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內和諧的組織基礎
時間:2022-07-14 11:31:00
導語:黨內和諧的組織基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研究黨的建設問題可以有多種視角,組織學的視角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從組織學的角度來看,組織功能和目標的實現主要取決于兩個方面:一是組織個體的素質及其表現,一是組織的自我管理。
一般而言,組織個體是否能夠發揮其積極的作為和塑造良好的形象,固然取決于個體的自身素養,但更為重要的是取決于他對組織的認同,取決于組織對個體的凝聚性和吸引力。
根據這樣的基本關系,加強黨的建設的問題,實際上也就成了黨的組織與黨員的一種互動關系問題;甚至可以說,首先是黨的組織基礎和組織建設問題。
為推進黨的建設提供堅實的組織基礎,主要應包括如下一些方面:
一是具有廣泛認同基礎的組織價值取向。共產黨首先是一個價值取向或者說信仰問題。而共產黨員的信仰完全是由共產黨的組織價值取向決定的。中國共產黨提出的“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高度概括了作為組織的共產黨的價值取向。
二是形成平等民主的組織互動關系。政黨作為一種以自愿為基礎的政治組織,其成員之間的平等關系及其與組織之間構成的民主互動關系,不僅是組織良好運轉的基礎,也是組織成員產生組織認同性和組織凝聚性的關鍵。事實上,在中國共產黨的組織體系中,已經建立了平等民主的法律基礎。《中國共產黨章程》就非常清晰地規定了各個層面的黨內民主制度和黨員的平等關系,如規定了黨員的權利和義務、規定了黨的所有領導機關都應該由選舉產生的原則和辦法、規定了黨的民主集中制等黨的領導制度。但在實際政治生活中,黨的章程及其規定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沒有得到應有的普遍遵守,這不僅影響到黨章的權威性和有效性,而且也嚴重地破壞了平等民主的組織互動關系的形成和發展。
根據組織行為學的一般理論,任何一個個體在加入一個特定的組織時,無論是在形式上還是在事實上就達成了與組織的某種契約關系。一方面,個體認同了組織的某種價值和規則,并愿意為組織的維系和發展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另一方面,個體也期望能夠從組織中獲得某種有形的以及無形的收益,包括分享有關組織的信息、獲得因組織身份而得到的社會收益、行使組織所賦予的權利等等。只有在上述兩方面形成一個平衡關系時,組織自身才得以正常運轉,組織成員的責任意識和貢獻意識以及對于組織的積極作為才得以產生。
三是建立科學有效的組織制度規則。在一個組織特別是像政黨這樣的規范組織中,制度規則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良好的制度既是組織良性運作的必要基礎,也是社會良性運作的必要前提,同時也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鄧小平在談到如何保證社會健康發展的時候指出:“……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這種制度問題,關系到黨和國家是否改變顏色,必須引起全黨的高度重視。”
綜上所述,一個根本性的問題,就是黨員特別是普通黨員的權利及其保障問題。無論是我們黨的價值取向、還是黨內的平等互動關系,抑或黨的組織制度規則,實際上都與是否能夠通過有效的組織手段來滿足黨員的應有權利有關。長期以來,盡管如上所述,黨的章程具有一系列關于黨員權利的規定,也有一系列關于保障黨員行使權利的措施,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在貫徹落實上還存在著不少問題。譬如說,黨章關于黨的一切領導機關均由選舉產生的規定,選舉權是作為一個政黨組織成員的一項最為基本的權利,如果這樣的權利得不到保障,黨員就形成不了對其組織的高度認同性,因為他總認為黨的什么代表、什么領導與己無關。又譬如,黨章規定了黨的組織制度是建立在民主集中制基礎上的委員會制度,而且事實上各級黨的組織也都是以委員會的形式建立并存在的。但是,正如鄧小平在《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的文章中指出的那樣,黨的權力過分集中,“不適當地、不加分析地把一切權力集中于黨委,黨委的權力又往往集中于幾個書記,特別是第一書記,什么事都要第一書記掛帥、拍板。”這樣的狀況必然從根本上影響到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進而影響到黨員權利的實現。再譬如,黨章規定了黨員具有參與黨的事務、監督黨的組織的權利,但是由于我們各級黨組織的很多決策過程缺乏必要的透明度,黨組織內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普遍存在,這就使得黨員參與黨的事務、監督黨的組織缺乏必要的條件。
上述問題的存在,是從漠視黨章、不遵守黨章開始的。正是針對這種情況,總書記前不久專門強調,要求全黨學習黨章、遵守黨章、維護黨章,中組部還通過了關于保障黨員權利的專門條例,這可以說抓住了保障黨員權利、促進黨內和諧的根本。可以預見,通過我們對于黨章的尊重,通過黨員權利的逐步實現,一個良好和諧的黨內關系必將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