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村舉辦茶葉栽培技術培訓上的講話稿

時間:2022-08-26 05:31:00

導語:在新村舉辦茶葉栽培技術培訓上的講話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新村舉辦茶葉栽培技術培訓上的講話稿

各位村民、同志們、朋友們:

今天在這里舉辦的這期培訓班,主要是桂林茶科所專家為我們講授茶葉栽培技術,借此機會,我想簡單講三個問題:第一,我鄉茶葉生產的主要經驗和教訓。第二,我鄉是否還要大力發展茶葉生產。第三,我鄉發展茶葉生產的設想和要解決的問題。

一、我鄉茶葉生產起步早,但發展不夠快,重種而輕管;近年來的經濟效益雖然可觀,但覆蓋面不大,茶葉總量少。當前要解決的問題是:進一步加大投入,示范引導,扶持龍頭,帶動發展。

二、總結十多年來的茶葉發展經驗,得出這樣一個結論:茶葉不但適合在我鄉發展,而且其所產生的社會和經濟效益顯著,應大力發展。理由在以下四個方面:

1、我鄉氣候、土質條件優越,適合茶葉生長,不但可以生產出優質茶,還可生產出自古有名的“東溫”名茶。這是我們的優勢,我們必須把這種優勢轉化為經濟上的優勢,行禮于山區人民。

2、我鄉還有大面積適宜種茶的土地和豐富的勞動力資源。茶葉生產是勞動力密集型的產業,不但可以安排(吸納)目前農村大勞的剩余勞動力,就邊老人、小孩都可以幫上忙,同時,還可綠化荒山,保持水土、改善當地生態環境。

3、種茶葉一次性投入一畝才幾百元(600元左右),可采摘幾十年,見效快(一年種、二年管、第三年有收入、三年后就有較高的產量),年年有采,按一般水平管理,畝產茶青近千斤,產值可達2—3000元,管護得好的那效益就更為可觀了。

4、我鄉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條件大為改善,為發展茶葉生產提供了極為有利的發展機遇。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要緊緊依靠真正的能人辦好茶葉加工廠,以茶廠扶持和指導茶農管護好茶園,同時要正確處好茶廠和茶農的利益分配問題,應做到互惠互利,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只有茶廠這個龍頭舞起來了,才能把產品變成錢,茶農得到實惠,生產才能有積極性。如果茶農不得錢哪還有心思去種茶、理茶,那么,茶廠即使是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大家說“是不是”?

三、我鄉的茶葉生產在縣委、縣政府及各部門的關心、重視和支持下,現已走出了發展低谷,正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我們一定要按鄉人民政府所確定的茶葉林帶建設的規劃,加速地發展。在管好現有花園并充分發揮其經濟效益的基礎上,穩步、適度地擴大部份新茶園,以擴大群眾的受益面。因此,我希望有意向發展茶葉生產的有識之士、個體戶、經濟能人投資開發,建設茶葉生產基地和興辦茶葉加工廠,同時,我們的廣大農民群眾也要積極地行動起來,投工投勞建設高標準的茶園,村民、干部、村民小組長也要做好組織和規劃工作。新開發的茶園應相對連片,規模發展,形成一個點要達400畝基地以上,以便開辦加工廠。

各位村民,我鄉茶葉生產的發展走過了艱難而又曲折的道路,曾經歷來“停停打打、打打停停”的歷程。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我們對茶葉生產正缺乏規律性的認識;我們還缺乏必要的管理知識和懂管理的人才。熱心開發茶葉生產的人不多,人們對茶葉生產效益認識不足;政策的服務職能還未很好地充分發揮等等。過去存在的這些問題,將不會影響我們今后茶葉生產的發展。我們不要因為過去走了彎路就認為種茶葉做不得吃,而不敢再去發展。在此,我可以肯定的告訴大家,現在的大樟屯葉茶廠的管理模式是符合我鄉實際的,其所產生的效果是好的。該廠在指導思想上是讓利于茶農,服務于茶農。在產品銷售上,他們重視提高質量,廣交朋友,打造品牌。經過一年多的經營,獲得了較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目前,該廠已成為拉動茶葉產業發展,拉動農民增收的龍頭。我希望有更多的同志象黃通發、寧榮山(屯葉茶廠老板)老板一樣,熱心做好茶文章。如果沒有他們的大力支持和帶動,新村去冬今春發展200畝茶園也就難以實現。希望這兩個老板今后將日益既往地支持和帶動好大樟茶葉發展,把茶葉這塊文章做大做強。

各位村民,我鄉茶葉生產雖已走出低谷,但是我們面臨的困難仍不少。我相信在縣委、縣政府及桂林茶科所的引導和指導下,我們有十多年發展茶葉生產的寶貴經驗,又有一批熱心發展茶葉產業的骨干和人才;有廣大群眾的支持,大樟鄉明天的茶葉產業將發展得更快、更好。茶葉生產一定能成為我們山區人民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