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拔和推薦更多優秀黨外干部擔任領導職務

時間:2022-07-16 10:38:00

導語:選拔和推薦更多優秀黨外干部擔任領導職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選拔和推薦更多優秀黨外干部擔任領導職務

中共中央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明確提出“選拔推薦更多優秀黨外干部擔任領導職務”這一重要任務。

大家思考,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為什么強調選拔和推薦更多優秀黨外干部擔任領導職務?

我的感覺,根據是很充分的。

第一、中共中央已經在2006年7月10日至12日專門召開第20次全國統戰工作會議,總書記已經發表重要講話。

并且于2005年2月18日、2006年2月8日、2006年7月24日連續了3個中央文件,就進一步加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建設、加強人民政協工作、鞏固和壯大新世紀新階段統一戰線,作出了部署。

中央明確指出,加強同黨外人士的合作共事,是中國共產黨堅定不移的方針。黨外干部是國家干部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派成員和無黨派人士擔任國家和政府領導職務,是實現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并且強調:“符合條件的可以擔任正職”。

第二、全國人大常委會已經在2007年4月27日召開十屆27次常委會議、6月29日召開十屆28次常委會議,決定任命萬鋼出任國家科技部部長、陳竺出任國家衛生部部長。

這兩個決定,意義重大。結束了35年來沒有派成員擔任國家正部長職領導職務的歷史,結束了29年來沒有無黨派人士擔任國家正部長職領導職務的歷史。并且以此為標志,開創了選拔和推薦更多優秀黨外干部擔任領導職務的新局面。

中共中央和全國人大常委會,為地方各級黨委和國家權力機關,選拔和推薦更多優秀黨外干部擔任領導職務做出了榜樣。

人們還注意到,2007年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會見“世界水稻之父”袁隆平,轉達了總書記關于向袁隆平同志學習的指示精神。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中央統戰部聯合發出《關于在廣大知識分子和無黨派人士中開展向袁隆平同志學習活動的通知》,并召開座談會。這是中共中央為各派和無黨派人士樹立的一面旗幟。這件事情,也是史無前例的創舉。

第三、歸結一句話,中共十七大報告高度重視選拔和推薦更多優秀黨外干部擔任領導職務,是因為事關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

中央明確指出,在新世紀新階段,派是各自所聯系的一部分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擁護社會主義愛國者的政治聯盟,是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同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的親密友黨,是進步性與廣泛性相統一、致力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參政黨。中央充分肯定:中國各派“是發展先進生產力、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實現祖國統一、民族振興的一支重要力量。”

我認為,選拔和推薦更多優秀黨外干部擔任領導職務,富有諸多方面的,包括理論層面和實踐層面的重大意義。

第一、從理論層面看,有利于學習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定不移地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包括政治制度和政黨制度。

選拔和推薦更多優秀黨外干部擔任領導職務,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的重要舉措,是充分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理論的重要展示,是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建設的重要本質。可以幫助一些人清除頭腦中根深蒂固的潛意識的錯誤觀點,例如,共產黨政權清一色的觀點,派無用論的觀點,黨外干部有職無權的觀點,等等。

第二、從實踐層面看,有利于學習貫徹第20次全國統戰工作會議和3份中央文件精神,堅定不移地推進派成員和無黨派人士擔任國家和政府、以及法院檢察院領導職務的工作部署。

2007年10月10日人民網之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先鋒論壇》邀請中央統戰部副部長陳喜慶談“黨外人士參政議政新進展”。

陳喜慶介紹了一組數據:全國擔任縣、處級以上領導職務的黨外人士達到了3.1萬人,其中有18人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國務院部委辦、直屬局擔任領導職務。有27個省、區、市,和15個副省級城市都配備了黨外副省長、副市長或者是副主席。另外還有90%以上的地、市、州、盟和87%的縣、市、區、旗配有黨外的副縣長、副區長、副旗長。

第三、學習貫徹中共十七大關于選拔和推薦更多優秀黨外干部擔任領導職務的指示精神,有利于解決好一些不到位的問題,形成新的氣象,開創新的局面。

1、如何解決好思想認識不到位的問題?

例如,有人說,時代不同了,情況不同了,不可比擬了。

我認為,這一類說法是有一些道理,但是不完全有道理。我們應當充分肯定黨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選拔和推薦更多優秀黨外干部擔任領導職務的歷史經驗,并且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按照中共十七大的指示精神,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把選拔和推薦更多優秀黨外干部擔任領導職務這項工作,做得更加富有成效。

雖然黨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面臨的形勢和任務有所不同,但是有一點是共同的,就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就是選拔和推薦更多優秀黨外干部擔任領導職務,充分發揮統一戰線的重要法寶作用。

這是我們黨在政權建設上的極其寶貴、極其重要、極其成功的歷史經驗。這一經驗,無論是在奪取全國政權前的地區政權建設上,還是在奪取全國政權后的全國政權建設上,都是絕對必要的、重要的、長期的、堅定不移的方針。因為,這是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任務決定的、須臾不可改變的方針,這是中國共產黨得人心者得天下、永遠立于不敗之地的方針。

如果說,在歷史上,我們黨做到了這一條,善于并且敢于選拔和推薦更多優秀黨外干部擔任領導職務,取得了極其偉大的成功;那么,在新世紀新階段,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則應當更加善于并且敢于選拔和推薦更多優秀黨外干部擔任領導職務,應當比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建國時期和改革開放初期,做得更好、更加富有成效,而不會有什么危險,不會有什么危機,并且一定會取得極其偉大的成功。

有人說,沒有必要,沒有職數,沒有人才。

我認為,這一類說法是沒有道理的。客觀地說,必須確認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集結了中國的優秀干部和優秀人才。同時,還必須確認中國各派是各自所聯系的一部分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擁護社會主義愛國者的政治聯盟,是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同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的親密友黨,是進步性與廣泛性相統一、致力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參政黨。中國各派、無黨派人士和廣大知識分子中,仍然擁有大批優秀干部和優秀人才。這是中國社會之經濟、政治、文化發展富有多樣性特點所決定的。二者相輔相成,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構成優秀干部和優秀人才之總體。

所謂黨外沒有人才、沒有干部的觀點,是不符合實際情況的。改變這些觀點,大批優秀人才、大批優秀干部就會涌動在我們面前。當然,如同黨內干部的生長規律和生長周期一樣,黨外優秀干部也會有一個同樣的生長規律和生長周期。

許多年來,我們對這個生長規律和生長周期研究不夠;現在中央已經注意到了這個問題:“要改進和完善選拔任用方式,逐步形成有利于優秀黨外干部脫穎而出的機制”。

萬綱和陳竺,就是優秀黨外干部脫穎而出的鮮活事例。培養、選拔、推薦、任用萬綱和陳竺的經驗,具有普遍意義。

2、如何解決好制度規范不到位的問題?

總結建國后幾十年來,選拔和推薦更多優秀黨外干部擔任領導職務的歷史經驗,可以形成兩個概念:政治安排(主要指在人大和政協的安排)做的比較到位;實職安排(主要指在國家和政府、以及法院檢察院的安排)做的不夠到位。

具體到實職安排中,縣以上各級地方政府做的比較到位,各級地方政府部門、以及法院檢察院做的不夠到位。

《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建設的意見》明確規定:要保證派成員和無黨派人士在各級人大代表、人大常委會委員和人大專門委員會委員中占有適當比例,在各級人大領導班子成員中有適當數量。在全國和省級人大常委會中應有派成員或無黨派人士擔任副秘書長(第13條第1款)。

同時,明確規定:要保證派成員和無黨派人士等在各級政協中占有較大比例。其中,在換屆時,政協委員不少于60%,政協常委不少于65%,政協副主席不少于50%(此項要求不包括民族自治地方)。派成員和無黨派人士在政協各專門委員會負責人中應有適當數量,在委員中應占有適當比例。政協機關中要有一定數量的派成員和無黨派人士擔任專職領導職務。其中在全國政協至少有1位專職副秘書長(第14條)。

這是多年實踐經驗的總結和概括。什么叫適當,什么叫較大,什么叫不少于,都在文件中具體化了,量化了,按照規定的比例和數量操作就是了。所以從全國到地方,派成員和無黨派人士在人大和政協的政治安排,各級人大代表中有黨外人士18萬人,各級政協委員中有黨外人士35萬人。總體評論,堪稱到位。

但是,實職安排的隨意性比較大。當然,地方各級政府是一個例外。因為,地方各級黨委有一條硬規定:必須選配1位黨外副職,否則不予審批政府班子,不能進入人大選舉程序。所以,有27個省、區、市,和15個副省級城市都配備了黨外副省長、副市長或者是副主席。另外還有90%以上的地、市、州、盟和87%的縣、市、區、旗配有黨外的副縣長、副區長、副旗長。

我認為,這是實職安排工作的成功范例。說明實職安排工作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說明只要各級黨委認真去做,許多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關鍵在于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

總之,我認為在以為總書記的中共中央領導下,高瞻遠矚,氣勢恢宏,積極而穩重地做好這件事情,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關鍵是解放思想,增進共識,人才就會脫穎而出,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事業就會更加富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