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快推進縣域文化建設

時間:2022-12-19 11:52:00

導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快推進縣域文化建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快推進縣域文化建設

科學發展觀指導加快推進縣域文化建設

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指導思想上的新發展,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現代化的根本指針。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加快推進縣域文化建設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深刻認識文化建設的重大意義,打造縣域特色文化品牌促進城鄉經濟文化和諧發展。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一、把握形勢,切實增強縣域文化建設重要性的認識

科學發展觀的實質是要實現經濟社會更快更好地發展。發展首先是經濟的發展,而文化則是經濟發展的推動力。文化興則經濟興,經濟發展最終是以文化來衡量。以科學發展觀指導的文化,不是“機械”的、形而上學的文化,更不是單純的“文字游戲式”的文化,它是以人為本的文化,城鄉統籌和區域統籌、協調、可持續的文化。對縣域發展來說,同樣經濟是肌體,文化是魂魄。沒有經濟實力就沒有地位,沒有文化就難立形象;沒有文化品位,就沒有靈魂,也就沒有吸引力和發展潛力。這樣一個沒有持久魅力和加快發展內在動力的地區,也就喪失了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有利條件和基礎優勢,經濟和社會的全面發展更無從談起。堅持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也是文化建設的內在要求,決定著文化建設的方向。在文化建設上,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方面多層次多樣性的精神文化需求為主要目的,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文化利益。

近年來,利津縣堅持“一手抓文化事業,一手抓文化產業”的文化建設思路,切實加大了對科教文衛的投入,縣域文化建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環節,主要是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與縣域經濟發展相比,與人民群眾的需求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現在:文化事業的基礎設施相對薄弱(特別是農村)、文化事業經費投入不足、文化事業隊伍素質不高、文化產業數量小貢獻少,文化產業經營方式單一等方面。這些都需要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進一步樹立和落實科學的發展觀,加快推進文化改革和建設,促進縣域經濟、政治、文化和諧發展。

二、突出特色,打造縣域文化品牌

當今文化正處在一個世界多元化相互激蕩和交融的時代。在多元化文化思潮中,文化的民族性及地域特色愈來愈吸引著人們的關注。利津依河靠海,特殊的地理優勢,造就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黃河口自然地理文化景觀,它包括以黃河為核心的黃河文化、以渤海為核心的海洋文化、以濕地為核心的荒漠文化同時也造就了獨具特色的黃河口人文歷史文化景觀,它包括以呂劇為核心的黃河口民間文化、以鳳凰城、鐵門關、東津渡和李神仙洞為核心的民間傳說文化、以勝利油田為核心的現代文化。今后,我們將充分發揮這些特色和優勢,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資源打造富有利津特色的文化品牌,把縣域文化建設不斷推向深入。

一是以改革和創新的精神推進縣域文化建設。在開放的條件下,地區文化資源不再為一個地區的文化事業和產業所獨有,相反成為人類共同的財富并成為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現在很多地方打出歷史古跡之牌,發展旅游文化的做法值得借鑒。柏寢臺是春秋五霸中最大的齊桓公休閑避暑和會盟諸侯的重地。與清代的避暑山莊相比,其影響作用和地位都應有過之而無不及,只是它早早的被毀了。淄博市博山區的原有國家森林公園,在山頭上建設了“桓公臺”,把齊桓公及齊國的歷史名人、把火牛陣及齊國的歷史典故都搬上了山頭,成為一大景點,從而帶動了地方文化建設的深入發展引起了人們普遍關注。今后,我們要注重挖掘本地的文化資源,制定各方面的政策,重視人文科學的研究和發展,精心打造旅游文化,促進縣域文化繁榮。

二是多出能給縣域經濟發展宣傳造勢和廣告效應的精品力作。文化的發展和提高應立足精品,要努力生產出反映時代風貌、具有較高思想藝術水平、能給區域經濟發展起強大宣傳效果的優秀作品、精品。唐人張繼一首《楓橋夜泊》使寒山寺名傳千古、名震海外;岳陽樓、藤王閣借助于范仲淹、王勃的名篇成為華夏名樓。一首好詩、一篇好文、一個好的電視劇等等,都能提高一個地方的文化品位,以至帶動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今后,我們將繼續通過實施精品工程,生產一大批反映利津特色和時代精神的精品力作,宣傳利津、推介利津,塑造利津嶄新形象。

三是建設高素質的文化人才隊伍。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和用人制度,形成一套育人才、引人才、選人才、用人才和留人才的機制和制度,不僅要培養高層次、專業性強的文化人才隊伍,更要注重培養文化產業職業企業家,讓文化專業人才和企業企業家結合,用創新的思維推動文化產業發展。楊瀾創辦陽光衛視的成功,說明了文化專業人才和職業企業家結合的強大吸引力。

四是積極穩妥地推進文化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制定和落實各項文化發展政策,進一步深入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產品生產經營機制改革,實現政府文化管理職能從以辦文化為主向以管文化主轉變;充分運用文化領域的市場機制,讓文化產業走向市場;完善企事業單位的微觀運行機制,加快文化事業單位改革步伐,努力形成文化與經濟社會良性互動的發展機制。

三、整合資源,促進城鄉經濟文化和諧發展

統籌城鄉發展,不僅要有繁榮的經濟,也要有繁榮的文化;不僅要有繁榮的城市文化,也要有繁榮的農村文化。只有城鄉統籌發展,城鄉文化才更加繁榮,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才能得到快速健康協調發展。

一是繼續推廣“結對文明共建,統籌城鄉發展”的做法。文化建設的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去年以來,利津縣以文明誠信一條街、小康文明村等創建活動為契機,在全市率先推廣“結對文明共建,統籌城鄉發展”活動,幫扶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環境面貌,為農民群眾接受教育、健身娛樂開辟陣地;幫扶科技文化教育,提高村民綜合素質;幫扶農村經濟發展,加快農民致富奔小康步伐。今后,我們將繼續推廣這一做法,重點解決好農村文化陣地問題,完善農村文化設施。繼續抓好有線電視村村通工程,并著力提高入戶率,讓群眾受益,豐富農民業余文化生活;切實加強農民的文化知識培訓,不斷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深入開展科技、文化下鄉活動,保證城市文化多下鄉、常下鄉,豐富群眾的文化活動;積極推進村莊建設改造和環境整治,為農民群眾創造更加文明的生活環境積極開展群眾性的文體活動,抓好社區文化、廣場文化、企業文化和校園文化建設,豐富城區文化生活。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二是利用市場機制,促進縣域文化建設趨向繁榮。近幾年來,我們在經營城市過程中,運用市場機制成功運作了投資達萬元的利津鳳凰廣場,為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提供了理想陣地。今后我們將在財力允許的基礎上,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為主、社會多元的縣域文化投融資新格局建立文化發展專項資金,通過不同方式吸納、籌集資金;圍繞文化產業,利用市場機制,大力培育“文化人”、“文化戶”、“文化企業”和各種文化服務中介組織,鼓勵非公有制經濟以獨資、合資、股份合作、聯營等方式進入文化產業,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