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偉大事業的總體布局提高組織工作的整體水平

時間:2022-06-26 06:57:00

導語:服務偉大事業的總體布局提高組織工作的整體水平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服務偉大事業的總體布局提高組織工作的整體水平

黨的十七大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提出了偉大事業“四位一體”的總體發展布局。筆者認為,組織工作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必須準確把握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對組織工作提出的新任務、新要求,審時度勢,系統謀劃,突出重點,整體推進,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提供堅強保證。

一、建強經濟建設的“施工隊”,培養領導科學發展的執政主體。各級領導班子和廣大干部處于推進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決策和指揮地位,起著“主力軍”、“施工隊”作用。必須著眼于推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堅持以執政能力建設為核心,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為動力,努力建設高素質領導班子和干部人才隊伍。

一是提高科學發展能力。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堅持用科學發展觀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加大干部教育培訓力度,創新培訓內容,改進培訓方式,實施“人才素質工程”和“知識更新工程”。適應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對干部素質提出的新要求,采取選派干部掛職鍛煉、舉辦“名家論壇”、開辦“學習超市”、組織出國出境培訓、利用高校教育資源聯合辦學等多種方式,不斷提高各級領導班子和廣大干部的自主創新能力、改革攻堅能力、統籌協調能力和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能力。

二是創新選人用人機制。不斷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堅持民主、公開、競爭、擇優,建立干部選拔任用科學機制。規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完善公開選拔、競爭上崗、差額選舉辦法。擴大干部工作民主,增強民主推薦、民主測評的科學性和真實性。堅持“以發展論政績,從政績看德才,憑德才用干部”的用人導向,完善體現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要求的干部考核評價體系,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我們黃梅縣著眼于增強實績評價的準確性,探索建立了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想干是德、會干是能、多干是勤、干好是績、干凈是廉”的“五干”目標考核機制,在目標具體公開、目標考核評價、目標激勵保障上下功夫,激勵干部干事創業,推進了全縣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三是激發人才隊伍活力。以服務科學發展為目的,創新人才工作體制機制,切實履行組織部門牽頭抓總職能,抓好“十一五”人才工作規劃的落實。統籌抓好“三支隊伍”和高技能人才、高層次人才,突出抓好農村鄉土人才和實用技術人才。遵循人才開發成長規律,抓住盤活人才的培養、選拔、吸引、使用、流動、激勵、保障等各個環節,及時出臺政策措施,激發各類人才創造活力和創業熱情,開創人才輩出、人盡其才新局面。

二、把握政治建設的“火車頭”,構建擴大黨內民主的長效機制。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火車頭”。要以促進科學決策為方向,以激活主體、完善機制為內容,積極推進黨內民主建設,以擴大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

一是優化黨內民主環境。深入開展黨員民主素質教育,建設成熟的黨內民主主體。全面推進黨務公開,建立和完善黨內情況通報制度、情況反映制度、重大決策征求意見制度,切實落實黨員的選舉權,賦予黨員建議權、質詢權和罷免權,充分發揮黨員民主選舉、民主決策和民主監督作用。認真貫徹實施黨員權利保障條例,嚴肅查處侵犯黨員權利、壓制黨內民主的行為,保護和調動好廣大黨員關心和參與黨內事務的積極性。發揮黨員在以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中的雙重主體作用,形成黨內民主與人民民主互動互促的良好格局。

二是健全民主保障體制。建立健全地方黨委領導班子配備改革后新的領導體制和運行機制,明確和規范副書記、常委分工,健全完善黨委議事決策規則,重點研究解決好常委負責制條件下的黨委和政府決策權限劃分問題、決策前的班子成員充分知情問題、班子成員實際存在的決策參與缺位問題和決策責任不明的等問題。實行黨的代表大會代表任期制,試行黨代會常任制,著力研究黨代表素質條件、產生方式、職責權利、工作程序、活動方式、經費保障等問題,充分發揮黨代會和黨代表在發展黨內民主中的作用。我們黃梅縣抓住全省試點契機,對縣委領導班子配備改革后新的體制機制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出臺了《縣委常委會議事規則(試行)》、《縣委全委會議事規則(試行)》等一系列制度,落實了常委分工負責制,明晰了常委會與全委會職能定位,健全了決策機制,規范了運行體系,強化了監督制約,初步建立了良性運行機制。

三是豐富基層民主形式。改革黨內基層選舉制度,候選人提名采取由黨員和群眾公開推薦與上級黨組織推薦相結合的辦法進行。正確處理實現上級組織意圖和充分體現選舉人意志的關系,尊重和體現基層黨員和群眾的意見,對黨員、群眾提名人選與上級黨組織提名人選同等對待,實行差額直選,賦予基層黨員、群眾以最終決定權。將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直接選舉范圍由農村逐步擴大到機關、社區、事業和企業單位,由基層支部逐步擴大到基層黨委,形成廣泛的、生動活潑的黨內基層民主局面。

三、唱響文化建設的“主旋律”,夯實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工程。當今時代,是一個文化大交流、大碰撞的時代。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提高文化軟實力,必須緊扣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扎實抓好黨員隊伍建設這一基礎工程。

一是改進教育宣傳方式。要適應社會信息化發展的新趨勢,運用遠程教育、黨建網絡、網絡評論等現代手段,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宣傳普及活動,推動當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要發揮好網絡這一思想文化傳播主陣地的作用,打造便捷高效的網絡管理平臺、溫馨和諧的網絡生活平臺、新穎靈活的網絡教育平臺,增強“網絡黨建”的思想輻射力和文化吸引力,使之成為黨員、干部和人才的“精神家園”。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通過生動活潑、富有感染力的宣傳教育,使廣大黨員干部成為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模范,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科學發展觀的忠實執行者、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自覺實踐者、社會和諧的積極促進者。

二是開展爭先創優活動。深入開展農村黨建“三級聯創”、社區“黨建示范區”等爭先創優活動,不斷深化機關黨員“兩服務、兩促進”、農村黨員“雙建雙帶”、企業黨員“三為三爭”、社區黨員“黨員責任區”等主題實踐活動,不斷保持和發展黨員時代先進性,使之成為中國先進文化的一面旗幟。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結束后,我們黃梅縣在全縣35000多名黨員中廣泛開展了“黨員目標責任明白卡”活動,全縣各基層支部根據“個人報、黨員議、支部定、群眾評”,確定了不同黨員的目標責任,充分發揮明白卡的目標導向功能、群眾監督功能和組織評價功能,取得了明顯實效,鞏固了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成果。

三是打造制度管理平臺。建立黨員黨性定期分析制度,健全讓黨員經常受教育、永葆先進性長效機制,堅持不懈地提高黨員素質。建立健全城鄉一體黨員動態管理機制。按照“城鄉銜接、全面覆蓋、協同配合、運轉有序”的要求,在實現《流動黨員活動證》全覆蓋的基礎上,探索實行《黨員證》制度,實行外出黨員報告登記制、定期匯報制、目標管理制、民主評議制,進一步健全“縣內聯建、縣外聯管,屬地主管、原地協管”工作機制,使每個黨員無論在農村還是在城市,無論在流出地還是在流入地,都能融入黨的組織。

四、找準社會建設的“結合點”,探索保障改善民生的有效途徑。貫徹堅持以人為本的根本要求,找準組織工作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的著力點,著眼全面協調,增強統籌意識,提高服務質量,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一是建強基層組織。積極推進“兩新”組織黨的建設。延伸組織鏈條,探索建立產業型、功能型、市場型、流動型黨組織,做到產業發展到哪里,哪里有資源整合的需求,黨組織就設立到哪里。把農村基層黨建工作與新農村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堅持黨建資源向農村傾斜,幫助建好組織、育好人才、選好路子、訂好制度,推動新農村建設深入開展。堅持打基礎、利長遠,分類指導,強化措施,切實抓好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整治工作,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堅強堡壘。開展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前后,我們黃梅縣在全縣農村、機關、企業、事業、社區五類基層黨組織中,全面開展了以“穩定基本隊伍、建好基本陣地、規范基本活動、健全基本制度、落實基本保障”為主要內容的“五個基本”建設,有效解決了基層黨組織辦公場所缺失、經費沒有保障、黨員教育管理活動不經常等難題,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的戰斗力、凝聚力和創造力明顯提高。

二是建立幫扶機制。建立城市帶農村、機關帶基層、先進幫后進、干部黨員聯農戶的機制,著力構建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整體聯動、相互促進、協調配合、均衡發展的良好格局。建立領導聯系點制度,聯系點重點向貧困村黨組織傾斜,向軟弱渙散村黨組織傾斜,向偏遠山區村黨組織傾斜,幫助解決難點問題。建立健全黨內激勵、關懷、幫扶機制,把溫暖及時送到最需要組織重視、關懷、愛護的黨員群體中。完善社會保障政策,逐步把農村基層干部納入農村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范圍,落實特困黨員的最低生活保障;關注老干部、老黨員、老模范的晚年生活,建立定期生活補助制度;設立貧困黨員救助基金,為下崗失業職工黨員和生活貧困黨員解決實際困難。

三是建設和諧機關。在組織系統大力開展“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樹組工干部新形象”學習實踐活動,努力提高干部群眾對組織工作的滿意度。按照“作風興部、能力強部、從嚴治部”的要求,立足“講實話、辦實事、求實效”,加強組工干部作風建設;立足“高效率、高質量、高水平”,加強組工干部能力建設;立足“和諧班子、和諧隊伍、和諧組工”,加強組織系統文化建設,把組織部門打造成“學習型、創新型、服務型、廉政型、效能型”機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