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農牧業產業化經營的新形式和新亮點
時間:2022-12-16 02:46:00
導語:鄉鎮農牧業產業化經營的新形式和新亮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田鄉農牧業產業化經營重在鞏固和完善龍頭企業與基地、農牧戶的利益聯結方式上下功夫,為產業化經營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學田鄉主推的利益聯結方式都是在實踐過程中摸索出來的,主要模式有三種:
一是企業+農牧戶模式。太平莊村白鵝養殖業就屬于這種模式,實現了我鄉龍頭企業草原百勝綠洲大金鵝總部與農戶之間的聯結。由從事白鵝孵化、飼料加工、種鵝養殖的韓氏總部,為群眾提供鵝雛、飼料、技術服務,并與養殖戶簽訂合同進行商品鵝和種蛋的回收。該項目的上馬,極大地促進了農戶的養殖積極性,消除了養殖戶的后顧之憂。學田鄉據不完全統計白鵝規模養殖戶達850戶,預計全鄉白鵝養殖將達到17萬羽,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逐漸步入了小規模大群體高效益的產業化經營軌道。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二是企業+協會+農牧戶模式。我鄉金星村、三合村的生豬養殖業主要是由肉聯企業通過專業村或協會實現與農牧戶的聯結,由協會按照“風險共擔,利益均沾"的原則,建立和完善良種繁育、飼養、飼料生產、疫病防治、市場營銷等五大體系建設,為會員(養殖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后的全程服務。養殖戶生豬出欄時,生豬養殖協會積極聯系肉聯廠等企業,并利用互聯網和域外關系詳細掌握市場價格動態,最后以最高的價格成規模出售。由于廣大農民自愿組織起來,進行自我服務、自我發展、自我管理和自我保護,進而實現了風險共擔,利益均沾,強強聯手,共同發展目標。這就減少了企業和農戶的雙向風險,提高了農戶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效益也就相應的得到了提升。另外學田鄉政府對生豬養殖業給予大力支持,去年購進適宜本地飼養的優質瘦肉型種豬兩口,無償為養殖戶的生豬進行品種改良,聘請專家舉辦生豬養殖培訓班,增強了養殖戶的科學飼養、求新求變的經營意識。學田鄉現有生豬規模養殖戶200余戶,全鄉生豬存欄13000余口,三合村馬架子屯、金星村偏坡屯兩個生豬養殖基地,每年僅生豬養殖這一項每戶平均增收800元以上。生豬產業化經營不僅拓展了生豬產業的發展空間,同時也為鄉域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現在群眾在協會的引導下,紛紛力爭從品質上求效益,在提高個體利潤的同時,打造學田鄉的生豬品牌。從農業結構調整初期的“求量求特”到如今的重品牌、重標準,學田鄉人民嘗到了甜頭,得到了實惠,學田農民的思想深處同樣發生著“化繭成蝶”的蛻變。
三是企業+擔保組織+農牧戶模式。如我鄉的獺兔養殖,中貿公司與鄉政府共同出資建立借款擔保組織,為農戶提供借款,農戶與企業簽訂供銷合同,企業從農戶售兔款中分期扣繳借款本金及利息。這種方式有效解決了農戶資金短缺的實際問題,既促進了農戶飼養規模的擴大,又鞏固了企業生產基地。公司派出技術人員指導養殖戶進行科學飼養和防疫,每月定期回收商品兔,為群眾消除了后顧之憂。群眾的養殖積極性被調動起來,養殖規模也就相應地擴大了,學田鄉現有獺兔養殖戶104戶,獺兔存欄1021只,發展勢頭強勁,為產業化發展鋪平了道路。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經過不斷的創新與探索,學田鄉產業化經營形成了基本思路,以農牧民增收為目標,以項目建設為支撐,扶持龍頭企業發展,壯大主導產業專業化、規模化、標準化基地,培育產業化合作經濟組織,努力提高農牧民參與產業化經營的層次和水平突出畜牧業的主導地位、種植業的基礎地位和農畜產品加工業的核心地位,推動農牧業經濟由種植業主導型向養殖業主導型、農畜產品原料出售型向加工增值型轉變,緊緊圍繞肉乳菜草主導產業,集約經營,規模推進。
思路決定出路,在產業化經營實踐中,學田鄉政府通過政策推動將傳統優勢提升為產業優勢,通過典型戶帶動將散養為主轉變為產業優勢,通過龍頭企業拉動將數量型優勢轉變為優質效益型優勢。實踐證明,學田鄉農牧業產業化經營瞄準了方向,走正了路子,富裕了農戶,積累了經驗,發展前景橫向、縱向都得到進一步拓展和延伸。