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在全體黨員大會上的講話

時間:2022-07-16 10:06:00

導語:鄉鎮在全體黨員大會上的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鎮在全體黨員大會上的講話

同志們:

最近,縣紀檢委、縣委組織部、縣委宣傳部發出通知,要求各鄉鎮黨委書記在“七一”前后給全體黨員上一次黨課。以往我們雖然也曾多次召開過類似規模的會議,但都是以部署、強調工作為主。既然是上黨課,咱們就不談什么大道理,我想從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基本的要求出發,結合近年來全縣發展大局、全鄉工作的現狀以及我的工作感受和全鄉黨員干部在工作作風、執行力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剖析一下原因,最后就如何做人、做事,和同志們一起交流一下,以更好地促進我們的工作,推進各項事業的發展。

一、縣域經濟實現大發展

1、要全面認識全縣社會經濟發展的現狀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充分發揚“埋頭苦干、不事張揚、富民創業”的襄城精神,組織帶領全縣干部群眾以思想解放為先導,以“創業工程”為統攬,堅持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奮力拼搏,從2003年到2009年,全縣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由6300萬元增長到4.8億元;在全國縣域經濟綜合實力排序中,位次由2001年的第700位上升到2008年的第247位,前移了453個位次;在全省縣域經濟綜合實力排序中,2003年和2005年我們縣連續兩次被評為經濟發展“十快縣”,位次由2001年的第73位上升到2009年的第27位,前移了46個位次;在第九屆中國中部百強縣(市)排序中由2006年的63位上升到2008年的51位,前移了8個位次。工業上,由原來沒有工業發展到超億元項目20多個,超5000元項目100多個,發展勢頭非常迅猛。全縣在民生事業上也投入了大量的資金。教育上,往襄城一高、襄城縣實驗高中投入幾億元,無論從硬件還是軟件上,建成了在全省都是一流的高中。通過定點布局和重點扶植,各鄉的中學建成了最好的學校。從2005年開始,由縣領導牽頭,籌集1千多萬元助學基金,每年都要資助一部分考上大學但是交不起學費的貧困家庭,在全省也只有我們縣有,我想在座的各位也有部分家庭的學生都享受過全縣助學基金的幫助。民政上,全縣各鄉鎮都高標準建成了一流的敬老院。醫療衛生上,率先實現新農合,完成縣人民醫院整體搬遷,20多層的新病房樓正在建設,建成后將成為全省縣級醫院中病床最多、醫療設施最齊全、醫療條件最好的醫院。基礎設施上,投入成百倍增長,2003年以來先后融資24億元,開工建設城建重點項目240多個,城區框架進一步拉大,由2002年的10平方公里拓展到現在的25平方公里,擴建了15平方公里,相當于老城區的1.5倍。現在,道路寬了,路燈亮了,全縣總體實力從許昌市的最后一位一躍升至第三位,僅次于禹州和長葛,從名不見經傳的落后縣在短短幾年內異軍突起,成為一顆耀眼的新星,實現了襄城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2、要正確認識全鄉取得的成績

近幾年,我們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和支持下,經過在座各位的共同努力,我們鄉在城建、項目建設、招商引資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中心路、煙城路、沿河路、汝河路、青云路、靈武大道、新東環等幾十條道路的擴寬、延伸或者修建,標準化廠房、小師莊廉租房、氾城公園、小師莊三角花園、新黨校、舒萊二期等牽扯到的征地、拆遷和建設,都凝聚著大家的辛勤汗水,在此,我鄉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謝!2009年我們新引進了許昌天晶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金潤新動力汽車發展有限公司,其中天晶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資3.8億元,每天用電4萬多度,金潤新動力汽車發展有限公司投資20多億元,到2011年11月將生產出第一臺電動汽車。它們同屬于高科技產業項目,污染小、耗能少、效益高,屬環保型企業,發展后勁大。這兩個企業建成后,將與舒萊衛生用品有限公司一起,成為茨溝鄉工業發展的基礎,引來更多的優秀企業入駐。

經濟方面全鄉財政收入從2004年財政收入不足百萬一躍上升到2009年的3000多萬,因此,我們也有更多的財力進行惠及民生的基礎設施建設。近年來全鄉在村村通道路修建、村室建設、學校建設、衛生室建設、敬老院建設、植樹造林等涉及民生的問題上投入了大量資金,使大多數群眾都切切實實的享受到了茨溝發展帶來的益處。現在,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幸福路、南區店南至李莊的道路也馬上開工建設,完工后,將實現全鄉每個行政村之間都有“村村通”道路對接。今后,我們每年都將拿出一部分資金用于各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群眾的生活環境。

二、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們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也干了許多民生工程,但是還有很多群眾對我們所做的工作不理解,甚至有少數群眾專門給政府唱對臺戲,政府植樹造林他偏偏去毀壞,不讓焚燒秸稈他偏偏就焚燒,提倡趁墑搶種他偏偏就是拖著不種,雖然都是小事,但是反映出深層次的問題,那就是群眾對政府不信任或者反感,這說明群眾對我們的工作不滿意,特別是黨員干部在作風建設和提升執行力等方面,與上級領導和人民群眾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還存在很多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理想信念動搖,黨員觀念淡薄。對馬列主義、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產生懷疑,認為那都是虛的東西,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扭曲。“不信共產主義不信黨,信神信鬼信鈔票”,用懷疑的眼光看待一切,政治上糊涂,行動上跟不上。理想信念動搖具體表現在對上級的政策執行不堅決,或者不愿執行。比如小學整合、實現等點布局的工作,是上級黨委、政府和教育部門經過慎重研究制定的,也是教育打造教育強縣、造福子孫后代的事情,然而部黨員干部僅僅從自身利益出發,不服從甚至反對上級工作安排,這些都是目光短淺的表現。黨員觀念淡薄表現在好多黨員忘記了自己是一名黨員,不能按照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過于放縱,修養不高,黨性觀念不強,責任感缺失,追求生活安樂,想的是怎么樣才能弄到好處,連開黨員會、過正常的組織生活也伸手要“出場費”。有些人入黨不是為了給群眾辦事,而是把入黨當干部看成是謀取私利的一種手段。還有些同志盡干些損人利己的事和損害國家形象的事,比如社會安全感測評,其實是上級對當地一項工作的評價,有些人對干部有意見或者是子女遭受打擊,都說不好、不滿意。再比如平安建設檢查,走訪群眾過程中,其他鄉反映非常好,而在我們鄉卻出現了不和諧的因素。效果好了,各項工作都容易開展,項目資金也容易爭取,如果工作跟不上,收損失的其實還是群眾的利益。近段時間可能大家都聽說了,咱們縣的污水處理廠出了問題,有很多人非常高興,這下可要處理一批人了,大快人心。其實不完全是這樣,工作上有失誤肯定要處理人,但是受損失更大的是全縣的經濟和發展,現在,全縣的項目都限批,也就是說咱們想招商引資也招不來了。項目進不來,稅收就跟不上,財政上就沒錢,想修路、建學校、建村室、建衛生室,想為村上辦點好事,都辦不成。

作為一名黨員,要明白事理,要明白哪些是個人利益,哪些是集體利益,個人利益永遠是服從于集體利益的,沒有了集體,個人利益也保不住。我們在座的有不少老黨員,想想解放前是什么日子,剛解放時過的是很么日子,現在過的又是什么日子?我們國家有13億人,基本全部解決了溫飽問題,大部分人過上了小康生活,綜合國力明顯增強,國際地位明顯提高,只有共產黨才能做到這一切。

2、大局意識不強,個人利益至上。部分黨員同志缺乏大局意識,什么事情首先考慮到的是個人利益的得失,目光短淺,甚至一部分人為了一己私利,弄虛作假,在工作中給黨委和政府惹麻煩、制造阻力。比如我們的一些重點工程,絕大部分群眾都能認識到是好事,能為當地群眾帶來利益,也非常擁護這些工作,但是部分群眾、甚至有些是黨員干部私欲膨脹,在實施過程中百般阻撓,想方設法制造困難。有些黨員在背后煽風點火,鼓動群眾出來阻撓,然后再以群眾代表的身份給黨委、政府講價,說是群眾不同意。有的人為了自己獲取更大的利益給群眾講些不著邊際的話,讓群眾產生誤會,最后好個人得利。結果導致工作推不動,讓大家還住舊房子、走泥路、聞臭氣才罷休。對于這種人,我們可以想想,這些人為什么會給大家承諾給這給那?現在的政策都很透明,特別是農村的政策,他們為什么不敢站到前面?這些人是非常可怕的。

從另外一個角度,大家可以想想,對于鄉黨委、政府和領導來說,最多落個工作不用心、工作能力不強,也沒有損失什么,甚至并不影響干部的提拔,但是對于置身其中的黨員和群眾來說,損失的是本地區良好的發展趨勢,是優美的居住環境和安逸的生活,是大家切身的利益,錯過了機會,有些人可能會成為子孫的罪人。

3、集體觀念淡薄,榮譽感喪失。有部分同志身在茨溝,享受著茨溝發展帶來的成果,卻沒有想到真正為茨溝添光彩。對自己承擔的職責,對茨溝的發展缺乏起碼的榮譽感。當面說好,背后使壞,甚至當面也使壞,一點小事就抽群眾上訪,給上訪人透個信、報個密、支個招,沒有一點集體榮譽感,完全一個“小人”!而最終的效果卻是影響群眾的利益。我們的一些基礎設施項目,有的甚至是國家的重點項目和惠民工程,建成后會給咱們帶來極大的經濟利益和出行便利。極個別黨員干部有的還是村里的主要干部,為了多得到一點利益,煽動一些不明真相的群眾出來鬧事,鼓動自己的親戚朋友出去找小報記者,與他們勾結進行所謂的“曝光”,喪失了作為一名黨員的黨性和集體榮譽感,完全一副奴才嘴臉、漢奸模樣。這樣的人,其根本原因是人品上出了問題,久而久之,自己也會出大問題。

說到這里咱們舉一個例子,溫總理在長葛視察期間,來到一個村,路邊上有一堆垃圾,在場的老百姓就自發的圍在垃圾周圍,讓好的一面展示給總理,要是換做我們,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多少呢?有些人恐怕還會故意指給總理看。(再比如山頭店喬柿園的例子)

4、政治素質不高,宗旨意識不強。說到宗旨意識,很多人認為這是唱高調,實際上不是這樣。對于干部來說,宗旨意識不強最直接的體現就是群眾觀念淡薄,對群眾反映的問題漠不關心,沒有把群眾反映的事放在眼里,裝在心里。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干群關系緊張,群眾對干部不滿意,對干部所做的工作也不滿意,進而導致對整個社會不滿意。群眾來找黨員干部反映問題是出于對我們的信任,我們應該盡力為群眾排憂解難,從而不失信于民。(山頭店鄉蔡馮村的例子)

體現在一般黨員身上就是沒有意識到作為一名中共黨員身上所肩負的責任,混同于一般群眾,甚至連一般群眾也不如。對黨和國家的政策不關心,不主動配合黨委、政府的工作,什么事都打自己的“小算盤”,鼠目寸光,患得患失,不會為了國家或者集體的利益而犧牲“小我”的利益,有利的事就干,沒利的事堅決不干,哪怕是為了大局損失點自己小利的事就大嚷大叫,甚至上訪告狀。比如項目建設,上項目可以帶來稅收,是一勞永逸、惠及子孫的好事,部分黨員群眾不理解,對征地拆遷工作橫加阻撓,個別黨員還帶頭鬧事。

不能不說,隨著經濟的發展,群眾對我們的要求越來越高。在2003年,花幾十萬元修條路、硬化背街小巷,群眾都很擁護、齊聲說好。現在再花幾千萬修道路群眾都認為是很正常的事情,路壞了不修或者修遲了倒是不正常。所以我們要提升自身的素質,提高對自己的要求,多辦實事好事,爭取讓群眾滿意。

5、個人素質不高,法紀觀念較差。少數黨員無視黨紀國法,有的侵占集體資產,有的煽動群眾上訪,有的搞宗派活動,有的搞封建迷信活動,破壞黨的團結和統一。拉幫結派,培植親信,任人唯親,排斥異己,把家族、宗族關系帶到黨內,不聽不同意見,不遵守紀律,不執行黨的決議,會上不說,會后亂說,會上贊成,會后反對,自由主義嚴重。嚴重影響黨內正常生活,在群眾中造成了惡劣影響。

三、產生問題的原因

針對以上的問題,我想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原因。

1、黨員隊伍結構不合理,導致整體素質下滑。一是年齡結構老化。大部分黨員年齡集中在46歲以上,尤其是“60不當家,70不理事,生活靠兒女”的老黨員比重過大,就咱們鄉來說,46歲以上黨員約占黨員總數的四分之三。二是文化素質偏低。農民黨員中,小學文化黨員、文盲、半文盲黨員占了黨員總數的40%。三是技能偏低。大多數老黨員都沒有一技之長,。帶領群眾致富是有心無力,這也妨礙了先進模范作用的發揮。

2、黨不管黨現象突出,導致黨的組織渙散。集中表現在:一是活動開展不經常。“”制度基本荒廢,具有黨員特色的活動很少組織。由于長期不活動,黨員意識明顯淡化,黨員中出現的問題,得不到及時的批評幫助。二是黨員管理不嚴格。總是認為大家很辛苦,都不容易,對那些長年不參加組織生活,不繳納黨費,不履行義務的黨員,黨組織批評教育少,給予組織和紀律處分的更是少之又少。甚至對一些違反法律法規的黨員干部,能保護的也都予以保護,重批評教育,少處分處罰,沒有上綱上線的具體處理人。

3、學習教育抓得不實,導致黨員思想混亂。不少黨支部除禁燒工作或發展黨員的時候開會外,自己基本上不組織黨員學習,有些支部甚至長年不開黨員會。即使遇到學習“三個代表”、學習“科學發展觀”等大的學教活動,有些支部也僅僅是在鄉里開過會之后就算了事,很少組織黨員學習,更不用說結合思想、工作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地學習。再加上農民黨員大多文化素質較低,對理論學習缺乏興趣,學雖學了,但常常是不理解意思,不解決具體問題。由于學習缺乏深度,大部分村支書對“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的內涵等一問三不知,最多只知道有這么回事,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有的甚至連聽都沒有聽過。

4、和黨員談心交流少,導致部分黨員心理畸形。由于咱們鄉工作重心在城區,特別是城中村改造工作和城建工作,占用了我大部分精力,再加上有時候會議多,在鄉里辦公的時間比較少,下村的時候更少,即便是下村也是在禁燒等中心工作來的時候才去,時間也不長。除了開會,和同志們在一起溝通交流的機會很少,對同志們的關心愛護不夠,對生活困難的黨員掌握情況不多,大部分是聽分包管理區的領導或者包村干部匯報,很多該享受照顧的也沒有照顧到。個別黨員干部心理出現問題也沒有及時發現疏導,時間長了對于干部來說就會導致部分同志心理不健康,呈現畸形,集體觀念和榮譽感逐漸喪失,工作作風簡單粗暴,工作積極性不高。對于一般黨員來說就會感覺到有事情不公平、不透明,對黨產生抱怨,對社會產生不滿、甚至怨恨。

五、解決問題的方法及對策

要想從根本上解決以上存在的問題,就要村根源上抓起,那就是為人處事,下面,我就從五個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1、要建立互信。同事之間、朋友之間、黨群之間都要互相信任,“其心齊,泰山移”,說的就是只要互相信任,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就沒有干不成的事。凡是村里的黨員干部與群眾之間互相信任的,這個村的工作一定干的好。在禁燒過程中,為什么有的村能夠禁得住,而有的村卻火燒良田幾千畝,一片火海,一畝也沒有保住,說到底還是干部與黨員和群眾之間發生了信任危機。從去年開始,方窯村部分老黨員都表現的很好,人家不圖名、不貪利,帶著紅袖標,在田間地頭巡視,很負責任,這兩年方窯村禁燒都做得很好,基本沒有焚燒秸稈的現象。村上工作搞好了,得到了上級領導的獎勵,又可以支持村里的發展,為群眾爭取項目、辦好事,最終受益的還是廣大黨員群眾。有些村表現的就不好,村干部和鄉干部之間相互不信任,鬧矛盾,村干部在群眾中沒有威信,中心工作來的時候頂不住,也就失去了很多發展的機會。該支持的項目不敢支持,農田水利建設項目上級不敢安排,原因是怕樹被燒死,導致我們鄉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落后,給群眾生產帶來極大不便。

部分村干部在日常生活中不檢點,本來不該收取的費用向群眾收取,這首先就已經失信于民了,在一些問題上個別鄉干部也有參與,在這里不就不再點名,要好自為之。在以后的工作總要好好考慮考慮怎樣為群眾做些實事,怎樣取信于黨員群眾,怎樣把工作做好。

3、要公平公正。幾千年來,咱們國家的群眾不怕貧困,怕的是不公平,所以人民群眾很早就崇尚公平公正。品行端正,做人才有底氣,做事才會硬氣。襟懷坦蕩,光明磊落,就會贏得他人的信賴與尊敬。威信來源于公道正派,我們要正分“光棍”和“無賴”的區別。“光棍”就是靠平時一點一滴的小事做出來的:見群眾面帶笑容,說話好聽,不分強弱,不分老幼,不畏強勢,一視同仁。而那些欺軟怕硬、欺壓良善的人則是“無賴”的表現,人民群眾表面怕你,其實在心里對你恨之入骨。作為黨員干部,處事一定要公正,其實許多信訪矛盾都是由于個別干部不注意自身影響多吃多占,或者處事不公、偏袒一方而造成的。只要我們公平、公正,群眾是講道理的,只要我們公平為人、公正處事,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4、要學會感恩。近年來,國家出臺了多項惠民政策,“兩免一補”、“糧食直補”、“農民健身工程”、“衛生院”、“敬老院”建設等,都深受群眾的歡迎,但是有個別黨員群眾不理解、不支持、不感恩、還找茬。村里建衛生室,能夠方便群眾就醫,本來是好事,還有部分人員說房屋結構不合理、選址不行等等,想方設法讓村里弄不成事。大家可以想想,房屋的結構既然能夠大范圍的推廣,是經過專家論證、廣泛借鑒外地經驗的基礎上才確定的,哪能是一兩個人說不合理就不合理,說拆就拆呢?

我想,我們要學會感恩,從建國前受人欺辱到建國后基本自給自足,再到現在的豐衣足食,而且國家還有種糧補貼、醫療補貼等惠農、富農政策,大家應該感到滿足,應該感謝我們的黨,應該感謝我們的國家。縣里的領導有部分是外地人,但是他們卻能扎根于我們縣,為我們縣經濟的發展的費勁心思,他們沒有節假日和星期天,跟襄縣毫無關系的人尚且這樣,在襄縣土生土長的我們是不是該捫心自問下:我們為家鄉經濟的發展都做了些什么?

5、要知道敬畏。現在有部分同志思想浮躁的很、庸俗的很,覺得手里有一點臭錢就很了不起,手里有一點權力就開始橫行霸道,不認識自己。有句俗話講的很好:上帝欲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說的就是天要滅你,就先讓你橫、讓你不知害怕、讓你瘋狂的干壞事!

作為黨員,要知道權力是人民群眾賦予的,是一種責任,是一種義務,是受上級領導的,是受到法律監督的,不是什么東西都能用錢來衡量、來買。我有一個朋友比較有錢,有一天他擔心地告訴我:“我很擔心自己的兒子,現在見什么都想用錢買,在他的心中什么都是能用錢買來,什么事都是能用錢來擺平的。”這確實是很危險的信號。作為未成年的孩子,這樣想還可以理解,后天還可以教育。但是作為黨員,我們要知道尊重人民,知道權力的根源在哪里;要知道尊敬領導,知道誰大誰小,要聽誰的;要知道敬畏法律,懂得什么事該做,什么事不該做,做事有分寸。

現在部分黨員干部就不知道什么是敬畏,芝麻大一點事,鄉里村里正全力協調解決,他就已經開始越級上訪,根本就不知道尊重別人的勞動,不知道敬畏法律。從去年開始,國家專門出臺法律法規加大了對非訪的打擊力度,一般情況下咱們不會動用法律,因為知道大家沒事不會去上訪,來來回回的也都很不容易。但是還有個別人員就是不聽勸告,一味的纏訪、鬧訪,越級上訪,最后只有嚴厲打擊。

6、要有集體榮譽感。什么是集體榮譽感?華中科技大學校長李培根博士在2010年華中科技大學畢業典禮上為我們做了樸實的解讀:“母校就是你一天罵他八遍卻不允許別人罵的地方。”同樣,我們也可以說,茨溝就是我們關起門來可以為某個問題鬧翻天但卻不允許別人說有瑕疵的地方,這就是集體榮譽感。

人的一生中在一起共事的人、工作過的單位可以說是屈指可數,所以我們應該要珍惜同事之間的友誼,有事要相互團結,決不能鬧矛盾,珍視單位的榮譽,要有集體榮譽感。我很清楚的記得,在2008年的夏季禁燒中,雖然分的有管理區,但是我們工作中,相互配合時就打破了區域之間的限制。聶莊地頭有火,王莊的村干部趕過去就撲救;王莊的麥秸垛著火了,肖莊的村干部也第一時間趕過去撲救。大家相互之間配合的非常默契,08年的禁燒工作也是咱們鄉最成功的一次。這是什么,這就是集體榮譽感。所以,無論做什么事,只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就沒有辦不成的事。

有件事我十分感動,今年禁燒工作剛結束的時候,我一個人在附線看新東環的進度,就隨便和路旁一個賣桃的農戶聊天。我問他:“今年禁燒工作搞得怎么樣?”他說:“我們這里最近幾年搞的很好,鄉里管得嚴,前幾年有時還出現部分桃樹被燒死的現象,現在禁住了,桃樹也安全了。”我又問他:“不是有些地塊兒還有著火的嗎?你看,那邊還能看到有黑麥茬。”我指著遠處一塊兒地。他接著就說:“那是有人不小心在地頭扔煙頭點著的,火還沒有著起來,鄉里村里就來人把火給撲滅了。”這也是集體榮譽感。實際效果怎么樣?咱們心里都清楚。老百姓很寬容,我們需要做的工作還很多。

總之,我們大家不管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都要牢記自己是一名黨員,是一名干部,在干好自己工作的同時,想著自己是集體的一員,是黨的一分子,能管制別人的管制別人,不能管制別人的管好自己,我們每個人都會過得充實,得到幸福,全鄉的各項事業都能取得良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