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領導干部的重要執政能力
時間:2022-07-14 09:54:00
導語:新時期領導干部的重要執政能力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提高領導干部的調查研究能力與健全聯系基層、聯系群眾制度,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領導干部深入調查研究是做到求真務實的重要環節,也是聯系基層、聯系群眾的重要手段。《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強調,要“健全領導干部聯系基層、聯系群眾制度”。這對提高領導干部的調查研究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肩負帶領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要職責的領導干部,不僅要重視調查研究,更要善于調查研究,把它作為提升自身執政素質的重要手段去實踐。
一、調查研究是領導干部重要的工作作風和方法
調查研究是我們黨歷來倡導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風。鄧小平指出,“工作能不能落實,關鍵在于領導干部是不是以身作則調查研究,從實際出發,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實踐證明,調查研究工作做的好,制定的工作計劃符合實際,工作就順手,任務就完成好。相反,工作難度大,任務完成效果差。作為決策者的領導干部,尤其是市、縣級領導分管面寬,要搞好工作,有所創新,必須不斷的開展調查研究。而如何使調查研究真正成為認識社會、改造世界的重要工作方法?一是調查要實。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調查研究的基本原則,也是做好新時期調研工作的重要法寶。調查研究是一項實實在在的工作,來不得半點的浮漂和應付,決不能搞形式主義,搞一些浮光掠影、蜻蜓點水式的調查,而必須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深入群眾,虛心傾聽群眾的呼聲和建議,反映群眾的意愿和要求。尤其是要善于聽真話、講實話,有一說一,有二說二,有喜報喜,有憂報憂,對“喜”要總結經驗,對“憂”要作出分析,如實反映事物的本來面目。二是研究要深。調查是一項十分艱苦的體力勞動,但相比起來,研究是一個更加艱苦的思考過程,需要從大量的調查事實中作全面系統的思考,經過科學提煉、概括和總結,找出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特別是對我們不熟悉的問題,不要簡單輕易地下結論,要舍得花一些時間和精力,經過一番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深入調查和精心分析,找到它們內在的聯系和深層次的矛盾,從而為決策提供可靠的依據,為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三是方法要活。調查研究的目的是解決問題。因此在調查研究的方法上,要注重靈活性,既要注重典型調查,也要注重用統計報表提供的信息;既要從政策的角度進行定性的分析,也要適當采用數學模式等方法進行定量的分析。既要堅持運用召開研討會、走訪調查、蹲點調查等傳統行之有效的方法,又要學習和運用現代化的科學調研方法,如抽樣調查、網絡調查等,并充分利用這些現代信息技術和手段進行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加工,提高調研效率,為正確決策提供全面、詳實、可靠的信息和數據。
二、調查研究是昂揚領導干部精神狀態和強烈事業心的體現
調查研究不僅是一個工作路線和工作方法問題,而且也是領導干部工作水平和成熟程度的重要標志。不懂得或不善于搞調查研究,就不可能成為一個合格的領導干部。因此,領導干部一定要把調查研究作為一門科學對待,既不把它看成可有可無,也不能把它當作額外負擔,要以高度的事業心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強化調研認識,不斷提高調研水平。一是要體現“高”認識。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本,是黨的優良傳統,是實事求是思想的具體體現。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調查研究在黨的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顯得更為重要,能不能搞好調查研究,直接反映了一個領導干部的基本素質、精神狀態、領導水平和工作能力問題,特別是在復雜的形勢和繁重的任務面前,要提高領導能力和工作水平,增強決策的針對性,科學性和有效性,必須重視調查研究。只有通過調查研究,才能正確認識改革開放面臨的新任務,全面貫徹執行黨的政治路線和思想路線;才能提高統攬全局、駕馭局勢的能力;才能了解群眾需要,掌握群眾的愿望,把好事辦在群眾心坎上;才能提高領導能力和決策水平,實現科學決策和民主決策。調在求實,研究重在求是。在實際工作中,多一份調查研究,就會少一點主觀臆斷,就能少犯一些錯誤。二是要體現責任感。發展一地經濟、富一方百姓是每一個領導干部肩負的最大責任,能不能真正撲下身子搞調查研究,幫群眾理思路、解難題,同樣是對領導干部責任心的檢驗。我們有些干部,新到一個地方、一個部門,不愿沉下去搞調研,對基層情況心中沒數,就想當然的出思路、拍腦袋、做決策,結果不僅不會給本地經濟發展帶來促進作用,反而會造成人、財、物的極大浪費,刺傷群眾的積極性。有責任心,才能有壓力感,才能真心實意的撲下身子搞調研,才能立足實際創造性的開展工作。三是要體現“新”思維。調查研究既是一項創造性很強的社會活動,也是根植于實踐基礎上的創造性思維活動。一方面,調查的每一個對象,大至一個地區,小至一個企業,都有諸多層面,彼此之間相互聯系,并與周圍的環境相互作用。另一方面,任何政策和經驗都是有時間、地點和條件的,都有其特殊性。因此,我們應善于運用唯物辯證法,即全面的、相互聯系的、發展變化的、矛盾分析的方法,去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只有這樣,才能通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找出解決問題的新思路和新辦法。
三、調查研究是領導干部與人民群眾水乳交融的一種情感和境界
調查研究是領導干部自我學習提高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聯系群眾、為民辦事的過程。領導干部通過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深入群眾,就可以了解群眾在想什么、盼什么,最需要我們黨委、政府干什么,從而使我們的各項決策和工作部署集中民智、體現民意、反映民情。因此,一是要認真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當今世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現代科學技術手段不斷創新為我們搞好調查研究提供了新的更加有利的條件。但是,這代替不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科學工作方法。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是我們獲得正確認識的不竭源泉,也是我們檢驗和深化認識的客觀依據。我們調查研究的質量如何,形成的意見正確與否,最終都要由人民群眾的實踐來檢驗,要看是不是得到了人民群眾的擁護,能不能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是不是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給人民群眾帶來了實際利益。這就要求我們要把調查研究的過程作為密切聯系群眾、虛心向群眾學習、深入做群眾工作的過程,要有眼睛向下、甘當小學生的自覺性,同群眾一起討論大家關心的問題,傾聽他們的意見,體察他們的情緒,研究他們的經驗,吸收他們的智慧。二是要樹立調研就是解決問題的思想。同志說過,“調查就像‘十月懷胎’,解決問題就像‘一朝分娩’。調查就是解決問題。”通過調查研究不僅要說明情況和原因,更重要的是提出意見,做出決策,解決問題。我們必須要把主要注意力放在謀求解決廣大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上,放在謀求解決促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主要問題上,放在謀求解決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問題上。抓準問題調查研究,通過調查研究積極解決問題,如此反復工作,才能把問題研究深、研究透,達到解決問題和正確決策的目的。三是要有親歷親為的態度。當前,有的領導干部搞調查研究,不是親自到一線實地考察、實地詢問、實地感受,而是一級一級下發通知,將調研題目及需要準備的資料一級一級傳到基層,讓基層收集整理素材,形成調研文章。類似這樣通過別人的調查研究,固然能夠得到自己想要的材料,但這些材料卻往往不是從實際和群眾中得來的,其真實性大打折扣。失去真實性的調研,勢必造成錯誤的判斷,從而形成不切實際的決策。這種調研,其實是在“轉變作風”的旗號下的一種新的“官僚主義”作風,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工作態度,直接影響了上級部門在基層的形象,基層干部和群眾對此也反感。因此,調查研究務必腳踏實地,身體力行,既不能走馬觀花,道聽途說,也不能由他人代勞。要做到這一點,領導干部以身作則,當好表率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