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家庭教育在兒童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時間:2022-11-19 11:37:00

導語:試論家庭教育在兒童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試論家庭教育在兒童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同志曾經高瞻遠矚地指出:“國運興衰,系于教育;發展教育,全民有責。”而今,中國實實在在地把教育擺在了新世紀發展戰略高度。每當面對年輕的父母望子成才的一道道殷切的目光的時候,作為社區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我們深深感受到中國的父母從來沒有向今天這樣關注孩子、關注教育、關注未來。“新生代”決定著中國新世紀的勝負。父母們肩負著塑造未來的重任。然而在現代社會里,人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誰也無法把人的全部教育責任承擔起來--于是大教育觀應運而生了。所謂大教育觀,從時間上看是終身教育,從空間上看是學校、社會、家庭有機配合的教育。它要求學校和家庭相互要統一認識、統一步調、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從而形成合力,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學校是專門的教育機構,有專業的教師,在教育理論和育人經驗方面往往比家長高出一籌,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這就決定了學校在教育工作中的主導地位,所以指導好家庭教育的責任就義不容辭地落到了父母和教師的身上。

一、幫助家長更新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

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使幾乎所有的兒童都成了社會和家庭的太陽,望子成龍、望女成風是每位父母強烈而善良的愿望。只是在很多的孩子身上,這種善良的愿望卻成了他們沉重的負擔。重智力投資素質培養給獨生子女帶來的災難性后果是非智力素質的嚴重弱化。按說,中國孩子的聰明才智是世界聞名的,同時他們的心理素質之差是世界出名的。家長雖然用心良苦,但是觀念有誤,不利于孩子的健康生長。作為教師,有責任和義務引導和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觀念。1、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即對家長與孩子的關系要有正確的看法。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應該是民主、平等的,而不應該是簡單粗暴的、專橫的。2、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即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引導家長充分認識到作為教育的責任首要的就是對子女進行如何“做人”的教育,教育的重點是德育,而不是單純追求高分數。教育專家普遍認為:“智育不好是次品,體育不好是廢品,德育不好是危險品。”3、樹立正確的人才觀,作為家長應明確什么是人才,怎么才能成才。正確的人才觀是使受教育者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成才的關鍵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諧發展,是好思想道德和智能發展的統一,而不只是分數高、升大學才是人生目標,三種教育思想觀念的核心是“人”字,兒童和少年是人,作為人,我們應該民主平等地對待他;作為正在生長發育中的人,家長應該根據教育發展的規律,科學地教育和幫助他;作為必將是獨立走向社會的人,我們更應該按照社會需要的標準去培養、規范他。

二、幫助家長掌握教育規律,提高育人的方法和技巧

教育藝術不是刻板的空洞說教,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結合日常生活,自然地讓孩子接受教育。其最高境界是“無為而治”、“不治無效”,把教育的內容滲透在游戲、談天、生活之中,在這種和諧、優良的氣氛中讓孩子自然而然地、不知不覺地接受教育。教師的義務就是幫助家長改進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鼓勵家長講究教育孩子的藝術。我們家庭教育不僅要有正確的思想觀念,還要運用符合兒童和少年年齡特征的、符合教育規律的、科學有效的家庭教育方式方法。否則,再良好的愿望也難于實現。因此,學校要做到如下兩點:一是要指導家長認真幫孩子從認知-行動-養成習慣到良好品德的形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良好的行為的反復實踐才能形成習慣,良好的習慣逐漸產生良好的品德。二是要引導家長懂得對不同年齡、不同特點的孩子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幼兒的教育特點是“玩中學”,不適合說教;少兒的教育適合用朋友式的滲透效果更佳。三是要讓家長與孩子交朋友,使教育于雙向交流之中。許多孩子逆反心理產生的原因主要是家庭教育內容單向教育多,雙向教育少,家長說孩子聽,久而久之使孩子產生厭煩情緒。

三、幫助家長提高自身修養,以身立教熏陶孩子

家庭教育在一個人的成長和發展過程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我們父母的職務作用對子女的影響是任何人都無法代替的。家庭教育是每個人最早期的教育,家庭是兒童出生后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兒童從出生的第一天起就開始接受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最親密的人,父母和長輩的言行舉止,行為習慣時刻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好的行為和習慣能使人受益終生。孩子就像白紙一張,具有很好的可塑性,所以家長的“以身立教”絕不能輕易丟掉。值得注意的是,“灰色家庭”足以導致一個“灰色世紀",家庭麻將風,吸煙、酗酒、看黃色錄像、缺乏責任心和自覺性,最終導致了兒童的不良生活習慣產生;父母離異對子女心靈造成的傷害僅此于父母死亡,它的影響常常滲透孩子的終生,畸形的環境極易形成殘缺的性格;家庭暴力事件明顯增多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也是人類的悲劇,某些家庭沉緬于“棒打出孝子,慣養忤逆兒"的錯誤觀念難以自拔,兒童于是便成了某些家庭暴力行為的直接受害者,家庭暴力對兒童的影響足以涉及到孩子的終生。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最大區別在于它沒有教材,沒有課堂,其教育力量不僅取決于家長的教育思想、觀念和方法,而且同時在一定程度上還取決于家長自身的榜樣作用。家庭教育是在日常生活之中由家長言傳身教實施的。家長的言談舉止,時刻在影響著孩子,而其就像家長的影子,不僅會“上行下效”,很可能還會“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魯迅先生說:“故父母的缺點,便是子孫滅亡的伏線,生命的總結。”思想家顏之推說:“夫風化者,自上行于下者也,目光而施于教也。”近代愛國將領朱慶瀾在《家庭教育》中把父母給兒女做出榜樣作是家庭教育的“根本法”、“根本法子一錯,什么(別的)教法是無效的”。所以教師要引導家長在樹立正確的教

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改進教育方法的同時,還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榜樣是無法偽裝的,它是人的綜合素質的自然的流露。無論家長有意還是無意,都會起到榜樣的作用。教師應該讓家長認識到以身立本最直接、最經常、最深刻的教育,千萬不可等閑視之。

四、幫助家長重視育人成人,培養良好思想品德

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思想品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勞動素質教育等諸方面的內容,而培養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則是其它各種素質的基礎,也是家庭教育的重點。在現實生活當中,不少家長認為重視孩子的學習就是重視教育,不知道成人不一定成才,成人是成才的基礎的道理。在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質較低的家長中,思想觀念落后、德育目標含糊不清、德育內容隨心所欲、德育方法專制的現象依然嚴重。單親家庭、外出經商家庭、外來人口家庭等各種社會家庭中,部分家長將孩子長期托養在家教教師家中,試圖讓教師承擔起教育責任,這些都使得家庭德育的情況更加復雜。社會是一個大染缸,其中有各種不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負面效應,它們潛移默化地影響,間接腐蝕著孩子的靈魂。于是出現了“苦口婆心教五天,一到雙休全忘光。”“校內學雷風,社會一場空”這樣的民謠。家庭德育對孩子品德發展的作用是巨大的。作為教師,應該指導家長懂得怎樣引導孩子品德健康發展,怎樣引導孩子樂于接受家庭德育,同時指導家長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培養好孩子的技能就是花錢買明天,培養好孩子的品德就是花錢買養老保險,從而妥善處理好眼前快樂與長遠幸福的關系。要重點做好以下幾點:加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教育,使孩子由“消極型”轉為“積極型”,由“專制型”轉為“民主型”;重視勤儉節約教育,對子女進行正確的勞動和索取的引導,使孩子由“隨意型”轉為“計劃型”,由“放任型”轉為“自律型”;培養自理自強能力,使孩子由“保養型”轉為“自理型”,由“封閉型”轉為“開放型”。新聞報道中某些家長不循私情送子服法的事情固然值得表彰,但社會更應該提倡家庭教子守法,精心育苗,以免貽誤人才,造成無法挽回的局面。

當今時代是競爭激烈的時代,現代社會是學習型社會。孩子的學習是一個家庭的頭等大事,育人的效果與科學的方法密切相關。替家長著想,幫家長引法,為家長指路,是學校和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為國家培育合格之才,甘當孩子成長的引路人,教師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