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調查考察的幾點認識
時間:2022-07-13 05:17:00
導語:鄉村調查考察的幾點認識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于城鄉統籌發展問題,同志在十七大報告里說:要“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大家可能會有一些疑問:如果翻開上世紀五十年代后期的《人民日報》就會發現,有一篇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社論,六十年代初《人民日報》還有文章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隔了40年,又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究竟區別何在?當時提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今天提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雖然口號一樣,但在實質上是不同的。
●40年后重提新農村建設,新意何在?
對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從城鄉二元結構和城鄉二元體制談起。城鄉二元結構從古就有,城鄉二元結構體制就把城鄉二元結構制度化了,城鄉二元體制是計劃經濟時代才有的。舉個例子,東北人的老家百分之七八十以上都來自山東,山東人過關到了東北,當時有城鄉二元結構但沒有城鄉二元體制。山東的城里人到了東北農村,可以租地、種地、建房子,山東的農民如果到了東北的城市中可以做學徒、做工人,也可以租房、買房、建房、開店,都可以。城里人愿意到農村就可以到農村,農村人愿意進城,也行。當時,城鄉之間沒有二元體制,只有二元結構。從計劃體制建立之后,戶口一下子分為兩種:城市戶口、農村戶口,這樣城鄉二元體制就形成了,城鄉生產要素的流動就被隔絕了。這樣一來,城鄉二元結構體制就建立起來了。
為什么當初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為了鞏固計劃經濟體制的需要,就告訴農民,你們就安心呆在農村吧,我給你把農村建設好,你不要做“盲流”,就是未按計劃的盲目流動。有計劃調你去做工就去,不然就呆著。當時是為了適應計劃經濟發展的需要。
隔了四十年就不一樣了,今天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貫徹科學發展觀、貫徹以人為本的思想,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今天應該了解到“新農村”是一個綜合的體系,發展農業生產、提高農民收入、村容村貌的重建、環境的治理、精神文明建設、民主管理,一系列都貫徹以人為本的思想、貫徹科學發展觀。而且住在農村的人不一定是務農者,農民可能在周圍的鄉鎮企業中做工,農民自己也可能是一個投資者,也可能是個經營者。現在新農村跟加快城鎮化建設是不矛盾的,是平行的,中國為了實現現代化農村人口要減少,城鎮人口要增多。這樣,我們一定要懂得,今天提出“建設新農村”是在貫徹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貫徹以人為本的思想和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和加快城鎮化的過程中提出的。
●統籌城鄉發展,多種實驗正在進行,有的地方已走出了新路
那么,怎樣來統籌城鄉發展呢?農村要進行改革。改革不僅是一個單純的戶口制度問題,戶口制度改革是隨著改革的進展而水到渠成的事情。當前,要深化農村的改革。同志在十七大報告里有一段話:“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穩定和完善土地承包關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償原則,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又指出:要“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支持農業產業化經營和龍頭企業發展”,這段話對當前深化農村改革是非常重要的。中國的改革從農村家庭承包制開始,家庭承包制對于整個改革起了很大的推進作用,因為它是最早進行改革的。從歷史上可以看出,原來是什么產品在市場上都買不到,比如說香油、雞蛋、豬肉等等,從開始家庭承包以后市場就活躍起來了,要什么農產品都可以在市場上買到,對解決農民的生活問題,對于方便群眾、改善群眾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農村家庭承包制實行了二十多年以來,它的局限性就暴露出來了。一個局限性是,農業現代化仍然要走規模經營的道路,因為中國農業勞動率太低了,那么多農民每家一小塊地,農業勞動生產率太低了,不適應現代化的要求。第二個局限性是,農民出來打工,田地就荒廢了,只有老人和婦女來耕作。現在能不能完全改掉這樣的情況,要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農村的基本經營制度出發,要在這個基礎上再談改革。所以同志說“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穩定和完善土地承包關系”。緊接著說,“按照依法自愿有償原則,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現在一些實驗區正在采取這樣的辦法。流轉的辦法有:轉包——承包了一塊土地因為要出去打工,把土地轉包給別人;租賃——把土地租出去,租給種植能手,還可以租給龍頭企業;土地使用權入股——農民可以自己組成專業合作社經營,如果交給龍頭企業,也可以在龍頭企業中入股。最近,我到寧夏考察,寧夏人除了出租、入股以外,他們又采取了新形式,“土地存入信用社”,為什么要把土地存入信用社呢?農民說“入股可以分紅,賠了怎么辦?賠了之后我什么都沒有了。出租可以拿到錢,但是第一年租金送上門,第二年的租金要跟人家要,第三年人家就拖,甚至不給,不愿意找麻煩。最好的辦法是存入信用社。”國外這種辦法是土地銀行的形式,到年底取利息。不來拿,可以自動轉到我的賬戶里,這是不是很方便?所以說,多種實驗正在搞。要從社會穩定的角度出發,只要廣大農民同意,他們可以以自愿有償的方式對承包權采取轉包、出租、入股等辦法,甚至存信用社都可以。
●統籌城鄉發展,農村和農民的探索要肯定,大問題不能回避
土地問題,不能夠簡單地進行私有化,國有化方案也不適合實施。土地私有化跟我們的《憲法》是不符的,這是大問題。而且土地私有化一定促使土地農業規模經營嗎?那也不一定。在農村造成私人土地兼并就不好了。如果耕地國有化,農民就不理解。這么多年土地就是集體所有。所以要堅持農民土地的基本經營權,在這個基礎上再走向規模經營的道路。同志的報告還提到:要“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這跟過去的合作化完全不一樣。過去的合作化是自上而下貫徹的,現在是農民自發組成的。我到幾個地方考察農民專業合作社,有的地方不叫專業合作社,實際上性質是專業合作社。我到甘肅定西考察,他們叫做“專業協會”,協會很多,有馬鈴薯協會、蔬菜協會、養雞協會、養牛協會等等,一個協會有好幾百戶,甚至上千戶。有的地方叫做“農工商公司”,還有的地方起的名字是“經濟共同體”,但其性質就是農民專業合作社。我問他們為什么要組織專業合作社,他們說對我們有好處,現在都是公司加農戶的形式,公司下訂單給農民,按照訂單生產,農民反映,最后在收購的時候,農民是單個的,是弱者,公司是強者,所以公司可以卡產品的等級,會給我們打白條,我們聯合起來組成農民協會,就是強者對強者,我們可以請律師跟他們打官司,如果他們沒有按照合同辦。而且,成立專業合作社,產業鏈就延伸了,可以做農產品的加工,也可以做農產品的運銷,這就增加了農民的收入。農民專業合作社要進一步的發展。同志說“支持農業產業化經營和龍頭企業發展”。我在一些地方看到龍頭企業對帶領農民走產業化道路起了重要的作用。
全世界最有潛力的待開發的市場在哪里呢?在中國農村,九億農民,兩億多農戶,只要他們收入提高了,他們的生產發展了,我們的國內市場規模有多大?每個農戶添家用電器,給孩子買家用電腦,這樣的消費規模是多大啊。九億農民每人每年添幾套新衣服,每人每年買幾雙鞋,我國國內的紡織品市場、鞋市場正有待于開發。
總之,統籌城鄉發展很重要。工業化到一定程度以后,工業要幫助農業,城市要幫助農村,這樣,城鄉統籌就能夠取得進一步進展,我們要擴大內需,最大的內需潛力在中國的農民身上。我們可以想像,城鄉統籌發展了,我們將迎接一個內需的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