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在全市教育工作會議講話

時間:2022-09-18 09:31:46

導語:領導在全市教育工作會議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領導在全市教育工作會議講話

同志們:

一、進一步增強加快教育發展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近年來,尤其是自2011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創建全省一流教育以來,我市教育事業改革發展態勢良好,取得了顯著成績。各類教育快速發展,辦學條件改善提升,教育改革穩步推進,隊伍建設不斷加強,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不斷提高,為推進全市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我們在壓力大、欠賬多、任務重的情況下,取得這些成績是很不容易的,這是各級黨委、政府強力推動的結果,是各部門和社會各界大力支持的結果,更是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奮力拼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關心、支持教育事業發展的廣大干部群眾和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向默默耕耘、辛勤奉獻的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致以深深的敬意!

正確分析形勢,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我們既要看到全市教育事業取得的良好成績,增強加快發展的信心;更要看到存在的差距。當前,我市教育的總體狀況是“潛力很大、希望很大、差距不小、任務很重”,按照市委、市政府關于創建一流教育的目標任務和要求,我們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尤其是教育發展的科學化水平還需要進一步提高。主要表現在:一是教育發展整體水平還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教育資源配置與廣大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還有差距,優質學前教育資源不足,職業教育吸引力不強,教育服務經濟社會和產業項目發展的能力較弱;教育觀念相對落后,教育教學方式和人才培養模式還不能適應高素質人才培養需求,教育改革創新面臨阻力和困難。二是全市教育整體發展不均衡,區域間、學校間,特別是城鄉間教育資源和教學質量存在較大差距,農村教育基礎薄弱,辦學條件、師資力量、經費投入等方面差距更大,打造更多的優質教育,需要繼續不懈努力加大投入,在發展中促進均衡、在均衡中實現更好的發展。三是教育發展急需更多的好學校、好校長和好教師。當前,全市的省級示范學校帶動作用還不明顯,學校特色和亮點不夠鮮明,在全省、全市具有較高知名度的“名校長”、“名教師”還不多,與教育先進地市還存在很大的差距。有的校長責任心不強,對校園、教師、學生等管理比較松散,學校管理精細化、科學化程度不高,校長隊伍的能力建設、教師隊伍整體專業化水平急需加強。

這些差距是我們今后很長一個時期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著眼點和出發點,需要認真研究并下力氣加以解決。我們所遇到的一些熱點難點問題,有些是教育問題,有些是教育問題和社會問題交織在一起的,有些是社會問題在教育中的反映。對此,不能孤立地去解決,要把解決熱點難點問題與其他各個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對應起來,協調解決。

二、全力推動教育升級發展

今年是全市加快一流教育創建步伐的關鍵之年。發展教育是民生之首,我們要在總結經驗教訓的同時,不斷轉變思維方式、管理方式和工作方式,全面貫徹落實好省教育工作會議和市三屆三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按照創建一流教育目標的總體要求,突出重點,統籌協調,全力促進教育事業創新發展。

(一)深化改革,確保教育發展不斷取得新突破。教育是一種特殊的精神生產,是一項創造性的事業,我們要始終抓住改革創新這一動力,堅持以改革深化發展、以改革提高質量、以創新增強活力、以創新增進內涵,拿出勇氣和智慧,更新觀念,大膽去試、自覺去改、主動去闖,讓一切有利于教育發展的思想充分活躍起來,讓一切有利于教育發展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出來,讓一切有利于教育發展的資源充分利用起來。針對當前全市教育工作總體形勢,不斷完善思路、強化措施,全力推動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一是牢固樹立“抓教育就是抓民生、抓發展、抓未來”的理念,認真學習黨的十八大精神,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重大決策部署上來,深化改革,破除不利于教育發展的阻力和障礙,構建教育科學發展的制度優勢。二是深化完善以績效工資改革為重點的教育管理機制改革,準確把握政策,嚴格遵守程序,積極探索實踐,認真總結借鑒,拿出切合本地本校實際、穩步推進改革深化的有效方法,促進隊伍優化,提升改革成效。三是拓寬工作思路,堅持把經營高效課堂作為教育教學的新增長點,以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改變教與學的方式為突破口,充分利用現代化教育技術,贏在課堂,減負增效,在反思中致力于有效教學體系的構建,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二)加大投入,為教育發展提供持續動力。過去幾年,是我市爭取項目資金較多、改善辦學條件力度較大、解決貧困學生上學難問題較好的一個時期。今年,各地要繼續加大對上爭取項目和資金工作的力度,把工作切實落實到位。各縣(市、區)政府要認真落實國家和省關于優先發展教育的戰略部署和要求,落實好教育投入的各項政策,依法保障教育經費“三個增長”,加大公共財政對教育的投入力度,解決校舍建設、師資優化、教育裝備、后勤保障等方面的資金需求,努力改善辦學條件,確保教育事業優先發展。尤其要實施好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大力推進標準化學校建設,健全完善各類輔助教室和場館建設,使學校圖書、教學實驗儀器設備、音體美等器材的配備達到國家標準,使學校多媒體遠程教學設備與教育信息化推進相結合,以一流的投入辦好一流的教育。

(三)統籌協調,凝聚教育發展的綜合競爭力。各縣(市、區)要結合新農村及小城鎮建設總體規劃和推進實際,統籌優化各類教育資源,按照學校布局調整五年規劃要求,切實完成好年度任務。大力加強對校長和教師的培訓,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要加快構建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職業教育、繼續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及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教師補充機制等在內的現代教育體系,切實提升教育發展水平。分學段落實好教育重點工作,學前教育把重點放到公辦園擴增、辦學條件改善和普及程度提高上,小學教育放到均衡發展、素質教育開展的廣泛度上,初中教育放到優化教學資源、提升教育質量上,高中教育放到辦學特色和升學數量質量上,職業教育放到基地建設、實用人才培養和服務地方經濟發展上,確保全市教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四)強化管理,為提高教育質量蓄積能量。一是強化常規管理。把管理作為抓好教學、確保教學質量的前提,進一步明確管理目標,細化管理措施,規范管理行為,提高管理水平。從抓習慣、立規矩、求實效入手,向教育教學各環節深層次延伸,向嚴管理要教育教學的高質量。二是積極推進教師隊伍建設,強化隊伍管理,提升整體素質。通過我們的工作努力,使各級領導干部樹立強烈的“人才強教”意識,切實為教育、為學校、為教師搞好服務。更加重視教育人才隊伍建設和學校領導干部培養,著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和治校理教能力。吸引優秀人才充實教師隊伍,建立青年教師的選聘、培育、使用、評價、交流和激勵機制,建立“名師”隊伍。三是不斷強化質量意識和精品意識,通過精細化管理打造特色名校。注重管理育人,通過精細化管理的實施,提升學校管理水平,夯實學校管理基礎,提升教育品位和辦學質量。

(五)安全第一,維護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各縣(市、區)、各有關部門和學校要把學校安全工作擺在工作的首要位置,全面落實各項舉措,確保師生安全。一是完善學校安全工作制度。落實“一把手”責任制,把學校安全工作層層分解到人,不留“死角”。實行學校安全聯席會議和責任追究制度,加強對學校安全工作的定期督促檢查,及時消除各類隱患。二是健全學校安全防范體系。各學校要完善應急處置預案,提高防范和處置校園安全事故、群體性事件的水平;要在重點部位安裝完善監控報警設備,建立健全人防、技防、物防相結合的安全防范體系。三是深入開展學校周邊環境綜合治理。實行政府負總責、牽頭部門組織推進、相關部門密切配合的工作機制,促進治理工作常態化、制度化。各有關部門要聯合開展治理專項行動,清理整頓學校周邊網吧、攤點等易發生事端的場所;配備完善學校警務室,充實精干的警務人員和必要的防護器材,加強校園及周邊的治安防范,及時排查調處矛盾糾紛;加強學校食堂及周邊小飯桌食品安全監管,不定期開展大檢查,發現隱患及時督促整改。四是加強學校內部管理。抓好安全教育,突出管理的規范化和精細化,全力確保學生食宿、活動和交通安全。做好食堂、小賣部、宿舍等重點部位的排查,消除各類安全隱患。各縣(市、區)要切實抓好校車的日常管理、安全運營和安全監管,確保校車安全。

三、更好地為教育事業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全面推進教育改革發展,事關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事關人民群眾根本利益,需要我們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創新工作方法,以更加有力的工作舉措,更加飽滿的精神狀態,更加務實的工作作風,全力加快教育事業發展步伐。

(一)加強領導,政府牽頭辦教育。各級黨委、政府要堅定不移地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增強發展的使命感、緊迫感。要堅決克服“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的思想,進一步加強對教育工作的領導,把發展教育作為一種自覺行動,牢固樹立一把手抓教育的觀念,使教育成為“一把手”工程,真正把教育優先發展的理念變成執政實踐,把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落到實處,多為教育辦實事、辦好事、解難事。

(二)強化職能,形成合力抓教育。教育部門要履行好主管之責,加強對教育工作的規劃、部署、協調和組織實施。相關部門要多方聯動,形成合力,共同研究解決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要緊緊圍繞黨委政府確定的目標任務,研究具體措施,抓好教育改革發展各項任務的落實。堅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于教育管理的全過程,加強教育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行風建設,大力規范教育教學行為、入學招生行為、教育收費行為、違背師德行為,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學生利益和教育形象的不良風氣,確保教育戰線文明規范、風清氣正。

(三)加大宣傳,營造氛圍促教育。各相關部門、各學校及社會各界要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密切配合,強化宣傳。要宣傳教育發展的亮點和成果、教育先進事跡、各地落實重點工作、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新舉措和好經驗,營造“黨以重教為先、政以興教為責、民以支教為本、師以愛教為榮”的良好局面。重視做好教育熱點問題的釋疑解惑工作,注重輿論引導,營造良好氛圍,創建優良環境。

同志們,讓我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開拓創新,攻堅克難,奮發進取,為推進全市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