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解放思想科學發展觀
時間:2022-06-16 03:46:00
導語:繼續解放思想科學發展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的十七大提出,從新的歷史起點出發的中國共產黨,要“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顯然,繼續解放思想,是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前提。那么,繼續解放思想,“解放”什么呢?這是我們在貫徹十七大精神過程中,必須認真思考和回答的一個問題。
今年是我國真理標準大討論30周年。聯系30年前那場思想解放運動的歷史經驗,來思考今天怎樣繼續解放思想,肯定會有很大的幫助。研究30年前這場改變中國歷史命運的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必須高度重視鄧小平堅持從現階段我國的基本國情出發解放思想的經驗。
鄧小平在領導和支持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時所作出的一大歷史性貢獻,就是明確地指出了這場大討論是一場關于黨的思想路線的大討論,恢復了倡導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領導黨實現了思想路線的撥亂反正。從思想路線著手來推進撥亂反正,是鄧小平在領導和支持真理標準討論時提供的重要經驗。
鄧小平在領導和支持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時所作出的第二大歷史性貢獻,就是在解放思想過程中既糾正晚年所犯的錯誤又維護和思想的歷史地位,解決了黨的指導思想問題。在解放思想過程中來解決黨的指導思想問題,是鄧小平在領導和支持真理標準討論時提供的又一重要經驗。
鄧小平在領導和支持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時所作出的第三大歷史性貢獻,就是領導全黨實現了工作重點的戰略轉移,走上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歷史征程。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推動全黨工作從“以階級斗爭為綱”轉變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上來,是鄧小平在領導和支持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這場思想解放運動中,提供的最重要的經驗。
因此,這場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實際上是一場呼喚全黨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思想解放運動。這場討論從短期來看,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作了充分的思想理論準備;從長遠來看,為完成黨在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創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隨著改革的深入,中國進入社會大變革的年代,嚴峻的考驗一個接著一個。但是,我們黨每一次推進思想解放,都以解決實踐提出的新問題為己任,而這些新問題無一不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及其主要矛盾這一基本國情的具體表現。因此,黨中央在解放思想、解決新問題的過程中,總是牢牢把握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基本國情,牢牢把握現階段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牢牢把握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這一根本任務。
今天,我們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黨的十七大不失時機地提出了要“繼續解放思想”這一重大戰略任務。十七大以來,許多地方都開展了解放思想大討論。那么,今天解放思想要解決什么問題呢?用口語來說,繼續解放思想,“解放”什么?
30年前的真理標準討論引發的思想解放運動,以及之后的歷次思想解放,給我們提供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啟示——解放思想必須從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及其具體表現出發,必須圍繞黨的中心任務展開,必須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這是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的成功經驗和規律性認識。
對于現階段我國基本國情的認識,有這樣兩點是必須注意到的:一是我國依然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依然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二是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社會已經呈現出一系列新的階段性特征,這些階段性特征都是我國基本國情在今天的具體表現。
根據我國經濟社會呈現出來的這些新的階段性特征,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了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黨的十七大對科學發展觀的理論根據、實踐基礎和科學內涵,特別是其第一要義、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作了深刻論述。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把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轉到科學發展的軌道上來,已經成為今天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任務。
而要真正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這個“轉變”,并不容易。最重要的,還是要始終不渝地堅持解放思想。因為,自從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科學發展觀以來,一方面,我國經濟社會在統籌發展中出現了許多積極向上的新氣象;另一方面,經濟社會發展中長期存在的一些深層次矛盾和潛在的風險仍然在發展,并且出現了許多新情況。實踐告訴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應該像黨當年領導工作重點轉移、推進改革開放那樣,再來一次思想大解放。
首先,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我們必須在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上來一次思想大解放。總書記深刻地指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關鍵,是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也就是說,發展方式能否轉變,已經成為科學發展觀能否落實的關鍵。現在,我們尤其要把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而任何一種經濟發展方式能夠持續地發揮作用,背后都有一定的思想和利益的驅使。因此,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總是與轉變思想觀念直接或間接地聯系在一起的。我們真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而不是僅僅在口頭上講科學發展觀,就必須研究阻礙我們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舊觀念,把我們的思想從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要求的舊觀念中解放出來。
其次,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我們必須在經濟與社會統籌發展的問題上來一次思想大解放。進入21世紀以來,人民群眾對于民生的要求,已經從上世紀80年代解決溫飽、90年代“奔小康”,到今天要求政府提供更好更多的由全體人民共享的醫療、教育等公共產品。與此同時,解決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經濟與社會之間的不平衡的呼聲越來越高。黨中央在這個時候提出要樹立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是偶然的。黨的十七大要求我們把科學發展與社會和諧內在地統一起來,以民生為重點加強社會建設,這就要求我們繼續解放思想,把我們的工作思路從單純抓經濟轉變為經濟與社會統籌發展上來。這里的復雜性,在于我們既要從全局出發解決這些難題,又要考慮到各地的經濟發展狀況和財力各不相同,既不能因循守舊,又不能脫離現實。實事求是地解決好現階段經濟與社會統籌發展的問題,也有一個思想解放的問題。
再次,從政府治理的角度來看,我們必須在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問題上來一次思想大解放。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也好,經濟與社會統籌發展也好,都離不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發展,都離不開改革開放。我國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目標的經濟體制改革,從農村起步,轉入城市以后就以國有企業改革為重點。30年改革開放的實踐告訴我們,國有企業改革每推進一步,都離不開政府改革的深化。黨的十七大提出,十七屆二中全會部署的,并由全國人大審議通過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是以轉變政府職能為重點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這場被人們叫做“大部制”改革的國務院機構改革,發生在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改革的結合部,既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又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內容。這次改革將努力建設一個服務政府、責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潔政府,并將按照權力制約的原則,形成決策權、執行權和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機制。這里講的“建設”,實際上是“政府的轉型”,是非常深刻的改革。許多國家改革的歷史表明,實行大部門制度是一場很不容易的攻堅戰。因此,我們必須以思想解放為先導,以科學發展觀為指針,破除長期來形成的全能政府等不合時宜的陳舊觀念,樹立政府治理新理念,扎扎實實地推進這場深刻的改革。
黨的十七大深刻地指出:“解放思想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大法寶。”只要我們堅定不移地繼續解放思想,就能堅定不移地堅持改革開放,堅定不移地推動科學發展,堅定不移地促進社會和諧,最終就能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