苦,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要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妥善處理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矛盾和問題,樂于為群眾排憂解難。去年,市委、政府在調查研究中發現,不少地方農民長期飲用高氟水致病,因水而病,因病而貧,貧病交加,便多方籌資1834萬元,修建區域內農村供水工程,解決了北部農村114個村、13萬農民長期飲用高氟水的問題。水利部專家評說:實現農村如此大面積集中供水,在全國唯此一家。農民群眾稱之為“救命工程”。我們還不斷堅持和完善領導干部信訪接待日制度。2000年以來,共接待群眾來信來訪130余人次,幫助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和問題共90余件。三是善謀民利。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必須努力做到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其最根本的是要善謀富民之策,使廣大群眾尤其是農民群眾得到更多的實惠。經驗表明,在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的新時期,只有把經濟搞上去,群眾富裕了,黨的優良作風才能得到群眾的普遍認同。否則,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便是空談。近年來,永濟市圍繞創建“綠色食品基地和輕工旅游城市”目標,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千方百計地增加農民收入。我們利用我市黃河灘涂面積較大的原地理優勢,引進蘆筍種植,并興辦起18家蘆筍加工企業。全市蘆筍種植面積達8萬余畝,年出口量2萬噸以上,占全國蘆筍出口量的四分之一。沿灘農民種植蘆筍達1萬余戶,僅此一項農民人均純收入凈增800余元。此外,我們在大力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的基礎上,積極引導和幫助農民從事二、三產業,“富民富市”工程取得明顯成效?!熬盼濉逼陂g,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840元增長至2350元,財政總收入由8029萬元增長至15269萬元。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各級領導干部帶領全市人民奮斗的結果,同時也是改進和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必然體現。

三、抓黨的作風建設,必須遵循于從嚴治黨的方針,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成果取信于民,獲取群眾支持

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是我們黨的三大優良傳統作風。多年來,廣大黨員在繼承和發揚這些作風的同時,還不斷總結新的經驗努力培育出新的良好作風。但是,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一些不符合黨的事業發展要求,不符合人民利益的不良風氣也在滋生和蔓延。尤其是黨內客觀存在的消極腐敗現象更令群眾深惡痛絕。對于這些嚴重影響黨的形象的不良風氣,是聽之任之,還是堅決克服,關系到人心向背,關系到黨的生命。為此,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必須貫徹從嚴治黨的方針,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以贏得群眾的信任,獲取群眾支持。

同志在“七一”講話中明確指出,全黨同志一定要從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高度,充分認識反腐倡廉工作的重大意義,把黨風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進行到底。永濟市在狠抓黨的作風建設時,不斷加大對領導干部的監督制約力度,嚴厲打擊違紀違法現象,全力維護黨在群眾中的形象。在加強監督上,一是把監督的關口前移至領導干部的選拔任用上。堅持“四化”和德才兼備標準,反對重才輕德;堅持任人唯賢,反對任人唯親。在今年撤并鄉鎮過程中,我們采用考試加考核的方式,通過公開競爭選賢任能,使60余名優秀人才脫穎而出。二是充分發揮群眾的監督作用。全市各級各單位均建立公開辦事制度,鼓勵群眾積極參與和監督各項工作事務。各級政府設立熱線電話,受理基層單位和人民群眾的批評、意見和建議。三是建立健全監督制約機制,如進行審批制度改革,切實轉變政府職能等。在嚴厲查處上,一是發揮人民群眾的作用,設立舉報電話、信箱,對黨內一些不良風氣進行揭發。二是發揮紀檢監察部門的作用,徹底糾正行業不正之風。三是發揮司法部門的作用,嚴厲打擊黨內一些違法犯罪分子。2000年,我們把案件查處工作擺在反腐敗斗爭的重要位置,全市共受理群眾來信來訪73件,立查63件,結案63件。其中萬元以上大案30件,涉及副科級以上干部要案8件。我們根據實際情況,相應給予了嚴厲的黨紀政紀處分,得到了群眾的擁護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