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掛靠經營車輛的管理途徑

時間:2022-08-08 04:35:00

導語:淺談掛靠經營車輛的管理途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掛靠經營車輛的管理途徑

淺談掛靠經營車輛管理途徑

渦陽縣運管所于曉虎

掛靠經營車輛指的是在運輸企業中存在的法定的所有權與實際的所有權和經營權相分離的營業性車輛,分為貨運和客運兩種形式。其主要表現為車輛由個私業戶出資購買,車輛和公司出于各自的利益,達成一定默契,車輛以公司的名義從事道路運輸經營(為集中問題,本文僅對貨運類的掛靠車輛的管理作以探討)。由于其權責不明,難以實現規范管理,嚴重影響到道路運輸市場健康、有序發展。本文希望從形成原因等方面入手進行分析,針對現象提出探討性的意見和建議,談談自己的不成熟的看法。

一、車輛掛靠經營的發展

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后,個體運輸業發展較快,對傳統的計劃經濟條件下的國有和集體運輸企業形成強大的沖擊。許多企業由于車輛老化,經營虧損,紛紛把車輛轉讓或承包給企業職工和外部人員掛靠經營。以渦陽縣為例,原國有企業阜汽集團汽車六隊的貨運車輛,在1994年,實行單車承包制,不久又實行對外承租制,根據車況的新舊程度,把貨車分為一年租賃期、二年租賃期和三年租賃期。1996年,六隊貨車實行產權轉讓,全部處理給職工或者出售給外部人員。

2000年前后,隨著農村剩余農動力和城市下崗職工的增多,由于運輸業相對收益較快,許多汽車銷售公司利用個體業戶資金短缺的實際,采取銀行貸款等方式融資購車,吸引購買力,占領市場。一些銷售方和相關人員,看到掛靠經營有利可圖,成立專門的運輸公司,提供貸款融資、代辦證件、代繳稅費等業務和服務。據調查,一些汽車銷售市場周邊也是貨運公司的主要集中地。

二、車輛掛靠經營的內外部環境

1、個體業戶的資金短缺

掛靠車輛的出現,解決了原國有企業因缺乏資金,市場拓展乏力的瓶頸,又開拓了社會閑散資金和勞動力迅速進入運輸市場的渠道,在行業發展資金匱乏和基礎設施不健全的情況下,掛靠車輛的出現完全符合“發展”精神,屬于應勢而生的時代產物。應該看到,相當多的一部分個體業戶由于資金短缺而采取掛靠經營的方式,在市場形成階段起到一定積極意義。

2、稅費征收的政策性差異

根據國家有關規定,車輛參加營業性運輸要承擔相應的稅費,主要有:⑴交通規費,包括:養路費、運管費、客運附加費、貨運附加費、小機養路費;⑵地稅,包括:車船使用稅、營業稅、個人所得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稅附加、地方教育附加;⑶工商費,包括:車輛管理費、個體勞動者協會會費、消費者協會會費。由于各地征收政策不統一,征收標準差別較大,運輸業戶為降低經營成本,紛紛自發將車籍入到條件優惠的地區的掛靠公司。

三、掛靠經營車輛的危害

1、不利于建立和完善公平競爭的運輸市場規則

掛靠經營嚴重違背了行政許可不得轉讓的基本原則,破壞了公平競爭的市場規則。掛靠車輛憑借企業非法轉讓的運輸經營許可資源,尤其是外掛車輛憑借超低地車輛稅費成本,惡意壓價同本地車爭搶貨源,嚴重的不公平競爭,影響了運輸行業的健康發展。

2、不利于行業的協調發展和規范管理

掛靠車輛的個體經營的趨利性,時常誘發危及交通安全和擾亂市場秩序的違法違規行為發生。如超速、疲勞駕駛、超載超限運輸、超范圍經營等,并時常引發業務矛盾糾紛,影響了社會的安全穩定,群眾有意見、政府不滿意,成為行業管理的熱點和難點。

3、不利于依法行政和人民群眾利益的保護

混淆了經營主體性質,不利于行業協調發展、規范管理和依法行政。掛靠車輛的雙重屬性容易導致國家經營普查和行業統計數據失真;掛靠車主私下頻繁轉讓車輛現象給管理造成很大難度;企業對掛靠車輛無強制支配權,難以調劑和調動運力為群眾提供普遍、連續的服務和適應國家緊急搶險的需求;尤其是管理部門在行政執法過程中,對掛靠車輛違法行為容易出現主體界定不準,影響到案件正確處理,甚至敗訴。

四、解決的辦法和途徑

1、現代化的企業制度

積極推行股份制公司化經營,清理空殼企業和掛靠經營。建議國家出臺相應政策,嚴格資質評審制度,明確車輛不得掛靠經營,對違反規定的企業予以取締。同時,積極引導車輛自行組建股份制公司,對不符合條件的企業實行股份制改造,動員掛靠車輛作價入股,進行資產重組,是企業成為真正擁有車輛產權和經營權的實體,實現規范經營,引導其向物流業的轉化,向規模化、專業化、網絡化的方向發展。

2、提高對貨運管理重要性的認識。政府對公路貨運的認識和重視程度不夠,總體說來地方政府更多的是重視公路基礎設施建設,忽視相關的管理和市場規范;相關的主管部門重客運、輕貨運的現象存在阻礙了公路貨運發展。應建立健全相關的管理體制和法律法規,各部門之間統一協調機制,統一各部門的管理標準,同時還要提高和加強行業協會的作用。

3、加快發展扶持,對大型國有貨運企業應以加快發展為主題,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自身為主體、以信息技術為支撐、以提高運輸服務質量為中心的方針,充分發揮規模大、信譽好的特點;組建全區性的大型貨運企業集團,促進企業做大做強。

4、重視貨運市場的整體化建設,貨運站場的建設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遵循市場經濟規則,兼顧近期需要與長遠發展,注重硬件建設與軟件管理結合;在全面規劃和充分論證的基礎上,鼓勵不同所有制投資者和外商投資企業參與貨運站場的建設;建議政府在站場用地方面給予優惠政策,政府統一規劃建設貨運樞紐。

5、借助先進的信息手段推進貨運業的發展,可以充分提高貨運企業的回程利用率,降低貨運成本,提高貨運業的效率和效益,從而也減少了社會貨運資源的浪費。鼓勵建立以信息化手段為主導、輔助貨運業發展的策略,加大信息技術在貨運發展中應用的廣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