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促進和諧發展電視會講話
時間:2022-11-02 11:50:00
導語:生態環境促進和諧發展電視會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這次會議是市委、市政府決定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主要任務是通報白洋淀治污戰役進展情況,并就下一步工作進行部署,動員全市各級各部門各單位,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促進經濟社會與環境的和諧發展。
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保護好生態環境是我們的歷史責任
今年2月中旬以來,白洋淀任丘、安新境內發生大面積魚類死亡,引起上級有關部門和新聞媒體的高度關注。經專業部門檢測,造成魚類死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還是污染問題。前幾天我到淀區去看了,去年入淀雨水減少,而目前淀區水位卻比去年同期上升(去年同期水位是6.5米,今年是7.07米),主要是進了大量污水。近日媒體上的報導我也看了,其中《中國青年報》報導說“不再干涸的白洋淀成了‘醬缸’”,中國新聞網載文問“白洋淀污染究竟害了誰?”如果大家看了這些報導,到了現場,我想一定會有一個共同的感受,就是用“觸目驚心”形容,一點也不為過,可以說是為我們重重地敲響了警鐘。多年來,為解決白洋淀污染問題,各級各部門、廣大干部群眾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污染問題仍很嚴重,主要原因是“天災”、“人禍”。“天災”就是自然條件的變化,多年來的持續干旱導致白洋淀自然降水補給減少;“人禍”就是人為的因素,致使大量污水排入白洋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污染治理和環境保護,在《政府工作報告》及今年的工作落實方案中就對“保護兩翼”做了部署,近期又針對白洋淀污染問題采取了措施,特別是3月17日以來,我們動員有關縣(市、區)和有關部門,全面打響綜合整治戰役。可以說,這既是主動仗,也是被動仗。反思白洋淀污染問題,我感到僅此還不夠,我們要在全市范圍內打一場更大的戰役,就是要廣泛動員起來,“保護生態環境,促進和諧發展”。
生態環境是大自然的“生命”,也是人類生存、生產與生活的基本條件。經濟發展了,環境質量卻下來了;環境不優美,生活何談高質量?所以中央把保護環境定為我國的基本國策,所以反復強調要落實科學發展觀。什么是科學發展觀?通俗地說就是不能以犧牲我們生存發展的環境來換取經濟的發展,就是要通過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科學發展觀已提出兩年了,在白洋淀污染這個問題上,就值得各級各部門好好反思,我們在落實科學發展觀中做得怎么樣?在保護生態環境上做得怎么樣?在和諧發展上做得怎么樣?白洋淀污染問題之所以受到省的關注、中央的關注、各級新聞媒體的關注,是因為它是“華北明珠”、“華北之腎”,它不僅是安新的、的,也是全省的、全國的。進一步說,我市地處京津周邊,是京津的生態屏障,全市生態環境的好壞,不僅關系到全市自身的和諧發展,也關系到京津和華北地區的生態安全。退一步講,即使中央不提出科學發展的理念,即使上級領導、新聞媒體不高度關注,即使沒有發生死魚的問題,我們的污染要不要治理、環境要不要保護?我們能不能犧牲子孫后代賴以生存的環境來謀求一時、一地的經濟發展?我們不能!因為這是我們的歷史責任。什么叫歷史責任?我體會就是三句話:第一,這個責任是我們必須要負起來的,責無旁貸;第二,這是一個長期的責任,需要我們做長期的艱苦努力來承擔;第三,這是我們必須做好的工作,只能做好,不許失敗。現在我們必須要做的,就是要勇于承擔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的責任,勇于承擔未來發展的責任,不僅要為我們自己負責,還要為國家民族負責、為子孫后代負責。因此,白洋淀污染非治理不可,全市生態環境保護非得加強不可。
二、進一步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
當前,我市生態環境保護的問題,從自然因素看,有缺水嚴重、生態脆弱、環境容量相對較小的問題;從經濟因素看,有產業結構不合理、技術工藝落后、環保基礎設施滯后的問題;從人的因素看,有環保意識差和監管不嚴、不力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精心維護好我們的生態環境,任務非常艱巨。
今后一個時期,總的工作要求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總攬,以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為目標,以改善環境質量、保護群眾健康、保障環境安全為根本出發點,突出抓好污染防治、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加強環境依法監管,推進工作重心從事后治理向事前保護轉移,努力從源頭上遏制生態惡化趨勢,促進經濟社會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具體工作中,要在“治”、“減”、“建”、“管”四個字上下功夫。
治,就是要治理現有污染源,突出抓好重點流域、區域、行業污染防治。各縣(市、區)、各有關部門要對當前存在的環境問題進行一次全方位的排查,按照白洋淀治污的做法,切實加大綜合整治力度。一要繼續抓好重污染區域、重污染行業的整治,在前期關閉142家企業的基礎上,對全市所有超標排污企業采取關停措施,嚴厲查處企業治污設施停運、偷排偷放等違法行為。二要加強對重點流域、重點污染源水質和廢氣的自動監測,對造紙、醫藥、紡織、印染、化工、鋼鐵、食品、釀造、皮革、電鍍等10個重污染行業日排水量100噸或日排化學需氧量30公斤以上的企業實行全天候監控。三要加快市、縣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場建設,特別是縣城污水處理廠,一定要想方設法盡快建起來,同時要合理調度利用污水,提高資源化水平。四要做好西大洋水庫、王快水庫和一畝泉水源地及農村飲用水源保護工作,堅決取締水源保護區內的直接排污口,嚴防網箱養魚反彈,消除污染隱患,確保全市人民飲水安全。
減,就是要減少污染物排放總量,突出抓好結構調整、循環經濟、清潔生產。一要把治理整頓與加快區域產業結構和企業布局結構調整結合起來,引導中小企業進入工業集中區,加速企業的整合、規范,加強企業技術改造,對國家明令禁止或限期淘汰的落后生產能力、生產工藝和產品,實行強制淘汰制度,堅決予以關停取締。二要圍繞發展集約型、增長綠色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經濟,搞好循環經濟試點示范,加快工業園區生態化改造和技術改造步伐。三要大力推進清潔生產,對污染嚴重的、使用有毒有害原料進行生產或者在生產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質的企業,強制實施清潔生產審計。同時,大力發展標準化無公害農業,合理使用農藥、化肥,減少農業面源污染;加快市區集中供熱建設步伐,加大機動車尾氣治理,減少市區空氣污染源,提高大氣環境質量。
建,就是要抓好生態環境建設,突出抓好生態林業、文明生態村建設和環保城鎮創建活動。一要抓好造林綠化。林業部門和各縣(市、區)負責,圍繞建設“三大生態屏障和兩大產業基地”,重點抓好退耕還林、封山育林、太行山綠化、“三北”防護林、優質果品基地等項目的實施,確保完成人工造林40萬畝、封山育林40萬畝,義務植樹1500萬株的年度任務。二要推進“文明生態村”創建工作,各縣(市、區)要對照文明生態村建設17項環保指標要求,查漏補缺,加強農村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凡環保指標不達標的,都不能被評為文明生態村。三是積極推進環境優美小城鎮、生態示范區和4個縣級市的“省級環保模范城市”創建工作。
管,就是要依法嚴格環境監管,突出抓好環境評價、環境準入、環境執法和環境污染應急管理工作。一要堅決落實《環境影響評價法》和省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通知》,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計劃,國土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市總體規劃以及工業、農業等專項規劃,全面推行環境影響評價。“十一五”各專項規劃評審要請環保部門參加。二要強化新建項目環境管理,發改、環保部門負責,對于所有新上建設項目,要堅持“四個不批”(屬于落后的生產工藝、技術和設備的不批,污染嚴重且不能有效治理的不批,污染物排放超過總量控制指標要求的不批,區域發展規劃和污染物總量控制計劃外的不批),堅決防止新的污染項目上馬。三要嚴懲各種環境違法行為,按照“四不放過”要求(即違法情節沒有查清的不放過,整改措施沒有落實到位的不放過、對責任人沒有處理到位的不放過、對該移送沒有移送的不放過),堅決查處,并依法追究相關責任人和企業負責人的責任。四要針對重大環境隱患,制定和完善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加強應急監控和預警體系建設,開展應急演練,推進企業治污設施、應急處理設施和環境污染事故應對措施“三落實”。公務員之家
三、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保護生態環境、促進和諧發展,是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行動,各級黨委政府,各部門各單位,務必要抓緊抓好。
第一,要嚴明責任。各級黨委、政府不僅要抓一方發展,還要保一方凈土。環境保護工作,要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黨政一把手負總責,分管負責人具體抓,其他領導要齊心配合。要把目標落實到事上,把事落實到人頭。要完善目標管理責任制,今后的目標考核不僅要考核經濟增長指標,而且要考核環境指標。要嚴格責任管理,加大責任追究力度,對于失職瀆職、不作為、亂作為,造成嚴重后果的,不管涉及到誰,都要一查到底,絕不手軟。
第二,要形成合力。環境保護不僅是環保部門的事,它是一項社會公益事業,也是一個系統工程。環保部門要按照“統一法規、統一規劃、統一監督管理”的要求,切實履行法律賦予的職責。監察部門要加強監督監察,經濟綜合管理部門要加強對產業結構調整和企業技術改造的指導,農、林、水等部門要大力開展生態農業的建設,建設、規劃、城管等部門要加強對污水處理廠等城市環保基礎設施的建設管理,等等。要通過各級各部門分工協作,形成齊抓共管推進工作落實的強大合力。
第三,要營造氛圍。宣傳、教育、環保等部門負責,加大全民環保意識教育。新聞媒體要統籌安排報道,突出宣傳重點,營造濃厚輿論氛圍。要以白洋淀污染等典型事例為教材,開展生態警示教育,增強生態環境憂患意識。要廣泛開展“環保進企業、進社區、進學校、進村鎮”的活動,在全社會大力倡導和樹立綠色文明理念,讓破壞生態環境可恥的觀念深入人心,讓只重眼前利益和經濟效益、不管生存環境和群眾利益的行為是失職、瀆職甚至是犯罪的觀念深入人心。要鼓勵和倡導公眾參與環境監督,嚴肅查處生態破壞和污染事故及其背后的腐敗問題。
保護生態環境,利在當代,功在千秋,惠及子孫。各級各部門要全面落實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切實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以實實在在的行動,把環境保護做深、做細、做實,為建設“實力、魅力、和諧”做出貢獻!
- 上一篇:益母草藥效成分及其人工種植研究論文
- 下一篇:水務公司作風建設年工作情況分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