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探索發達地區城市社區黨建工作有效途徑

時間:2022-05-16 04:23:00

導語:積極探索發達地區城市社區黨建工作有效途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地處**中西部,**中游,是著名的**所在地,經濟社會發展尚欠發達。近年來,**市緊緊圍繞城市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立足實際,開拓進取,創新思路,破解難題,探索建立了“五三三”社區黨建工作新體系,即以“五化”為總體目標、以“三心”為工作重點、以“三項活動”為主要載體,努力構建社區黨建工作新格局,積極創建管理有序、服務完善、環境優美、文明祥和的新型和諧社區,走出了一條欠發達地區推進城市社區黨建健康快速發展的有效途徑。

以“五化”為總體目標,社區黨建工作機制在規范中日趨完善

規劃是建設和發展的前提,為此,**市謀劃在前,規范先行,高起點定位,提出了“五化”目標,為全市各級黨組織開展社區黨建工作提供了明晰的目標任務和基本的工作框架,推動了社區黨建工作穩步有序開展。

組織體系網絡化。市、區(縣)兩級成立了社區黨建工作領導小組,街道和社區分別成立了社區黨建工作指導委員會和協調委員會,負責指導、協調轄區范圍內社區黨建工作。街道、社區黨組織按照“便于黨員活動、便于發揮作用、便于加強管理”的原則,以地域、行業或黨員類型等為依據,科學合理設置社區黨組織,建立小區、樓棟、“兩新組織”和就業創業、義工、老年協會等特色黨支部或黨小組;在有100名以上正式黨員的社區全部建立了社區黨委。全市183個社區中,目前共建立14個黨委、13個黨總支、245個黨支部、1500多個黨小組。同時,各社區都有黨員服務中心,下設“四站一室”,即在職黨員聯絡服務站、流動黨員服務站、黨員義工服務站、黨員扶助金工作站、黨員活動室,并在集貿市場、居民樓和商務樓宇設立了黨員服務點。全市形成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分工明確、扎實有效的社區黨建工作組織結構體系。

工作內容制度化。市委先后制定出臺了《關于加強城市社區建設的若干規定》、《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街道社區黨的建設工作的實施意見》、《城市社區綜合示范點創建標準》等一系列文件,明確了社區黨建工作的目標要求和街道社區黨組織的職責,同時對社區組織、社區管理、社區服務、社區文化、社區衛生等方面作出了詳細規劃。各地結合實際,對社區黨建和社區建設各項內容和制度進行豐富、細化和規范,社區工作內容實現了系統化、規范化和制度化。

共建機制協調化。廣泛動員各方力量,積極整合各類資源,共同推進社區黨建工作。按照“條塊結合、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駐共建”的原則,建立健全了由街道、社區黨組織牽頭,駐區所有單位黨組織參加的“社區黨建和社區建設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圍繞轄區內的社會性、群眾性、公益性工作,溝通情況,交流經驗,研究、協調社區黨建和社區建設工作中的重要問題,聯席會議每年至少召開2次。適時開展以“共駐共建”和“社區是我家,建設靠大家”為主要內容的形式多樣的社區活動,黨員干部帶頭參加,引導和組織廣大駐區單位和居民群眾積極參與,不斷強化社區成員的社區意識,營造社區共建的濃厚氛圍。

活動陣地功能化。按照“六個有”,即有黨組織辦公場所、有黨員活動室、有黨員電化教育設施,門上有牌子、墻上有板塊、活動有制度的要求,對社區黨組織辦公和服務場所進行標準化建設。在此基礎上,不斷增強活動陣地的教育、管理和服務功能,通過開展學習培訓、服務救助、娛樂健身、交友聯誼等活動,社區活動陣地已成為社區內各類黨員的溫馨家園,各類黨組織實現資源交換、服務共享的工作平臺,黨組織和黨員密切聯系和服務群眾的重要窗口。

社區發展和諧化。街道社區黨組織以共同需求、共同利益、共同目標為紐帶,積極協調各方利益關系,激發各方參與社區建設的熱情,同時以服務群眾為重點,不斷拓寬服務渠道,擴大服務范圍,提高服務質量,讓居民群眾享受到社區建設的成果,真正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社區建設走上了在和諧中促發展,在發展中助和諧的路子。

以“三心”為工作重點,社區黨建工作內容在服務中逐步深化

服務是社區黨建的根本所在和永恒主題。**市在推進社區黨建工作進程中,著力突出“三心”,切實增強街道社區黨組織的服務能力,提高服務水平,在服務中協調利益、化解矛盾、排憂解難,維護、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一是強化核心。街道社區黨組織以“領導班子好、黨員干部隊伍好、工作機制好、工作業績好、群眾反映好”為目標,建立健全了學習培訓、掛點聯系、考核評議、責任追究等各項制度,不斷強化自身建設。采取從大中專畢業生、下崗失業人員、復員退伍軍人中選拔,選派機關干部到社區掛職,建立新老社區工作者結對幫帶制度等措施,拓寬社區工作者選任培養渠道,努力構建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近幾年,已面向社會公開選聘35歲以下、大專以上學歷的社區干部110多名,選派了120多名機關后備干部到社區掛職鍛煉,大批優秀青年充實到社區干部隊伍中,極大地增強了社區工作者隊伍的活力。同時,采取定期組織社區干部集中學習培訓,選派優秀社區工作者赴上海等社區建設先進地區掛職鍛煉等方式,加大了培訓力度,提高了社區工作者的綜合素質和工作能力。

二是服務中心。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找準社區黨建工作的切入點和結合點。重點做好關心關愛困難群體工作,架起黨和政府密切聯系和服務群眾的橋梁,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展。面對全市下崗失業人員和困難群體偏多的現狀,街道社區黨組織在對社區內弱勢群體的基本情況、困難現狀及原因、就業創業條件等進行逐一排查,建立臺賬,對其中有條件有能力就業創業的,通過協調安置單位、開辟服務網點、興辦社區企業、提供小額貸款擔保、貼息補助等做法,幫助他們就業創業;對有條件沒能力的,加大培訓力度,幫助他們掌握實用技術,提高其就業創業能力;對沒條件沒能力的,采取“1+1”結對子等方式,在生活上予以幫扶。通過多種途徑,幫助社區各類弱勢群體解決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問題,使他們就業有崗位、生活有保障、精神有慰藉。太平橋社區針對社區“空巢老人”較多的情況,創辦了托老服務中心,實行市場化運作,并對一批下崗失業人員進行護理專業培訓后介紹上崗。此舉既解決社區部分“留守老人”老無所養的問題,又新辟了一批就業崗位,同時增加了社區收入,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

三是凝聚民心。始終堅持以服務居民群眾、構建和諧社區為重點,把“一切為了群眾,為了一切群眾,為了群眾一切”作為中心內容,在服務中凝聚黨員、凝聚群眾、凝聚社會。目前,全市區(縣)、街道、社區三級普遍建立了社區服務機構,形成了以區(縣)服務中心為龍頭、街道服務中心為主體、社區服務站為基礎、社區黨員義工和志愿者組織為補充的街道社區服務網絡。中心城區吉州區投資600多萬元建成了960平方米的硬件設施完善、技術手段先進、服務項目健全的區級社區服務中心,把35項與居民密切相關的政府行政事務類服務集中起來,實行“公開式辦公,一站式服務”,同時開通了“助萬家”服務熱線,吸納60余家社區服務企業加盟,為社區居民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全程式服務。僅2007年該中心為群眾直接服務達6萬余人次,接通熱線8000余個,辦理業務4萬余件,回訪率達100%,群眾滿意率達98.6%。同時街道社區黨組織多方籌資建立了黨員扶助金,對困難黨員進行救濟、救助和創業就業幫扶。大部分社區創辦了“愛心超市”,接受社會各界捐物,免費發放給社區困難群眾。

以“三項活動”為主要載體,社區黨建工作水平在創新中快速提高

欠發達地區的經濟條件直接影響了政府對社區工作的投入。為此,**市從實際出發,創新發展方式方法,先后并持續開展了“三項活動”,使社區黨建工作水平在財政投入不足的情況下迅速提高,并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

開展集中共建和“星級”社區創建。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動,立體運作,集中組織了500多個駐區單位,115名幫扶工作組成員共建中心城區的38個社區,各方籌資近1000萬元投入城市社區基礎建設,社區辦公用房不足、辦公條件落后等困擾社區多年、嚴重阻礙社區發展的“瓶頸”問題得到切實有效的解決,僅社區辦公用房,就從共建前的平均不足50平方米,提高到了240平方米以上,辦公設施全部實現了現代化,全市社區面貌煥然一新,駐區單位和社區居民的社區意識得到有效增強。同時,以“創最優的創業就業環境、創最美的人居環境、創最佳的公共服務環境,提高社區干部服務能力”為主要內容制定評定標準,定期組織評定“星級社區”,以點帶面,整體提升。目前全市已建成10個“三星級社區”,14個“二星級社區”,創建了一大批文化型、服務型、創業型、安全型等特色社區。中心城區被評為全省社區建設示范城區,同時涌現出了“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青年文明社區”、“全國先進文化社區”、“全國體育先進社區”、“全國雙擁共建先進單位”、“全國優秀健身活動站”、“全國學習型社區”等一批全國先進典型。

開展社區黨員義工服務活動。以“幫困解難、助弱應求、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為宗旨,積極引導和組織有特長、有能力的黨員組建黨員義工服務隊,采取活動日服務、派單服務和點名服務等形式,開展時政宣教、困難幫扶、醫療保健、技能培訓、就業服務等各種便民、利民服務。為確保活動長期有效地堅持下去,建立了約束和激勵機制,實行了黨員義工星級管理制度,每年開展星級黨員義工評選,對優秀黨員義工給予表彰和一定的物質獎勵,并對其中在就業創業、醫療和子女就學等方面有困難的,采取有力措施優先給予幫助。截止2007年年底,全市注冊義工已達1.7萬名,其中黨員義工1.18萬名,組建黨員義工服務隊633支,開展服務活動5138次,義工參與服務活動6.58萬人次,受益群眾18萬。今年1-2月,在持續低溫雨雪和冰凍災害面前,廣大黨員義工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積極投身“保通路、保通電、保民生”等抗御雨雪冰凍災害及災后重建工作,開展服務活動3270余次,受益群眾25余萬。每一名黨員義工就是一面旗幟,他們的善舉讓群眾能時時感受到服務就在身邊,黨員就在身邊,“有困難找義工、有時間做義工、是黨員當義工”的活動氛圍日趨濃厚。黨員義工服務活動的開展引起了國家級媒體的關注,人民網、新華網等先后進行了報道。

開展在職黨員“亮黨員身份、樹先進形象”活動。為進一步拓寬在職黨員服務群眾渠道,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廣泛開展了在職黨員“亮黨員身份、樹先進形象”活動,動員和組織全市3萬多名在職黨員到工作和居住地所在社區黨組織報到,并結合黨員職業特點和個人特長,組織他們參加社區各類公益活動。活動中,建立了報到登記、聯絡員、公示公開、建檔登記等制度,并通過在職黨員“報到回執卡”、“社區表現情況反饋單”等形式,建立社區黨組織與在職黨員所在單位黨組織雙向溝通、雙向考評、雙向反饋等工作機制,強化在職黨員社區表現的約束和激勵,對在職黨員實現“雙重”管理,促使在職黨員在構建和諧社會中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