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規范村務決策的意見

時間:2022-07-04 06:20:00

導語:進一步規范村務決策的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進一步規范村務決策的意見

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提高以村黨支部(黨委、總支)為核心的村級組織規范化建設水平,理順村“兩委會”關系,增強農村黨組織領導農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步伐,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以及有關政策和法律法規,結合我市實際,就進一步規范村務決策提出如下意見

一、村級組織在村務決策中的地位及相互關系

村黨支部是黨在農村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是村各種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在村級事務決策中處于領導地位。村黨員大會是村黨的最高領導機關,享有最高決策權和監督權。村黨支部委員會在黨員大會閉會期間,負責領導和處理村黨支部的日常工作,由村黨支部書記負總責,其他委員根據分工各司其職。

村委會是在村黨支部領導下,由村民直接選舉產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群眾性自治組織,在村級事務中具有協調、管理和執行的職能。日常工作由村委會主任負總責,其他委員根據分工各司其職。村民會議由本村十八周歲以上的村民組成。村民代表會議是經村民會議授權討論決定本村重大事務的民主決策機構,每年至少召開兩次。

村委會在村黨支部的領導和指導下開展工作,并接受村民會議和村民代表會議的監督。村黨支部要加強和改進對村委會的領導,完善黨支部和村委會工作的職責規范,細化“兩委”的權利、責任和義務,支持和保障村委會依法履行職責。村委會要自覺維護和接受村黨支部的領導,在村黨支部的領導下積極主動地做好職責范圍內的工作,通過自身職能作用的發揮,把黨的政策和黨支部的部署,貫徹到村民自治活動中,變成全體村民的意志和自覺行動。要建立健全“兩委”聯席會議制度,加強“兩委”之間的協調和溝通。村“兩委”聯席會議是進行村務決策的重要形式和機構,由村黨支部委員和村委會成員共同參加,由村黨支部書記與村委會主任協商后召集,由黨支部書記主持。要大力推行村“兩委”成員的交叉任職,鼓勵和推薦村黨支部書記按照法定程序競選村委會主任,鼓勵和推薦村黨支部其他成員按照法定程序競選村委會其它職務。

村民會議和村民代表會議在村黨支部的領導和指導下開展工作。村黨支部和村委會要接受村民會議和村民代表會議的監督,建立和規范村民會議和村民代表會議的工作職責,確保村民會議和村民代表會議議事權、決策權和監督權的落實。村委會要向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負責并報告工作。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每年審議村委會的工作報告,并評議村“兩委”會成員的工作。

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共青團、婦聯、民兵、治保、調解、工會等配套組織和各種社會團體都要在村黨支部的統一領導下,按照法律法規和各自章程開展工作,切實發揮好作用。

二、村務決策的內容和范圍

根據村務決策的程序和性質,村務決策可分為重大事務決策、重要事務決策和一般事務決策。

村級重大事務包括:(1)選舉、罷免村委會成員;(2)制定和修改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3)討論通過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4)討論通過村年度財務預算和重大財務支出;(5)討論通過村莊建設規劃、土地征用分配方案;(6)討論決定村重大公益事業建設項目資金使用、招投標或承包方案;(7)討論決定較大資額的集體資產的拍賣、發包、租賃、抵押、擔保;(8)討論通過需要村民籌資、籌勞的方案。第一、第二項內容,必須由村民會議討論通過,其他各項內容均可由村民會議授予村民代表會議討論通過或決定。

村級重要事務是由村“兩委”聯席會議討論通過或決定的事項。具體包括:(1)研究貫徹上級黨委、政府決議、決定,落實和安排鎮黨委、政府下達的各項任務;(2)審議或起草向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提交的議案;(3)研究和提出本村經濟發展規劃和村莊建設規劃,制定和執行本村年度工作計劃和財務計劃;(4)研究安排財務收支,決定一定數額范圍內的財務支出和集體資產處理事項;(5)研究確定土地征用措施、宅基地審批和公益事業的建設項目方案;(6)討論研究村組干部報酬方案和獎勵意見;(7)研究制定并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計劃生育、村容村貌建設、村民慰問、救濟、獎學金及補助計劃等事項;(8)討論以村“兩委”名義上報的重要報告或其他需要商議的事項等。

村級一般事務是指由各類組織根據各自職責、分工及權限能自主處理的村務。

村級配套組織的人事安排,由村黨支部在聽取多方意見后提出方案,征得鄉鎮黨委組織部門和相應主管部門同意后,根據有關章程和管理權限決定。

三、村務決策的程序

村務決策應遵循堅持黨的領導、依法管理、村民自治、民主集中制的原則進行,努力實現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村務決策一般應按以下程序進行。

1、提出議題。村級重大事務決策議題一般由黨支部提出,如由村委會、配套組織或村民代表聯名提出的,應經黨支部研究后形成議題,提交村“兩委”聯席會討論通過后,形成正式方案。村重要事務議題由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協商、醞釀后提出。

2、征求意見。議題形成后,應堅持群眾路線,廣泛征求各方意見,充分考慮村民的意愿。重大事務決策應按照先黨內后黨外的程序進行,通過召開黨員座談會、村民代表座談會、聽證會等多種形式,廣泛征求黨內外群眾意見和建議,對方案進行調整和完善。

3、科學論證。凡涉及村集體較大資產轉讓、承包、租賃經營及重大工程建設的意向性項目、合同、各項規章制度、村規民約草案等事關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項,應向法律機構或上級有關部門進行法律和政策方面的咨詢,確保方案的可行性。

4、民主表決。議題的表決應根據決策內容和權限分別通過村黨支部委員會、黨員大會、村委會、村“兩委”聯席會、村民代表會議、村民會議等進行民主表決。會議表決可采取口頭、舉手、投票等形式進行。提交村民代表會議表決的事項,應先召開黨員大會或支委擴大會討論通過。召開村民代表會議,必須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代表參加,會議的決定或決議應當經到會人員的過半數通過。其他會議作出決定或決議,應當經應到會有表決權人數的過半數通過。

四、村務決策的實施和監督

村務決策的執行和實施,由村黨支部、村委會和村級配套組織根據各自的職責或授權進行。村黨支部要對決策的執行和實施情況及時進行督促、檢查、指導和協調,建立健全各項工作制度,保證決策的有效執行和實施。

1、健全集體領導與個人分工負責制度。要明確“兩委”成員的工作職責和分工,讓每個成員都能在村黨支部的集體領導下,根據集體的決定和個人的分工,充分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認真負責地承擔起分管的工作,抓好決策的落實。

2、建立工作報告制度。黨支部每半年向黨員大會報告一次工作,接受黨員監督。村委會每年要向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報告一次工作,接受全體村民監督。村委會要定期向黨支部報告工作,重大問題和重要事項要及時向黨支部請示、匯報,提交“兩委”聯席會討論決定;日常工作要及時通氣,溝通情況,加強協調。村黨支部也要定期向村委會通報情況,對村委會請示的重點工作和重要問題及時提出指導意見。要建立重大問題請示報告制度。村級各類組織要自覺接受鄉鎮黨委、政府的領導和指導,積極貫徹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認真完成鄉鎮黨委、政府交辦的各項任務。村級重大事務決策應事先向鄉鎮黨委、政府請示,征求鄉鎮黨委、政府的意見;重要事務決策應在事先或事后,向鄉鎮黨委、政府報告。

3、規范村務公開制度。要按照“規范內容、規范程序、規范時間、規范形式和改進工作”的要求,全面實行村務公開。定期把村務決策及重大項目的工作方案、論證情況、實施情況、進展情況等,向群眾公布,接受群眾的監督。

4、實行民主評議制度。村“兩委”成員每年要將自己履行職責和執行決策的工作情況向黨員和村民代表述職。分別召開黨員大會和村民代表會議對村“兩委”工作和每個成員的工作情況進行考核和民主評議,把考核、評議結果作為干部任用、評比先進、確定報酬的重要依據。

5、建立責任追究制度。要建立村干部誡勉制、引咎辭職制、定期審計制等項制度,對村干部在決策中不按程序辦事、獨斷專行,造成工作失誤、帶來重大損失的,按照干部管理權限,依法追究其責任。要定期對村“兩委”負責人進行責任審計,使村“兩委”班子和成員的目標責任、行為規范始終處于黨組織、黨員和群眾的監督之中。

6、完善財務管理制度。全面實行組帳村管、村帳鎮管、帳錢分管的管理辦法。重大財務支出,必須經過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批準。一般性支出,必須定期向村民理財小組通報情況,經理財小組審核后才能入帳。財務收支情況要定期向群眾公開,并接受群眾的檢查和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