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民生為重不斷提高社會建設水平

時間:2022-07-15 11:21:00

導語:以人為本民生為重不斷提高社會建設水平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以人為本民生為重不斷提高社會建設水平

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是十七大報告的一大亮點。十七大報告強調指出: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社會體制改革,擴大公共服務,完善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這是我們黨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高度,以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利益問題出發,在社會建設方面提出的奮斗目標和作出的鄭重承諾。目標催人奮進,承諾字字千鈞。為深入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省委九屆二次全委會和市委十三屆二次全委會都做了全面、具體的部署。多年來,我市各級對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高度重視,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贏得了人民群眾的信任和好評。但擺在各級面前的擔子仍然很重。全市各級各部門一定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將教育作為民生之基、就業作為民生之本、收入分配作為民生之源、醫療作為民生之急、社會保障作為民生之盾,下大氣力解決好人民群眾關心的民生問題,多辦順應民意、化解民憂、為民謀利的實事,更好地凝聚民心、集中民智、發揮民力,促進威海又好又快發展。

保障民生、改善民生,關鍵要始終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牢固樹立民本意識。各級領導干部一定要強化以人為本、以民為重、以民為先的執政理念,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努力提高執政水平。要把群眾的需要作為第一選擇,把群眾的滿意作為第一標準,經常深入基層,了解群眾呼聲,關心群眾冷暖,憂民之憂,樂民之樂,急民之急,與群眾心心相印、心心相連;想問題、辦事情、作決策要堅持以人民群眾“擁護不擁護,答應不答應,高興不高興”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做到謹慎決策、科學決策、民主決策。要牢固樹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高于一切、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不可侵犯的思想,決不以權謀私,決不與民爭利,始終保持共產黨人清正廉潔的本色,以自己的模范行動在人民群眾中樹立起良好形象。

改善民生,重在行動,貴在落實。威海日報社倡導主辦的“高舉旗幟,和諧發展,改善民生在行動”大型宣傳活動,就是一次關愛民生、服務民生的具體行動,旨在全社會營造一種民生為重、情系民生的良好氛圍。全市各級各有關部門都要積極參與,重承諾,辦實事,創新舉措,為民謀利,堅決貫徹落實市委十三屆二次全委會提出的要求和市政府做出的一系列部署。要優先發展教育,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優化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規范教育收費,健全資助制度。要深化就業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千方百計擴大就業,鼓勵全民創業,建立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逐漸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創造條件增加財產性收入。要健全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加快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醫療衛生體系、醫療保障體系、藥品供應保障體系,讓人人享有基本醫療服務。要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不斷擴大城鎮職工養老、醫療、失業、生育、工傷五大基本保險覆蓋面,提高社會保障能力,使更多的居民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要健全社會救助體系,進一步擴大城鄉低保覆蓋面,逐步提高低保標準,實現應保盡保。要加強困難群眾就業、醫療、教育、住房等專項救助,建立困難群眾建檔立卡、定期走訪制度,確保應救盡救、應助盡助。要特別注意完善面向困難群眾的就業援助制度,及時幫助“零就業”家庭解決就業困難;保障經濟困難家庭、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不讓一個學生因貧困而輟學;實行大病救助制度,讓困難群眾看得起病。要十分關心殘疾人、農村五保戶和社會鰥寡孤獨老年人的生存、生活條件,給他們及時、有力的幫助。要強化低收入群體的住房保障,進一步建立健全廉租房制度,加大經濟適用房建設力度,加快推進城中村改造步伐,為建精品城市打造人居福地奠定良好的基礎。各級各部門都要高度重視民生問題,立足實際,從職能出發,多做為民惠民的實事好事,讓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鏗鏘諾言,化作細雨春風,滋潤百姓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