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長在污染整治動員會發言
時間:2022-01-09 08:04:00
導語:縣長在污染整治動員會發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同志們:
一、增強憂患意識,充分認識做好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從全球來看,生態環境急劇惡化。據專家統計,目前全球每分鐘消失森林21公頃,每分鐘減少耕地40公頃,每天約有25萬人因惡劣水質而死亡,森林面積已從人類歷史初期的80億公頃減少到28億公頃,地球的“肺葉”已經被切掉三分之二。由于生態環境惡化而招致的旱澇災害、地球升溫、臭氧層變薄等自然界對人類的嚴厲報復和懲罰,在座的各位都體會頗深。
從我國來看,生態環境先天脆弱。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其中65%是山地和丘陵、33%是干旱和荒漠、56%不適宜人類生產和生活。20多年來,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能源消耗過大、環境破壞嚴重等問題也日益突顯,人與自然的矛盾從未像今天這樣尖銳而激烈。據有關資料顯示,目前全球平均生態赤字0.4公頃,而我國已高達0.7公頃;我國的能耗是發達國家的6—8倍,我國的污染物排放是發達國家的30倍,我國70%的江河水系已受到了污染;從城市到鄉村,呼吸不到新鮮空氣、飲用不上安全水源、食用不到綠色食品的人越來越多,由此引發的呼吸道疾病、心腦血管疾病和環保投訴案件越來越多。“拉美模式”警示我們繁榮的背后六大危機之一就是“最大范圍的生態破壞”,和諧社會建設的十大熱點問題之一就是環境污染問題。
在這種國際國內形勢下,黨中央、國務院已經清醒認識到環保問題歸根到底是發展問題。解決環境問題必須從發展方式上尋根源、找辦法、求出路,靠消耗資源和犧牲環境來維持經濟快速增長的路子再也不能走下去了。為此,各級促進環境保護的措施一年比一年強硬,對污染環境的處罰一年比一年加重。
首先,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環境保護。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把環境保護擺上了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國務院機構改革將國家環保總局升格為國家環境保護部。2006年,國務院召開了第六次全國環保大會,提出加快實現歷史性轉變,把環保工作推向了以保護環境優化經濟增長的新階段。去年以來,國務院成立了應對氣候變化暨節能減排領導小組,總理親自擔任組長;國務院了《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批轉了污染減排統計、監測、考核辦法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中辦、國辦組成聯合督查組,首次對環保工作進行了重點督查;去年1月,國家環保總局實行了“區域環評價限批”。近兩年來,中央領導同志關于環境保護的文件多達846件。這些重大舉措充分顯示了黨中央、國務院對環境保護工作的高度重視,為進一步做好環保工作提供了堅強政治保障。特別是黨的十七大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寫入黨章,把建設生態文明作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標志著環境保護已經成為全黨意志,進入國家經濟、政治、社會生活的主干線、主戰場和大舞臺。
其次,省、市抓環保工作的力度越來越大、措施越來越硬。去年,省政府明確規定,對“三同時”執行率低于95%和到今年10月底轄區內所有工業企業全面達標率低于80%的市縣實行“區域限批”,停止區域內一切限批項目的環境審批,并依據《環境保護違法違紀行為處罰暫行規定》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我省呂梁、河津、襄汾受到“區域限批”,一大批官員已受到處分。今年以來,張寶順書記在視察省環保局時強調:“實現山西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真正能夠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實現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環境治理、生態建設,在山西仍然是重中之重,三條軟肋,排到第一位,必須把保護環境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孟學農省長剛一上任,就對環保工作做出了重要批示:“環保工作在我省尤其重要,省環保局要對已確定的任務逐一梳理、抓好落實,要‘動則真,干則勝’,“要象抓經濟指標一樣來抓環境指標”。這充分體現了省委、省政府落實科學發展觀、改善山西環境面貌的決心和信心。
我為什么要苦口婆心講這么多呢?目的就是要使大家充分認識到:科學發展看環保,和諧社會看民生。環境問題已成為發展問題;科學發展就是消耗的資源越少越好,產生的污染越小越好,決不要污染的、帶血的GDP,決不要損害人民切身利益的GDP,從節約資源中求發展、從保護環境中求發展、從建設生態中求發展,努力實現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共贏”發展。就是要使大家充分認識到:不論是從我們每個人健康生活、每個企業持續發展的角度,還是從維護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依法履行各自職能的角度,都不得不重視環境保護;就是要使大家充分認識到:國家和省、市都已經下了很大的決心,都正在采取日益強硬的措施,大家再等待觀望、心存僥幸,黨紀國法已不允許、人民群眾已不答應,我們的良心也會受到譴責!
二、找準薄弱環節,進一步明確環保工作的主攻方向
近年來,特別是去年以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環境治理和生態建設,一年內,分別召開了全縣環保工作會、治污減排動員會和治污減排現場促進會三次會議,實施了一系列強有力的污染治理和生態建設措施,全縣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我縣環境形勢依然十分嚴峻,人民群眾還有很多不滿意的地方,做好環境保護工作仍然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是認識上還存在差距。我縣農業基礎薄弱,工業結構粗放,長期處于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的雙重壓力下。特別是全縣水土流失面積1370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85%;每年流失有機質、純氮和純磷分別達7萬噸、4837噸和13.9噸。大家對這些問題認識還不很到位。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發展經濟,以污染環境而換取短期經濟效益的行為遏制難度還很大。
二是重點區域的環境污染還很嚴重。特別是工業區廢渣、廢水、廢氣尚未得到徹底治理,河臟、亂、差突出;縣城煤煙型大氣污染和建筑施工污染還表現突出;東部產煤鄉鎮因地下水破壞,生態惡化造成的水源枯竭、水質污染還比較嚴重。旅游景點周邊配套環境整治任務還比較艱巨。人民群眾對此很不滿意。
三是在國家環保法律法規的落實執行上還不很到位。主要表現在老企業的落后生產能力未按時淘汰關閉;新企業執行“三同時”制度不到位,未環保審批先建,未落實環保措施先投產,投產后環保設施不正常運行現象仍然存在。違法成本大大低于守法成本。
針對上述環境保護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對于“十一五”期間環境保護和治污減排工作的嚴峻形勢和任務的艱巨性,各級各部門必須高度重視,用重點突破帶動全面推進辦法,全力以赴加以解決。
第一,以工業園區為主攻區域,在發展循環經濟上求突破。工業區聚集了我縣90%的規模企業和86%的工業總產值,既是全縣經濟發展的支柱,也是環境污染的重災區。經過我們的艱苦努力,去年工業區被確定為全省第一批10個循環經濟試點園區之一。今年6月8日,中德合作輕量化設計與鎂開發項目成功舉行了簽約儀式。今后,我們還要力爭引進更多、更大的企業進駐該園區。全力以赴抓好該區域的環境突出問題整治,已到了迫在眉睫,非痛下決心不可的地步。我們一定要按照“企業向園區集中、產業向多元延伸、‘三廢’要綜合利用”的思路,科學規劃、分步實施,切實抓好工業園區建設,將企業層面的“小循環”、園區層面的“中循環”和社會層面的“大循環”有機結合起來,真正走出一條工業經濟循環化的新路子,徹底改變該區域廢渣亂倒、污水橫流、河道堵塞、煙塵亂排、生態脆弱等狀況,力爭將該園區建設成為全市全省乃至全國一流的松散型循環經濟示范園區。關于存在的突出問題、整治重點目標和推進措施,縣政府下發的《方案》中已十分明確,這里我就不多講了。希望涉及鄉鎮和有關部門不折不扣按照方案要求,抓好各項整治。7月上旬,縣委、縣政府將對工業固廢集中處理場建設、河道垃圾清理、治污減排重點工程等進行全面排查和責任追究。
第二,以“三城”創建為主攻目標,在縣城環境綜合整治上求突破。縣城是我縣人口高度聚集的地方,也是全縣的形象和窗口。隨著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提高,讓更多的城市居民在美好的環境中生產生活顯的尤為重要。在縣委十三屆二次全委(擴大)會議上,我們提出了創建國家衛生縣城、國家園林縣城和省級宜居城市的奮斗目標,今后我們還要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為此,我們必須以“減排、增綠、凈化、美化”為核心,進一步加大環境綜合整治力度,集中整治城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水和生活垃圾等污染,大興植樹造林,建立長效機制,確保“三城”創建目標如期實現和創建成果得到鞏固。當前要重點做好以下四項工作:一是加速推進縣城集中供熱、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工程,在縣城區嚴格控制新增燃煤大氣污染源;對縣城區燃煤設施大氣污染物超標排放的單位實行限期治理。二是有效控制縣城建筑施工揚塵污染。縣城范圍內的建筑工地、拆遷施工、市政施工等現場周邊必須設置圍墻,實行濕式作業,嚴格防止施工時物料、渣土外溢。施工現場的砂石、灰土等物料必須實行封閉運輸,料堆等重點揚塵要采用抑塵設施。三是控制道路揚塵污染。要加快縣城背街小巷道路的硬化、綠化和城鄉結合部村莊的庭院硬化、綠化。四是打好國家級衛生縣城驗收攻堅戰,繼續搞好環境衛生整治。
第三,以打造休閑度假“后花園”為戰略目標,在生態縣建設上求突破。生態建設是保護環境的重要途徑。沒有青山綠地就不會有長久的藍天碧水。今年春季我縣的造林綠化工作得到了省、市的充分肯定,特別是太長高速公路通道綠化受到了這樣的高度評價:進入段,方識上黨林,滿眼盡工程,震撼行人心。今后,我們要將縣城與鄉村統籌結合起來,要將藍天碧水工程與造林綠化工程有機結合起來,以“成就綠色、成就家園”為主題,全民動員,常抓不懈,力爭將點上精品變成面上水平,早日將我縣真正建設成為長治、太原及周邊地區休閑度假的“后花園”。縣林業、環保、城建等職能部門要與各鄉鎮協調配合,制定出分年度、分階段實施意見,為全縣搞好生態綠化拿出一個科學性、操作性、指導性的總體方案。
三、采取果斷措施,確保各項目標任務圓滿完成
頑癥需用猛藥醫,重污要靠鐵腕治。為此,我們必須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和“破繭重生”的勇氣抓好措施落實,確保各項環境保護目標任務圓滿完成。
(一)明確時限,逾期關停。“誰污染、誰治理”是我國《環保法》規定的一項重要制度。一切排污單位必須明確自己是治污減排工作的主體,理應承擔起治污減排的責任。全縣正常生產的企業必須按照省、市、縣規定的期限要求完成污染治理,通過全面達標驗收,領取排污許可證;停產企業要恢復生產,必須先完成污染治理,達到全達標驗收要求方可復產;對正在技改建設的項目,要認真落實“三同時”制度,實現污染物全面達標排放;完成環保技改的企業必須確保技改設施正常運轉。凡在8月底前通過污染治理全面達標驗收的企業,縣政府將給予資金支持;在今年年底前未按要求完成全達標治理任務的企業,縣政府將采取“五停”措施、不予撥付政府支持資金,并嚴肅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縣城鍋(茶)爐煙氣污染治理單位,必須在8月底前完成治理任務。否則,要采取停止供電、查封鍋爐等措施,并嚴肅追究單位一把手責任。凡建筑施工企業不按要求采取環保措施的,縣城建、環保、公安等部門要依法采取果斷措施。
(二)嚴格考核,獎懲并舉。年底,縣委、縣政府將按照《山西省領導干部環境保護工作實績考核暫行辦法》,組織考核組對各鄉鎮、縣直各單位、各廠礦企業2008年環保目標責任書完成情況進行嚴格考核。對環保目標任務完成好的單位將予以重獎,并作為提拔重用的重要依據;對沒有完成環保目標任務的單位,先實行問責,然后嚴格按照《山西省違反環保法規行政處罰辦法》規定,視情節輕重給予警告直至開除處分。對執法執紀部門監管不力、徇私舞弊、失職瀆職等行為,將從嚴處罰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總之,我們就是要分賬、總賬一起算,行政措施、法律措施、經濟措施三管齊下,該獎的重獎,該罰的重罰,該追究責任的嚴肅追究責任。
(三)提高素質,嚴格執法。“馬不伏櫪不可以趨道,士不素養不可以重國。”隊伍建設是事業發展的根本,能力建設是事業發展的基石。今后,縣委要通過全面推進思想、作風、組織、業務、制度五大建設,著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質好、業務水平高、進取精神強的干事創業隊伍,要真正做到給想干事的人以機會、能干事的人以舞臺、干成事的人以榮譽、不干事的人以危機。今天我們召開的是全縣環保工作會議,縣委要求,環保系統的干部隊伍要做理論學習的先鋒,工作實踐的表率,學以致用的模范;在落實各項環保法律法規上,要堅決做到精通業務、秉公執法,有令則行、有禁則止,絕不拿原則和法律做交易、謀私利。
同志們,環境保護工作是一項造福當代、惠及子孫、功德無量的事業。時代賦予我們艱巨而光榮的使命。我們一定要肩負起科學發展、綠色發展的重任,既立足當前做好今年工作,又著眼長遠謀劃好今后的環保工作;我們一定要進一步增強緊迫感、責任感和危機意識,不講條件,不折不扣,圓滿完成縣委、縣政府確定的各項環境保護目標任務,為全縣又好又快發展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還人民群眾一個清新亮麗、藍天碧水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