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綜合規劃會上的講話
時間:2022-07-10 03:59:00
導語:水資源綜合規劃會上的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各位院士、各位專家,同志們:
為研究制定新時期我國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總體戰略,按照《水法》的要求,從2002年4月起,由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牽頭,會同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農業部、國家林業局、中國氣象局等有關部門,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了水資源綜合規劃編制工作。經過6年多的共同努力,全國水資源綜合規劃編制工作已經基本完成,進入審查和報批階段。今天,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邀請各位院士、專家和有關部門的領導及代表,共同審查全國水資源綜合規劃報告,充分聽取專家意見,進一步完善規劃成果,加快推進水資源綜合規劃成果的審批。
剛才,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杜鷹同志作了重要講話,就編制全國水資源綜合規劃的重要意義、需要重點把握的幾個問題及下一步工作要求講了很好的意見。借此機會,我代表水利部向參加審查會的各位院士和專家、各有關部門的領導及與會代表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向為規劃編制工作付出辛勤勞動的全體人員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誠摯的問候!
下面,我簡要談幾點意見。
一、全國水資源綜合規劃是集中各方面智慧、凝聚各方面力量的系統性規劃
全國水資源綜合規劃是涵蓋全國、流域、行政區域三個層面,涉及多學科、多部門的一項復雜而艱巨的系統工程,工作任務重,技術要求高,協調難度大。特別是經濟社會新發展、人民群眾新期待、水資源條件新變化、水利工作新實踐,對水資源綜合規劃編制提出了新的要求。規劃編制工作啟動以來,各有關部門、流域機構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度重視,周密部署,通力協作,聯合攻關,確保規劃工作順利開展,高質量完成了規劃編制任務,為規劃報告的審查和完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仡櫫陙淼乃Y源綜合規劃編制工作,主要有以下幾個突出特點。
一是注重與時俱進,樹立科學理念。本次規劃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貫徹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部署,按照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和民生水利的要求,緊密結合各流域、各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和水資源條件,堅持以人為本,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堅持資源節約與保護,堅持統籌兼顧,堅持水資源綜合管理,正確處理經濟社會發展、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對一系列關鍵問題進行深入論證,系統地回答了新時期我國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重大戰略問題。規劃通過建設節水型社會、轉變用水方式、合理配置和有效保護水資源、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著力解決我國水資源的突出問題,保障飲水安全、供水安全、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撐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二是注重調查研究,夯實基礎工作。在規劃編制過程中,規劃編制組、技術工作組和各流域機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開展了大量基礎、勘查工作,全面系統地調查、分析和整合各地區、各部門相關資料。針對規劃中的重大技術問題,開展了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需求關系及需水預測研究、水資源承載能力和水環境承載能力評價方法與技術研究、生態環境需水預測研究、用水定額與節水潛力分析研究、水資源合理配置技術方法與指標體系研究等10大課題共30多項專題的研究工作,形成了全國、七大流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水資源及其開發利用調查評價和多項專題研究報告,為規劃工作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三是注重專家參與,實行開放式規劃。開展了跨部門、跨學科、多層次的協作,涉及270多家技術部門和單位,直接參加人員約1.3萬余人。特別是注重發揮專家作用,組織了具有廣泛代表性的技術專家組,從規劃任務書、技術大綱到水資源調查評價、水資源配置等各階段,多次邀請水利及相關學科的專家進行咨詢,征求各方面意見,對規劃成果進行了多次修改完善。廣泛吸納國內外先進的水資源規劃理念和方法,采用新思路、新資料、新技術、新方法,在水資源調查評價、可持續用水模式、流域及區域水資源配置及控制性指標、重大水資源配置工程布局以及重點領域和區域的水資源保障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規劃成果,部分成果已經在實際工作中得到應用。
四是注重統籌協調,上下通力配合。規劃按照全國統一的技術要求和口徑,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結合的方式,經全國、流域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三級反復協調平衡、復核檢驗和綜合集成,進行了多次技術協調和行政協調,最終形成了全國、流域、省級水資源綜合規劃成果體系。目前絕大多數意見已協調一致,大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對流域規劃成果表示基本同意或原則同意。
二、全國水資源綜合規劃是應對日益嚴峻的水資源形勢,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戰略性規劃
水資源是基礎性的自然資源和戰略性的經濟資源,是生態環境的重要控制性要素。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水資源問題,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有力地促進了水資源集約開發、節約利用和有效保護。同時,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人多水少、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與生產力布局不相匹配,既是現階段我國的突出水情,也是我國將要長期面臨的基本國情。特別是在全球氣候變化影響加劇和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的背景下,水資源問題已經成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面對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與資源環境矛盾日益突出的嚴峻形勢,全國水資源綜合規劃力求從保障國家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出發,從我國水資源承載能力的實際出發,全面系統地回答水資源可持續利用中的重大戰略問題。
一是摸清了我國水資源及其開發利用狀況。水資源及其開發利用調查評價是一項重要的國家基礎性自然資源調查工作。通過本次規劃,對全國、流域、省、自治區、直轄市及地(市)水資源數量、開發利用狀況、與水相關的生態環境狀況、水資源質量及水污染狀況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調查和分析評價,對各流域和區域的水資源承載能力和水環境承載能力進行了系統分析,取得了大量第一手資料和一系列重要成果,建立了我國水資源基礎信息平臺,為水資源配置和保護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07年,我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已將《中國水資源及其開發利用調查評價》報送國務院。該成果為全社會正確認識我國水資源情勢、國家科學決策水資源重大問題、按照水資源條件優化調整經濟結構和生產力布局提供了科學、可靠的依據。
二是提出了我國未來三十年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戰略目標。規劃在充分考慮不同地區水資源條件、利用水平、未來經濟社會發展和技術進步等因素的基礎上,對未來不同用水模式情況下的水資源供需關系及對資源環境等方面的影響進行了綜合分析比較,研究提出了與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相適應的強化節水模式,科學制定了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戰略目標、總體思路、主要任務和對策措施。規劃要求通過劃定各流域、區域水資源開發利用上限、采取強化節水措施、控制用水需求過快增長、進一步對現有水源挖潛配套和適度開發新水源、合理調配水資源等措施,滿足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對水資源的總體需求,保證水資源開發利用總體上控制在水資源承載能力之下,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堅實基礎。
三是制訂了全國、流域和區域水資源配置的總體格局及控制性指標。本次規劃以水資源供需平衡成果為基礎,堅持公平公正、統籌協調、高效利用、綜合平衡的配置原則,對水資源在經濟社會系統之間和生態環境系統之間、不同流域和區域之間以及不同用水行業之間進行合理調配。規劃提出了水資源開發利用的一系列控制性指標,按照水資源可利用量實施總量控制,按照河流生態環境用水要求進行斷面水量控制,按照節水型社會建設要求進行用水定額控制,按照水域納污能力進行入河排污總量控制,為今后一個時期我國水資源配置、節約和保護提供了重要依據。
四是明確了重大水資源配置工程總體布局及管理措施。本次規劃在強化節水的前提下,根據水資源配置成果,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點、注重效益的原則,科學安排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提出在水資源具有開發潛力、具備建設條件、生態環境影響較小的地區新建一批大中型骨干水庫調蓄工程,增強水資源調控能力。在水資源緊缺地區,按照"三先三后"的原則建設必要的跨流域和區域調水工程,置換擠占的河道內生態環境用水和超采的地下水,修復和保護生態環境。建設必要的水資源配置工程,改善重點經濟區、重要城市、糧食主產區、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的流域和區域的水源條件,提高供水安全保障程度。同時,研究提出有利于水資源合理配置的管理措施,包括水資源管理制度、水價政策、水資源監測、調度機制等具有操作性的管理措施,為完善我國水資源配置體系,進一步提高水資源調控能力提供了重要依據。
五是制定了重點領域和區域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對策措施。規劃從節約用水、水資源保護、水生態保護與修復、水資源開發利用等方面,全面提出了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總體目標和對策措施。特別是針對糧食安全、城鄉飲水安全、城市供水安全以及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國家重點經濟區和能源基地供水安全等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戰略問題,研究提出了相應的水資源保障措施。
總之,這次全國水資源規劃成果是我國長期治水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是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的集中體現,規劃報國務院審批后,將成為我國今后一段時期水資源開發、利用、配置、節約、保護和管理的重要基礎和依據,必將對我國水資源工作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對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三、全力做好全國水資源綜合規劃的修改、完善、報批和落實工作
全國水資源綜合規劃成果來之不易,得益于各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各位院士、專家的咨詢指導,凝聚了參加規劃編制工作全體同志的心血和智慧。作為一項龐大而復雜的系統工程,目前的規劃成果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今天邀請的各位院士、專家以及有關部門的領導和代表,一直十分關心全國水資源綜合規劃工作,很多專家長期從事水資源戰略問題研究,具有很深的理論造詣和實踐經驗。希望各位院士、專家和代表對全國水資源綜合規劃報告進行認真審查、嚴格把關、集思廣益、暢所欲言,從規劃是否符合國家經濟、社會、環境對水資源的宏觀要求和我國水資源實際狀況,是否符合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客觀規律,規劃的目標、方案和措施是否可行,以及規劃理念、方法、手段的創新性等方面,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以便進一步完善規劃成果。會后,要抓緊做好規劃的后續工作,充分發揮規劃成果的重要作用,加快落實規劃中提出的目標、任務和對策措施。
一要加快水資源綜合規劃完善和報批。這次審查會要形成專家審查意見,全國規劃編制組和技術工作組要按照審查意見的要求以及各位專家和代表的發言記錄,抓緊對規劃報告進行修改、補充和完善,及時提交全國水資源綜合規劃領導小組審議,在與相關部門協調的基礎上,盡快將水資源綜合規劃報請國務院審批。
二要加快制定主要江河水量分配方案。要以本次規劃成果為依據,加快研究制定流域和區域主要江河水量分配方案,逐步建立覆蓋流域和省、市、縣三級行政區的用水總量控制體系。加快建立有利于水資源合理開發、高效利用、全面節約、有效保護、優化配置的管理制度,促進科學用水模式的建立,全面提高農業用水、工業用水和城鎮生活用水的用水效率和效益,確保到2030年實現用水總量控制等規劃目標。
三要加快論證實施規劃提出的重大工程。為盡快完善我國水資源合理配置體系,必須加快論證和實施規劃提出的重大水資源配置工程。緊緊抓住國家擴大內需、大幅度增加水利投資的重大機遇,加快實施南水北調東線、中線一期工程建設,加快東北、西南、西北、關中等一批區域性調水工程前期工作。開工建設一批水資源調配作用突出的重點水源工程。抓緊完成國務院已經批準的塔里木河、黑河、石羊河、渭河等生態脆弱流域的綜合治理,推進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艾比湖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的實施,抓緊完成國務院確定的"三河三湖"以及松花江水環境治理工程。
四要加快完善水資源保護制度體系。要按照規劃提出的入河污染物限排總量控制指標、水生態修復和保護目標、地下水資源保護目標,加快完善以水功能區管理為重點的水資源保護制度體系。抓緊建立生態用水及河流健康指標體系,加強水生態修復和治理工作。加快地下水超采區劃定工作,逐步削減開采量,遏制地下水過度開發和超采,確保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
五要加快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我國水資源短缺、開發潛力有限,用水效率不高,環境問題突出,不能走傳統的以需定供的老路,必須加快推進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轉變,在水資源規劃、配置、節約和保護等各個環節都要體現需水管理的理念,走內涵式發展道路。要圍繞水資源的配置、節約和保護,明確水資源管理的"三條紅線":即明確水資源開發利用紅線,嚴格實行用水總量控制,強化取用水管理,對超過取水總量控制指標的,一律不再審批新增取水;明確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科學核定水域納污能力,研究提出分階段入河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計劃,嚴格控制入河排污總量;明確用水效率控制紅線,用水戶用水效率低于最低要求的要依據定額依法核減取水量,用水產品和工藝不符合節水要求的要限制生產取用水,堅決遏制用水浪費。
各位院士、各位專家,同志們!
全國水資源綜合規劃工作是我國水利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讓我們共同努力,扎實工作,推動規劃成果盡早審批并付諸實施,為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最后,再次感謝各位院士、專家長期以來對水利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感謝國家發展改革委及國務院有關部門對水利工作的大力支持!
預祝本次規劃審查會取得圓滿成功!
- 上一篇:企業會計準則投資核算論文
- 下一篇:關聯方交易披露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