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
時間:2022-06-04 05:13:00
導語: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確保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的必然要求。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以實現人民民主為己任;新中國從成立之日起,就以人民民主為政治特征;改革開放從開始之日起,就以政治體制改革為重要內容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組成部分,符合中國國情,具有旺盛活力和廣闊前景。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
各國國情不同,民主的發展道路和制度模式是多樣化的。人民民主是近代以來我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對政治發展道路長期探索作出的歷史選擇,是中國從幾千年的封建專制政治向民主政治跨越的根本標志,是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的政治根基。
有著*年文明史的中國經歷了*多年的封建社會。*年以后,由于西方列強的入侵,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人民受到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民族危機、社會危機空前深重。為了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爭取民族獨立和民主自由,中國人民前赴后繼,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但都一次次失敗了。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君主專制統治,但是試圖照搬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道路沒有走通。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必須走民主新路。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人民民主。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爭取人民民主始終成為反帝反封建革命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在領導中國人民長達*年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資本主義的艱苦卓絕斗爭中,同時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政治發展道路。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為了實現黨的最低綱領、爭取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我們黨大力發動和組織工農運動,投入反帝反封建的斗爭,工人運動和農民運動在全國迅速發展。大革命失敗后,以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為中國革命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道路。為適應工農紅軍和農村革命根據地迅速發展的形勢,*年11月,在江西瑞金舉行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工農兵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成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亦稱中央工農民主政府)。會議通過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強調,蘇維埃政權是屬于工人、農民、紅色戰士及一切勞苦民眾的??谷諔馉帟r期,在根據地建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各革命階級聯合的抗日民主政權,抗日根據地人民享有廣泛的民主權利。陜甘寧邊區所制定的《陜甘寧邊區施政綱領》明確規定,保證一切抗日人民的人權、政權、財權及言論、出版、集會、結社、信仰、居住、遷徙之自由權。抗日民主政權還規定了政權機關中各階層人員比例按照共產黨員、黨外左派進步分子和中間派各占1/3的“三三制”原則加以分配,從政權建設上體現了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解放戰爭時期,由于革命形勢發展和階級關系變化,解放區革命政權性質轉變為無產階級領導和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人民民主專政。在政權組織形式上,也由參議院向人民代表會議制轉變。在爭取建立人民政權的斗爭中,我們黨先后提出了工農民主、人民民主、新民主主義等政治主張,創造了罷工工人代表大會、農民協會、工農兵代表蘇維埃、參議會、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等民主形式,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對人民當家作主的民主新路進行了深入探索,積累了寶貴經驗。
年9月21日,在新中國成立前夕,代表著中國共產黨、各派、人民團體、各民族以及海外華僑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等重要文件。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執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共同綱領》起著臨時憲法的作用。從1953年下半年開始,根據選舉法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次規??涨暗钠者x。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選舉產生了中央人民政府,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我國人民群眾當家作主提供了制度保證。
新中國成立后,黨領導各族人民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這一國體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根本政治制度,建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我國廣大人民依法享有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廣泛權利和自由,開辟了中國歷史上從未有過的人民當家作主新時代。1956年,隨著生產資料私有制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國新民主主義政治制度完成了向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轉變。“”使中國民主政治建設經歷嚴重挫折,留下深刻教訓。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在積極穩妥的政治體制改革中不斷完善和發展。我們黨堅持從中國國情出發,對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和改革總體部署、協調推進,不斷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人民民主的內容不斷擴大、形式不斷豐富、實踐不斷深化,社會主義法制不斷健全,黨和國家的活力、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充分發揮,促進了生產力持續發展、社會全面進步,保持了國家政局穩定和社會安定和諧,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展現出旺盛的生命力。
我國的民主政治新路,在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斗爭中探索和逐步形成,期間充滿艱辛。新中國成立后,在西方發達國家長期占優勢的世界格局中作為新生事物堅持和發展,戰勝了各種困難和挑戰。實踐證明,只有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才能保證中國人民當家作主,萬眾一心地創造自己的美好生活;才能保證國家獨立、社會和諧、民族振興,使社會主義中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保證公民的合法權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珍惜中國人民爭取和發展人民民主的成果,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對歷史和人民的尊重,符合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和根本利益。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點和優勢
黨的十七大報告高度概括了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基本點,強調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我們要全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內涵和特點,增強堅持這條道路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一)我國人民民主的主要實現形式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制度主要包括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這些民主制度,是人民民主的主要實現形式。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人民當家作主、參與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國人民主要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實現當家作主的政治權利。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基本內容包括五個方面:一是各級人大都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的職權主要是立法、監督、人事任免、重大事項決定等。二是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實行民主集中制,集體行使權力,決定問題,以真正集中人民意志,代表人民利益。民主選舉是民主集中制的基礎。選舉權與被選舉權是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重要標志。三是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人大產生,并對它負責,受它監督。在人大統一行使國家權力的前提下,明確劃分國家的行政權、審判權、檢察權。行政機關負責執行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法律、決議、決定;法院、檢察院依照法律獨立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四是在中央統一領導下,實行中央和地方的合理分權,發揮兩個積極性。五是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享有比一般地方國家機關更大的自主權。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黨制度。其主要特點是共產黨領導、多黨派合作,共產黨執政、多黨派參政。共產黨是執政黨,各派是參政黨。中國共產黨與各派合作的基本方針是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人民政協是我國愛國統一戰線的組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圍繞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中國共產黨在制定重大政策、作出重大人事安排時,都在人民政協同各派充分協商、聽取意見,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逐步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實現民族平等、保障少數民族權利的重要政治制度。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全國56個民族中有55個少數民族。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就要保證各民族有平等參與國家政治生活的權利和機會。民族區域自治為實現各少數民族的民主權利和利益提供了制度保障。中國的民族自治地方分為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三級。按照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規定,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是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它們在行使同級地方國家機關職權的同時,擁有自治權。主要包括:一是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區的內部事務。二是享有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權力。三是使用和發展本民族語言文字。四是尊重和保護少數民族宗教信仰自由以及保留民族風俗習慣。五是國家和全國各地支持民族自治地方的發展。
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制度的重要內容。這一制度主要包括以農村村民委員會、城市居民委員會、企業職工代表大會為主要內容的基層群眾自治體系。廣大城鄉群眾通過基層自治制度,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民主權利,管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對干部實行民主監督,成為我國最直接、最廣泛、最生動的民主實踐,有利于人民群眾依法管理自己的事務和民主素質的提高。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制度的特點和優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制度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國情相結合的產物,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關于民主理論的基本原則,又吸收了人類政治文明發展的有益成果,具有鮮明的特點和優勢。
一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中國共產黨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也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領導核心。無論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還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都是通過黨的政治、思想和組織領導實現的。
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我們黨領導人民推翻剝削階級統治、建立人民政權,就是要組織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這是我們黨執政的根本目的和可靠基礎。離開了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當家作主的權利,黨的領導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社會主義政治和法律制度的根本特征。離開了人民當家作主,社會主義政治和法律制度就失去了前提和基礎。
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礎,法制是民主的體現和保障。民主只有以法制為依托,才具有可靠的保障,法制只有以民主為基礎,才具有至上的權威。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必須與法制建設相統一。我們強調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歸根到底也是為了實現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為人民當家作主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
二是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我國憲法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是國家、社會和自己命運的主人,也是憲法和法律所確認和保障的民主和政治權利的主體。人民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是民主和專政的統一。一方面,在人民內部實行最廣泛的民主,用民主和法治的方式解決人民內部矛盾,尊重和保障人權,保障人民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依法制裁破壞社會主義制度、危害國家安全和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權利和民主權利、貪污賄賂和瀆職等各種犯罪行為,維護法律秩序,保護國家和人民利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是大多數人享有的民主,不僅真實體現了人民主權原則,使人民群眾的意愿和要求得到充分表達和反映,而且能夠通過人民行使選舉、監督、罷免等民主權利,保證社會公職人員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用來為人民服務。
三是堅持民主內容和形式的統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堅持從中國國情出發,選擇人民當家作主的實現形式。在國體上,堅持人民民主專政,保證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性質;在政體上,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主體地位;在政黨制度上,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形成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在民族關系上,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保證各少數民族的民主權利和利益;在民主結構上,在堅持社會主義根本政治制度的同時,實行基層群眾自治,保障城鄉基層廣大人民的直接民主權利。這些民主制度,是在長期實踐中形成并不斷發展的,體現了社會主義民主原則同中國國情的統一,內容真實性與形式多樣性的統一,民主與效率的統一,權利與義務的統一。
四是堅持以民主集中制為根本組織原則和活動方式。我國憲法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機構實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是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黨和國家保障人民群眾依法行使民主權利,在充分民主的基礎上正確集中各方意見,協調不同利益,集體行使權力,科學作出決策,保證人民意志和利益的實現,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它既尊重多數、保護少數,反對把個人意志凌駕于集體之上,同官僚專制主義根本不同,又反對把民主和法制相割裂,同無政府主義和極端民主化劃清原則界線,從而有利于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特點和優勢,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增強黨和國家的活力,集中力量辦大事,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和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在實踐中已經并將繼續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和優越性。新中國成立以前,中國成為全世界幾乎所有大小帝國主義國家掠奪的對象,中國人民備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欺負和壓迫,毫無民主權利可言。新中國成立后,中國人民以主人翁的姿態創造歷史、享受發展成果,使中國朝著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穩步前進,日益成為一個受世界各國人民尊重的國家屹立于世界東方。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充滿光明和希望的道路。
三、在深化改革中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
我國正處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加快經濟、政治、文化、社會體制創新和完善的關鍵時期。黨的十七大根據形勢任務的變化,對政治建設和政治體制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強調必須堅持正確政治方向,以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為根本,以增強黨和國家活力、調動人民積極性為目標,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我們要按照黨的十七大部署,從我國國情出發,借鑒人類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適應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深化和人民政治參與積極性不斷提高的要求,堅定不移地深化政治體制改革。
要堅持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黨的領導制度的完善,對于完善整個政治體制具有全局性影響。要始終把人民當家作主作為根本出發點和歸宿,立足于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堅持和改善黨的領導建立在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和法律制度基礎上,使社會主義民主制度的完善同黨的執政方式的完善同步推進,保證黨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要正確認識和處理黨和人大、政府、政協、群眾團體的關系,支持各方依法履行各自的職責,總攬不包攬,協調不代替。要善于把黨的主張上升為法律,主要依靠法律治理國家、管理社會,使國家各項工作在法治軌道上運行。要堅持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制定政策、開展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完善決策規則和程序,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保證決策和決策實施符合客觀規律和人民利益。
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我國廣大人民是當家作主的主人和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體,不僅可以通過國家立法機關把自己的意志上升為國家法律,使國家意志和人民意志在本質上達到了內在統一,而且通過廣泛的政治參與,依法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促進社會主義各項事業的發展。要適應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人民群眾政治參與積極性不斷提高的要求,通過體制創新,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從各個層次、各個領域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不斷擴大和保障廣大人民的民主權利,不斷增強黨和國家的活力。
堅持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實現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按照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方針,不斷推進完善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進程,保證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全面貫徹落實。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憲法和法律實施,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尊嚴、權威。善于依法行政和依法辦事,按照憲法、法律和法規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保障公民合法權益。支持和保證國家機關依法行使職權,保證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地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堅決糾正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現象。一切政黨和社會組織,所有公民和社會團體,所有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都必須以憲法和法律為活動準則,任何個人和組織都不允許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權,形成全民守法的行為習慣。
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為黨和國家長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我國各項政治制度在本質上都是社會主義的,貫徹了社會主義民主的基本原則。政治體制改革要堅持社會主義方向,推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不是要改變社會主義的根本制度。因此,決不能照搬西方議會民主、三權分立、多黨制那一套。要抓住制度建設這個重要環節,努力使政治建設適應經濟文化社會建設,反映時代要求,在制度創新方面取得新進展,創造人民依法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的新途徑新形式,推進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協調發展,從制度上保證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強的政治參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