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區人力資源建設發言材料
時間:2022-12-01 09:10:44
導語:新區人力資源建設發言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高鐵新區規劃建設的日益深入,新區對于我市對接西部經濟隆起帶發展、深化全域城鎮化建設的引擎作用正在逐步體現。但是高鐵新區建設不僅是簡單的造城運動,更重要、更核心、更迫切的是人力資源建設。只有群眾的素質得到提高、就業機會大幅增加、高端人才不斷聚集,高鐵新區的活力和潛力才能真正迸發出來。下面,我就對人力資源建設方面的幾點想法匯報如下:
一、打牢根基,切實抓好教育事業發展
教育是一個地區品質和內涵的標志。但從目前情況看,教育還停留在較低水平,群眾的素質還相對較低。這里所說的教育不單是學校教育,更重要的是家庭教育和社會環境的熏陶。拿我鎮的一個拆遷村為例,我們發現在釘子戶中,有好幾戶從事封建迷信活動,其他人有的初中沒畢業,有的甚至小學沒畢業。這些人由于沒有受到過良好的教育,看不清發展的趨勢,看不到高鐵新區建設給他們帶來的長期利益,最終淪為發展的絆腳石。要解決這一問題,我認為應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重視學校德育工作。學校不僅要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要加強師德建設,培育師德高尚、品質一流的教師隊伍,通過老師們言傳身教,讓青少年了解如何做與人為善的人、如何做品行端正的人;要加大德育課程比重,加強對學校德育工作的專項考核,為青少年提供道德教育平臺。二是重視外部環境營造。最首要的是搞好家庭教育,通過四德工程、文明幸福村、鄉村文明行動等載體,讓更多的家庭講文明、比文明,營造良好的村風民風,讓青少年從小就沐浴在良好的社會氛圍中,更健康地茁壯成長。
二、多措并舉,加快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
高鐵新區對于農民來說,不僅是要讓他們住上新樓房、走上新馬路、用上新設施,更重要的是要把農民從傳統的農耕勞作中解放出來,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這是高鐵新區的穩定之基、活力之要。一是要強化勞動力培訓。總人口5.5萬人,青壯勞動力約2萬多人。但據我們粗略統計,這2萬多青壯勞動力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僅為3000人左右,大專以上的更是鳳毛麟角,多數都是初中畢業,勞動力素質亟待提高。要改變這一現狀,在抓好基礎教育的同時,應更加重視成人教育,可以通過市場化運作,引入更多的專業教育培訓機構,結合企業的崗前培訓,讓更多的農民掌握一技之長。二是要培強產業集群。建設高鐵新區離不開產業的有力支撐,這也是未來失地農民就業的主要出路。以我鎮童車童床產業為例,僅小阿龍童車一家企業就安置農村剩余勞動力2000余人,整個童車童床及上下游產業能提供就業崗位1.3萬個。我們要建高鐵新區,必須要鞏固發展好童車童床產業,培育壯大其它經濟實體,拓寬農民的就業渠道。三是要保障農民權益。目前的民營企業多數處在資本積累階段,用工程序不規范、保障體系不健全的情況還比較突出。但由于勞務供求關系的不平衡,企業仍處在優勢地位。這就需要政府充分發揮職能作用,通過行政介入,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讓農民真正體會到務工帶來的好處,自主地從耕地上走出去。
三、健全保障,妥善解決農村養老問題
養老問題事關農民的切身利益,能否妥善解決這一問題也關系到能否消除失地農民的后顧之憂、能否推動高鐵新區順利建設。但從目前的大環境看,受城鄉二元結構的影響,解決農民養老問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結合高鐵新區建設,我認為當前應抓住以下兩個方面:一是要繼續推行居民養老保險政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政策的推出,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農民養老壓力,也越來越被農民所接受。以我鎮為例,今年全鎮參保人數達到17706人,收繳養老保險金640.67萬元,發放養老金502萬元,受益的60歲以上老人達8213人。雖然解決不了農民養老的所有問題,但起碼讓老人們多了一份保障。二是要探索農民以財產性收入養老的途徑。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提出要“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我們在農民養老上也要抓住改革的機遇,在高鐵新區開發等方面,給予老年人更加優惠的安置政策,讓老人有房可居。在此基礎上,通過建立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充分保障“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擔保、轉讓”等權益,讓老人們從自己的固定資產獲得財產性收益,探索出一條農民“以房養老”的路子。
四、抓住關鍵,探索中年人群就業出路
在農村,40歲-50歲左右的這部分人群具有鮮明的特點,一方面,他們都是各自家庭的中流砥柱,上對老盡孝,下對小負責,是一家之主。高鐵新區建設能否順利,開發拆遷工作能否順暢,這部分人尤為關鍵。另一方面,他們成長在那個特殊時期,多數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教育,文化素質普遍較低,對待新觀念、新事物有較大的抵觸情緒,很容易成為發展的阻力。要讓這部分群眾成為發展的動力,最首要的是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一是要以服務業為載體,壯大個體經濟。40、50群體受學歷和年齡的限制,在企業用工方面相比年輕人競爭力較小。但可以抓住高鐵西區建設的機遇,通過“退二進三”,投身到三產個體經濟發展中去。政府要搞好引導和促進,通過提供政策支持、信貸扶持等辦法,優化服務業發展環境,為農民提供更好的創業平臺,鼓勵餐飲、休閑等多種形式的服務業發展,拓寬群眾收入平臺。二是要以新一輪改革為抓手,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充分保障農民財產權益,鼓勵農民開展股份合作,興辦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土地流轉、專業經營、規模發展等形式,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所占比重。三是以培訓為抓手,強化農民增收技能。發揮政府服務作用,積極開辦針對中年群體的培訓課程,提高他們的就業能力,拓寬就業渠道。
五、拓寬思路,挖掘社會人力資源潛力
新型人力資源組織是聯系企業和員工的重要紐帶,但從現在的情況看,僅有鎮勞動保障所這一家官方性質的人力資源機構。雖然機構少,但每年仍能夠新增近2000個就業崗位,多數轉移出的勞動力被輸送到濟南、青島、濰坊以及浙江等省市地區務工。這就說明,在a農村勞動力轉移方面仍有潛力可挖,新型人力資源組織在員工培訓、勞務中介等方面市場前景看好。下一步,一是要吸納專業人力資源機構。在法律政策允許的前提下,進一步放低人力資源機構興辦和進駐的門檻,把專業性強、知名度高、行業口碑好的人力資源培訓和中介組織引進來,在搞活培訓、促進就業等方面形成新的推力。二是要積極加強高端人才引進。出臺更加優惠的人才引入鼓勵政策,從人才落戶、子女就學、醫療保險、養老保障等方面給予照顧,同時發揮中介機構和相關企業的優勢,大力引進高端人才,為高鐵新區建設構建新的人才競爭優勢,實現人力資源建設的新突破。
- 上一篇:領導民主生活會發言材料
- 下一篇:領導在全鎮安全生產會議主持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