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入黨蔚然成風

時間:2022-07-14 11:35:00

導語:農民入黨蔚然成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民入黨蔚然成風

在新形勢下,如何做好發展農民黨員工作,為基層黨組織注入新鮮血液,夯實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成為亟待破解的嚴肅課題。近幾年來,大烏江鎮涼風村積極構筑“磁場效應”,引入“源頭活水”,破解了農民入黨難題,為黨組織注入了新鮮血液,形成了耐人尋味的“涼風現象”。

四大特點構成“涼風現象”

1、入黨認識樸素真摯。“人不能忘本”;“跟著共產黨走沒錯”;“人不能沒有追求,入黨是一種榮譽”;“入黨后,孩子讀書、工作后寫個簡歷也覺得光彩”;“黨組織和黨員做了好多事,我們服氣。入黨后可以和他們一起開展活動,發揮作用,精神充實。”涼風村民用情真意切、發自肺腑的語言道出了對黨組織樸素而又深厚的感情,道出了入黨的真摯心聲和強烈愿望。

2、入黨申請蔚然成風。近年來,全村有54名農民提出了入黨申請,黨支部確定了30名入黨積極分子,預計今年能夠發展15名農民黨員。尤其是農村基層組織示范帶創建活動激活了組織資源,極大地激發了群眾的入黨熱情。今年以來,在示范點上就涌現出20名入黨申請人,僅后坪和石印示范點就有10人渴望加入黨組織。2002—2004年,全村共發展農民黨員29名,平均每年近10名。全村農民入黨蔚然成風,與其它地方冷冷清清的狀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3、入黨追求強烈執著。涼風農民認為:只要端正入黨動機,加強思想鍛煉,堅持科技勤勞致富,參與公益事業,貼心服務群眾,通過不停申請,不斷地追求進步,就會贏得組織的關注和群眾的信任,就能實現入黨愿望。據統計,自2002年以來,全村寫兩封以上入黨申請書的就有10人,涌現出許多感人至深的事跡。村民陳洪久先后提出4次文字申請、20多次口頭申請,經過了21年的不懈追求,終于在65歲時實現了夢寐以求的夙愿,于2004年光榮地加入了黨組織。后坪村民組何平在1994年就萌發了入黨愿望,先后6次提出入黨申請,由于多種原因,均沒有實現愿望。其間,他兒子卻入了黨,當上了村民組長和黨小組長,捧回了優秀黨員和優秀村民組長的獎狀。黨支部還在他家設置了黨小組活動室,耳濡目染黨員活動的場面,強烈地感受到入黨的光榮。想到自己雖然文化程度較低,但當過20多年村民組長,平常又加強思想鍛煉,積極參與公益事業,卻還不是黨員。于是專門找黨支部書記田洪林傾訴,談到激動之處,眼淚三次奪眶而出。黨支部通過認真考察,認為何平已經符合黨員標準,將其吸收入黨。

4、入黨對象結構合理。全村老年人、“兩棲農民”、農村能人、女性、少數民族入黨對象占有較大比例,形成了較為鮮明的特點。自2002年以來,全村有4名老年人、6名從事經商和務農的“兩棲農民”、14名農村能人、4名女性和4名少數民族農民加入了黨組織。目前,全村有15名重點發展對象,平均年齡38歲,其中高中學歷2人,其余均為初中學歷。隨著黨員隊伍不斷壯大,發展黨員工作覆蓋了所有的村民組和行業協會,隊伍結構也隨之逐步得以優化和改善。目前,全村共有黨員153人,黨員平均年齡從2002年的58歲降低到現在的54歲,年齡老化的問題逐步得到解決。

“四個緣于”構筑“磁場效應”

——緣于組織堅強有力。黨支部圍繞“發展涼風、富裕農民”的主題,堅持內強素質,外樹形象,切實解民憂、帶民富、助民樂,進一步確立了“代表”資格,提升了“代表”水平,增強了“代表”能力,得到群眾的普遍贊譽。近年來,村黨支部積極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烤煙3284畝、苦丁茶450畝、中藥材300畝、經果林500畝、養殖大戶122戶,全村人均吃糧586公斤,人均收入2675元。爭取資金近260萬元,發動群眾集資50余萬元,實施了水庫改造、村組公路等“民心工程”。堅持整村推進,興建農村基層組織示范點14個,惠及878戶3715人,全村組組通公路,全面完成了農網改造,電視普及率達85%、電話普及率達60%以上,磚混結構平房普及率達64%以上,改水、改灶、改廁普及率達60%,使三類貧困村迸發出勃勃生機。先后被評為全省民族團結先進單位、全縣文明村、全縣村級換屆選舉先進單位、全縣民政工作先進單位,連續三年被評為全縣先進基層黨組織。僅今年以來,先后有國家計生委、省政協、安順、黔南等地(單位)60批1000余人到涼風參觀考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強大的“磁場效應”激發了農民群眾的入黨熱情。

——緣于組織活力凸現。針對新形勢下支部活動難開展、黨員難管理、培訓難組織、作用難發揮的問題,樹立創新理念,經鎮黨委同意,決定打破地域界限和分塊設置格局,根據產業特點、黨員興趣愛好等情況,優化組織設置,撤銷村黨支部,設置村黨總支,下設種植業、養殖業、經紀人、非公有制經濟、文明創建、老年協會黨支部,實現“支部分類設置、黨員分類管理”的目標。開展了農村黨員掛牌管理活動,增強黨員的緊迫感、榮譽感和責任感,激活了組織細胞,激發了組織活力。新穎的組織形式和靈活的活動方式,無疑對群眾產生了強大的吸引力,引發了群眾對入黨的向往。

——緣于黨員作用突出。全村黨員以實際行動加強黨性修養,詮釋入黨誓言,保持先進性,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成為推動全村經濟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達到了“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的效果,使村民看到了希望。老年協會11名黨員發揮余熱,主動捐款2200元,修建溝渠1.2公里,解決了30畝稻田的灌溉問題。農民黨員田仁德主動承擔后坪示范點長2000米、寬3.5米的進寨公路的保潔任務。每逢三天就要清掃一次,清掃一次需要6個小時,累得汗流浹背。田仁德這種寧愿一人臟、換來全寨潔的精神,得到群眾的由衷贊嘆。為創建下街示范點,年近花甲的黨員羅國強不顧年老體衰,起早摸黑組織31戶村民集資18000元,投工1000多個,利用50余天時間,徹底改變了村寨的臟亂差狀況。黨員的示范、帶動、表率作用,達到了“潤物無聲”的效果,使農民群眾發自內心地信服黨員、敬佩黨員、尊重黨員,迫切希望成為其中的一員。

——緣于活動凝聚人心。黨支部經常開展老有所為先進個人、孝老敬老先進個人、優秀村民組長和優秀黨員等評選表彰活動,分別組織優秀人物、群眾開展“別人學我們,我們么辦”和“我們有今天,靠的是什么”的討論活動,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帶動作用,營造創先爭優的良好環境,加深群眾對黨的正確認識,改變了“黨也擋不住,團也團不攏”、“田土分到戶,不要黨支部”的錯誤觀念。組建了土家族業余文娛隊,經常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文體活動,還舉辦了“魅力涼風”演唱活動,傳播黨的方針政策,介紹黨的基本知識,宣傳黨員先進事跡,講述涼風發展歷程,潛移默化地凈化群眾思想,不同程度地增強了農民群眾的入黨積極性。

四管齊下引來“源頭活水”

——以落實責任推動發展。立足全村黨員隊伍素質現狀,黨支部將發展農民黨員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制定了發展黨員工作計劃,計劃每年發展10名以上農民黨員。要求6個協會組織分別聯系10名以上的優秀農民,每名黨員聯系5名以上優秀農民,每名支委成員聯系5名以上入黨申請人,明確聯系職責,落實發展黨員責任,納入黨員民主評議內容和評先選優的重要依據,推行目標管理,改變以前“坐等上門”的方式,構建常抓不懈的工作機制,避免抓抓停停、時松時緊的狀況。

——以教育引導激發熱情。針對部分農民受市場經濟的影響,拜金主義、利己主義較為嚴重和入黨意識淡薄的實際,黨支部采取培訓會、座談會、院壩會、談心會等形式,有意識、有針對性地加強黨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路線的培訓教育,引導他們帶頭參加理論學習、帶頭執行黨的政策、帶頭遵紀守法、帶頭服務群眾、帶頭興辦公益事業,致富思源,富而思進,轉變思想認識,加深對黨的感情,積極主動向組織靠攏。“要進黨支部、一要好覺悟、二要先致富、三要帶好路、四要服好務”成為入黨申請人的共識。近年來,全村有12名女性遞交了入黨申請書。現年48歲農村婦女、縣人大代表田景平提出入黨申請后,人們勸她:“歲數都大了,還入黨有什么用,況且入黨后不但要受約束,還要繳黨費,費力不好看。”她感慨地說:“現在生活富裕了,離不開黨的方針政策,離不開黨組織的教育和幫助。加入黨組織后,也可以做點事,回報組織的培養和關懷。”

——以激活源頭蓄備力量。涼風村轄31個村民組1629戶6239人,外出打工的700余人,其中就近在瑞安水泥廠、電石廠和砂場打工的就有300余人,客觀上為發展黨員蓄備了力量。村黨支部對全村鄉土人才進行普查,及時將思想素質優、帶動效應強、群眾反映好的優秀人物納入組織視野,建立檔案,跟蹤培養,優勝劣汰,滾動管理,培養了一批數量充足、素質較高、結構合理的入黨積極分子隊伍,構建了發展黨員的“源頭活水”,避免了發展黨員青黃不接、后繼乏人的狀況,保證了好中選好,優中選優。

——以嚴格程序確保質量。黨支部堅決避免以“好人”、“能人”、“富人”代替黨員標準,認真落實推薦制、推優制、預審制、公示制、失誤責任追究制,嚴把征求意見關、政審關、討論關、公示關、預備黨員轉正關,規范發展黨員工作程序。認真了解申請人的思想狀況和致富歷程、群眾反映等情況,組織黨員、團員和村民代表進行民主推薦,對贊成票達三分之二以上的,由黨支部研究確定入黨積極分子和培養聯系人。堅持跟蹤培養,悉心引導幫助,定期組織入黨積極分子談思想、談體會、談收獲,鼓勵他們發揮示范效應,發揚奉獻精神,實現人生價值。培養考察結束后,嚴格審查入黨動機、入黨程序、入黨材料,將發展對象的情況在黨務公開欄公示,接受群眾監督。在發展新黨員和討論預備黨員轉正的支部大會上,堅持程序,發揚民主,確保發展黨員質量。黨支部書記田洪林說:“通過加強發展農民黨員工作,工作推進順利了,黨群干群關系融洽了,黨組織的形象提升了,反過來又激發群眾的入黨熱情,從而形成了良性循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