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黨的基層組織建設規律性初探

時間:2022-07-16 10:12:00

導語:新時期黨的基層組織建設規律性初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加強和改進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是我們黨對新世紀新階段進一步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提出的新要求。同志強調:要加強對黨的基層組織建設規律性的認識,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筆者認為,新時期黨的基層組織具有政治屬性、經濟屬性、社

會屬性、文化屬性和自然屬性,把握好這“五性”,對于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構建和諧社會,有著重大意義。

一、把握黨的基層組織的政治屬性,鞏固黨的執政之基

任何政黨都必須建設好、維護好、鞏固好最基層的組織。中國共產黨的性質、任務、特殊歷史使命,決定了無論在任何時候、任何條件下,都必須不斷加強政權建設,鞏固執政之基。這是一個政黨的最基本的政治屬性。同志指出:“我們黨是執政黨,黨的各方面建設,最終都應該體現到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上來,體現到鞏固黨的執政地位上來”。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執政的基石,離開了基層組織,黨的執政能力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所以,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既是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重要途徑。

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基礎,要著力做好三個方面工作:一是擴大基層黨組織影響面。就是要不斷適應國際國內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創新基層黨組織的設置方式和活動方式,努力使基層黨組織更廣泛地影響各社會階層、利益群體。擴大黨的群眾基礎,擴大黨的影響力。二是增強基層黨組織先進性。先進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基層黨組織要不斷強化自身建設,真正成為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的代表,成為先進文化發展方向的代表,成為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從而增強黨的號召力。三是提升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基層黨組織要努力適應日趨復雜的執政環境,不斷提高宣傳群眾、組織群眾、團結群眾和帶領群眾的能力,提高妥善應對和處理各類復雜矛盾問題的能力,鞏固領導核心地位,形成強大的凝聚力。

二、把握黨的基層組織的經濟屬性,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

任何政黨都是一定歷史條件的產物,都有著深刻的階級基礎和經濟基礎。政權建設依賴于經濟發展;反過來,促進發展也是一個政黨所必須擔負的歷史使命。目前,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領導核心的中國共產黨必須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圍繞經濟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是新時期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價值所在,更是一個政黨的生命力之所在。

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必須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以發展為先、以發展為重,著力解決阻礙發展的困難和問題,保障發展,促進發展。首先是要帶動快速發展。發展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基層黨組織要按照圍繞經濟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思路,把廣大黨員、干部的精力和智慧都集中到經濟建設上來,大力促進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第二是要引導科學發展。要積極發揮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優勢,推動廣大干部群眾的新一輪思想解放,用科學發展觀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實現經濟發展好中求快,又好又快。第三是要促進全面發展。要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突出以人為本、統籌協調,關注、關心、關懷每一位群眾的生活、生存狀況,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三、把握黨的基層組織的社會屬性,努力構建社會和諧

政黨不可能脫離社會現實而孤立存在,政黨從事的活動既屬于社會活動的范疇,又對社會發展有著極大的影響。黨的基層組織延伸到社會的每個角落和層面,是黨的細胞,是黨在社會基層組織中的戰斗堡壘,是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必然成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力量。通過抓好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維護社會穩定,構建社會和諧,這是時代賦予政黨的又一使命,也正是新時期黨的基層組織的社會屬性。

加強基層組織建設,不斷擴大黨在社會建設和管理中的工作覆蓋面,提高新時期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積極構建和諧社會,著重應從三個方面努力。一是突出改善民生。基層黨組織作為聯系黨和人民群眾的紐帶,要樹立民本、民生意識,想群眾之所想,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迫切、最現實的問題。二是促進公平正義。基層黨組織要通過各種形式和手段,切實開展維權活動,保障群眾的合法權益;要充分發揮溝通協調作用,妥善協調處理好各方面的利益關系,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三是優化社會管理。特別是在新時期,面臨新形勢,基層黨組織更要強化管理意識,優化社會管理,理順各種關系,維護社會穩定,保障社會和諧。

四、把握黨的基層組織的文化屬性,推動人類文明進步

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是人類的基本屬性和基本規律,其中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對文明的進步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實踐證明,每個政黨在特定的歷史時期以何種方式存在,都對人類文明發生著極大的影響。政黨的制度建設、文化活動等本身就是文化的范疇。政黨既需要傳承人類的文明成果,并加以發展,又需要自身不斷完善創新,才能適應時展的需要。新時期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就要圍繞文化的繁榮、文明的進步而開展,唯有如此,政黨才能把握時代脈搏,成為引領先進文化發展的代表。這就是新時期黨的基層組織的文化屬性。

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推動人類的文明進步,要圍繞三個方面開展工作。一是做先進文化的傳遞者。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向基層傳遞先進文化的“窗口”,要通過輿論導向、媒體宣傳、教育培訓、組織活動等形式把一些優秀文化成果及時展示給基層群眾,讓基層群眾能真正享受到先進文化帶來的好處和樂趣。二是做有益文化的挖掘者。特色文化和民族文化源于基層。黨的基層組織有義務和責任加強對地方特色文化和民族文化的挖掘、保護和宣傳,使這些有益文化“發光閃亮”,讓更多的人知曉和受益,從而進一步推進地方特色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繁榮和發展。三是做文明新風的倡導者。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出了“鄉風文明”的目標,黨的基層黨組織作為地方的領導組織,就承擔著破除封建迷信,樹立文明新風的歷史重任,通過各種載體,開展各種活動,及時把優秀的文化成果、健康的生活方式傳遞給基層群眾,豐富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從而推動社會文明進步。

五、把握黨的基層組織的自然屬性,永葆黨的生機與活力

創新是生物進化的基本規律,是社會發展的內在要求,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馬克思主義發展的觀點和耗散結構理論告訴我們,事物是不斷發展、變化的,關鍵是要與時俱進。鄧小平同志也曾說:“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解放思想,創新求變,使黨永葆生機與活力,正是基層組織的自然屬性所決定的。

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使黨永葆生機與活力,要著力從三個方面創新求變。首先是工作理念創新。思路決定出路,觀念決定行為。要始終不渝地貫徹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順應時代潮流,審時度勢,用科學的態度、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基層黨建工作面臨的新機遇、新挑戰,在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和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廉政建設內在規律認識的基礎上,以超人一步、高人一籌的新招、高招、妙招、實招,為基層黨建工作不斷注入新的活力,賦予其鮮明的時代特征。二是組織構架創新。基層黨組織構架作為黨的組織體系中最基礎的部分,是黨實現有效領導的組織依托。黨的基層組織要順應利益主體多元化、社會群體復雜化和自由流動的趨勢和需要,探索適應時展需要的新型組織構架,以有利于黨組織的發展壯大和作用發揮。三是工作方式創新。基層黨組織建設要根據不斷發展的形勢,著眼于執政方式的改進和工作重心的轉移,探索新途徑、創造新方式,變傳統的行政命令為說服教育,變空洞說教為主為利益引導為主,變高高在上為深入其中,更好地推進各項工作。尤其是要通過黨務公開,發揚黨內民主,推動基層組織由組織內的封閉式建設向接受廣大群眾參與的開放式建設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