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科學發展觀應正確處理六大關系

時間:2022-12-19 11:31:00

導語:堅持科學發展觀應正確處理六大關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堅持科學發展觀應正確處理六大關系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這是黨中央第一次全面、完整、系統地提出科學的發展觀,是關于發展的本質、目的、內涵和要求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結合實際,我們認為堅持科學發展觀,應正確處理六大關系。一、必須正確處理“面”與“點”的關系。正確處理面與點的關系,就是要從“面”上下功,從“點”上突破。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要統籌兼顧,所謂統籌兼顧就是總攬全局,科學籌劃,協調發展,兼顧各方,重點考慮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以實現經濟社會的整體協調發展。但是,統籌兼顧不等于平均用力,齊頭并進,全面、協調發展并不否定重點突破。因此,我們必須選好突破點,以點帶面,整體推進。必須抓住農民增收這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個重點發展農村經濟,必須抓住企業改革這個重點發展工業經濟,必須抓住優化環境這個重點促進招商引資工作,必須抓住干部隊伍建設這個重點推進黨的建設。必須堅持抓重點謀全局,抓典型促全面,抓兩頭促中間的工作方法,帶動面上工作協調發展。只有一個重點一個重點地抓,一個重點一個重點地突破,才能實現面上工作的整體聯動。

二、必須正確處理“遠”與“近”的關系。正確處理遠與近的關系,就是要從“遠”處著眼,從“近”處著手,就是要堅持可持續發展,正確處理經濟建設與人口增長、資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對計劃生育、資源開發、環境保護工作必須從現在抓起,從“我”做起,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要堅持計劃生育國策,提高人口素質,控制人口性別比,實現優生優育,決不能只重視物質生產而忽視人口生產,導致人口膨脹,增加社會就業和資源使用壓力;要堅持資源開發和節約并舉的方針,科學管理和使用土地,把節約放在首位,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決不能竭澤而漁,殺雞取卵,透支子孫賴以生存的資源;要堅持依靠科學推進環境保護和治理,從體制和機制上鼓勵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減少環境污染,發展循環經濟,形成有利于節約資源,減少污染的生產模式和消費方式,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生態保護型社會,決不能急功近利,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眼前發展和局部利益。

三、必須正確處理“事”與“人”的關系。正確處理事與人的關系,就是既要“為人干事”,更要“靠人干事”。科學的發展觀要求以人為本,就是要把人民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滿足人的多方面需求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它的本質就是要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物質生活、精神生活和健康水平;就是要保障人民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權益,讓人民享有更廣泛的權利和自由;就是要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進一步增加就業機會,加強社會保障工作,幫助城鄉特困群眾解決生產生活問題。但是以人為本更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靠人干事”,必須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去辦一切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會、有益于改革、發展、穩定的事。要用想干是德,會干是能,多干是勤,干好是績來評判干部、考察干部、任免干部,激勵干部去謀事、想事、議事、干事。同時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充分發揮專業人才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努力營造一個想大事、干大事、成大事的良好氛圍。

四、必須正確處理“量”與“質”的關系。正確處理量與質的關系,就是既要看“量”的大小,更要看“質”的高低。堅持科學的發展觀,不僅要保持較快的經濟增長速度,而且更要注重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不僅要擴大經濟規模,而且更要注重增加地方財力;不僅要增加總量,而且更要注重投入與產出、成本與效益的合理性。一方面要做大總量,任何時期都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搶抓機遇加快經濟發展,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把經濟總量拉上去,不斷增強縣域經濟實力,縮小與發達地區在經濟規模上的差距。另一方面要講究質量,不能盲目追求高指標、高速度、急于求成,必須是在提高效益的前提下快速增長。要堅持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必須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充分發揮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重要作用,緊緊依靠科學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

五、必須正確處理“虛”與“實”的關系。正確處理虛與實的關系,就是要“以虛促實”、“以實推虛”。經濟發展是社會發展的前提和基礎,也是社會發展的根本保證。堅持科學發展觀,必須把加快發展作為第一要務,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社會發展是經濟發展的目的,也為經濟發展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條件。必須克服抓經濟建設是實,抓精神文明建設是虛的片面錯誤傾向,在牢牢抓住經濟建設的同時,全力推進社會發展。必須大力發展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事業。圍繞建設“學習型社會”的目標,全面推進教育現代化,形成人人學習,熱愛學習的社會氛圍;加強基礎研究和科技普及水平,推進科學技術事業發展;優化衛生資源配置,健全公共衛生和農村合作醫療服務體系,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使群眾享有更高水平的衛生保健;加強思想政治建設,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展示奮發有為的精神風貌,把人們思想統一到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上來;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不斷增強人民體質;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打造符合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廣泛開展文明創建活動,提高城鄉文明程度,加強文明系統、文明社區、文明窗口、文明家庭創建力度,組織評選文明村組、文明自然墩、“十星級文明農戶”和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戶”,推社會風氣根本好轉,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六、必須正確處理“動”與“靜”的關系。正確處理動與靜的關系,就是在穩定的局勢下推進改革,用改革的辦法來維護穩定,不能因為求穩怕亂而裹足不前,也不能在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急躁冒進。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是全局的首要的基本關系,穩定是干好一切事業的前提和基礎,沒有穩定的社會政治環境,一切事情都無從談起。要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的可承受程度有機地結合起來,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的結合點。一方面積極推進各項改革,認真貫徹落實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加快建立健全管人、管事與管資產相結合的管理體制和國有資產保值機制;強化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推進縣、鄉綜合配套改革;深化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支付、政府采購和收支兩條線管理改革。另一方面要積極做好穩定和安全工作,切實轉變干部作風,牢固樹立“群眾利益無小事”觀念,認真做好群眾來信、來訪工作,進一步落實信訪工作職責,重點解決好重訪,越訪、群訪問題,變消極回避為積極應對,變群眾上訪為干部下訪。高度重視安全生產,確保不發生重特大事故,嚴厲打擊惡性刑事犯罪行為,降低刑事發案率,為改革發展創造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